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实验报告
静态应变仪实验报告

静态应变仪实验报告静态应变仪实验报告引言:静态应变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材料在受力或变形过程中的应变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静态应变仪来测量不同材料的应变特性,并分析其应变-应力曲线。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材料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金属或塑料,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仪器包括静态应变仪、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2.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材料样品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确保样品表面光滑,以减小误差。
3. 实验设置将样品夹持在静态应变仪上,并将力传感器与样品连接。
调整仪器使其处于合适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力传感器与样品之间没有松动或摩擦。
4. 施加力通过施加适当的力,使样品发生变形。
可以使用手动或自动控制力的大小和施加速度。
5. 数据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力和静态应变仪所测得的应变数据。
确保数据采集过程准确无误。
6.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绘制应变-应力曲线,通过曲线斜率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等参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材料的应变特性存在差异。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而塑料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较低。
2. 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抗弯曲能力的重要指标。
弹性模量越高,材料的刚性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3. 屈服强度是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点。
屈服强度越高,材料的抗拉能力越强。
4. 应变-应力曲线的形状可以反映材料的应变特性。
在弹性阶段,应变随应力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在屈服点之后,应变会迅速增加,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静态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并成功测量了不同材料的应变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应变仪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实验仪器,可以用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进一步研究不同材料的应变特性,我们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溢流阀的静态特性测试

溢流阀的静态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溢流阀稳定工作时的静态特性。
学会溢流阀静态特性中的调压范围、压力稳定性卸荷压力损失和启闭特性的测试方法。
并能对被试溢流阀的静态特性作适当的分析。
二、实验原理通过对溢流阀开启、闭合过程的溢流量的测量,了解溢流阀开启和闭合过程的特性并确定开启和闭合压力。
原理见图3-1三、实验仪器QCS003教学实验台、秒表四、实验内容1.调压范围及压力稳定性1)调压范围:应能达到规定的调压范围(0.5--6.3MPa),压力上升与下降时应平稳,不得有尖叫声。
2)调压范围最高值时压力振摆:压力振摆应不超过规定值( 0.2MPa)。
3)调压范围最高值时压力偏离值:三分钟后应不超过规定值(0.2MPa)。
2.卸荷压力及压力损失1)荷压力:被试阀的远程控制口与油箱直通,阀处在卸荷壮态,此时通过被试阀所形成的压力损失称为卸荷压力。
卸荷压力应不超过规定值(0.2MPa)。
由压力表P12-2测得。
2)压力损失:被试阀为全开壮态,此时被试阀进出油口的压力差既为压力损失,其值应不超过规定值(0.4MPa),由压力表P12-2测得。
3.启闭特性1)开启压力:调节系统压力逐渐升高,当通过被试阀的溢流量为额定流量1%时的系统压力值称为被试阀的开启压力。
2)闭合压力:调节系统压力逐渐逐渐降低,当通过被试阀的溢流量为额定流量1%时的系统压力值称为被试阀的闭合压力。
图3-2为启闭特性曲线五、实验步骤松开溢流阀11,关闭节流阀10,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7应处于中位;换向阀13、15、16失电,1.启闭特性调节溢流阀11,使系统压力达到4.2MPa 。
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13得电。
调节被试阀14的实验压力为4MPa ,并锁紧其调压手柄,用秒表配合流量计测量在试验压力下的全流量。
闭合过程:慢慢逐渐松开溢流阀11手柄,观察压力表P 12-2,使被试阀14的图3-1 溢流阀特性实验原理图图3-2溢流阀启闭特性进口压力分别为3.9、3.8、3.7、3.6、3.5…MPa每一压力对应测一流量值,直到被试阀无流量溢出为止。
测量系统的动静态特性

第一节 仪器的动静态特性
图3-3(b)所示为盲区现象,
表明在加载或卸载开始一小段范围
内不引起输出信号的变化,这说明
在输入信号小时没有输出信号。
这种情况属于仪器的缺陷。
图3-3(b) 盲区示意图
图3-3(c)所示为这两种现
象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可以认滞后与盲区所引起的
测量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图3-3(c) 滞后与盲区综合作用示意图
第二节 仪器的静态标定
04
03
02
第二节 仪器的静态标定
第二节 仪器的静态标定
析中, a、b不属于误差。回归分析中的随机误差,是假定y=ax+b正确的情况下 之间的随机差)。 在 这种前提下,灵敏度K=a=1.08与K=1.0之间的差别也属系统误差。 一般这种标定方法为仪器制造厂校准仪器使用。仪器使用者不常用这标定线。而只按仪器表盘读数即可。
第一节 仪器的动静态特性
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与精确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被测物理量的真值,黑点表示实际测量值。
仪器的绝对误差=
式中,A-真值;
第二节 仪器的静态标定
下面标定压力表为例,环境条件为温度(20土1)℃、无振动、无加速度,输入压力为1.0000MPa,测量次数为20次,测量数据见表3-1。
STEP3
STEP2
STEP1
对于压力表而言,如果它是合格的(即不存在系统误差),则输入—输出关系应为
式中 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压力,即读到的压力数值应该与实际的压力数值相等,此时灵敏度K=1。
第一节 仪器的动静态特性
2
第一节 仪器的动静态特性
另外,一台仪器的线性程度大与K值接近于一个常数的概念是等价的。
范文精选-实习报告-静态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

静态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二:实习地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五:实验过程:(一). 参考站要求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传感器静态性能测试

实验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1.1、进一步了解电感、电容、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2、用手动法和计算机辅助法测定三种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预习要求:2.1、掌握课堂教学中已讲述的电感、电容、电阻应变片三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2、了解上述传感器对电路的要求。
2.3、预习本实验指导书内容。
3、实验仪器:本实验所用的仪器有CSY-968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和计算机。
CSY-968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主要分三个部分:试验台部分、激励源及示波部分、信号处理电路部分。
试验台部分设有应变式、差动变面积电容式、差动螺管电感式(差动变压器)、半导体霍耳式、电涡流式、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偶等各类传感器。
位移可通过激振器驱动梁的振动(动态实验)和旋转测微头(静态实验)来实现。
激励源及示波部分由0.4~10KHz、1~30Hz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及单踪示波器组成。
信号处理电路部分有:电桥、电荷放大器、涡流变换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电荷放大器、低通滤波器、数字式电压表等。
计算机为486以上机型即可。
4、实验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4.1、本实验仪器试验台部分安装有多种传感器,请不要用手触摸,以免损坏。
4.2、本实验采用的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或造成接触不良。
4.3、不要将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仪器上所有的(⊥)已内部连通。
4.4、连接实验仪输出端口到计算机A/D板输入口时,注意线端的+、—标号。
4.5、各信号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4.6、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时,必须从LV接口引出。
4.7、改换电路时,应先将电源关闭。
5、实验内容及步骤:5.1、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静态特性试验:⑴所需单元和部件: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应变片式传感器、电压表。
⑵有关旋钮的初始位置:直流稳压电源打到±2V档,电压表打到2V档,差动放大器单元的增益打到最大(顺时针方向旋到底)。
静态测量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静态测量实习报告Practice report of static measurement静态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二:实习地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三:实习内容:测量学校四: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五:实验过程:(一).参考站要求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静态特性验证实验报告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静态特性验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包括灵敏度、线性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实验器材: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2.信号发生器3.示波器4.多用表实验步骤:1.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连接至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2.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固定值,如100Hz,并逐步增加信号幅度,记录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
3.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传感器的灵敏度曲线。
计算并记录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即灵敏度。
4.改变输入电压的频率,如50Hz、200Hz等,重复步骤2和3,以验证传感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灵敏度变化情况。
5.将输入信号的幅度设置为固定值,如2V,并逐步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记录传感器输出电压与频率的关系。
6.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计算并记录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
7.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评估传感器的线性度。
8.持续输入相同信号,观察传感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记录并分析传感器输出的波动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灵敏度曲线表明,在不同输入电压和频率下,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基本保持稳定。
通过对比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变化率,可以得出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度。
此外,传感器在持续输入相同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电压波动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在静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特性,包括稳定的灵敏度、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这些特性使其在位移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完整)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教研室二O一一年五月实验一 测量电桥静态特性测试报告 同组人: 时间: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 熟悉测量电桥的三种接法,验证公式04n y e e δε=3. 分析应变片组桥与梁受力变形的关系,加深对等强度梁概念的理解4. 验证温度对测量的影响并了解消除方法 二、实验设备静态电阻应变仪、等强度梁、砝码、应变片 三、实验原理等强度梁受外力变形时,贴在其上的应变片的电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应变片连接在应变仪测量桥的桥臂上,则应变片电阻的变化就转换为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应变仪采用“零位法”进行测量。
它采用双桥电路,一个是测量桥,另一个为读数桥。
当测量桥有电压输出时,调整读数桥的刻度盘,使仪表指针为零。
则此时读数桥读数与桥臂系数之比即为试件的实验应变值。
四、实验数据整理在等强度梁上逐级加载、卸载,并把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填入表1。
表1 三种电桥接法的测量结果处理注:理论应变2=E bh ε理,其中10b=;h=6mm ;E=2×1011N/m 2 五、问答题1、 试分析实验中同一载荷下,半桥接法相对于单臂和全桥接法的仪器输出有什么不同半桥接法时,仪器输出是单臂接法仪器输出的2倍,是全桥接法仪器输出的1/2,单臂接法时01R U =U 4R ∆±,半桥时01R U =U 2R ∆±,全桥时0R U =U R∆±。
同时,由上图数据可以看出,每对应一个负荷时,半桥接法时的仪器输出是单臂时的2倍,全桥的1/2。
2、 单臂测量时若试件温度升高,仪器输出(指针)如何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仪器输出将变大。
当试件受力且试件温度升高时,输出电压F T 0R R 1U =+4R R ∆∆⎛⎫⎪⎝⎭,R 为试件电阻,而本实验输出的是应变片的应变ε,F T1R R 1=+S R Rε∆∆⎛⎫⎪⎝⎭,若试件温度升高时,则没有温度影响T R R ∆,F2R =SRε∆,显然,温度升高的变化1ε大于温度没有升高时的变化2ε,故试件温度升高时,仪器输出将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测试系统静态特性校准
一.实验目的
1.1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
1.2掌握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
1.3掌握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实验和静态校准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系统由活塞式压力计,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5位半数字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和采样电阻组成。
图1-1实验系统方框图如下:
实验设备型号及精度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活塞式压力计作为基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标准压力0~0.6%Mpa信号调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恒电源,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流信号。
信号处理器输出为二线制,4~20mA信号电源在250 采样电阻上转换为1~5V电压信号,由5位半数字电压表读出。
四.实验操作
4.1操作步骤
(1)用调整螺钉和水平仪将活塞压力计调至水平。
(2)核对砝码重量及个数,注意轻拿轻放。
(3)将活塞压力计的油杯针阀打开,逆时针转动手轮向手摇泵内抽油,抽满后,将油杯针阀关闭。
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
(4)加载砝码至满量程,转动手轮使测量杆标记对齐,再卸压。
反复1-2次,以消除压力传感器内部的迟滞。
(5)卸压后,重复(3)并在油杯关闭前记录传感器的零点输出电压,记为正行程零点。
(6)按0.05Mpa的间隔,逐级给传感器加载至满量程,每加载一次,转动手轮使测量杆上的标记对齐,在电压表上读出每次加载的电压值。
(7)加压至满量程后,用手指轻轻按一下砝码中心点,施加一小扰动,稍后记录该电压值,记为反行程的满量程值。
此后逐级卸载,并在电压表读出相应的电压值。
(8)卸载完毕,将油杯针阀打开,记录反行程零点,一次循环测量结束。
(9)稍停1~2分钟,开始第二次循环,从(5)开始操作,共进行5次循环。
4.2 注意事项
保持砝码干燥,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轻旋手轮和针阀,防止用力过猛。
正、反行程中,要求保证压力的单调性,如遇压力不足或压力超值,应重新进行循环。
当活塞压力计测量系统的活塞升起是,请注意杆的标记线与两侧固定支架上的标记对齐,同时,用手轻轻旋动托盘,以保持约30转/分的旋转速度,用此消除静摩擦,此后方可进行读数。
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或在电压表输出值不变的情况下,严禁连续转动手轮数圈。
五.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
2、拟合曲线
1)所有输出平均校准曲线与拟合一阶线性直线如下
2)最小二乘校准曲线:
得a=1.02462272727273,b=6.2486 3、非线性度Ls
ξ
:
()
max
L y Fs
y ()max
100%L
Fs
L y ξ
=
⨯=
;
4、迟滞误差H
ξ
:
()max
H y =(max
100%2H
Fs
H y y
ξ=
⨯=
5、非线性迟滞
LH
ξ
()max
LH y ∆()max
LH
FS
LH y y
ξ=
⨯∆6、重复性:
Multiple R 0.999999226 R Square 0.999998452 Adjusted R
0.99999828 Square
标准误差0.001359036 观测值11
标准偏差为:0.001359036
;
重复性为:. 7、总精度:
综合考虑迟滞和重复性
0.02%0.62%0.64%a
H
R
ξξξ
=+=+=;
四、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各种系统静态特性测试方法有了理解,基本认识了压力传感器系统的组成,在数据处理时,对excel 的各种函数有了实际应用经验,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