中考语文 古诗词一本通 2《次北固山下》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赏析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原文与赏析2.经典语句赏析3.选择题4.课内阅读题5.课内外结合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

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归纳: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练习题: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参考答案:1、唐王湾2、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客路行舟4、潮平两岸阔5、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6、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意思对即可)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次北固山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8 年北京市中考)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人离乡远游,到达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展现,生发了___________的感触。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画线诗句,察看下边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可以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述的情景。

9.这首诗描绘了长江的风光。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 ____”和“② ____”。

(每句诗中同意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答案】7.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到。

8.图一,描述一幅潮水上升,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情景。

正表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

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情景与原诗句不符,应选图一。

9.(1).不尽长江滔滔流(2).日暮乡关哪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分析】7.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光。

先写青山重叠,小道曲折,碧波涟漪,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浪滔滔,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派豪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向来传诵的名句,描述了日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情景和心中的愉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想念,春光和乡思和睦交融。

8.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察看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飞扬。

而图二则是真相大白,显然与诗句内容不符。

9.考察对诗句的累积。

只需写出的诗句包括“江”或与“长江”相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课内外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填空题、判断题与翻译2.课内外结合阅读题3.课外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填空题、判断题与翻译(一)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1.文学常识填空。

《次北固山下》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到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2.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一)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答案】1.唐王湾停宿五律诗2.律诗;思乡。

(二)实词含义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客路(_________ )②潮平(_________ )③残夜(_________ )④旧年(_________ )⑤乡书(_________ )⑥归雁:(二)实词含义【答案】1.①旅人前行的路。

②潮水涨满时潮与岸齐。

③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④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⑤家信;⑥北归的大雁。

【考题示例】一、课内外结合阅读题(一)王湾《次北固山下》——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小组用下边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王湾《次北固山下》B.李白《渡荆门送别》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读】1.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文本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中考古诗词:次北固山下专项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次北固山下专项练习(含答案)

次北固山下一、默写二、文学常识1、本诗作者是代诗人,由文意可知作者的家乡是三、词义、句义1、解释词义次:客路:2、句义我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去。

四、理解:青山指,绿水指。

本联指明了作者此时在船上,“客路”即驿道,在“青山外”,可见为诗人的想象。

表明作者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之小景,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颔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3.展开想象,描绘颔联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本联。

2.从哲理角度,赏析本联(不少于20字)3.本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妙,是哪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提示:点明主旨)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提示:作者的感情要综合考虑颔联和尾联)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唐王湾洛阳三、次: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四、理解:首联:北固山,长江颔联:1.一帆悬两岸阔 2.潮平两岸阔3、示例:潮水上涨,与岸相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一眼望去,浩瀚无垠;我乘坐的行船,船帆高悬,在清风的吹拂下,顺风而行。

这两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之景,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乐观昂扬的心情和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整句话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颈联:1.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出春意。

2.写海上黎明的感受,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表明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蕴含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解体之时这一规律哲理。

次北固山下中考题

次北固山下中考题

次北固山下中考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5、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待,叫诗人产生思乡之情。

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结构:对仗工整。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

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精编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导读】本篇文章将介绍初中语文部编版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中考试题精编练习,从审题、分析古诗、寻找关键词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对考试进行分析和讲解,并给出参考答案。

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考试题目,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正文】《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的一首宫体诗,表达了诗人的哀思和感慨。

这首诗文意深刻,细节描写生动,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作为一道必考的古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内古诗《次北固山下》中的考试题目。

一、精读选词填空。

1.翩若()、()、()、()、()、()。

2.长亭()、()、()、()。

3.弹()、()。

4.白发()、()、()、()。

5.相见()、()、()。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精读古诗中的关键词。

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审题,把题目中要填的单词课文位置找到,根据一词多义、近义词的深入解析,选择正确词语填空。

同时,要注意填写的词语必须与课文中的意思相符合。

1.翩若(轻盈;优美);钟繇(字;名士之后);人事纷纷(充满了许多人;事物纷繁);黄粱(黄色的稻谷;比喻空想的美好幻觉);此时惟有(此刻只有);燕然(鸟的名字)。

2.长亭(古代长街两旁出现亭子,也叫亭子街;比喻分别的道路);送别(送行之别);枫桥(地名;南北朝时的岳阳名士文学组织之一);水流(水流潺潺)。

3. 弹指(指间弹动;比喻极短的时间);刘琨(西晋名将,东晋初年以维护北方边疆,故晋元帝封他为定陵侯,加冠华铠,增邑五千户,名列南北朝时的十六国之一)。

4.白发(指头发白了;比喻年龄很大的老人);夜行(在夜里行走);少(缺乏,少些);贫(穷;贫瘠)。

5.相见(朋友相聚;比喻友谊);长(长期;比喻时间长);空(没有;空阔)。

二、读诗选韵填空。

翩若 __ __, __ 钟繇。

人事 __ __ __,黄粱 __ __。

此时惟有 __ __, __ 或长街,水 __ __ 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次北固山下
【文学常识】
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中心思想】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原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练习与检测】(共25分)
一、填空(8分)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3、《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二、内容理解(17分)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分)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3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3分)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五言律抒情
2、王湾唐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1、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5、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6、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