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名家草书字帖
怀素草书《千字文》(净云枝藏)

怀素草书《千字文》(净云枝藏)
怀素草书《千字文》,净云枝藏帖,此罕见版本印证了部分精品始终沉浮于民间。
其草书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神采飞动,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怀素草书艺术成就可谓登峰造极,水平己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当之无愧的'草圣\\\'。
从书法本身而言,怀素继张旭以后,开了一代书风,提高了草书艺术的地位,唐以前草书地位不高,有成就者也不多。
汉代赵壹的《非草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草书的认识。
张旭与怀素以自己的实践打破了唐人楷书一统天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草书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提高了草书的美学价值,从而使中国书法园地更加绚烂多姿,各种书体各种风格竞相开放。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怀素的刻苦学书经历给后人的启迪,他的书学宗旨和奔放不羁的书风,流露在书作中的强烈个性和感情,追求神奇的意趣,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从怀素的作品中得到启示。
天下第一小草:怀素的《千字文》,学草书者临习必备!

天下第一小草:怀素的《千字文》,学草书者临习必备!学习更多诗词!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
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
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
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怀素《小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怀素在63岁时写的《小草千字文》又名《千金帖》,应是绝笔。
这件小草作品,署款“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年六十三岁”,书风因岁月的变化和阅历的增加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早年的清健秀丽,到中年的劲挺秀拔,再到晚年的苍劲古雅,再到最后的静穆安详。
他正是这一年辞世的,也是见到他注明年龄的唯一墨迹。
其后未再见他作品名世。
这里有你想看的!热门内容即达怀素《小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尺寸:288.49*27.99cm 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怀素《小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怀素《小草千字文》是其晚年对草书艺术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深化发展、日益完善的经典之作,具有禅宗宁静淡泊的理想审美情趣。
几十年的僧侣生活使其世俗的名利观以及浮躁的心态荡然无存,内心平静如镜,简约恬淡。
创作时已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和一的最佳境界,不再有千秋之想,萧散平淡一任腕底涓涓流出。
怀素《小草千字文》原大高清宣纸复制细节实拍怀素《小草千字文》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间以侧锋,方笔作调节变化。
线条圆健而不单调,点画形态富有细节变化。
此帖老辣中见精微是其最有意味和最精妙之处,表现在其偏旁部首间相连接的牵丝不多用,故其字的形态显得简练清静,不拖泥带水。
文征明草书《千字文》

文征明草书《千字文》千字文,作者文征明,其係以草书之技巧书写之。
此文以七言绝句为体裁,总共一千个字。
万事开头难,千山一石难。
出淤泥而不染,玉不琢不成器。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三百六十五里路,一宿何其短。
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路辈。
平生不识字,怎敢说自己不会写。
山行静则明,风起则动。
路漫漫其修远,落叶满阶红。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不闻父母唤,且闻猿狖啼。
南望玉门关,白驹过隙也。
一片冰心在玉壶,宛如处子之心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春山如笑,夏花盛开。
秋风起,弹竽有声。
冬天河面上全是冰。
人在江湖,身世宛如浮尘。
其世态炎凉,如蚁之穴。
岁寒知松柏,退避三舍。
星月满天,罗帷雾卷。
纷纷扬扬落花季,断肠古多情。
却怜幽草色,近黄昏。
哭泣着走开,绕过风景,走向灵魂深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两袖青青拂尘去,无泪可沾经年事。
心若成灰,香消玉减,唯有您依然挥笔执拗。
当年轮转,岁月未晚。
脚步未停,信心从未放弃。
黄粱美梦,一觉醒来迷云散。
岁月如歌,我已行走在路上。
纵有疾风起,人须自飘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骥伏枥,志存高远。
我立志以报大家,为天下苍生。
千字文,道尽世情。
注:此为创作之文,所用原素为《千字文》及其他诗词语句,经作家融合而成。
孙过庭草书千字文

孙过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千字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千字文是用草书书写的,全文共有一千个字,每个字都非常精美,展现了孙过庭高超的草书技巧。
孙过庭的草书千字文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历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您对孙过庭的草书千字文感兴趣,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和欣赏。
例如,可以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观看孙过庭的草书千字文原作;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查看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这篇千字文的信息。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版

董其昌草书《千字文》高清版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祖父以军功封苏州卫。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
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
高清名帖董其昌《草书千字文》

高清名帖董其昌《草书千字文》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
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
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万历四十三年(1615)秋天,六十岁出头的董其昌辞官在家,他的两个儿子董祖常带人强抢佃户之女绿英。
不久,董其昌因为在担任考官时不徇私情得罪的势家利用这个事情收买说书艺人钱二到处说唱这个编出来的故事,传言很快得到发酵。
董其昌知道后追究到范昶身上,但范昶并不承认,而且还跑到城隍庙里起誓,为自己辩白。
也许是城隍神灵验惩罚了范昶,也许是范昶自己做了亏心事心里犯虚害怕,不久范昶暴病而死,范母就认为反正这是董家所逼造成的,于是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女仆穿着孝服到董家门上哭闹。
董家当然也有理不让,你自己造孽还起誓惹怒城隍神与我何干,对范家侵宅的行为进行了回击。
范家儿子不堪其辱,冒死用一纸“剥褌捣阴”的讼状将董家告到官府。
时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春天,被人煽动的读书人把董府围住,两方大打出手,场面混乱。
最后将董府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尽付之一炬,十九日,乡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在河里,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民抄董宦”。
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标注版)

欧阳询草书千字文(标注版)
该帖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载萧(子云)永(智永)之柔懦,拉羲(之)献(之)之筋髓,此之诸势,出于自得,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为后世所师法。
宋米芾《宝晋英光集》云:“渤海光怪,字亦险绝,真到内史,行自为法,庄若对越,俊若跳掷。
”又《书史》云:“暮年草书,精彩动人。
”米芾对唐人的评价一向苛刻,但说欧阳询真书可到王羲之,草书精彩动人,十分难得。
沈鹏先生在自书《草书千字文》后跋曰:“千文内容芜杂,有不入眼处,历代名家所书,余最服膺者欧阳询、怀素、赵佶数家,曾揣摩笔意,约取所长。
”可见欧阳询的草书成就也是影响深远的。
怀素《大草千字文》真草对照

怀素《大草千字文》真草对照,是书法史上留存下来唯一
的墨宝真迹。
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俗
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人。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有一种动人的独到魅力。
《大草千字文》,怀素小草大草对照帖。
黄纸墨迹,纵28.1厘米、横393.6厘米。
藏于上海博物馆。
《大草千字文》是怀素晚年的代表作,用狂草书写千字文,照录一遍。
通篇气势磅礴,运笔精熟,挥洒自如。
字大极径寸,笔画格外瘦硬挺拔,顿折有力。
纵观全篇,笔笔是字,
字字是草,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集千字文名家草书字帖 序言 自南朝梁代散骑侍郎周兴嗣千字文首编之始,各个朝代书家以草书书写者多不胜数,不胜枚举。智勇、怀素、欧阳洵、赵孟頫等书家亦分别有草书作品留传后世。诸家草书各有特色,让后人惊赞不绝。然对于后世草书学习者而言,却很难从一而终。原因不外乎别因,正是由于诸家书法“各有特色”。在一家作品中,有的字在这里这样写,在那家书法作品中却是另种写法。或是由于年代久远,墨迹消损;或是由于诸家自我创见,笔画迥异;草书不能以一种标准字型出现,笔画笔意在一书家作品中表现得不够清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书家之字难以全部作为楷范,这总免不了给后世留下一丝遗憾,让书学者无所适从。草书者虽强调个性,却仍然要求有共性,却仍然要求有法,实际上草书确是有“法”。基于此,编者集诸书家所写优美之草字,字型结构以多家同种书写习惯为准绳,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从诸家作品中精挑细选千字文中各字集合而成此字帖,以期给爱好草书的朋友研习供以方便,作以参考,缺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朋友不吝指正。笔者之心意,非为其它,只为爱好书法,相见恨晚之情矣。现附作者诗一首。 书法 笔走龙蛇凤舞飞, 高山坠石气势威。 诗书画意楷行草, 书尽天下白与黑。 千字文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2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3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4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5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6金生丽水 玉出崐冈 7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8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9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10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11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12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13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14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15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16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17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18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19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20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21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22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23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24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25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26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27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28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29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30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31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32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33临深履薄 夙兴温清。 34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35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36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37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38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39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40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41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42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43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44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45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46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47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48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49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50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51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52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53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54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55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56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57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58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59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60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61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62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63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64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65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66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67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68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69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70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71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72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73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74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75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76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77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78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79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80昆池碣石 钜野洞庭。 81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82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83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84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85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86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87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 88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89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 90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91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92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93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94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95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96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97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98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99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100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101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102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103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104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105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106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107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108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109嫡后嗣续 祭祀蒸尝 110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111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112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 113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114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115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116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117释纷利俗 竝皆佳妙 118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119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120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121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122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123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124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125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实录一千不重复汉字。然而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只剩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如下列字被合并: 发、发 并为“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钜 并为“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昆 并为“昆”(玉出昆岗;昆池碣石) 戚、戚 并为“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 并为“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并、并 并为“并”(百郡秦并;并皆佳妙) 絜、洁 并为“洁”(女慕贞絜;纨扇圆洁) 7 6 5 4 3 2 1 剑 金 云 闰 寒 日 天 号 生 腾 余 来 月 地 巨 丽 致 成 暑 盈 玄 阙 水 雨 岁 往 昃 黄 珠 玉 露 律 秋 辰 宇 称 出 结 吕 收 宿 宙 夜 崐 为 调 冬 列 洪 光 冈 霜 阳 藏 张 荒 14 13 12 11 10 9 8 坐 吊 推 始 龙 海 果 朝 民 位 制 师 咸 珍 问 伐 让 文 火 河 李 道 罪 国 字 帝 淡 柰 垂 周 有 乃 鸟 鳞 菜 拱 发 虞 服 官 潜 重 平 殷 陶 衣 人 羽 芥 章 汤 唐 裳 皇 翔 姜 21 20 19 18 17 16 15 女 恭 盖 化 鸣 遐 爱 慕 惟 此 被 凤 迩 育 贞 鞠 身 草 在 壹 黎 洁 养 发 木 竹 体 首 男 岂 四 赖 白 率 臣 效 敢 大 及 驹 宾 伏 才 毁 五 万 食 归 戎 良 伤 常 方 场 王 羌 28 27 26 25 24 23 22 空 德 景 墨 信 罔 知 谷 建 行 悲 使 谈 过 传 名 维 丝 可 彼 必 声 立 贤 染 覆 短 改 虚 形 克 诗 器 靡 得 堂 端 念 赞 欲 恃 能 习 表 作 羔 难 己 莫 听 正 圣 羊 量 长 忘 35 34 33 32 31 30 29 川 似 临 孝 资 尺 祸 流 兰 深 当 父 璧 因 不 斯 履 竭 事 非 恶 息 馨 薄 力 君 宝 积 渊 如 夙 忠 曰 寸 福 澄 松 兴 则 严 阴 缘 取 之 温 尽 与 是 善 映 盛 清 命 敬 竞 庆 42 41 40 39 38 37 36 上 乐 存 学 荣 笃 容 和 殊 以 优 业 初 止 下 贵 甘 登 所 诚 若 睦 贱 棠 仕 基 美 思 夫 礼 去 摄 籍 慎 言 唱 别 而 职 甚 终 辞 妇 尊 益 从 无 宜 安 随 卑 咏 政 竟 令 定 49 48 47 46 45 44 43 性 节 仁 交 孔 诸 外 静 义 慈 友 怀 姑 受 情 廉 隐 投 兄 伯 傅 逸 退 恻 分 弟 叔 训 心 颠 造 切 同 犹 入 动 沛 次 磨 气 子 奉 神 匪 弗 箴 连 比 母 疲 亏 离 规 枝 儿 仪 56 55 54 53 52 51 50 丙 图 宫 背 都 坚 守 舍 写 殿 邙 邑 持 真 傍 禽 盘 面 华 雅 志 启 兽 郁 洛 夏 操 满 甲 画 楼 浮 东 好 逐 帐 彩 观 渭 西 爵 物 对 仙 飞 据 二 自 意 楹 灵 惊 泾 京 縻 移 63 62 61 60 59 58 57 户 府 杜 既 右 升 肆 封 罗 稿 集 通 阶 筵 八 将 钟 坟 广 纳 设 县 相 隶 典 内 陛 席 家 路 漆 亦 左 弁 鼓 给 侠 书 聚 达 转 瑟 千 槐 壁 群 承 疑 吹 兵 卿 经 英 明 星 笙 70 69 68 67 66 65 64 绮 桓 奄 磻 策 世 高 回 公 宅 溪 功 禄 冠 汉 匡 曲 伊 茂 侈 陪 惠 合 阜 尹 实 富 辇 说 济 微 佐 勒 车 驱 感 弱 旦 时 碑 驾 毂 武 扶 孰 阿 刻 肥 振 丁 倾 营 衡 铭 轻 缨 77 76 75 74 73 72 71 九 宣 起 何 假 晋 俊 州 威 翦 遵 途 楚 乂 禹 沙 颇 约 灭 更 密 迹 漠 牧 法 虢 霸 勿 百 驰 用 韩 践 赵 多 郡 誉 军 弊 土 魏 士 秦 丹 最 烦 会 困 寔 并 青 精 刑 盟 横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