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茶员理论初级
福建省初级评茶员理论与技能考试内容 2

皮不脱离,用力小时呈弯曲状,香气正常。问其含水量为(C)
A 5%
B 7%
17、茶号“9389”代表(C)绿茶贸易标准
A 特贡超特级 B 特贡特级 C 贡熙一级
18、黄山毛峰主销(B)
C 8%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

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的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评茶员培训的目的、内容、进度和方法。
针对不同等级的评茶人员,列出可供选择的课程名称、培训目标、主要内容和学时要求。
评茶人员培训属于职业教育,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内容浓缩,学时数较少。
二、培训要求本教学大纲着重说明课程的性质、培训需要达到的总目标,以及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的具体要求。
要写得简单、明白、确切。
三、培训重点与难点本教学大纲提要性地列出培训内容的基本要点。
培训的重点是对标准中所规定的评审技能的掌握,培训难点是审评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四、培训方法与手段本教学大纲明确列出课程内容中理论讲授、审评实的学时,并能合理分配训手段是指有关培训设施和场地等。
理论课可以在灯光充足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审评实选在标准的审评实验进行,以更能准确判定茶叶的品质。
因为审评实验室有光线、温度与湿度、噪声等小气候条件的要求,必须符合标准。
五、培训内容本教学大纲列出每一个等级的具体培训内容,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审评基础知识及审评操作技能,并详细表明每章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
六、教学大纲名称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
学时与学分:160学时,6学分。
先修课程和实践内容:茶栽与制茶、茶叶化学基础。
实践教学目标:掌握红茶、绿茶、花茶、普洱茶及青茶评茶技能,熟悉部分民族评茶,达到国家中级评茶员职业技能水平。
适用学科专业:茶文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场地和器材:评茶室、评茶馆、各种评茶用具和设备。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1、《茶文化与茶道艺术》,XXX主编,XXX,2006年,ISBN。
2、《中国评茶》,XXX编著,XXX,2000年,ISBNX。
八、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
理论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茶叶知识和评茶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学生是否达到培训要求的依据。
评茶员初级培训计划

评茶员初级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为茶叶行业培养具备基本茶叶品鉴能力和了解茶叶生产加工流程的初级茶叶品鉴员。
1.熟悉并掌握茶叶基本知识和品种分类。
2.培养对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进行鉴别的能力。
3.了解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制作流程。
二、培训内容1.茶叶基础知识(1)茶叶的分类和品种介绍(2)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3)茶叶的贮存和保存(4)茶具的选购和使用2.茶叶品鉴技能(1)品饮技巧(2)品鉴标准(3)茶叶的鉴别和评价3.茶文化的传承(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2)茶道礼仪(3)茶艺表演三、培训方案1.培训时间:10天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302.培训地点:茶叶学院3.培训安排:第一阶段: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第1天:茶叶的分类和品种介绍第2天: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第3天:茶叶的贮存和保存第4天:茶具的选购和使用第二阶段:茶叶品鉴技能的学习第5天:品饮技巧第6天:品鉴标准第7天:茶叶的鉴别和评价第三阶段:茶文化的传承第8天: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传统第9天:茶道礼仪第10天:茶艺表演4.培训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班级分组学习,定期进行小测试与考核。
5.培训师资:茶叶行业专业人员担任培训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
6.培训评估:学员需按时参加培训并通过培训结业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四、培训设施1.教室:配备投影仪、白板和听课用具。
2.茶室:具备品鉴和品茶的设备及场地。
3.图书馆:提供茶叶相关书籍和资料进行学习参考。
五、培训费用1.培训费用:2500元/人(含教材、茶叶品鉴工具、茶叶样品等)2.膳宿费:学员自理,可提供住宿优惠。
3.交通费:学员自理。
六、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考核:结业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
2.培训满意度调查:对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合格率达90%以上。
3.培训成果评估:对学员进行培训后的跟踪调研,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茶叶品鉴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计划

六大茶类基础知识(12课时)
(一)绿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4、外形特征
(二)红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4、外形特征
(三)黄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4、外形特征
(四)乌龙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六大茶类评审技术(16课时)
第一天,评茶操作(上午4学时+下午4学时)
第二天,评茶操作(上午4学时)+考试(下午4学时)
(1)香气
(2)滋味
(3)汤色
(4)叶底
(三)白茶评审技术
1、干看外形
2、湿评内质
(1)香气
(2)滋味
(3)汤色
(4)叶底
(四)茉莉花茶评审技术
1、干看外形
2、湿评内质
(1)香气
(2)滋味
(3)汤色
(4)叶底
(五)乌龙茶评审技术
1、干看外形
2、湿评内质
(1)香气
(2)滋味
(3)汤色
(4)叶底
面授环节
4、外形特征
(五)白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4、外形特征
(六)黑茶
1、总体特征
2、主要产地及分类
3、基本制作工艺
4、外形特征
二、茶叶感官评审技术(16课时)
(一)绿茶评审技术
1、干看外形
2、湿评内质
(1)香气技术
1、干看外形
2、湿评内质
评茶员理论初级

评茶员(五级)1带电灭火不宜选用( B )灭火器。
(A)1211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2乌龙茶审评,冲泡静置时间为( B )。
(A)2 min (B)2—3 min(C)5 min (D)10 min 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A)0。
1ppm (B)0。
2ppm (C)0。
5ppm (D)1ppm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A)小于6(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7、55水沸过久,有损茶汤新鲜滋味,其原因就是( A )、(A)溶解水中O2 CO2减少 (B)Ca2+Mg2+减少(C)水温过高(D)水浸出物过多6按取样规定,现有152件茶叶,应取( B )件。
(A)3件 (B)5件 (C)6件 (D)10件7茶叶对样加工,若就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就是采取( B)。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8把盘时,下身茶主要瞧( D )。
(A)嫩度条索 (B)条索色泽(C)松紧弯直(D)碎片灰末含量9辨别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应以( D )为重点。
(A)干嗅 (B)热嗅 (C)温嗅 (D)冷嗅1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中应间隔停( A )时间、(A)0。
5秒 (B)2秒 (C)2-3秒 (D)5秒11根据舌得生理特点,舌心部位对( B )最敏感。
(A)甜味 (B)鲜味 (C)苦味(D)涩味12尝味时,每次茶汤得数量间以( B )为宜。
(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13绿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就是瞧叶得( B )、(A)芽得大小 (B)芽与叶得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 (D)叶得软硬度与有无弹性14乌龙茶叶底,主要瞧( D )。
(A)茶类色泽(B)新茶得色泽(C)柔软与做青得程度 (D)色度与亮度15茶叶对外贸易作为成交计价与货物交接得实物依据称为( C )。
初级评茶员总复习题(精简版带答案)

评茶员总复习题一、选择题:1、乌龙茶泡茶水温最好是(A )A、100℃B、80℃C、60℃D、50℃2、绿茶审评茶水比例是(B )A、1:100B、1:50C、1:30D、1:223、乌龙茶审评以( B )为主A、外形、香气B、外形、滋味C、外形、叶底D、外形、汤色4、“大红袍”属于(A )A、闽北乌龙茶B、闽南乌龙茶C、广东乌龙茶D、台湾乌龙茶5、武夷岩茶具有的特色韵味,被称为( C )。
A、猴韵B、观音韵C、岩韵6、白茶分类依采摘老嫩可分为( B )A、大白、小白、水仙白B、银针、白牡丹、寿眉C、大白、银针D、小白、白牡丹7、审评室遮光斗在( D )A、东窗B、南窗C、西窗D、北窗8、黄茶属于( C )茶类A、全发酵B、半发酵C、轻发酵D、后发酵9、审评花茶香气主要评比花香的( C )、浓度和纯度A、高低B、长短C、鲜灵D、强弱10、审评时在茶汤中加入1/10牛奶的是(D )A、绿茶B、乌龙茶C、白茶D、红碎茶11、下列评茶用语中用于描述香气的是( A )。
A、清高B、鲜浓C、翠绿D、嫩匀12、红碎茶滋味的浓强度主要与( C )物质有关。
A、果糖B、维生素C、多酚类13、下列茶叶中属于黄茶的是( A )。
A、君山银针B、白毫银针C、太平猴魁D、凤凰单枞14、茉莉花茶审评第二次冲泡是闻茶叶的( B )A、香气的鲜灵度B、香气的浓度C、香气的纯度D、香气的浓度和纯度15、绿毛茶用的审评杯是( B )A、250毫升B、200毫升C、150毫升D、110毫升16、下列评茶用语中用于描述香气的是( A )。
A、清高B、鲜浓C、翠绿D、嫩匀17、红碎茶滋味的浓强度主要与( C )物质有关。
A、果糖B、维生素C、多酚类18、下列茶叶中属于黄茶的是( A )。
A、君山银针B、白毫银针C、太平猴魁D、凤凰单枞19、适宜茶树生长的年降雨量为( A )mm左右A、1500B、1000C、2000D、250020、宋代是茶馆的( C )A、萌芽期B、形成期C、兴盛期D、发展期21、宜兴紫砂壶的制作,相传始于明代( A )年间A、正德B、嘉靖C、永乐D、正统22、品质特征为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黄的是(D )A、绿茶B、红茶C、黄茶D、白茶23、外形条索壮结重实,叶端扭曲,色泽油润,间带沙绿蜜黄(鳝皮色)不,具有“三节色”的特征;内质香气浓郁清长,岩韵明显,滋味醇厚,爽口回甘,汤色清澈,呈橙红色,叶底肥柔,“绿叶红镶边是( A )A闽北乌龙茶B、闽南乌龙茶C、工夫红茶D、黑茶24、卫生部对饮水卫生规定的硬度不得超过( C )度A、8B、12C、25D、3025、黄茶品质特征是( C )A、清汤绿叶B、红汤红叶C、黄汤黄叶D、绿叶红镶边26、蒸青茶品质特征是(B )A、黄绿B、三绿C、嫩绿D、墨绿27、干茶审评外形四个因子为( A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B、条索、老嫩、色泽、整碎、C、条索、老嫩、色泽、净度D、条索、老嫩、整碎、净度28、碧螺春的外形是(D )A、圆条形B、圆珠形C、扁片形D、螺旋形29、外形色泽没有光泽的茶叶是(B )A、新茶B、陈茶C、绿茶D、红茶30、要求快看汤色的是( B )A、绿茶B、红茶C、乌龙茶D、白茶31、对甜味最敏感的是( A )A、舌尖B、舌前两侧C、舌面D、舌根32、初制工序为杀青、揉捻、干燥的是( A )A、绿茶B、红茶C、黄茶D、白茶33、品质特征为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浅杏黄的是( D )A、绿茶B、红茶C、黄茶D、白茶34、初制关键工序为做青的是( A )A、乌龙茶B、红茶C、黄茶D、白茶35、下列指标中,不属于理化指标的是( C )A :水分B :水浸出物C :碎末茶D :铅36、下列评茶术语中的( C ),不适宜用于描述绿茶的香气特征。
评茶员理论初级

评茶员五级1带电灭火不宜选用 B 灭火器;A1211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2乌龙茶审评,冲泡静置时间为 B ;A2 min B2-3 min C5 min D10 min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A B C D1ppm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A小于6 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5水沸过久,有损茶汤新鲜滋味,其原因是 A ;A溶解水中O2 CO2减少 BCa2+Mg2+减少C水温过高 D水浸出物过多6按取样规定,现有152件茶叶,应取 B 件;A3件 B5件 C6件 D10件7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B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8把盘时,下身茶主要看 D ;A嫩度条索 B条索色泽C松紧弯直 D碎片灰末含量9辨别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应以 D 为重点;A干嗅 B热嗅 C温嗅 D冷嗅1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中应间隔停 A 时间;A秒 B2秒 C2-3秒 D5秒1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心部位对 B 最敏感;A甜味 B鲜味 C苦味 D涩味12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13绿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B ;A芽的大小 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14乌龙茶叶底,主要看 D ;A茶类色泽 B新茶的色泽C柔软和做青的程度 D色度和亮度15茶叶对外贸易作为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称为 C ; A加工统一标准样 B部管标准样C省管标准样 D贸易标准样16武夷水仙加工标准样共设 B 级;A4级 B5级 C8级 D10级17六堡茶标准样设置 C 等级;A3级9等 B4级8等 C5级10等D6级12等18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 D ;A红汤红叶 B清汤绿叶C黄汤黄叶 D青蒂绿腹红镶边19红茶外形主要评 A ;(A)嫩度条索B条索色泽C老嫩松紧D整碎净度20绿茶内质主要评 A ;A叶底嫩度色泽 B香气滋味汤色叶底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 D叶底色泽匀度21防止触电最可靠最有效措施 A ;A保护接地 B保护接中线C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D注意安全距离22乌龙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C 克;A3 g B4 g C5 g D6 g2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A B C D1ppm2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A小于6 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25“活水还须活火烹”,古人将 B 称为活火;A劲薪 B炭火 C膏木 D败器26按取样规定,现有225件茶叶,应取 C 件;A3件 B5件 C6件 D10件27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A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28把盘时,面张茶主要看 A ;A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 B嫩度条索C断碎程度,碎粉末的含量 D夹杂程度29辨别茶叶香气的优次,应以 C 为重点;A干嗅 B热嗅 C温嗅 D冷嗅3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的时间以 C 为宜;A1秒 B2秒 C2-3秒 D5秒3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尖部位对 A 最敏感;A甜味 B咸味 C酸味 D涩味32尝味时间以 B 为宜;A1-2秒 B3-4秒 C5秒 D10秒33乌龙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D ;A芽的大小 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34叶底的匀度是否匀称,主要看 D ;A芽叶的大小 B叶的色泽和整碎C叶的大小厚薄 D芽叶组成和鲜叶加工合理与否35毛茶收购凭以对样定级,按质论价的实物依据称为 A ;A毛茶标准样 B精茶标准样C加工统一标准样 D贸易标准样36铁观音毛茶标准样共设 B 样;A4个 B5个 C8个 D10个37祁红毛茶标准样设置 D 等级;A3级9等 B4级8等 C5级10等D6级12等38红茶品质特征是 B ;(A)清汤绿叶 B红汤红叶C黄汤黄叶 D青蒂绿腹红镶边39绿毛茶外形主要评 B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40花茶内质主要评 A ;A叶底嫩度色泽 B香气滋味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 D叶底色泽匀度41发现电气火灾,首先应采取 B 措施;A不要接近 B切断电源C寻找灭火器 D划出警戒线42红绿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A 克;A3 g B4 g C5 g D6 g43评茶用水,要求总氯小于 A ;A B C D1ppm44当茶汤钙达到 B 时,汤色加深,滋味苦涩;A1 ppm B2 ppm C3 ppm D4 ppm45陆羽认为以 B 沸水烹茶或冲泡茶叶,其味最佳;A如鱼目,微有声 B边缘如涌泉连珠C腾波鼓浪 D气直冲贯,方是纯熟46按取样规定,现有425件茶叶,应取 D 件;A3件 B5件 C6件 D10件47毛茶收购扦样一般是采取 A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48把盘时,中段茶主要看 A ;A嫩度条索 B条索色泽 C松紧弯直 D整碎净度49辨别茶叶香气的类型,应以 B 为重点;A干嗅 B热嗅 C温嗅 D冷嗅5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间隔换气时间以 B 为宜;A1秒 B2秒 C2-3秒 D5秒5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根部位对 C 最敏感;A甜味 B咸味 C苦味 D涩味52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53红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C ;A芽的大小 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 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54叶底的色泽,主要看 D ;A茶类色泽 B新茶的色泽C做青红变的程度 D色度和亮度55毛茶加工成各个花色的成品茶,使产品质量规格化的实物依据称为 B ; A毛茶标准样 B加工统一标准样C验收标准样 D贸易标准样56乌龙茶色种标准样共设 B 样;A4个 B5个 C8个 D10个57闽烘青标准样设置 D 等级;A3级9等 B4级8等 C5级10等D6级12等58绿茶的品质特征是 B ;A红汤红叶 B清汤绿叶C黄汤黄叶 D青蒂绿腹红镶边59乌龙茶外形主要评 A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 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 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60乌龙茶内质主要评 CA香气滋味汤色叶底 B叶底嫩度色泽C嫩度条索 D嫩度净度61审评毛茶外形,对照标准样 A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 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 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 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62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从中取 C ;A任意一份 B任意二份 C对称两份 D相邻两份63里面茶外形评 A ;A匀整松紧度和洒面B嫩度松紧C老嫩及色泽D条索净度64里面茶匀整度看 A ;A形态棱角模纹 B包心起层落面C厚薄大小 D霉烂夹杂等65下列紧压茶中 A 内质审评采用冲泡法;A湘尖 B黑砖 C米砖 D金尖66审评时,金尖煮渍时间为 B ;A3 min B5 min C7 min D10 min67茯砖审评冲泡时,用茶量是 A ;A3 g B5 g C7 g D10 g68下列 D 黑茶,带有焦烟味是属于正常品质;A米砖 B青砖 C七子饼茶 D方包茶69茶面 B 的六堡茶被认为品质更佳;A烧心 B发花 C青绿转为黄褐 D色泽转为黑褐70在三段茶中任一部分过多或过少称为 B ;A规格乱 B脱档 C花杂 D糊状71下列 C 物质属于非茶类夹杂物;A茶果 B茶梗 C沙粒 D茶片72乌龙茶干看条索主要评 B ;A形状嫩度色泽净度 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 D油润调匀枯暗花杂73香气审评,茶类香应注意区别 B ;A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C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铁观音与色种的区别74汤色审评,主要从 B 三方面评比;A正常色劣变公陈变色 B色度亮度混浊度C明亮晦暗混浊 D金黄橙黄清黄75下列评语中,C 说法是错的;A香气较高 B滋味稍淡 C汤色不明亮 D外形尚紧结76正常滋味要区别 A ;A浓淡鲜爽醇和 B苦涩粗异C酸甜辛辣 D酸馊霉焦77审评叶底,主要看 A ;A嫩度匀度色泽 B嫩度整碎厚薄C嫩厚卷 D厚薄摊78茶叶细嫩,形状紧直,秀丽匀齐的高档条形绿茶常用 A 术语描述;A细秀 B细嫩 C细圆 D细紧79外形呈颗粒状圆形,紧实,似珍珠状的茶叶常用 A 术语描述;A圆紧 B圆整 C圆结 D浑圆80审评时,常用 A 术语描述祁门红茶香气;A玫瑰香 B茉莉香 C桔香 D桂圆香81审评精茶外形,一般是 B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 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 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 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82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从中取 C ;A任意一份 B任意二份 C对称两份 D相邻两份83六堡茶外形主要评 A ;A梗叶老嫩色泽 B嫩度条索净度C匀整松紧 D茶面“发花”情况84里面茶松紧度看 A ;A厚薄大小 B包心起层落面C形态棱角模纹 D松散龟裂情况85下列黑茶, A 内质审评采用煮渍法;A米砖 B湘尖 C六堡茶 D饼茶86审评时,茯砖冲泡时间为 A ;A3 min B5 min C7 min D10 min87康砖审评煮渍时,用茶量为 BA3 g B5 g C8 g D10 g88下列 D 黑茶,汤色呈红带褐为品质正常;A花砖 B沱茶 C康砖 D金尖89 A 是茯砖品质优异特征;A黄花茂盛 B烧心 C色泽暗褐或黑褐 D滋味醇和90精茶外形大小或长短不一称为 A ;A规格乱 B脱档 C花杂 D糊状91下列 D 物质属于非茶类夹杂物;A茶片 B茶梗 C茶籽 D草毛92干看乌龙茶色泽主要评 B ;A颜色深浅程度 B色度和光泽度C油润枯燥 D调匀枯暗花杂93香气审评,纯正香应注意区别 D ;A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C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茶类音地域香附加香94茶汤的色度,主要从 A 三方面评比;A正常色劣变色陈变色 B色度亮度混浊度C明亮晦暗混浊 D金黄橙黄清黄95下列评语中, B 说法是错的;A香气较高 B滋味尚淡 C汤色明亮 D外形紧结96不正常滋味要区别 B ;A浓淡鲜爽醇和 B苦涩粗异C酸甜辛辣 D酸馊霉焦97乌龙茶叶底嫩度,主要看 A ;A叶质老嫩 B叶片大小整碎情况C红变的程度 D厚薄摊98芽叶细小,显毫柔嫩的碧螺春,常用 B 术语描述;A细秀 B细嫩 C细圆 D细紧99经筛分整形后大小一致的圆形茶,常用 B 术语描述;A圆紧 B圆整 C圆结 D浑圆100审评时,常用 C 术语描述高档凤凰单枞武夷岩茶香气;A桂花香 B香荚兰香 C蜜桃香 D桂圆香101茶叶审评把盘程序是 A ;A先“筛”“收”,后“削”,再“簸” B先“抓”,后“筛”,再“收” C先“收”,后“筛”,再“抓” D先“簸”,后“筛”,再“收”102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从中取 C ;A任意一份 B任意二份 C对称两份 D相邻两份103茯砖外形主要评 B ;A匀整松紧度 B嫩度色泽及发花C嫩度净度色泽 D嫩度条索104里面茶洒面看 A ;A包心起层落面 B表面花纹商标文字标记C“掉把”情况 D“烧心”情况105饼茶内质审评采用 A ;A冲泡法 B煮渍法 C点茶法 D泡或煮106审评时,青砖煮渍时间为 B ;A3 min B5 min C7 min D10 min107六堡茶审评冲泡时,用茶量是 A ;A3 g B5 g C7 g D10 g108下列 A 黑茶,叶底深褐色为正常;A康砖 B湘尖 C七子饼茶 D金尖109砖茶中心部分 A 是霉变现象,品质变劣;A烧心 B发花C青绿转为黄褐 D色泽转为黑褐110茶叶外形和叶底色泽杂乱,精度差称为 C ;A规格乱 B脱档 C花杂 D糊状111下列 C 物质属于茶类夹杂物;A树叶 B头发 C茶朴 D虫尸112乌龙茶干看主要评 A ;A条索色泽净度 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 D油润调匀枯暗花杂113香气审评,品种香应注意区别D ;A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C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铁观音与色种的区别114汤色审评,茶汤正常色应区别 C ;A明亮晦暗混浊 B色度亮度混浊度C浓淡深浅 D金黄橙黄清黄115下列评语中, A 说法是错的;A香气不高 B滋味稍淡 C汤色明亮 D外形尚紧结116乌龙茶滋味以 A 为好;A醇厚甜鲜 B淡薄苦涩C酸甜辛辣 D酸馊霉焦117叶底的匀度,主要看 C ;A嫩度匀度色泽 B嫩度整碎厚薄C老嫩大小厚摊色泽等一致程度 D红变程度118条索细,紧卷完整的上档的红茶,常用 D 术语描述;A细秀 B细嫩 C细圆 D细紧119条索紧直,横截面呈圆形条茶,常用 D 术语描述;A圆紧 B圆整 C圆结 D浑圆120审评时,常用 D 术语描述高级铁观音香气;A清香 B高锐 C清高 D馥郁× 1评茶室的湿评台应摆放在靠北的窗口;√ 2乌龙茶的圆形评茶匾一般直径是33cm,边高3.5 cm;× 3评茶器具要求大小不一,必须专用;× 4评茶时,若无审评杯,也可用紫砂壶代替;√ 5评茶室的噪音不能超过45dB;× 6样茶滋味比标准样淡,可用“尚淡”表示;× 7凡干嗅湿评略有烟味,但尝味时又尝不出来的应作为正品茶; × 8质量抽检,若货样相符,应评为标准级;√ 9净含量是指茶叶净重量;√ 10重量误差,小包装茶原则上±1%;×11审评室的湿评台的台面应涂无反射光的黑色;×12干评台工作面的照度应不小于750 lx;√13审评室的墙壁色调要求蒙赛尔中性色;×14审评室的湿度应保持在20℃左右;×15若遇电气火灾,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16滋味“尚浓”,是表示与标准样对照浓度略高;×17凡干嗅湿评都有焦味,并不易消失的,应列为劣变茶;√18乌龙茶内质得分低于该级最低分数标准,均作降级处理;√ 19外包装盒标志应清楚,标签应符合GB 7718规定;√ 20茶叶企业标准包括实物标准样和文字标准两部分;× 21湿评台规格高850mm,宽450 mm,不设边框;× 22审评室天花板应刷白色或接近白色,不深于蒙赛尔中性色;√ 23评茶室的面积依评茶员人数和工作量而定,最大不超过15m2; × 24湿评台工作面照度不大于750 lx;√ 25若遇电器火灾,应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26汤色晦暗,可用“不明亮”表示;√ 27凡干嗅湿评有轻微日晒气,应作为次品茶处理;× 28交货验收时,若品质高于标准样才能评为合格给予标准价;√ 29没有标准样,就不可能成为定型的商品茶;√ 30小包装盒应注明:品名级别净重标准代号出厂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邮码电话等文字标签内容;。
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

初级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初级评茶员掌握评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准确地评价茶叶的质量和风味。
二、培训内容1. 茶叶的分类和特点a. 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主要茶叶的分类和特点b. 不同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等基本指标2. 茶叶评测的方法与标准a. 使用评茶杯、评茶碟等工具正确品评茶叶b. 根据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进行评茶,包括外观、香气、滋味等指标3. 茶叶评茶的技巧与注意事项a. 茶叶品评的基本步骤:观察外形、闻香气、品口感等b. 如何避免评茶中的常见误区和主观因素的干扰4. 茶叶质量与产地关系的认知a. 不同产地茶叶的特点和优势b. 了解茶叶产地对其质量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等因素5. 茶叶的保存与管理a. 茶叶储存的注意事项b. 认识茶叶保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演示,介绍茶叶分类、评测方法和标准,茶叶与产地关系的认知等内容。
2. 实践操作:提供评茶杯、评茶碟等工具,让学员亲自品评茶叶,掌握评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 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茶叶品评的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培训评估与考核1. 培训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2. 考核内容:茶叶品评实操,包括正确使用评茶工具、准确评价茶叶质量和风味等。
3. 考核方式:口头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评委根据学员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五、培训证书1. 培训结业证书:根据学员的考核成绩,颁发初级评茶员培训结业证书。
2. 证书内容:包括学员的姓名、培训课时、培训机构、证书编号等信息。
六、教材与资料1. 教材:根据培训内容编写的教材,包括茶叶分类、评测方法和标准等知识点。
2. 资料准备:提供茶叶样品、评茶工具、多媒体演示资料等相关学习资源。
七、培训时间和学员要求1. 培训时间:根据具体培训计划和学员需求,安排适当的培训时间,通常为1-3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茶员(五级)1带电灭火不宜选用( B )灭火器。
(A)1211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2乌龙茶审评,冲泡静置时间为( B )。
(A)2 min (B)2-3 min (C)5 min (D)10 min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A)0.1ppm (B)0.2ppm (C)0.5ppm (D)1ppm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A)小于6 (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7.5 5水沸过久,有损茶汤新鲜滋味,其原因是( A )。
(A)溶解水中O2 CO2减少(B)Ca2+Mg2+减少(C)水温过高(D)水浸出物过多6按取样规定,现有152件茶叶,应取( B )件。
(A)3件(B)5件(C)6件(D)10件7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B )。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8把盘时,下身茶主要看( D )。
(A)嫩度条索(B)条索色泽(C)松紧弯直(D)碎片灰末含量9辨别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应以( D )为重点。
(A)干嗅(B)热嗅(C)温嗅(D)冷嗅1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中应间隔停( A )时间。
(A)0.5秒(B)2秒(C)2-3秒(D)5秒1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心部位对( B )最敏感。
(A)甜味(B)鲜味(C)苦味(D)涩味12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
(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13绿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B )。
(A)芽的大小(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14乌龙茶叶底,主要看( D )。
(A)茶类色泽(B)新茶的色泽(C)柔软和做青的程度(D)色度和亮度15茶叶对外贸易作为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称为( C )。
(A)加工统一标准样(B)部管标准样(C)省管标准样(D)贸易标准样16武夷水仙加工标准样共设( B )级。
(A)4级(B)5级(C)8级(D)10级17六堡茶标准样设置( C )等级。
(A)3级9等(B)4级8等(C)5级10等(D)6级12等18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 D )。
(A)红汤红叶(B)清汤绿叶(C)黄汤黄叶(D)青蒂绿腹红镶边(A)嫩度条索(B)条索色泽(C)老嫩松紧(D)整碎净度20绿茶内质主要评( A )。
(A)叶底嫩度色泽(B)香气滋味汤色叶底(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D)叶底色泽匀度21防止触电最可靠最有效措施( A )。
(A)保护接地(B)保护接中线(C)安装漏电保护装置(D)注意安全距离22乌龙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C )克。
(A)3 g (B)4 g (C)5 g (D)6 g23评茶用水,要求总铁小于( A )。
(A)0.1ppm (B)0.2ppm (C)0.5ppm (D)1ppm24当茶汤pH值( B )时,茶色加深,失去鲜爽感。
(A)小于6 (B)大于6 (C)达到7 (D)大于7.525“活水还须活火烹”,古人将( B )称为活火。
(A)劲薪(B)炭火(C)膏木(D)败器26按取样规定,现有225件茶叶,应取( C )件。
(A)3件(B)5件(C)6件(D)10件27茶叶对样加工,若是流水线生产,扦样一般是采取( A )。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28把盘时,面张茶主要看( A )。
(A)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B)嫩度条索(C)断碎程度,碎粉末的含量(D)夹杂程度29辨别茶叶香气的优次,应以( C )为重点。
(A)干嗅(B)热嗅(C)温嗅(D)冷嗅3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的时间以( C )为宜。
(A)1秒(B)2秒(C)2-3秒(D)5秒3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尖部位对( A )最敏感。
(A)甜味(B)咸味(C)酸味(D)涩味32尝味时间以( B )为宜。
(A)1-2秒(B)3-4秒(C)5秒(D)10秒33乌龙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D )。
(A)芽的大小(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34叶底的匀度是否匀称,主要看( D )。
(A)芽叶的大小(B)叶的色泽和整碎(C)叶的大小厚薄(D)芽叶组成和鲜叶加工合理与否35毛茶收购凭以对样定级,按质论价的实物依据称为( A )。
(A)毛茶标准样(B)精茶标准样(C)加工统一标准样(D)贸易标准样36铁观音毛茶标准样共设( B )样。
(A)4个(B)5个(C)8个(D)10个37祁红毛茶标准样设置( D )等级。
(A)3级9等(B)4级8等(C)5级10等(D)6级12等(A)清汤绿叶(B)红汤红叶(C)黄汤黄叶(D)青蒂绿腹红镶边39绿毛茶外形主要评( B )。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40花茶内质主要评( A )。
(A)叶底嫩度色泽(B)香气滋味(C)鲜灵度浓度和纯度(D)叶底色泽匀度41发现电气火灾,首先应采取( B )措施。
(A)不要接近(B)切断电源(C)寻找灭火器(D)划出警戒线42红绿茶审评标准用茶量为( A )克。
(A)3 g (B)4 g (C)5 g (D)6 g43评茶用水,要求总氯小于( A )。
(A)0.1ppm (B)0.2ppm (C)0.5ppm (D)1ppm44当茶汤钙达到( B )时,汤色加深,滋味苦涩。
(A)1 ppm (B)2 ppm (C)3 ppm (D)4 ppm45陆羽认为以( B )沸水烹茶或冲泡茶叶,其味最佳。
(A)如鱼目,微有声(B)边缘如涌泉连珠(C)腾波鼓浪(D)气直冲贯,方是纯熟46按取样规定,现有425件茶叶,应取( D )件。
(A)3件(B)5件(C)6件(D)10件47毛茶收购扦样一般是采取( A )。
(A)就袋扦样 (B)定时分段抽取(C)装箱前扦样 (D)装箱后扦样48把盘时,中段茶主要看( A )。
(A)嫩度条索(B)条索色泽(C)松紧弯直(D)整碎净度49辨别茶叶香气的类型,应以( B )为重点。
(A)干嗅(B)热嗅(C)温嗅(D)冷嗅50嗅香气时,每一个吸香进程间隔换气时间以( B )为宜。
(A)1秒(B)2秒(C)2-3秒(D)5秒51根据舌的生理特点,舌根部位对( C )最敏感。
(A)甜味(B)咸味(C)苦味(D)涩味52尝味时,每次茶汤的数量间以( B )为宜。
(A)3 ml (B)4-5 ml (C)8 ml (D)10 ml53红茶叶底嫩度评定,主要是看叶的( C )。
(A)芽的大小(B)芽与叶的多少(C)正常芽与休止芽(D)叶的软硬度和有无弹性54叶底的色泽,主要看( D )。
(A)茶类色泽(B)新茶的色泽(C)做青红变的程度(D)色度和亮度55毛茶加工成各个花色的成品茶,使产品质量规格化的实物依据称为( B )。
(A)毛茶标准样(B)加工统一标准样(C)验收标准样(D)贸易标准样56乌龙茶色种标准样共设( B )样。
(A)4个(B)5个(C)8个(D)10个57闽烘青标准样设置( D )等级。
(A)3级9等(B)4级8等(C)5级10等(D)6级12等58绿茶的品质特征是( B )。
(A)红汤红叶(B)清汤绿叶(C)黄汤黄叶(D)青蒂绿腹红镶边59乌龙茶外形主要评( A )。
(A)条索色泽整碎净度(B)老嫩松紧整碎净杂(C)松紧弯直整碎轻重(D)松紧匀度净度和色泽60乌龙茶内质主要评( C )(A)香气滋味汤色叶底(B)叶底嫩度色泽(C)嫩度条索(D)嫩度净度61审评毛茶外形,对照标准样( A )。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62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从中取( C )。
(A)任意一份(B)任意二份(C)对称两份(D)相邻两份63里面茶外形评( A )。
(A)匀整松紧度和洒面(B)嫩度松紧(C)老嫩及色泽(D)条索净度64里面茶匀整度看( A )。
(A)形态棱角模纹(B)包心起层落面(C)厚薄大小(D)霉烂夹杂等65下列紧压茶中( A )内质审评采用冲泡法。
(A)湘尖(B)黑砖(C)米砖(D)金尖66审评时,金尖煮渍时间为( B )。
(A)3 min (B)5 min (C)7 min (D)10 min67茯砖审评冲泡时,用茶量是( A )。
(A)3 g (B)5 g (C)7 g (D)10 g68下列( D )黑茶,带有焦烟味是属于正常品质。
(A)米砖(B)青砖(C)七子饼茶(D)方包茶69茶面( B )的六堡茶被认为品质更佳。
(A)烧心(B)发花(C)青绿转为黄褐(D)色泽转为黑褐70在三段茶中任一部分过多或过少称为( B )。
(A)规格乱(B)脱档(C)花杂(D)糊状71下列( C )物质属于非茶类夹杂物。
(A)茶果(B)茶梗(C)沙粒(D)茶片72乌龙茶干看条索主要评( B )。
(A)形状嫩度色泽净度(B)松紧弯直整碎轻重(C)花杂枯暗黑燥青燥(D)油润调匀枯暗花杂73香气审评,茶类香应注意区别( B )。
(A)高山低山洲地之别 (B)品种香产地香季节香(C)春茶夏暑茶秋茶之分 (D)铁观音与色种的区别74汤色审评,主要从( B )三方面评比。
(A)正常色劣变公陈变色 (B)色度亮度混浊度(C)明亮晦暗混浊 (D)金黄橙黄清黄75下列评语中,(C )说法是错的。
(A)香气较高 (B)滋味稍淡 (C)汤色不明亮 (D)外形尚紧结76正常滋味要区别( A )。
(A)浓淡鲜爽醇和 (B)苦涩粗异(C)酸甜辛辣 (D)酸馊霉焦77审评叶底,主要看( A )。
(A)嫩度匀度色泽 (B)嫩度整碎厚薄(C)嫩厚卷 (D)厚薄摊78茶叶细嫩,形状紧直,秀丽匀齐的高档条形绿茶常用( A )术语描述。
(A)细秀(B)细嫩(C)细圆(D)细紧79外形呈颗粒状圆形,紧实,似珍珠状的茶叶常用( A )术语描述。
(A)圆紧(B)圆整(C)圆结(D)浑圆80审评时,常用( A )术语描述祁门红茶香气。
(A)玫瑰香(B)茉莉香(C)桔香(D)桂圆香81审评精茶外形,一般是( B )。
(A)先看面装,后看中段,再看下身(B)先看面装和下身,再看中段(C)先嗅香气,后看条索,再看色泽(D)先看条索色泽,再嗅香气82四分法缩分茶样是按对角划“╳”,从中取( C )。
(A)任意一份(B)任意二份(C)对称两份(D)相邻两份83六堡茶外形主要评( A )。
(A)梗叶老嫩色泽(B)嫩度条索净度(C)匀整松紧(D)茶面“发花”情况84里面茶松紧度看( A )。
(A)厚薄大小(B)包心起层落面(C)形态棱角模纹(D)松散龟裂情况85下列黑茶,( A )内质审评采用煮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