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复杂的、重复性的、高精度的工业操作的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能够代替人力完成各种繁重、危险或高风险的工作任务。

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机器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参数,包括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和性能参数。

结构参数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参数是描述其外形和运动范围的指标。

常见的结构参数包括机器人的臂长、臂展、轴数等。

•臂长:指机器人从基座到末端执行器的距离,在决定机器人能够覆盖的工作范围时起重要作用。

较长的臂长可覆盖更广泛的工作区域。

•臂展:机器人臂展是指机器人臂的伸展长度,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到达的水平范围。

较大的臂展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工作。

•轴数:机器人的轴数指机器人臂上运动的关节数量。

常见的工业机器人轴数为4到6个,不同的轴数决定了机器人在空间中的灵活性。

运动参数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参数描述了机器人的速度、加速度和定位精度等性能指标。

•速度:机器人的速度是指机器人在运动时的线速度或角速度。

快速的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也会增加机器人运动过程中的惯性。

•加速度:机器人的加速度是指机器人从静止状态到达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

较大的加速度可以加快机器人的运动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定位精度: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或姿态的准确度。

较高的定位精度可以保证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

性能参数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参数描述了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性能指标,包括负载能力、重复定位精度和工作空间等。

•负载能力:机器人的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携带的最大重量。

较大的负载能力可以应对更重的工作物件,提高机器人的适用性。

•重复定位精度: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重复执行相同任务时的位置或姿态的波动范围。

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可以保证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工作空间: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能够达到的三维空间范围。

工作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机器人能够执行的工作范围。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能够在生产线上自动完成各种重复性、高风险或需要高精度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我们需要对工业机器人各参数进行全面的定义和解释。

一、负载能力(Pay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是指工业机器人能够携带的最大负荷重量。

这是衡量机器人能够处理多重任务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以公斤(kg)为单位来表示。

负载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范围和效率。

二、工作半径(Work Envelope)工作半径是指机器人能够操作的空间范围。

它取决于机器人的关节数量和结构。

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工作半径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器人能够覆盖到达的区域,从而决定其适用范围。

三、重复定位精度(Repeatability)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多次执行相同任务时能够准确回到相同位置的能力。

它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并表示为一个标准差。

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实现更高的精度和重复性。

四、工作速度(Speed)工作速度是指机器人完成任务的速度。

它通常以毫米/秒(mm/s)或角度/秒(deg/s)为单位来表示。

工作速度的快慢决定了机器人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

五、可及性(Reachability)可及性是指机器人能够到达的位置和方向。

它取决于机器人的关节数量和结构。

可及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六、精度(Accuracy)精度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偏差或误差。

它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并表示为一个标准差。

较高的精度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实现更高的定位和执行任务的准确性。

七、工作周期时间(Cycle Time)工作周期时间是指机器人完成一个完整任务所需的时间。

它通常以秒为单位。

通过降低工作周期时间,可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产能。

从上述参数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机器人的性能指标不仅仅包括负载能力和工作半径,还涵盖了重复定位精度、工作速度、可及性、精度和工作周期时间等。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应用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它主要应用于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指标和应用十分丰富多样,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技术指标1. 负载能力:工业机器人的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工业机器人的负载能力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等级。

2. 动作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动作自由度是指机器人能够自由运动的维度数量。

通常情况下,工业机器人的动作自由度为6个,即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

3. 重复定位精度: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重复执行同一任务时,所能达到的精确度。

该指标对于生产线上的装配任务尤为重要,一般要求在毫米级别的精度范围内。

4. 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指机器人的核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执行任务。

常见的控制系统有基于PC的控制系统和专用控制器,它们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可编程性。

5. 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常配备各种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和与外部物体进行交互。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它们能够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和灵活。

6. 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技术是保障生产线安全的重要手段。

包括紧急停止装置、防撞装置、安全光幕等,能够保护操作人员和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二、应用领域1. 组装与装配:工业机器人在组装与装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精确的位置控制和高度灵活的操作能力,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零部件的组装和装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上下料:工业机器人在上下料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物料的精确定位和抓取,实现自动化的上下料操作,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稳定性。

3. 焊接与切割:工业机器人在焊接与切割领域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

机器人具备高度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实现复杂曲线的焊接和切割操作,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知识讲解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知识讲解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1)工作空间(Work space)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

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大小。

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常工业机器人说明书中表示的工作空间指的是手腕上机械接口坐标系的原点在空间能达到的范围,也即手腕端部法兰的中心点在空间所能到达的范围,而不是末端执行器端点所能达到的范围。

因此,在设计和选用时,要注意安装末端执行器后,机器人实际所能达到的工作空间。

2)机器人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空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

这是因为在可达空间中,手臂位姿不同时有效负载、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不一样,在臂杆最大位置允许的极限值通常要比其他位置的小些。

此外,在机器人的最大可达空间边界上可能存在自由度退化的问题,此时的位姿称为奇异位形,而且在奇异位形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会出现自由度进化现象,这部分工作空间在机器人工作时都不能被利用。

3)除了在工作守闻边缘,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作空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洞或空腔。

空腔是指在工作空间内臂端不能达到的完全封闭空间。

而空洞是指在沿转轴周围全长上臂端都不能达到的空间(2)运动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自由物体在空间自六个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移动自由度)。

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个开式连杆系,每个关节运动副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通常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就等于其关节数。

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越多,功能就越强。

日前工业机器人通常具有4—6个自由度。

当机器人的关节数(自由度)增加到对末端执行器的定向和定位不再起作用时,便出现了冗余自由度。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

简述工业机器人各参数的定义工业机器人参数的定义是指用于描述工业机器人性能和特征的一系列参数。

这些参数不仅反映了机器人的物理特性,还包括了机器人的力学特性、控制特性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对工业机器人的各个重要参数进行详细解释。

1. 负载能力: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

它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

负载能力是衡量机器人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负载能力有所不同。

2. 轨迹重复精度:轨迹重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重复执行同一轨迹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的偏差。

它通常用毫米(mm)或度(°)来表示。

精度越高,机器人执行任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越好。

3. 动作速度:动作速度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它通常以毫米/秒(mm/s)或度/秒(°/s)来表示。

动作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4.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机器人在单位时间内实现速度变化的能力。

它通常以毫米/秒²(mm/s²)或度/秒²(°/s²)来表示。

加速度越高,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响应速度就越快。

5.自由度: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可控制的自由运动的数量。

以关节型机器人为例,它的自由度数目等于关节数目。

自由度决定机器人在空间中可以实现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6.工作空间: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能够覆盖的三维空间范围。

它通常用半径、半径和高度等来表示。

工作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机器人在各个方向上能够进行灵活操作的范围。

7. 重复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中所能达到的位置和姿态的精度。

它通常用毫米(mm)或度(°)来表示。

重复定位精度越高,机器人在执行周期性重复任务时的准确性就越高。

8. 控制精度:控制精度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所能达到的预定位置和姿态的精度。

它通常用毫米(mm)或度(°)来表示。

控制精度越高,机器人在执行精细工作时的准确性就越高。

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主要技术参数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在制造及其他工业领域中执行自动化任务的复杂机器。

它可以执行一系列重复性、危险或需要高精度的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及功能取决于其主要技术参数。

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其作用进行详细分析。

二、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工业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是指机械臂能够覆盖的空间范围。

它通常由以下参数来描述:1. 工作半径工作半径是指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与机械臂基座之间的最大距离。

较大的工作半径意味着机器人具有更广阔的工作空间,可以处理更大尺寸的工件。

工作半径通常以米为单位进行表示。

2. 自由度自由度是指机械臂运动的独立方向数量,决定了机械臂的灵活性和能力。

自由度通常以轴数来表示,每个轴代表机械臂上可以单独控制运动的关节数量。

较高的自由度意味着机器人可以执行更复杂的动作和路径规划。

3. 有效载荷有效载荷是指机械臂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这包括工件本身的重量以及其他负载,如工具和夹具。

较大的有效载荷允许机器人处理更重的工件,扩大其应用范围。

三、机器人的精度机器人的精度描述了其定位和重复性能力。

以下是与机器人精度相关的技术参数:1. 重复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在多次执行同一任务时,其末端执行器回到同一位置的能力。

它描述了机器人在重复操作任务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重复定位精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2. 绝对定位精度绝对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能够准确定位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的能力。

它描述了机器人在执行复杂路径规划和定位任务时的精确性。

绝对定位精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

3. 姿态精度姿态精度是指机器人能够准确定位末端执行器的旋转姿态(例如,角度)的能力。

它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机器人在空间中的朝向的任务非常重要。

姿态精度通常以角度为单位表示。

四、机器人的速度与加速度机器人的速度与加速度参数描述了其运动的快慢和灵敏度。

以下是与机器人速度与加速度相关的技术参数:1. 最大线速度最大线速度是指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在直线运动时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评估与选择标准

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评估与选择标准

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评估与选择标准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承担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重要职责。

如何评估和选择工业机器人的性能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就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评估与选择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一、性能评估工业机器人的性能评估是为了确定其适用性和优劣程度。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1. 负载能力: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

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适当负载能力的机器人非常重要。

2. 工作空间: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能够覆盖的有效范围。

根据生产线的排布和产品尺寸等因素,选择具备足够工作空间的机器人是必要的。

3. 精度和重复性:精度和重复性是机器人进行精细动作和重复动作的能力。

高精度和重复性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是机器人执行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动力学性能。

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具备足够速度和加速度的机器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5. 稳定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机器人在长时间运行中的表现。

机器人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良好的故障诊断能力,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二、选择标准在评估了机器人的性能后,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确定选择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选择标准:1. 成本效益:成本效益是在选择机器人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除了机器人本身的价格,还需要考虑周边设备、维护成本和培训成本等因素。

2. 编程和操作: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界面需要简单易用,以降低培训成本。

同时,机器人还应支持方便灵活的编程模式,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

3.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机器人应具备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生产线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

选购具备模块化设计和开放式控制系统的机器人是明智的选择。

4. 供应商支持:供应商的支持对于机器人的选择与后期维护非常重要。

选择具备良好售后服务和及时技术支持的供应商可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5. 安全性:在选择机器人时,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介绍

工业机器人技术参数介绍

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反映了机器人可胜任的工作、具有的最高操作性能等情况,是设计、应用机器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有自由度、分辨率、工作空间、工作速度、工作载荷等。

1、自由度.是指机器人具有的独立运动的坐标轴数量。

.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指确定机器人手部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时所需要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量。

机器人的自由度数一般等于关节数量。

.常见机器人自由度数一般有5~6个。

有些机器人还附带有外部轴。

2、关节(Joint)即运动副,允许机器人手臂各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机构。

3、工作范围工业机器人手臂或手部安装点所能达到的所有空间范围。

其形状取决于机器人的自由度数和各运动关节的类型与配置。

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一般有:图解法和解析法这两种方法表示。

4、速度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带载荷条件下、匀速运动过程时,机械接口中心或工具中心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或转动的角度。

5、工作负载是指机器人手腕前端安装负荷在工作范围内任何位置上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一般用质量、力矩、惯性矩表示。

还和运行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等参数有关,工作负载一般用高速运行时机器人所能抓取的工件重量作为负载承受能力为指标。

搬运机器人的负荷重量,必须考虑抓手和工件的合计。

6、分辨率是指机器人能够实现的最小移动距离或最小转动角度。

7、精度重复性或重复定位精度: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差异性。

比如你要求一个轴走100 mm 结果第一次实际上他走了100.01 重复一次同样的动作他走了99.99 这之间的误差0.02 就是重复定位精度。

它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集中程度,即重复度。

机器人精度机不单取决与关节减速机及传动装置,且对机械装配工艺存在很大关系,很多由于装配不到位导致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1)工作空间(Work space)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

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大小。

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工业机器人说明书中表示的工作空间指的是手腕上机械接口坐标系的原点在空间能达到的范围,也即手腕端部法兰的中心点在空间所能到达的范围,而不是末端执行器端点所能达到的范围。

因此,在设计和选用时,要注意安装末端执行器后,机器人实际所能达到的工作空间。

2)机器人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空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

这是因为在可达空间中,手臂位姿不同时有效负载、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不一样,在臂杆最大位置允许的极限值通常要比其他位置的小些。

此外,在机器人的最大可达空间边界上可能存在自由度退化的问题,此时的位姿称为奇异位形,而且在奇异位形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会出现自由度进化现象,这部分工作空间在机器人工作时都不能被利用。

3)除了在工作守闻边缘,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作空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洞或空腔。

空腔是指在工作空间内臂端不能达到的完全封闭空间。

而空洞是指在沿转轴周围全长上臂端都不能达到的空间。

(2)运动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自由物体在空间自六个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移动自由度)。

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个开式连杆系,每个关节运动副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通常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就等于其关节数。

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越多,功能就越强。

日前工业机器人通常具有4—6个自由度。

当机器人的关节数(自由度)增加到对末端执行器的定向和定位不再起作用时,便出现了冗余自由度。

冗余度的出现增加了机器人工作的灵活型,但也使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方式上,总可以分为直线运动(简记为P)和旋转运动(简记为R)两种,应用简记符号P和R可以表示操作机运动自由度的特点,如RPRR表示机器人操作机具有四个自由度,从基座开始到臂端,关节运动的方式依次为旋转-直线-旋转-旋转。

此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还有运动范围的限制。

(3)有效负载(Payload)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机器人在不同位姿时,允许的最大可搬运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机器人的额定可搬运质量是指其臂杆在工作空间中任意位姿时腕关节端部都能搬运的最大质量。

(4)运动精度(Accurucy) 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精度主要涉及位姿精度、重复位姿精度、轨迹精度、重复轨迹精度等。

位姿精度是指指令位姿和从同一方向接近该指令位姿时各实到位置中心之间的偏差。

重复位姿精度是指对同指令位姿从同一方向重复响应n次后实到位姿的不一致程度。

轨迹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接口从同一方向n次跟随指令轨迹的接近程度。

轨迹重复精度是指对一给定轨迹在同方向跟随n次后实到轨迹之间的不一致程度。

(5)运动特性(Sped)速度和加速度是表明机器人运动特性的主要指标。

在机器人说明书中,通常提供了主要运动自由度的最大稳定速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单纯考虑最大稳定速度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其最大允许加速度。

最大加速度则要受到驱动功率和系统过度的限制。

(6)动态特性结构动态参数主要包括质量、惯性矩、刚度、阻尼系数、同有频率和振动模态。

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小质量和惯量。

对于机器人的刚度,若刚度差,机器人的位姿精度和系统固有频率将下降,从而导致系统动态不稳定;但对于某些作业(如装配操作),适当地增加柔顺性是有利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希望机器人臂杆的刚度可调。

增加系统的阻尼对于缩短振荡的衰减时间、提高系统的动态稳定性是有利的。

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工作频率范围,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特点介绍
现代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智能系统四人部分组成。

机械系统是工业机器人的执行机构(即操作机),一般由于部、腕部、臂部、腰部和基座组成。

手部又称为末端执行器,是工业机器人对目标直接进行操作的部分,如各种夹持器,有人也把焊接机器人的焊枪和喷漆机器人的油漆喷头等划归机器人的手部;腕部足臂和手的连接部分,主要功能是改变手的姿态;臂部用以连接腰部和腕部;腰部是连接臂和基座的部件,通常可以同转。

臂和腰的共同作用使得机器人的腕部可以做空间运动。

基座是整个机器人的支撑部分,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控制系统实现埘操作机的控制,一般由控制计算机和伺服控制器组成。

前者发出指令协调各关节驱动器之间的运动,后者控制各关节驱动器,使各个杆件按一定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要求进行运动。

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器和传动机构,常和执行机构联成一体,驱动臂杆完成指定的运动。

常用的驱动器有电动机、液压和气动装置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交流伺服电动机。

传动机构常用的有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丝杠、链、带以及片他各种齿轮轮系。

智能系统是机器人的感受系统,由感知和决策两部分组成。

前者主要靠硬件(如各类传感器)实现,后者则主要靠软件(如专家系统)实现。

智能系统是
目前机器人学中不够完善但发展很快的子系统,和其他机器设计相比,工业机器人在结构上有很多独特之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工业机器人操作机可以简化成各连杆首尾相接,末端开放的一个开式连杆系(也可能存在部分闭链结构),连杆末端一般无法加以支撑,因而操作机的结构刚度差。

2)在组成操作机的开式连杆系中,每根连杆都其有独立的驱动器,因而属于主动连杆系。

不同连杆之间的运动没有依从关系,操作机的运动更为灵话,但控制起来也更复杂。

3)连杆驱动转矩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连杆的驱动属于伺服控制型,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刚度、间隙和运动精度都有较高的要求。

4)连杆的受力状态、刚度条件和动态性能都随位姿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容易发生振动或其它不稳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