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课件(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公开课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公开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分析《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会欣赏印象派音乐。

(二)理论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高中音乐鉴赏课强调要有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印象派主义的音乐家代表——德彪西的印象派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是了解印象派主义音乐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其中第一首作品为重点分析作品,第二首作品为拓展作品。

印象派于十九世纪首先于绘画领域产生,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标志,印象派绘画不注重表现细致的人物而注重表现事物变化给人留下的印象以及光色变化瞬间的美。

后来,此创作风格影响到音乐领域,德彪西的《大海》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大海》其开头让我们在竖琴营造的朦胧意境中感受到一种运动的印象,但没有和声的方向,完全类似于缓慢移动的云彩,调性的作用被弱化。

1.力度上:常加弱音器,力度变化大,“突强”或“很弱”的巧妙运用,充分体现了光线的变幻。

例:音乐的第三个主题出现时,作曲家用“弱”和“突强”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大海浪花掀起时的动态印象。

2.音程和音阶上:常使用平行五八度及五声音阶。

具有东方音乐神秘美的特点。

音乐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分别运用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

五八度音程是和谐音程,在这里体现了大海的壮观。

而第二段音乐主题又通过五声音阶描绘大海,颇具东方音乐神秘的特点。

3.配器:色彩性乐器的运用恰当。

对同一弦乐声部的进一步声部划分,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

不同分部隐约的主题出现使得音乐富有暗示性。

在第一段音乐主题出现时,作曲家用竖琴来营造气氛,将我们带进了黎明的朦胧意境中。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一个人的流——德彪西
印象派|一个人|光影|色彩|朦胧
目录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与概念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聆听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总结
CHAPTE ONE
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19世纪后半页至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的一 种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文化 思潮。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世纪末期,是受到象征 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影响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 印象派音乐有一种完全抽 象,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CHAPTE THREE
印象派音乐聆听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 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 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曲名】牧神午后
【作者】德彪西
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 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 象派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西 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其音乐对自他以 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 与梅丽桑德》。
质朴,清新,恬静而优雅的小女孩的形象
对比聆听三首与月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三首 作品有什么不同。
思考
朦胧
CHAPTE FOUR
光影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色彩
短小
德彪西【法】
印象派绘画
朦胧,光影,色彩
三种月色的不同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 严谨、规整 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情感的表达,浪漫诗意 印象主义音乐: 突出瞬间的主体印象,表现一种朦胧,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材分析1、交响音画《大海》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

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这个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逐步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

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这个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

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

这部作品不但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本课重点欣赏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课件
1
印象主义音乐大师
同学们,请叫我帅
哥德彪西
2
法国人(1862年-1918年),是十九世 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 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近现代欧美各 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 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 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 予同情的作品。 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的时候病逝

14
感受流动的音乐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
15
是一首钢琴序曲,创作于1910年。标题出自法国诗 人勒孔特· 德· 里尔曾有一篇同名诗,内容描写的是 “坐在鲜花的越橘树从中的遥远爱人的温雅和妩媚姿 态”,作者从此诗中获得创作灵感。并充分发挥了其 印象主义风格的创作技法,
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纯朴、美丽、温柔却又朦胧仿佛 是在幻境之中的少女形象。
18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19
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 种新音乐风格,是受“”和“”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 乐流派。带有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音乐的作 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 观印象或感受善于表现光线的变化;在上突破大小 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表现幽静 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3、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 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后期浪漫主 义向20世纪近现代音乐的过度。
眼睛看见的大海,可能留下的只是瞬间的画面感,德彪西 的《大海》却能给人一种从黎明到中午这样一种完整的动 态的画面感!
13
从那遥远海边,慢慢消失的你,本来模糊的脸竟然渐渐 清晰。
想要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 茫然走在海边,看那潮来潮去,徒劳无功想把每朵浪花

德彪西《月光》

德彪西《月光》
前者线条清晰明了,有质感。后者模糊、朦胧,细碎。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细碎的笔触表现画家的视觉印 象。这一时期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 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边欣赏钢琴曲
的文字介绍。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146页
师: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 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 种乐器提供的各不相同的色彩,用指挥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彩、线条、
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基本元素……比如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春节序曲》 ---色彩?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法)

就是德彪西,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总结:(这一环节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作品抽象朦胧的特点,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 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 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我想艺术的形式应该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
三、活动设计
1.同学们,今天呢,我们要去经历一次旅行。有人去旅游过吗?那我们今天到底去哪儿
旅行呢?就在这里。开玩笑,房间里也可以旅行吗?当然!只要你们静下心来,跟着我走, 就会体验到很美很美的风景。首先,请同学们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轻轻地躺下。闭 上眼睛,一直闭到我让你们睁开的时候为止。深深地吸气——呼气——。很好!我们的第 一段旅程开始了……【引入梦境】想象着: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里,漂浮着朵朵软绵绵的 白云。白云下,是一片宽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海 面上有一艘洁白的轮船,这,就是我们的船……听……【依次播放海鸥声、风声、海浪声、 儿童笑声或私语声、闪电声、怪异声、魔棒声、海鸥声、小段舒缓乐;时间间隔临场把握】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第21节德彪西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第21节德彪西教案
- 《月光》
- 旋律特点
- 和声、节奏分析
- 《海》
- 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 作品背景和意义
3. 德彪西音乐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 音乐风格的传承和发展
- 现代音乐中的德彪西元素
4.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小组主题和分析
- 创新性想法和解决方案
5. 课堂总结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
- 德彪西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教师需要讲解德彪西的音乐创作背景,分析其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德彪西音乐的美学价值。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特点,如印象主义风格、梦幻般的旋律等。
(2)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如《月光》、《海》等,分析其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德彪西音乐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德彪西音乐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德彪西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作品的背景、风格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德彪西音乐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德彪西的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强调德彪西音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其对现代音乐的影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德彪西音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音乐的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包括其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他们也能够分析德彪西音乐作品中的具体元素,并理解其音乐风格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

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

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

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

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乐曲的第一段有乐队的上行乐句引入,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音乐的第二段同样由一个逐渐清淡的乐句引入。

现在,速度和节奏动力都转而趋向强烈,且带有颂歌的气质;基本主题现由十六把大提琴分成四个声部奏出,然后再转由管乐器反复传递,但弦乐器悦耳的音色及其特别持续的音响,依然丰富并刷新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调色板。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立印象派音乐及其做出的大胆尝试和伟大贡献。

教材中提供了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和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两首作品,由于印象派音乐变化很多,一课时完成两首作品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作为重点欣赏曲目。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大型的一部交响乐作品,有三个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风与海的对话》。

这三幅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海的不同景象,使得整部作品显得特别统一。

作品的和声语言相当独特。

德彪西运用不同的手法以刷新音响色彩,笔法、节奏与力度变化都极精细。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学习阶段,教师会安排学生模唱每首音乐作品的主题,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给音乐带来的变化,并有相关系统的鉴赏能力训练。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随伴奏识谱,能够感受音乐的各种变化,能够较为理性的思考,这些为本节鉴赏课的欣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印象派音乐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积累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在音乐课上深入探讨,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会有所偏差。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教师采用“听”—“想”—“画(写)”——“对比手法”的形式鉴赏作品,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理性、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一、准备、截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视频片段,寻找印象派音乐及作曲家相关音频、视频、图片资料并制作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 明暗
线条 布局
形状 意境
多以色块造型,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粗犷质朴,强调色彩感以及光感
<<日出.印象>> 法国 .莫奈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 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 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 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 认为很粗糙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说,《日出 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这些画家统 统都是“印象主义” 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 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
清晰地旋律线
严谨规整的古 典主义乐派
不规则的 节奏发展
模糊的旋 律线
月光的感觉
分析
如果说“静”是贝多芬月光的最大特点的话, 那么“动”便是德彪西月光的精髓所在。 在他的音乐里,月光如水般倾泄,缓缓流淌, 充盈整个房间。德彪西的音符是有些离散的,打散了旋律。 然而散而不乱,像是溢出的水银在地板或是台阶上走走停停。 每一个音符,都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 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 歌颂和赞美。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月光>>
有规律的 伴奏音型
印象主义音乐
“有色彩的绘画 将进入一个音乐时代”
-------保罗.高更 (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德彪西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远。在
他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 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 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 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 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 有色彩, 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 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备的。他一生创 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 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 主义”音乐的典范
贝多芬的月光是月光下流淌的故事,旋律将故事娓娓道来; 而德彪西的月光就是月光本身,一夜倾城。
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旋律,利用
和声半音和变化音造成一种神秘遥远的意境,是印 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它同浪漫派音乐夸张的响亮 音调,同样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同样受人喜爱。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虽然不长,它很快就被更 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是它却是 音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 了一个根本意义的转变。社会的变化决定艺术文化 风格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人类创造着 千变万化的艺术,艺术也为人类更好地服务。
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 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 三首交响素描《大海》 钢琴曲《版画集》等.
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 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 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 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