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初三二模文言文总汇编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一模和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一模和二模语文试卷与答案,推荐文档

2016年虹口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題。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2. ,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3.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5.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尾联中“长精神”的“长”意思是 (2分)7.对诗中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2分)A.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豪迈胸襟。

C.暗示事物在迅速发展,相信未来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沉舟”“病树”和“千帆”“万木”对比,表达诗人哀伤自己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醉翁亭记(节选)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6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中介绍了醉翁亭的秀丽风景以及交代自己建造醉翁亭这件事。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附答案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附答案

2016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杨浦区(二)阅读【甲】【乙】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甲】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请指出【甲】【乙】两首词的一个相同之处(不涉及内容方面)。

(2分)7.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词以“时间”为线索,用语虽平易浅显,表达的情感却深沉蕴藉。

B、乙词将梦境和现实对比,表达作者无限的感慨,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C、两词均以秋季为背景,营造萧瑟的氛围,烘托词人愁苦悲愤的心境。

D、两词题材不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因而词人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二)古诗文理解(4分)6、、作者同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或甲词中的“而今之愁”与乙词中想借酒所消之愁一致,都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优愁和愤懑。

(2分)7、B (2 分)普陀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翻似”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闻笛赋”借嵇康《思旧赋》体现怀念之前C.以“烂柯人”表达诗人遭贬23年的感慨。

D.全诗表达诗人虽遭贬谪但依然乐观的精神。

6、倒好像7、B徐汇区(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春芳歇”意为。

(2分)7、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情感与此诗相近的一项是()(2分)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016年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6年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2016....年.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参考答案.... 一、文言....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 1.-.5.句略..(.15..分毎句...3.分)..1...干戈寥落四周星....... 2...手把文书口称......敕. 3...轻烟老树寒鸦......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慭慭然...,.莫.相知..(.二)古诗文理解.......(.4.分)..6.、.作者..同.为南宋词人辛弃疾........ 或甲词中的.....“.而今之愁....”.与乙词中想借酒所消之愁一致.............,.都.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优愁和...........愤懑。

...(2..分)..7.、.B . (2 ..分)..(.三.).课内语段阅读(.......9.分〉..8.、《战国策》...... 儒家(...2.分〉..9.、.⑴D .. (2..分)..(2)...如今的齐国.....,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2.分)..10..、.A(3... 分)..(.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11..、.(1)...兴起,发动(......2.分).. ⑵.军队(...2.分)..12..、.A . (2 ..分)..13..、追桑女不得而失其妻.......... 攻打别国却可能丢掉自己的国家(...............4.分)..14..、.C . (2 ..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议论文阅读.......(.18..分)..1.5.. (1)C (2 .......分)..(2..).○.1.强.调了赏识是为人之道,并从反面指出不懂赏识、不愿赏识的..........................弊端..。

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分类汇编

年上海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分类汇编

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作者。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不能表现桃花源人长期“与外人间隔”的一项是(4分)A.见到渔人非常惊讶。

B.为躲避秦时的战乱来到桃花源后没再出去过。

C.对汉朝、魏朝和晋朝一无所知。

D.不希望渔人把桃花源的存在告知世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桃花源记陶渊明9.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3分)10.(4分)D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此书相传是(朝代)左丘明所作。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0.节选部分,鲁庄公的浅陋无知表现在战时和战后两方面。

(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2分,每空1分)左传春秋9.(3分)(曹刿)下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10.(4分,每空2分)不能把握战机不知取胜原因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 (9分)徐汇区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题(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016年徐汇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徐汇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徐汇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一览众山小。

(《望岳》)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4、困于心,,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日星隐耀,。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春芳歇”意为。

(2分)7、下列诗句所体现的情感与此诗相近的一项是()(2分)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初三二模习题汇总文言文训练七含答案

初三二模习题汇总文言文训练七含答案

【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1.【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2.解释下列句中的画横线的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3.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4.“郁郁”一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六个义项:①富有文采的样子;②香气浓盛;③盛美的样子;④茂盛的样子;⑤忧愁烦闷的样子;⑥众多的样子。

2016年上海市浦东区初三一模与二模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2016年上海市浦东区初三一模与二模语文试卷(以及答案)

2016年浦东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风劲角弓鸣,(《观猎》)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5、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梁州”和“天山”都代指。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写出了诗人当年建功立业的抱负。

B、“尘暗旧貂裘”流露出诗人消极颓废的情绪。

C、“胡未灭”三句写出诗人悲愤、不甘等复杂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

(5分)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乙文选自《》一文。

(2分)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自言改过,且曰:“子既以赦宥①,幸无使王烈②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③遗之,或问其故,烈曰:“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3、,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4、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5、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甲、乙分别通过“”和“_ ”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

(2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

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姓名)。

(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攫已,即去。

市伯随而索其直,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之者,晋人戟手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且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②之有?”【注】①攫:夺取②哂:讥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入市区焉()(2)我若富贵当尔偿()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

B、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那些被拿走的东西所值的钱C、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并向他索要钱财。

D、管理市场的官员跟随晋人去索要他的钱财。

13、文中具体表现晋人好利行为的句是:(2分)14、晋人认为自己与世人的区别在于:(1);(2)。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11. (4分)(1)进人(2分)(2)抵充,当作(2分)12. (3分)A13. (2分)遇物即攫之,攫已,即去。

14. (3分)(1)贪图利益的程度不同,世人比自己更甚;(2)夺取利益的方式不同,世人千方百计暗中争夺利益,自己则在光天化日下拿东西。

(答对一点得2分,共3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用来拷打责罚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业不进()(2)许授《左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______________,“奇”的是______________(2分)。

13.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C.介绍了刘子玄“以字行”的原因、读书轶事及成就。

D.揭示了只有读合适的书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

【答案】10.(1)学业(2)答应,同意11.刘子玄等到听说父亲给其他诸多兄弟讲授《春秋左氏》时12.教授他《古文尚书》没有长进教授他《春秋左氏》回来后辨析问题13.C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①、韦楚客同会白乐天之居,论南朝兴废之事。

乐天曰:“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

”刘骋②其俊才,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③。

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

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④,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

”三公于是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

【注释】①刘梦得,即刘禹锡。

②骋,施展。

③唱,诗文创作。

④探骊获珠,在黑龙的颔下取得宝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同会白乐天之居()(2)古者言之不足()11、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人于是停止创作,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B.三人于是创作完毕,只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整天C.三人于是歌唱完毕,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D.三人于是停止歌唱,但是竟然拿刘禹锡写的那首诗吟咏玩味了一天12、选文中“不可徒然”的“然”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分)13、选文表现了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特点。

(3分)10. (1)聚会,集会(2)充分,充足,足够(4分)11. A(3 分)B(2 分)D(1 分)12. (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2分,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需意思完整)13. 自信/才思敏捷/文采过人(3分,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人越谷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①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①康庄:宽阔平坦的大路。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然而,人难道有勇敢怯懦吗?要凭借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B.然而,人怎么有勇敢怯懦呢?要的是凭借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C.那么,人怎么有勇敢怯懦之分呢?要用情势来驱动他罢了。

D.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之分吗?重要的是用情势来驱使他罢了。

13、选文认为“勇”与“怯”都是“以势驱之”。

其中的“势”含义十分丰富,结合文本可知:对勇者而言,指的是;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则是指求生逃命。

(4分)14、有人不同意作者“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的观点,你觉得他的理由是。

(2分)11. (4分,每个2分)(1)来到(2)回头看,看,看见12. (2 分)D13. (4分,每空2分)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用原文或概括皆可)14. (2分)示例:①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

②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写出任意一点,意到即可)桑中生李张助1于田中见李核,欲持去,顾空桑2中有土,因植种,以水灌之。

后人见朵中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闻者传语:“盲者得视。

”闻之而至者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注释:①张助,人名。

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

③滂沱:原形容雨很大。

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10、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⑴顾空桑毕有土()(2)盲者得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2、人们相信这棵树神奇,有这样看法的原因是(1)(2)13、下列分析本文主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们不应有盲目崇拜的心理B.随意种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C.人们不要去做祭树拜神行为D.人们不应该听信荒谬的传闻10. (1)看,回头看(2分)(2)能够(2分)11. (2分)这有什么神奇,(这棵树)是我种植的。

(关键词:此、何)12. (1)桑树中复生李树(1分)(2)病目者于李树下许愿后自愈(1分)(3)传言盲者得视(1分)13. (3 分)B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①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注释】①亟(ji):赶快。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欲将更弃之()(2)仆地不得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元见弃犬“收而养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叔父“欲将更弃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3、从全文看,对叔父的形象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叔父哟仁心。

B.叔父懂得做人的道理。

C.叔父疼爱小辈。

D.叔父有感恩之心。

10. (1)又,再(2分)(2)走,行走(2分)11. 叔父被张元的话所感动,就同意了(收养弃犬)这件事。

(3分)12.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1分)收养的这条弃犬没有用处(1分)13. C(3 分)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

③衢:大路。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诸执政已见上见()(2)公按辔益缓益()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D.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

1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B.怒C.徐D.叹14、从文中可以看出吕文婧是一个的宰相。

(2分)11. (1)拜见,谒见⑵更,更力口(每格2分,共4分)12. D(3 分)13. C(3 分)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

程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系京兆狱。

诸乐工欲为之请,因上幸后苑奏乐,乃设虚坐,置琵琶,而罗拜于庭,且泣。

上问其故,对曰:“罗程负陛下,万死。

然臣辈惜其艺天下绝艺,不得永奉陛下,是以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程恃恩横暴恃:(2)罗程负下负:12、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B.这样,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C.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恼怒。

D.然而,我们可惜罗程演奏技艺天下第一,再也不能永远侍奉陛下了,所以非常遗憾。

13、罗程敢于“恃恩横暴,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15字),乐工们“乃设虚坐,置琵琶”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4分)14、推测故事的结局填入文末的括号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