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示意图

合集下载

第二章编组站布置图

第二章编组站布置图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三)布置图分析 3.加强能力措施 (5)选择最佳的驼峰头、尾部设备匹配和能力协调方案。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四)采用条件 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
件困难、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也可作为
其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 4700辆/日。
二.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
(一) 设备布置特点
1.共用的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2.一般机务段设于出发场附近反向通过车场的外侧; 3.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便利取送; 4. 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二.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
(二)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进路分析 反接:反向到达解体列车从到达场出口咽喉处接入; 反发:反向列车由出发场入口咽喉端直接发车;
第二章
编组站布置图
第一节
(一) 设备布置特点
编组站布置图分析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1.两到发场分设在调车场两侧,三场横列,设一套调 车设备; 上、下通过车场位于两到发场外侧。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一) 设备布置特点 (1)到发场分工
两到发场,单线一般可按线路别使用。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二.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
(四) 布置图分析 3.加强能力措施 (1)反向改编列车接车进路的疏解问题 反接、反发时,采用立交或平交,考虑三方面:
①行车安全能否得到保证。采用立交可保证安全,但对车 站扩建为双向不利;需要较多投资;有时受地形限制需采用 较大坡度和较小曲线半径。 ②通过能力是否需要。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五种编组场的优缺点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站坪长度短,投资省;车场较少,布置紧凑,作业灵活,集中管理方便;无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交叉及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等。

2.缺点: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改编车流在站内往返走行停留、有调中转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3.适用范围: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辆左右,站坪长度受到限制或远期无大发展,牵引定数小的中、小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图型。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⑴由于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上、下行方向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从而消除了“一级三场” 整列转线困难的问题。

⑵改编车辆和调车作业行程较短,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是“半流水”式的,即到达和解体作业是“流水式”进行,而编组和出发作业是“折返式”进行。

反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流程,则是逆向“半流水式”的。

⑶车列解体时间短,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⑷车站长度较纵列式布置图短,可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2.缺点: ⑴尾部能力较低。

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由于上、下行出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布置,因此,自编列车都经牵出线转线,产生多余的折返行程,从而造成调车场头部和尾部能力不相适应,影响全站设备能力的发挥。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自编列车出发产生交叉。

3.适用范围: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三、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 ⑴为车站各方向的改编列车的改编作业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完全是“流水式”。

⑵各方向改编车辆在站内行程短,无多余的走行,缩短了车辆的在站停留时间,所以改编能力大。

⑶站内交叉较横列式或混合式都少,通过能力较大。

⑷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使用的灵活性大。

高速铁路运输设备第三章 第四节编组站

高速铁路运输设备第三章 第四节编组站

如图3-4-1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 辆左右,或站坪长度受到限制及远期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布 置图。 (1)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如图3-4-2所示)
图3-4-4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由于设有两套调车设备,车场又都是纵向排列,进路交叉少,因而 能力大。一般情况能够解编14000~16000辆/日。
如图3-4-2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 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它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 中型编组站。
(1)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如图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所有衔接方向到达的改编列车都接入一个共同的到达场,车列的解编作 业集中在一个共同的调车场,发往各个方向的列车,也是在一个共用的出发场上办理。到达场、调车 场和出发场是顺序配置的。 (1)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如图3-4-4所示)
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调车设备的数量与规模及各车场的相互位置就构成了编组站不同形式的 布置图。 1. 按调车设备的套数及调车驼峰方向分类 (1)单向编组站 只有一个调车场,上、下行只有一套调车设备(包括驼峰、调车场、牵出线),其驼峰溜车方向一般顺主 要改编车流运行方向(也称顺向)。 (2)双向编组站 有两个调车场,上、下行各有一套调车设备,一般情况下,两系统的调车驼峰应朝向各自的上行和下行调 车方向。 2. 按每一套系统内车场的相互位置和数目分类 (1)横列式编组站 上下行到发场与调车场并列配置。 (2)纵列式编组站 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等主要车场顺序纵向排列。 (3)混合式编组站 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出发场与调车场并(横)列。 我国编组站布置图的基本类型归纳有六种: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双向横列式、双向纵 列式、双向混合式。其他类型都是在这些布置图基础上派生的,并且数量很少。 此外,我国铁路现场对编组站布置的图习惯上称为“几级几场”。“级”是指同一调车系统中到达场、调 车场、发车场纵向排列的场间关系。一级式就是指车场横列,二级式就是指到达场、调车场纵列,而三级 式是指到达场、调车场、发车场顺序纵列;“场”是指车场,车站有几个车场就叫做几场。 3. 常见编组站布置图 (1)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如图3-4-1所示)

第四节 编组站

第四节 编组站

编组站的设备
1、调车设备(核心):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 线、调车机车。
2、行车设备: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3、机务设备:机务段,整备设备 4、车辆设备: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
5、货运设备 整倒装设备 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给水栓 货场
6、其它设备 1)客运设备 2)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有进出站线路、站内 联络线和机车走行线
驼峰调车调速工具和速度控制 基本概念及原理
编组站的作用:对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
货物列车通过能力:关键在于解体能力和编组能力
解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均推送速度和溜放速度
推送速度控制:是通过对推送机车的速度控制来实现
溜放速度控制:驼峰纵断面通过控制调速工具对车辆的溜放速度进行 调整
调速工具
一、几个概念 1、间隔调速:在溜放进路上,对相邻溜放车组之间合理间隔的调速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丰台西 郑州北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
(一)设备布置特点 1.上、下行各有一套独立的调车作业系统,驼峰方向
相对,车场配置均按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顺序 排列。 2. 两套调车系统间设置场间联络线处理交换车流。 3.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置在各该系统出发场外侧。 4. 机务段设在两套调车系统之间。 5.车辆段设在两系统之间靠近空车方向的调车场尾部 。
编组站主要类型
单向横列式编组站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 单向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横列式编组站 双向纵列式编组站 双向混合式编组站
向、级、场、式
“向”指调车系统 单向:上、下行改编车流共用一套调车设备 双向:两套调车设备分别承担上下行改编车流解编作业
“级”指在车场排列形式。 一级 二级 三级
“场”指全站主要车场的总数。

编组站布置图PPT课件

编组站布置图PPT课件

本章内容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混合式二级三场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混合式二级四场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三级三场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设备布置特点 图形的优缺点 适用范围
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设备布置特点
正线外包,消除了横列式区段站图形的客、货交叉 到发场分设调车场两侧,避免了列车到发与车列牵出转线
编组站布置图
编组站布置图的主要类型
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
横列式
混合式
纵列式
横列式
一级一场
二级三场
一级二场 横列式区段站
二级四场
一级三场
二级二场 三级三场
双向
混合式
纵列式
二级四场
三级六场
二级五场
二级六场
三级五场
影响编组站布置图的主要因素
编组站所处路网位置、衔接干支线的数目、运量及车流性 质、车站作业持点、城市规划要求及工程条件等
流水作业 能力大
尾部两台调机:尾部能力限制,6500~6700辆/日 尾部三台调机:头部能力限制,7200~8000辆/日
同类车场集中,便于自动化
缺点
站坪长,6~8km 反向列车无效走行距离长 单项系统设置峰前到达场的固有缺点
反接反发交叉干扰 反接与推峰(调车)作业交叉干扰
优缺点分析
作业进路间的交叉 上、下行通过车场设在到发场外侧,无改编中转列车接发
与改编列车转线互不干扰,且与尾部牵出线连通,便于进 行成组甩挂和坐编作业 机务段设在接发列车较多方向的到发场出口咽喉处 车辆段设在调车场尾部正线外侧,便于利用尾部调机取送 检修车。站修所一般设在调车场外侧的线路上 调车场头尾各设两条牵出线,驼峰的位置应根据主要改编 车流方向、地形、风向以及进一步发展条件确定 两到发场与调车场之间通过四条场间联络线连接

《编组站布置图型》PPT课件

《编组站布置图型》PPT课件

23
贵阳南
精选课件ppt
24
哈尔滨南
精选课件ppt
25
衡阳北
精选课件ppt
26
怀化南
精选课件ppt
27
淮南西
精选课件ppt
28
济南西
精选课件ppt
29
江岸西
精选课件ppt
30
昆明东
精选课件ppt
31
来舟
精选课件ppt
32
兰州西
精选课件ppt
33
柳州南
精选课件ppt
34
梅河口
精选课件ppt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一)基本特征
(二)设备布置特点
1、共用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配置,减少了车列解体时 的牵出作业。
2、上、下行通过车场分别设在两个出发场的外侧。
3、机务段一般设在到达场旁边、反驼峰方向一侧。
顺向到发列车本务机出入段通路(不设峰下机走线时):
①横切到达场出口咽喉
②绕道调车场尾部牵出线
⑷改编能力较低。存在牵出和转线行程。
可采用混合式或纵精列选课式件p编pt 组站布置图。
67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 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 解编作业量不大或地形条件困难、 远期又无大发展的中、小型编组站, 也可作为其它大中型编组站的过渡图型, 解编作业量适应3200~4700辆/日。
精选课件ppt
68
35
牡丹江
精选课件ppt
36
南仓
精选课件ppt
37
南京东
精选课件ppt
38
南翔
精选课件ppt
39
乔司
精选课件ppt
40

第四章——铁路车站

第四章——铁路车站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图
四、区段站
区段站的主要任务:牵引区段的分界点 供应及整备机车 更换机车乘务组 列车技术作业 列车解编作业 客、货运业务 机车车辆检修业务
“小而全” 小——作业量、设备规模 全——作业内容、设备种类 “承上启下” 中间站的发展,编组站的雏形 与中间站区别:设有机务段,有解编作业 与编组站区别:通过车流大,解编车流少
编组站分类
路网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主要铁路干线 的交汇点,编组2个及以上远程技术直达列车(通过1个 以上编组站的列车),每昼夜编解6000辆及以上车辆。 区域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铁路干线的交 汇点,主要编组相邻编组站直通列车,每昼夜编解4000 辆及以上车辆。 地方性编组站——设置在有3条及以上铁路干、支线 的交汇点,或工矿区、港湾区、终端大城市地区附近, 主要编组相邻编组站、区段站、工业站、港湾站间的直 通、区小运转列车,每昼夜编解2000辆及以上车辆。
单向三级三场 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特点
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的各衔接方向 共用的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通过车场一般设在出发场外侧,无改编中转列车 运行顺直,机车出(入)段便捷,可以和出发场 共用列检设备,可增加线路使用的灵活性。 机务段设在出发场附近反向通过车场的外侧,大 多数机车出入段均比较便捷,尤其便于出发列车 及时挂机车。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既可利 用空地又不妨碍发展,并且便于利用尾部牵出线 进行车辆取送作业。
4、机务设备 机务段或机务折返段,在采用循环交路时, 在到发场或其附近应设有机车整备设备。 5、车辆设备 列车检修所、站修所。在大的区段站上还 设有车辆段。 6、其他 信、联、闭,给排水,电力,照明,房 屋,公铁立交

《铁路线路与站场》第一节:编组站与调车驼峰

《铁路线路与站场》第一节:编组站与调车驼峰

郑州北编组站
二、编组站作业
根据编组站在路网和枢纽内的作用和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其 作业对象,编组站主要办理以下几项作业:
1.改编货物列车作业 这是编组站最主要作业,包括解体列车的到达作业和解体 作业、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这几项作业的 数量既多而又复杂,是分别在相应不同地点和车场办理的。 2.无调中转列车作业 这种列车作业比较简单,其主要作业是换挂机车和列车的 技术检查,时间短,办理地点只限于在到发场(或专门的通过车 场)。
3. 驼峰组成 驼峰的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在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
调车场之间的一部分线段。如图所示:
(1)推送部分:是指经驼峰解体的车列其第一钩车位于峰顶时车列 全长所在的线路范围。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使车辆能到必要的驼 峰高度,并使车钩压紧,便于摘钩。
(2)溜放部分:从驼峰峰顶到调车场计算点之间的区段,叫溜放部分。 在这段范围内设有调速设备(车辆减速器),以便调整钩车溜放速度,并且 设有分路道查以控制钩车的溜放速度。例如机械化驼峰的计算点规定在难行 调车线警冲标后100米的地方为计算点。
3.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除进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作 业外,有时还要变更列车重量、变更列车运行方向或进行成 组甩挂等少量调车作业,一般在到发场或通过车场进行。 4.本站作业车的作业 本站作业车是指到达本站及工业企业线或段管线内进行 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比改编中转列车增加了 送车、装卸及取车三项作业,其中重点是取送车作业。 5.机务作业 这项作业与区段站相同,包括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 备及检修作业。
8.驼峰调速系统-制动 减速器较多,少量加速器,雷达测速等
驼峰组成部分示意图
1-推送线;2-溜放线; 3-禁溜线;4-迂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三级三场编组站
基本特征
各衔接方向共用的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依次纵列配置。

设备布置特点
1. 所有衔接方向到达的改编列车均接入一个共用的峰前到达场,全部解编作业集中在共用的调车场上办理,发往各方向的自编始发列车也集中在一个共用的出发场上作业。

2. 通过车场一般设在出发场外侧。

3. 机务段设在出发场附近反向通过车场的外侧。

设置峰下跨线桥,顺向到达机车可通过峰下机走线入段。

4.车辆段布置在调车场旁侧。

5.正线外包,到发进路立交疏解。

优缺点分析
其主要优点是:
1. 为各方向到达改编的列车在站内的解体、集结、编组、出发过程都是“流水式”作业。

2. 改编车辆和调机作业行程短,解编效率高,能力较大。

3. 站内各种作业交叉干扰较横列式和混合式都少,车站通过能力较大。

4. 同类车场集中布置且仅设一套调车设备,站内线路运用机动灵活,线路数量、用地面积和车站定员均较双向布置图有较大节省,有利于实现编组站现代化。

其主要缺点是:
1. 反向改编列车走行里程较长。

2. 车站站坪长度较长,约6~8km。

3. 站内采用跨线桥立体疏解布置,不利于向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发展。

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的设计
1.引入方式采用反接、反发或环接、环发,可根据反向改编列车到发对驼峰和
尾部牵出线能力的影响程度以及工程运营方面的因素,综合比选确定。

2.反接、反发布置方式时,列车走行径路和铺轨里程较短。

但对车列的推峰和
转场作业可能会因进路交叉产生延误,影响机车车辆的周转和解编能力。

3.环接、环发布置方式疏解上述交叉延误,解编能力提高。

环接时在到达场出
口咽喉处仍存在交叉,修建环线增加正线铺轨里程、工程投资,列车走行公里,占地面积较多,环线内的土地也不好利用。

一般情况下,反向改编列车接发车进路按反接、反发设计。

当反驼峰方向衔接方向及到发列车数较多时,若到达场出口咽喉设计复杂,反接进路对推峰干扰严重,驼峰能力紧张时,反向改编列车可采用环接方式,保留反发进路。

若反发列车的方向在2个及以上时,以环发设计为宜。

2. 交叉疏解
①平面疏解布置。

各作业进路在交叉点的前方设置一条安全线。

②跨线桥立体疏解。

到达进路在桥上通过,出发进路设在桥下通过。

为使三级三场编组站各部分能力协调一致,并为行车安全创造条件,反驼峰方向改编列车的到发进路宜采用立交;当初期行车量不大或发展为双向编组站的时间较短时,可以采用平交。

适用范围
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较强,解编作业量大(6500~8000辆/日),衔接方向较多,要求车站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而且地形条件允许采用6~8km站坪或近期运量虽然不大,但远期又有较大发展的大型编组站。

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