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检测卷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综合测试题二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综合测试题二 苏教版选修4

选修四综合测试题(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 (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答案:BD解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A是物理变化;BD利用了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C把化学条件与放热、吸热混淆了,有的放热反应常温下就可进行,有的需要加热,木炭就需要加热才能燃烧,但是为放热反应。

2.(2011·南京高二检测)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B.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C.碳酸氢铵在常温情况下分解D.CO点燃时生成CO2答案:C解析:A项熵减小,B项为能量减小,C项NH4HCO3△NH3↑+CO2↑+H2O,熵增加,D项反应为2CO+O点燃2CO2,熵减小。

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下列情况能表明可逆反应:H2(g)+I2(g)已达平衡的是( )A.H2的生成速率与I2的生成速率相等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C.H2、I2、HI的浓度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A项,H2的生成速率与I2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B项,表明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C项,达到平衡时,H2、I2、HI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该反应为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总压强始终保持不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K2SO4溶液,阴极区附近溶液先变红B.镀锌的铁制品,镀层部分受损后,露出的铁表面易被腐蚀C.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在电解后的溶液中加Cu(OH) 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电解前浓度D.若要在一些金属制品表面镀一层银,则以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银作阳极,含有银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答案:D解析:A项,在阴极:2H++2e-==H2↑,使溶液显碱性,溶液变蓝,A错误;B项,锌镀层破损后,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B项错误;C项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通电2Cu+O2↑+2H2SO4,故应加CuO才能恢复原状态,C错误;D项,电镀时,待镀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D正确。

苏教版化学选修4(江苏专用)电子题库 专题2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江苏专用)电子题库 专题2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变为正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变为正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选C。

熵变为正,表示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这种反应从熵变角度来判定是有利于自发进行的,也仅仅是有利于,不一定可以自发进行。

虽然仅仅依靠熵变不能决定化学反应的方向,但是熵变影响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熵变是表示体系混乱程度的变化,ΔS是正值,表示混乱度增大。

2.用3 g块状大理石与30 mL 3 mol·L-1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 mL 3 mol·L-1盐酸②改用30 mL 6 mol·L-1盐酸③改用3 g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B。

①中再加入的盐酸与原盐酸浓度相同,故加入后c(HCl)不变,v不变,而②中,c(HCl)增大,v加快;③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④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解析:选D。

平衡常数是表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的比值,平衡常数表征了化学反应的限度,故平衡常数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C正确;但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会改变,如浓度改变引起的平衡移动其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平衡常数仅受温度影响,A正确;当ΔH<0,ΔS>0时,ΔH -TΔS恒小于0,故反应一定自发,B正确。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检测卷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2》检测卷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专题 2》检测卷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O 16 S 32 Cu 64 Ba 137一、选择题 (本题共 16 道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 )1.在必定条件下,反响 N2+3H2 2NH 3在 2 L 容器中进行,5 min 内 NH 3的质量增添了 1.7 g,则反响速率为 ( )- 1 -1A.ν(H 2)= 0.03 mol L· ·min-1 - 1B.ν(NH 3)= 1.7 g L· ·min- 1 -1C.ν(N2)=0.02 mol L· ·min-1 -1D.ν(NH 3)=0.01 mol L· ·min分析ν(NH =0.1 mol - 1 -1,依据化学计量3)=0.01 mol L· ·2 L× 5 min min数与化学反响速率的关系可求出ν(H 2)=0.015 mol·L-1·min-1,ν(N2) -1-1=0.005 mol L· ·min。

答案 D2.以下条件的变化是因为降低活化能,增添单位体积内反响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使反响速率加速的是()A.增大浓度B.增大压强C .高升温度D .使用催化剂分析 只有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 使更多反响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进而增添单位体积内反响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快反响速率。

答案D3.必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响 X(g)+2Y(g)2Z(g)必定达到均衡状态的是 ()① X 、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2 ②X 、Y 、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Z ,同时生成 2n mol Y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分析 依据化学均衡状态的观点可知, 可逆反响达到均衡时, 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相等,关于反响前后气体整体积不等的反响,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则相关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但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必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高中化学专题2专题综合检测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专题2专题综合检测苏教版选修4

答案 B
解析 对于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
时,只需投料比例相等便可保证两平衡等效。
A 项逆推后为 1.5 mol CO +3 mol H 2O(g) ,与
原平衡等效; B 项逆推后为 2 mol CO + 2 mol H 2O(g) , CO比例偏高,则平衡后 CO体积分数
-1 降到 0.06 mol ·L-1 需 20 s ,那么由 0.06 mol ·L-1 降到 0.036 mol ·L-1 所需反应时间应
为(
)
A. 10 s
B
.12 s
C
.大于 12 s
D .小于 12 s
答案 C
2.反应: L(s) +aG(g) bR(g) 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
3
22
2.2
3.5
33
3.1
2.5
33
2.9
A. 在 t 3 时刻反应已经停止
B.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增大
C.在 t 3 时刻,若增大压强,则 A 的转化率将减小
D.在 t 2~ t 3 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
mol·L- 1·s-1
t 3- t 2
答案 D
解析 选项 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A、 B 的浓度降低, C 的浓度增加,故 A、 B 为反应
物, C为生成物,在 t 3 时刻, A、 B、C 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但反应并没有停止;选项
B, t 4 时刻升温, A、 B 浓度增加, C 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故 K 减小;选项 C,由表中
t 4~t 5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关系知, 该反应为 2A(g) +B(g) C(g) ,因此增大压强,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反应速率课时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反应速率课时练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温度C.使用催化剂D.反应物的性质2.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 mol·L-1·s-13.甲、乙两个容器内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中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A.甲快B.乙快C.相等D.无法确定4.20℃时,将0.1 mol·L-1Na2S2O3溶液10 mL和0.01 mol·L-1 H2SO4溶液10 mL混合,2 min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同样的浑浊,需要的时间是()A.40 s B.15 s C.48 s D.20 s5.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0.4 mol·L-1,c(Y2)=0.8 mol·L-1,c(Z)=0.4 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A.X2+2Y2 2XY2B.2X2+Y2X2YC.3X2+Y22X3YD.X2+3Y22XY3阅读下题,回答6—7题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 mol·L-1·min-16.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A.1 B.2 C.3 D.47.上述反应在5 min末时,已用去的Y占原来总物质的量分数为()A.20% B.25% C.33% D.50%8.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在一个容积为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Y(g)2Q(g)+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A.3 B.4 C.5 D.610.反应4NH 3(气)+5O3(气)4NO(气)+6H3O(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1mol.L-1.s-1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D.V(H2O)=0.045mol.L-1.s-1(气)+5O2(气) 4NO(气)+6H2O(气)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进行,1 分钟11.反应4NH后,NH3减少了0.12摩尔,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A.NO:0.001摩/升B.H2O:0.002摩/升C.NH3:0.002摩/升D.O2:0.00125摩/升1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A.V(H2)=0.03mol/L·min B.V(N2)=0.02mol/L·minC.V(NH3)=0.17mol/L·min D.V(NH3)=0.01mol/L·min13.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2C (A.B.C均为气体)若最初加入的A.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是()A.2.8mol B.1.6mol C.3.2mol D.3.6mol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E: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15.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xA2+yB2 2C(气),两秒种后反应速率如下V(A2)=0.4mol/(L·s)V(B2)=1.2 mol/(L·s) VC= 0.8mol/(L·s) 则该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 B.3和2 C.3和1 D.1和316.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0.6mol/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s,则所经历的时间是()A.0.44s B.1s C.1.33s D.1.2s17.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4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到50mL,此时X和盐酸和缓地进行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下学期第二专题测试题.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下学期第二专题测试题.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厦门双十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专题测试题2008-3-28(Ⅰ卷)一.选择题(共57分。

1—12为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4分;13---23题,每题有一个或者两个答案,多选或错选没有分,少选给1分,共33分)1、反应mA(气)+nB(气)==pC(气)+pD(气)经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此时A的浓度减少了,而c的浓度增加了,又测得平均反应速率,达到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给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那么该反应可表示为A、2A(气)+6B(气)==3C(气)+5D(气)B、3A(气)+B(气)==2C(气)+2D(气)C、3A(气)+B(气)==2C(气)+ D(气)D、A(气)+3B(气)==2C(气)+2D(气)2、(2007年高考广东改)把足量铝条放入盛有一定体积的稀盐酸的试管中,使反应速率降低且不影响...氢气产生量的因素是A、降低盐酸的浓度B、加入少量KNO3溶液C、加入少量的K2CO3溶液D、加少量Na2SO4溶液3、(2007年理综北京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正反应的 H>0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I(s)NH3(g)+HI(g),2HI(g) H2(g)+I2(g)。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NH0.5 mol·L-1,c(HI)=4 mol·L-1,则NH3的浓度为A、3.5 mol·L-1B、4 mol·L-1C、4.5 mol·L-1D、5 mol·L-15、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再达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下降6、在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 L气体和3mol M气体相混合,发生如下反应:4s后该反应达平衡时,生成2.4mol R,并测得Q的反应速率为0.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值为2B、混合气体的密度变大C、L的转化率为80%D、平衡时M的浓度为0.67、在容积固定的1L 密闭容器中充入X 、Y 各 2 mol ,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 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 正,V 逆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则Y 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 指对应区域的面积) A 、2—S aob B 、1—S aob C 、2—S abdo D 、1—S bod8、(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 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 2、H 2的转化率B 、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 3转化为H 2SO 4时放出的热量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 2进入阳极室D 、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液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 的转化率为A 、%1005⨯+b aB 、%1005)(2⨯+b b aC 、%1005)(2⨯+b aD 、%1005⨯+a ba10、(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 和 2 mol H 2O(g),发生反应:CO +H 2O(g)催化剂高温CO 2+H 2。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综合检测(二).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综合检测(二).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已知:CaCO3(s)CaO(s)+CO2(g)ΔH>0,ΔS>0,则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A.低温B.高温C.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解析】ΔH-TΔ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因ΔH>0,ΔS>0则在高温下ΔH -TΔS可能小于零。

【答案】 B2.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v(Fe)=0.05 mol/(L·min)B.v(H2SO4)=0.1 mol/(L·min)C.v(H2SO4)=0.05 mol/(L·min)D.v(FeSO4)=0.1 mol/(L·min)【解析】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铁粉是0.1 mol,参加反应的H2SO4为0.1 mol,所以v(H2SO4)=0.1 mol/L÷2 min=0.05 mol/(L·min),v(FeSO4)=0.05 mol/(L·min),B、D项错。

【答案】 C3.以下是几位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发表的一些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可提高化工生产的结合经济效益【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研究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理论研究的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即最大转化率。

故A、B、D正确,C错误。

【答案】 C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反应达平衡后,CO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逆反应速率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反应达到平衡【答案】 A5.下列平衡体系中,升温或减压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ΔH<0表示放热)()A.N2(g)+3H2(g)2NH3(g)ΔH<0B.N2(g)+O2(g)2NO(g)ΔH<0C.C(s)+2H2O(g)CO2(g)+2H2(g)ΔH>0D.2SO2(g)+O2(g)2SO3(g)ΔH<0【解析】据题意可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ΔH>0),又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只有C项反应符合条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化学平衡移动分类专题练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专题2化学平衡移动分类专题练习

化学平衡移动分类专题练习一、等效平衡、等效变换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请填空:(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3)a、b、c的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2X(气)+Y(气)aW(气),达到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为Φ。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molX、0.3molY和1.4molW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W的体积分数仍为Φ,则a值为()A、1 B、4 C、 2 D、33、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发应:A(气)+B(气)C(气)(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物质的量为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 和3a mol,则x=mol,y=mol。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气)+Br2(气)2HBr(气),已知加入1mol 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对下列编号(1)-(3)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5、在一个盛有催化剂溶剂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3H22NH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专题2》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N 14O 16S 32Cu 64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 L容器中进行,5 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 g,则反应速率为()A.ν(H2)=0.03 mol·L-1·min-1B.ν(NH3)=1.7 g·L-1·min-1C.ν(N2)=0.02 mol·L-1·min-1D.ν(NH3)=0.01 mol·L-1·min-1解析ν(NH3)=0.1 mol2 L×5 min=0.01 mol·L-1·min-1,根据化学计量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求出ν(H2)=0.015 mol·L-1·min-1,ν(N2)=0.005 mol·L-1·min-1。

答案 D2.下列条件的变化是因为降低活化能,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增大浓度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D.使用催化剂解析只有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使更多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从而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D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可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反应,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有关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答案 C4.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 -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C.X和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c1<0.14 mol·L-1解析平衡时X、Y的浓度比为,反应消耗X、Y的浓度比为,故起始时c1c2=,A项正确;平衡时ν正=ν逆,故Y、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B项错误;X、Y起始浓度c1c2=,故X、Y的转化率相等,C项正确;如果该平衡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建立,c1=0.1 mol·L-1+0.04 mol·L-1=0.14 mol·L-1,如果该平衡从逆反应开始建立,c1=0 mol·L-1,因c1、c2、c3均不为零,故0 mol·L-1<c1<0.14 mol·L -1。

答案 B5.已知:C(s)+CO2(g)2CO(g)ΔH>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解析 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且气体分子数目增大,所以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 >0、ΔS >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B .反应4Al(s)+3O 2(g)===2Al 2O 3(s)的ΔH <0、ΔS >0C .反应物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则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增加D .压强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从而影响有效碰撞次数来实现的解析 ΔH >0、ΔS >0的反应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 项中的ΔS <0;C 项中有可能是升温或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D7.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 3(g)+NO(g)+NO 2(g)180 ℃催化剂2N 2(g)+3H 2O(g) ΔH <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和N 2的物质的量比为时,反应达到平衡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解析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A 项错误;增加NH 3的浓度,NO、NO2的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NO、NO2的转化率,D项错误。

答案 C8.COCl2(g)CO(g)+Cl2(g)ΔH>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则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①正确;恒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错;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降低,③错;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减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④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⑤错;恒压时,通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⑥正确。

答案 B9.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解析B项中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压强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B项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项错误;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确定题给反应为:CO2+H2CO+H2O(g),D项错误。

答案 A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33% B.40%C.50% D.67%解析由已知:X+2Y2Z起始: 1 1 0转化: a 2a 2a平衡:1-a1-2a 2a根据题意有:2-3a2a=32,a=13,Y的转化率最接近67%。

答案 D11.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D.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解析由于铅是固体状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增大c(Sn2+),平衡逆向移动,c(Pb2+)变大;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可知平衡逆向移动了,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Sn2+)c(Pb2+)=0.22 mol·L-10.10 mol·L-1=2.2,故D项正确。

答案 D12.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 0.010 0.020 0.020c(CO2)(mol·L-1) 0.010 0.010 0.02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解析设平衡时甲中CO2的转化浓度为x mol·L-1,则平衡时H2、CO2、H2O、CO的浓度分别为(0.01-x)mol·L-1、(0.01-x)mol·L-1、x mol·L-1、x mol·L-1,根据平衡常数K=x×x(0.01-x)×(0.01-x)=94,解得x=0.006,则甲中H2和CO2的转化率均为0.0060.01×100%=60%,由于乙相对于甲增大了c(H2),因此CO2的转化率增大,A项正确;设平衡时丙中H2的转化浓度为y mol·L-1,则平衡时H2、CO2、H2O、CO的浓度分别为(0.02-y)mol·L-1、(0.02-y)mol·L-1、y mol·L-1、y mol·L-1,根据平衡常数K=y×y(0.02-y)×(0.02-y)=94,解得y=0.012,则丙中H2和CO2的转化率均为0.0120.02×100%=60%,B项正确;平衡时甲中c(CO2)=0.01-0.006=0.004(mol·L-1),丙中c(CO2)=0.02-0.012=0.008 (mol·L-1),C项错误;反应开始时,丙中反应物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甲中反应物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D项正确。

答案 C13.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I-3(aq)的ΔH>0B.若温度为T1、T2,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ν正>ν逆D.状态A与状态B比较,状态A的c(I2)大解析由温度升高,c(I-3)降低,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则平衡常数K减小,故K2<K1,B项不正确;T1温度下,平衡时c(I-3)大于D点时的c(I-3),故D点反应正向进行,ν正>ν逆,C项正确;温度升高,平衡左移,所以状态B的c(I2)大,D项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