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红楼梦》整体介绍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导读(共45张)-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四、《红楼梦》的故事结构
3、多条线索彼此交叉(网状结构) 元春、王熙凤一线 甄士隐、贾雨村一线 刘姥姥一线
五、《红楼梦》的写作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2、诗化小说 3、百科全书式小说
清代的一个文学评论者叫二知道人,他说:“太史公记三十世家,曹雪芹只记一世家。……然雪芹记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
对贾宝玉的认识,关涉到《红楼梦》这本书的定位: 风月情浓 vs.“情种” 才子佳人 vs. 悲金悼玉
《红楼梦曲》·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红楼梦》第一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
名著导读之《红楼梦》ppt课件完美版

情感与哲理
作品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对情感的 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为 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红楼 梦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社会批判
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启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与阶级问题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小说中通过描写贾宝玉和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感情纠葛,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婚姻的 悲凉。
贾宝玉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摇摆不定,展现了爱情的矛盾和无奈。林 黛玉的敏感和才情,以及薛宝钗的贤良和美貌,都让贾宝玉难以抉择。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爱情故事,如贾琏和王熙凤、贾母和贾代善等 ,展现了不同形式的爱情和婚姻。这些故事都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婚姻的 不自由和爱情的悲剧。
04
《红楼梦》艺术特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物塑造
总结词
丰满立体,独具魅力
详细描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 气质。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他们的性 格、情感和命运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现,使得读者能够 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情节安排
总结词
曲折跌宕,环环相扣
VS
详细描述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荣府,是贾母的孙子。他性 格叛逆,不喜欢功名利禄,对封建礼教持怀疑态度,与众多女子有着情感纠葛 。
林黛玉
总结词
才情美人与深情主角
详细描述
林黛玉是荣府的千金,她才情出众,机智聪颖。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却因种种 原因不能如愿,最终在病痛中离世。
中国风《红楼梦》名著导读教学PPT(完美版)

《红楼梦》
中国四大名著导读系列之红楼梦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作
人
作
读
品
物
品
后
简
介
鉴
感
介
绍
赏
悟
第一章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 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 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 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 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作品简介-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灵感和起源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 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 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 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 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 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 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 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中国四大名著导读系列之红楼梦
目
录
壹
贰
叁
肆
作
人
作
读
品
物
品
后
简
介
鉴
感
介
绍
赏
悟
第一章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介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 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 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 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 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 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作品简介-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灵感和起源
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 生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 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 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出生于江 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 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 活 。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 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 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优秀PPT课件

思考6: 写宝黛初见时的似曾相识感,在全书中有何作用?
1.缘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 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2.通过宝黛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 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 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 五色丝条,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第二回:林如海与贾夫人生下林黛玉,爱如珍宝,想让她读书识字,聘贾雨村做她的老师。又通过冷子兴之 口,介绍了宁国府、荣国府现状,梳理了贾家主要的人物关系,特别提到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美玉、抓周时抓 到胭脂,为后续的人物刻画、情节推进奠定基础。
第三回: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全书主要人物的出场。贾雨村官复旧职,将回到京都,林如海托他带上黛玉去荣 国府投靠外祖母。接着便通过黛玉的眼睛,描绘了宁、荣二府的繁华景象和诸多生活细节,以及宝、黛二人第一 次相见的情况。
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 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 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 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 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思考7: 宝黛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有相合之处,但表现方式有什么截然不同?
宝玉: 更多地诉诸行动、语言。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PPT课件[统编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PPT课件[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af9b7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c.png)
四、性格特征
黛玉
4、直率可爱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又深入剖析 自己,“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而今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 我再不轻放过你的”
四、性格特征
宝钗
现实生活是高于爱情 宝钗:
1、随分从时,识大体的贤女子 出生皇商薛家,讲的是生意上的人际交往。
婚姻由母亲做主 点戏
四、性格特征
宝钗 3、有城府
在滴翠亭中展扇扑蝶,但是她无意中听到了小红与 坠儿的谈话,她便用计嫁祸颦儿
四、性格特征
宝钗 4、冷漠无情
金钏儿投井劝说王夫人 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走,并不在意
四、性格特征小结
黛玉
多愁善感,心思细腻,才思敏捷,孤高 自诩,目下无尘,却又伶牙俐齿,天真坦率。
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的诗作。 尤三姐自尽,柳湘莲出走,并不在意 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第三十七回)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而宝钗由于父亲早逝,哥哥不成器,过早的接受了家庭的重担,被当做进宫入选的秀女来培养。 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到:“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 宝钗榜首“螃蟹咏”
《葬花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榜首“螃蟹咏”
《柳絮》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螃蟹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别致,自是黛玉;若论含 蓄浑厚,终让蘅芜”(第三十
红楼梦作品介绍名著导读阅读分享PPT

熙
凤
务时也可见她具有惊人的管理组织能力和治家手段,因其深爱丈夫贾琏,故而十分善妒,暗中算计害
凤
死尤二姐。王熙凤最后病逝于贾府。
八
王熙凤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 上的聚焦的、辐射的作用。《红楼梦》写了这么大的一个家
八
面
族,四百多个人物,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
面
玲
样。
宝
玉
他终日与家里的女孩们厮混,爱她们美丽纯洁,伤悼她们的薄命
玉
悲剧。他是意象化的小说人物,是作家的心灵的映像。c
背
背
离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
离
礼
所大力肯定的人物。
且是"不知悔改"的。
礼
教
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
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
熙 凤
八
王熙凤
八
面
面
玲
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
玲
珑
珑
v
她外貌美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出场时打扮彩绣辉煌,笑语
之
先至,宛若神妃仙子。因美丽容貌和娇艳气度,曾引贾瑞为其倾倒。
之
王
王
熙
在贾府掌握实权,为人心狠手辣,八面玲珑,敢爱敢恨,做事决绝,治理宁国府和打理荣国府上下事
宝
玉
——描述贾宝玉容貌
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 楼 梦
v
第 叛
逆
凄 美 之
贰
章 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1《红楼梦》 课件 (共35张PPT)

(明、清时期)
《红楼梦》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极高 的成就,影响广泛而深远。
《红楼梦》的大致内容:爱情说、家 族挽歌说、自传说等等。
高鹗续书(违背原意说、完璧说、双 两说、关于残缺美)。
《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
•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 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 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 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 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 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 解。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 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 村风尘怀闺秀
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 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
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 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 漫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开头
女娲补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 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 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 “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 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 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 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 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 所改变。
红
名著导读
楼
梦
《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
枉然
——清·《竹枝词》
•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 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
——鲁迅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现作前80回为曹作,后40 回为乾隆时进 士高鹗所续。
“中国第一奇书” “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 甲骨学、敦煌学)之一
19-20名著导读《红楼梦》PPT课件人教版

栏目导航
12
第五大段落:第七十九回至第一二○回。 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完婚。 黛玉之死,是后四十四回中较为精彩的部分,它不仅符合黛玉性格、 命运的发展逻辑,而且也较有感染力,保持了《红楼梦》全书的悲 剧性。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也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思路的,但成亲 时的闹剧式的“调包计”,写得实在不很高明。二是写贾府被抄的前
栏目导航
11
第四大段落: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 第五十五回,是这一大段的开端,也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 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后的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 路。在第二回中,冷子兴说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 却也尽上来了”。但从五十五回开始,贾府不仅“内囊”已经尽上来 了,而且“外面的架子”也有些支撑不住了。
栏目导航
9
但是,就在这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中,却发生了“叔嫂逢五鬼”(第 二十五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第四十四回)的情节,这却是耐人寻 味的。第二十三回,写宝玉、黛玉等人遵元妃谕搬进了大观园,这里的 确成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到了第二十五回,先写贾环故 意烫伤宝玉,接着写赵姨娘请马道婆“作法”,差点害死宝玉和王熙凤。 这虽然是一场迷信的闹剧,但却反映出贾府内部的你死我活的矛盾。第 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正写凤姐春风得意过生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 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的轩然大波。总之,在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之中, 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打破了盛世的假象。
栏目导航
18
2.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女 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寄居在外祖母家,自感寄人篱下。 她为落花叹息,把宝玉视为知己,与宝玉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 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她蔑视功名权贵,从不劝宝玉走仕宦之途, 和宝玉志趣相投,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她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深感迷茫,常常顾影自怜,暗自垂泪。她性格敏感,情感细腻,有
12
第五大段落:第七十九回至第一二○回。 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完婚。 黛玉之死,是后四十四回中较为精彩的部分,它不仅符合黛玉性格、 命运的发展逻辑,而且也较有感染力,保持了《红楼梦》全书的悲 剧性。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也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思路的,但成亲 时的闹剧式的“调包计”,写得实在不很高明。二是写贾府被抄的前
栏目导航
11
第四大段落:第五十五回至第七十八回。 第五十五回,是这一大段的开端,也是全书的一个转折点。读 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此后的贾府,已经走上了无可挽救的衰败之 路。在第二回中,冷子兴说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 却也尽上来了”。但从五十五回开始,贾府不仅“内囊”已经尽上来 了,而且“外面的架子”也有些支撑不住了。
栏目导航
9
但是,就在这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中,却发生了“叔嫂逢五鬼”(第 二十五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第四十四回)的情节,这却是耐人寻 味的。第二十三回,写宝玉、黛玉等人遵元妃谕搬进了大观园,这里的 确成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到了第二十五回,先写贾环故 意烫伤宝玉,接着写赵姨娘请马道婆“作法”,差点害死宝玉和王熙凤。 这虽然是一场迷信的闹剧,但却反映出贾府内部的你死我活的矛盾。第 四十三回、第四十四回,正写凤姐春风得意过生日的时候,突然发生了 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的轩然大波。总之,在一派温柔富贵的气氛之中, 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打破了盛世的假象。
栏目导航
18
2.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多愁善感、清高孤傲的女 子。她从小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寄居在外祖母家,自感寄人篱下。 她为落花叹息,把宝玉视为知己,与宝玉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 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她蔑视功名权贵,从不劝宝玉走仕宦之途, 和宝玉志趣相投,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但她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深感迷茫,常常顾影自怜,暗自垂泪。她性格敏感,情感细腻,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 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
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随后,曹雪芹随着全家迁
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
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
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
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2020年9月28日
7
•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 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 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 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 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2020年9月28日
11
• 这部巨著虽然虚构朝代、地点,而且假借 了女娲补天的神话。却不经意中反映了清帝国 下满洲贵族的生活纪实。并且反映著作当时的 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乃至服装穿戴、饮 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 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 戏谑。在小说中还包含着诗、词、曲、赋、偈 、酒令、笑话、谜语、题匾、八股文等各种不 同文体的创作与批评。乃至有命理卜辞、脉案 药方、讼状塘报等。而本身已是长篇小说。涉 及的文字题裁,包罗万象,蔚为大观。
2020年9月28日
6
作者经历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 过康熙帝玄烨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 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 ,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 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 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 过着富贵奢华生活。
《枉凝眉》
清朝 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 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 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 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2020年9月28日
3
名著导读之
世界文学中璀璨夺目的明珠《红楼梦》
评价红楼
•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
,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近年
来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
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
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
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
20为20年高9月2鹗8日所续。
8
• 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 兰墅。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 ,卒于嘉庆二年(1815年)。乾 隆五十六年(1791年)得程伟元 收集之《石头记》抄本,篡改刊 印为《红楼梦》。次年再次修改 刊印。乾隆六十年(1794年)中 进士,入朝为官。历任内阁中书 、侍读,刑科给事中,江南道监 察御史。
2020年9月28日
9
红楼其名
• 《乾石隆头四记十》九年甲辰( 1• 7《84情年僧)录梦》觉主人序本 题• 《为风《红月楼宝梦鉴》》,1791 年• 《在金第一陵次十活二字钗印》刷等后,
《红楼梦》便取代《石头 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
2020年9月28日
10
红楼总述
•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一部 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被认为是中 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 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 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它的影响已经 超越了时代和国界,被译成英、法、德等 23种世界文字,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 璨的明珠,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 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落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
门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
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
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
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
是2红020颜年9老月2死8日 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
➢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 性的重要作品。 ➢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 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 平之气。 ➢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 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 如果我们再把《葬花词》同荣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 运联系起来思索,又觉得这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 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 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 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 园2内020的年9月女28日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2 。
•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 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 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 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 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2020年9月28日
5
红楼其主
• 曹雪芹(约1715— 约1763),清代伟大 的小说家。名沾(音: zhān),字梦阮,雪 芹是其号,又号芹圃( pǔ)、芹溪居士。
2020年9月28日
12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
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娲皇氏
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
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
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 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柔丝软系飘春榭,落絮
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
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
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
情!明朝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