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名词解释
毛概名词解释修订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共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6.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政治中,实事求是指的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7.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8.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讲话运用唯物辩证法,以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的任务。
该讲话常被视作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各方面的理念、构想。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创造的一个历史阶段概念,指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一段时间内,由中共领导的,针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0.二次革命论: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
毛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主化和具体化.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是主要的创立者与代表者。
毛泽东在晚年的左倾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鉴定。
它是对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对中共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领导的思想之一。
(2)科学发展理论的起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统筹发展。
毛概名词解释以及论述题

毛概试卷一,名词解释1,人才强国战略:是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级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毛概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
4资源节约型社会: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等综合措施,结合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再生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的一种社会系统。
5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的动态平衡。
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9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毛概名词解释

毛概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4.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5.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正确地回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和革命发展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7.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P192.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P433.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P504.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P995.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P2046.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P2077.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P2158.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P2369.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毛概全称是啥

毛概全称是啥简介“毛概”是对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简称,全称为“毛泽东思想概论”。
这一思想体系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套理论体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毛泽东思想概论主要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革命斗争中得出的结论与理论。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并不断发展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形成了独特的指导思想。
内容毛泽东思想概论包含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其中包括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道路等重要问题的阐述。
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消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才能解放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
革命对象和动力毛泽东思想概论还深入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中国革命的动力则来自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被压迫阶级的联合,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
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他认为,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通过农村革命取得农村的胜利,最终实现对城市的革命胜利。
党的建设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毛泽东同志还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原则。
他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建设一支具有共产主义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毛泽东思想概论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毛泽东同志以他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深受许多国际共产主义者的尊重和崇敬。
总结毛概全称“毛泽东思想概论”,是对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简称。
毛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 四马分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国家向企业投资,并派干部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利润按照所得税,工资福利费,公积金和资方股息红利的原则进行分配。
在资方股息中,再按国家和资本家所占股份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5.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延续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9. 九二共识:1992年11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当局的海基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达成的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主化和具体化.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主要的创立者与代表者。毛泽东在晚年的左倾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鉴定。它是对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中共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领导的思想之一。(2)科学发展理论的起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统筹发展。(4)科学发展是追求社会整体和谐文明的发展。 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7.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主观社会主义是指主观思想上向往、追求社会主义,但在客观实际上只是要形式民主。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最集中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8.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提前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9.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成分之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或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10.和平赎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1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3.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的经济模式。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的基础是人力资源 14.金融危机:(1)金融危机是相对于实体经济危机的概念。(2)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短时间内金融指标急剧恶化。(3)是一种体系性危机,由货币,债务,银行,次贷危机构成,四个危机可单个爆发,也可多个爆发。 15.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和知识劳动在生产和流通管理领域创造效益的经济。标准:一个国家致使劳动创造的GDP超过50%以上。 16.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7.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一国两制政策宣称只有一个中国. 18.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21.布雷顿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 年8 月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2.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的发展和延续。(1)起点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干涉科索沃战争。(2)推行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民主制度(3)先通过支持反政府武装或者以间接直接的军事干涉颠覆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扶持美国西方国家的代理人,掌握政权 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4.公正公平: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它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义系特别是分配义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 25.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动的价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GDP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所有发展问题。()看一个国家的GDP,必须看这个国家的结构和质量。()要高度重视人均GDP 26.服务产业: 27.南方谈话: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在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的重要谈话,被称作南方谈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境界的又一个宣言书。 简答&论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及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2,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的根基本依据。3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最后,是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南。 二、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依据及其推测。 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2.列宁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3.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前(1949-1956),设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小过度。4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一个初级阶段和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跨越论:(1)“共同胜利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英德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1872年,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爆发,马克思的《法兰西论战》无产阶级革命的经典代表作。1881年,维查苏里奇写信给马克思,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2)“一国胜利论”在具备主客观条件下,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单个国家有可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3)“卡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