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10级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和高职学生学校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块按步骤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掌握汽车底盘的构造和维修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依据社会、企业要求制定,以汽车维修业生产一线技术岗位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及能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了具体的学习项目。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于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0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0课时,实践课时为48。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6学分。
对学生选课的建议:必选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
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学习领域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学习领域的定位《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通过现场实训操作、课堂讲授相结合等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汽车底盘故障检修的技能。
本学习领域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围绕汽车底盘系统的构造与维修,着眼于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进行汽车底盘全面故障诊断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学习领域的任务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本学习领域应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具体有:1.能掌握底盘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能熟练使用各种底盘检测仪器和仪表;3.能正确检修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机械系统故障;4.具备对汽车底盘进行故障诊断的能力;5.具有自我学习新技术、独立检修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6.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素质;7.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纪律观念、团队精神。
第二部分学习领域目标一、总目标本学习领域主要以常见车型为实例,分析汽车底盘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系统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控制规律,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维修技能,基本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做到理解底盘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常见的检修设备,掌握正确的检修方法及步骤、能排除底盘系统的常见故障、能阅读简单的英文维修资料。
二、具体目标本学习领域的具体目标有下列四个方面:1.职业专门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底盘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2)能够正确掌握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3)能够对各零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修理或更换;(4)能够熟悉常用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5)能够掌握排除汽车底盘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3010118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编制部门:机械工程系学时:96 学分:6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孙红卫 2015.1.22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定位和作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今后从事维修技术工作和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行情境式教学。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学习目标使学生具备职业素养和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形成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及相关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底盘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2)深刻理解汽车底盘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的作用;(3)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工作原理;(4)理解汽车传动、行驶、转向和制动的简单力学原理;(5)能够正确掌握各总成的拆装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6)能够对各零件、总成进行检验、调整、修理或更换;(7)能够熟悉常用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8)能够掌握排除汽车底盘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9)了解汽车底盘系统的发展方向。
课程教学资源使用与建设(包括条件)(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2)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时:72学时前导课程:汽车概论、汽车机械基础一、课程性质《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是汽修专业很重要的一门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的任务是对汽车底盘的整体结构及各总成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检查与保养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初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考证的基本要求。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内容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 1+X 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同时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课题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汽车维修行业实践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各结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熟悉汽车底盘各机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熟练使用汽车底盘维修通用工具、专用工具。
2.能够完成一般汽车底盘系统故障的检查作业。
3.能够掌握现代轿车底盘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规范;4.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量具和设备(如万用表、故障诊断设备)对汽车底盘系统进行检查与保养。
(三)素质目标1.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合作、沟通交流能力。
3.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汽车底盘新技术发展的变化。
四、课程结构与内容(一)课程结构(二)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五、学生考核与评价课程考核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
六、教学实施与保障(一)教学要求1、教学模式: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学生合作式学习、现象分析等综合式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采取理实一体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方法。
3、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底盘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底盘拆装和维修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的底盘故障诊断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112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②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③掌握汽车底盘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④掌握汽车底盘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⑤掌握汽车底盘拆装、调试工艺知识;⑥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保养知识;⑦掌握汽车底盘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推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精品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中职学校三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学时数:96(16个教学周,6学时/周)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高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
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性能特点。
使学生掌握离合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手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诊断与维修、驱动桥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使系故障诊断与维修、转向系系故障诊断与维修、制动系系故障诊断与维修。
汽车底盘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安装、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为能够从事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和汽车维护的高技能综合型实用人才。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2)、熟悉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技能目标1)、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2)、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构造、工作原理、检测、故障诊断、维修等知识。
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维护与修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汽车底盘维修工作新工艺、新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底盘结构的认知能力和维修相关技术作业等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和相关行业现行实施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底盘维修理论与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汽车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变传统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实验、实训的验证式的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汽车维修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项目和任务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汽车底盘维修的工作顺序即汽车传动系,汽车行驶系,汽车转向系,汽车制动系进行项目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CA1092、EQ1092型中型货车与桑塔纳、捷达轿车的整个底盘维修工作过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汽车底盘维修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各类分项工作的工作流程有一个基本了解,能够承担汽车底盘维修作业、维修方案制定等工作任务。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技能方向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将汽车底盘构造、维修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汽车底盘结构的组成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汽车底盘结构有全面的认识,掌握汽车底盘结构系统的工作原理、拆装及故障诊断;掌握整车底盘的分析与故障诊断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轨道汽车底盘维修的安全、规范、服务意识,通过学习达到以下认知要求:职业能力目标:(1)会查阅汽车底盘技术资料;(2)熟悉不同汽车底盘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汽车底盘的拆装技术;(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汽车专用拆装工具;(4)能正确拆装更换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各总成及部件;(5)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6)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7)具有安全操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会处理废料;3、参考学时 136学时4、课程学分 8学分5、课程内容和要求6、实施建议6.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项目教学、案例导入课程的设计思路。
(2)教材应该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底盘的认知。
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要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6.2 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本课程应采用挂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授课以突出感性认识,采用案例引入,尽量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掌握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方法。
2. 掌握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的方法。
3. 掌握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方法。
5. 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国内外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状况。
(二) 汽车传动系
1. 概述
了解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汽车的驱动形式与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2. 离合器
了解离合器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掌握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离合器的构造,主要零件的检修、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 普通变速器
了解变速器的功用、类型;掌握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掌握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构造和各档传动路线,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情况;掌握变速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变速器主要零件的检修,变速器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4. 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
了解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组成;掌握自动变速器各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检修。
5. 万向传动装置
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理解万向传动
装置的布置形式与等角速传动;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装配与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件的检修。
6. 驱动桥
了解驱动桥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构造;掌握驱动桥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件的检修,驱动桥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三) 汽车行驶系
1. 概述
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功用、组成、类型及受力分析。
2. 车架与车桥
了解车架和车桥的功用、组成和类型,理解车架的构造与检修;掌握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构造;掌握车桥主要零件的检修、车桥的装配与调整、车桥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掌握车轮定位的概念、原理及其检查与调整。
3. 车轮与轮胎
了解车轮与轮胎的功用、类型及规格;掌握车轮与轮胎的构造,车轮与轮胎的维护、装配、平衡与换位。
4. 悬架
了解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理解弹性元件、减振器、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悬架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悬架的装配与调整。
(四) 汽车转向系
了解转向系的功用、类型、组成及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机械式转向系和动力式转向系主要总成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转向系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转向系的装配与调整。
(五) 汽车制动系
了解制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分类,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类型;掌握各种类型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制动系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制动系的装配与调整。
(六) 汽车底盘的进厂检验与竣工验收
了解汽车底盘的拆装工艺,理解汽车底盘进厂检验和修竣验收的技术条件。
(七) 汽车底盘维修技术文件的编制
了解编制汽车底盘维修工艺的步骤和原则,理解编写维修工艺卡片的方法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