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阅读—找线索汇编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记叙文阅读全攻略汇编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明确中心。
2.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明确文章的思路、文章结构、层次。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挖掘其潜在或深层意义。
找 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赏析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4.理解作者所写的景或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个人心得,进行感悟评价。
[成语万花筒]成语不离“天”,在下列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偷天换( ) 烽火( )天 得天独( ) 乐天知( ) 普天同( ) 欢天喜( ) 伤天害( ) 悲天悯( ) 听天由( ) 滔天大( ) 海阔天( ) 重见天( ) 异想天( ) 石破天( ) 丧尽天( )【参考答案】偷天换日 烽火连天 得天独厚 乐天知命 普天同庆欢天喜地 伤天害理 悲天悯人 听天由命 滔天大罪海阔天空 重见天日 异想天开 石破天惊 丧尽天良[文常小贴士]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第5讲记叙文阅读全攻略(三)国色天香——牡丹寒秋三魂——菊花六月花神——荷花花中皇后——月季凌波仙子——水仙九里飘香——桂花花中隐士——菊花天下第一香——兰花讲义使用参考本节课重点在于散文的阅读训练。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说的散文是指以写景、状物为内容的狭义的抒情散文。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四篇文章。
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文章后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它相关内容。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点拨技巧,订正答案。
记叙文记叙线索【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把握记叙的线索】

开的声音像盐粒一样,溶解在了绿色的衣裙中,消散开来,没有痕迹地烙 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地织成盼望,在你我心中
在每一个角落。烙在繁盛的花海,烙在随便扩散的绿意中,烙在小鸟飞行 铺张。
的路迹上,烙在暖和的阳光中,烙在一张张笑脸里。
1.给以下黑体字注音。
笑脸里蕴涵的是盼望吗?因为春天拂过脸庞,感受到了万物融合的暖
把春天从睡梦中叫醒。
造了一道门,让盼望的光线照进来,暖和扩散每一寸肌肤。不要让这个开
春天苏醒,张开它绿色的裙摆,跟随花开的声音,翩然起舞。随后, 端毁灭,有开端,就有了盼望。心的召唤,千丝万缕地连接着盼望。
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组成一首动感的舞曲。而舞曲的开端――花
心中有一朵花,它渐渐煽动花瓣,发出的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触
【概念阐释】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通过线索将表现 内涵丰富的词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
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穿弥合,形成一 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
个严密的整体。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协作。 表达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就等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求,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来答题的方法。有时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
记叙文记叙线索【记叙文阅读方法之把握记叙的线索】
句,直接摘抄;有时是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后据此整合成所需要的信息以形
成答案。2.抓住重点语句法。重点语句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
文章中“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这句话,只有结合语境,我们才能 唤、对光明的渴望;既然有花开的声音,它便可以去唤醒沉睡在城堡中的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理清线索,思路分明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理清线索,思路分明线索常见类型:1、物线: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或事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人线;以文章中的某一个人物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3、事线:以文章的中心事件作为文章的线索来贯穿全文;如:鲁迅的《故乡》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来组织全文。
4、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来贯穿全文。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判断准线索。
真题演练:春雨梨花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
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
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
“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
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
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
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
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
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
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
小学语文小升初阅读题专项精讲《10.记叙文线索及作用》

学校姓名班级___________ 座位号……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记叙文线索及作用(一)“线索”的概念及其作用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章的全部材料有机的串联成一个整体。
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线索的种类和形式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线索,只是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有线索。
任何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都至少有一条线索,有的则有几条线索。
一般说来,内容简单、事件单一的文章或短篇文学作品大都只有一条线索,称为单线;而内容丰富、事件复杂的文章或长篇文学作品大都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称为复线。
复线按作用不同,可分为主线、副线及明线、暗线等。
1、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叙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如《春》这篇写景散文就以作者的喜爱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以对济南的喜爱、热爱为线索;《秋天的怀念》全文写三次看花,作者对母亲的漠视到理解,文章以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我不理解母爱的愧疚、自责为情感线索。
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全篇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围绕其写了父母逼问木雕,我送木雕,我要回木雕几件事,赞美了我和友人间美好的友谊,批评了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鲁莽行为,呼吁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少年,尊重他们的人格。
4、以时间为线索。
如《金色花》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妈妈一天的游戏玩闹。
以“当你沐浴后做祷告、”“吃过午饭、黄昏时”这些表示一天内时间推移的词句来组织全篇,推动情节的发展。
5、以事件为线索。
如《散步》这篇文章就以散步这一事件作为线索,文章仅仅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事情的起因(母亲身体不好,要母亲多走走)、经过(散步中发生走大路或走小路的分歧)、结果(母亲顺从孙儿,走小路);又如《陈太丘与友期》。
6.以地点为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一堆散乱的珍珠,只有用彩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同样,生活的珍珠也需要思想的红线来连接,才能形成条理清楚的文章。
这根思想的红线便是文章的线索。
文章的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
所以刘白羽说:“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
”刘白羽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线索的作用。
那么,叙记文的线索有哪几种、怎样确定记叙文的线索、怎样找一篇文章的线索呢?(1)、一般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十种①、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六年级·上册)《小抄写员》,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②、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③、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我有一个好父亲》。
特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④、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⑤、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感人的事。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二讲: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第十二讲: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含例题解析+答案)关于线索的含义俗话说:“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线索,“珍珠”就是材料或故事。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把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一)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第一讲 小升初阅读能力提升+综合训练(一)
——找线索
一、什么是线索?
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阅读文章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
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2.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线索注意:
1、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
2、有几条线索组成的文章,往往有一条是主线。
3、有的文章虽然也有两条线索,但一条线索是明的,另一条是暗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
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如何找到线索
能力提升
枣核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
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一下车,他已经在站上等着了。拥抱之后,他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
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他当年那股调皮劲还没改。我问起枣核的用途,他一面往衣兜里揣,一边故弄玄虚地说:“等会
儿你就明白啦。”
到他家里后,他把我安顿好,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
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的味道?”经他指点,我
留意到台阶两旁是他亲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
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
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有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
老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接着,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
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
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
前。真是个细心人呢,他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
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他告诉我,时常在月夜,他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
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他为什么如此珍视这几枚枣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2.全文以 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抒发了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古往今来,有无数游子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请默写两句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美国世贸大楼后,人们在(费 废)墟中发现了银行家爱德华的遗体。亲
朋好友沉痛地赶到现场,其中有两个人收到爱德华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
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人都没有听到爱德华的声音。他俩查了一下,发现爱德华遇难
前曾拨出三个电话。
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在电话里说过什么?他俩推断,很可能与爱德华的银行或遗产归属权
有关。可爱德华无儿无女,又在五年前结束了他失败的婚姻,如今只有一个瘫痪的老母亲,住在旧金
山。
当晚,迈克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痛欲(决 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爱德华
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迈克严肃地说:“请原谅,夫人,我想我有权知道电话的内容,这关系到
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权问题,他生前没有立下相关遗嘱。”可母亲摇摇头,说:“爱德华的遗言对你
(豪 毫)无用处,先生。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 迈
克含着激动的泪水告别了这位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
爱你!”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1.确定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读音的下面画“√”)。
塌陷①xiàn ②xuàn 结束①shù ②sù
2.把短文中( )里的错别字划掉。
3.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作业
一朵栀子花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黑黑的,脸庞宽大,一双
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成绩也平常得很,字迹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的小草。所有老师都极少
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问同学们
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她的位置,也是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桌,靠近角落。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当我走到
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
光。教室门前,种着一排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我以为,是那
种花的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是栀子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忍不住向她低了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
试题,被她解得七零八落。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头怔怔地看我。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她的
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
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散
发出来。我猜是她送的。往她座位看去,便看到了她含笑的眼。我对她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感谢了。
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
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都喜欢上她。她
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来这孩子,挺
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
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
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的是的,有时无需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2.本文标题“一朵栀子花”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文章中“我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文中的“我”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