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讲绪论1、人居环境学(概念)概念: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

2、任务1、利用仪器和已有的科学资料对人类的聚居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促进和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原因。

2、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研究。

3、对现存居住环境的人口、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改造措施。

3、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1、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2、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扩展的研究的领域。

3、他认为人类聚居环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

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4、人居环境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5、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学科体系城市人居环境(狭义):是指城市居民和社区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广义):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概念: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由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第二、第三产业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兴起的原因1、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2、人类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3、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人居环境令人堪忧4、城市规划的失误和教训太多7、聚落聚落的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启示点和切入点。

环境学 期末复习

环境学  期末复习

填空题1、水资源的特性:作用上的重要性补给上的有限性时空上的多变性利用上的多用性。

2、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谁的三方面功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P3、污水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4、洪水发生的人为因素:城市化修堤筑坝毁林荒地。

5、旱灾的减灾措施:加强长期预报推广人工降水发展节水灌溉6、地下水污染特点:污染来源广泛污染难以治理污染危害严重7、尾水生态处理的主要类型包括稳定塘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

8、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9、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湍流运动,风,温度的垂直分布。

10、大气污染物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常表示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和降尘。

11、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煤烟型污染交通型污染酸沉降污染12、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三条渠道:呼吸道吸入;随食道和饮用水摄入;体表接触侵入。

13、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末端治理、环境自净14、土壤的组成:固相物质、粒间物质、生物体15、土粒分为:砾石、沙砾、粉沙和黏粒16、一般情况下,自然土壤的土层包括: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17、土壤孔隙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18、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或潜伏性、不可逆性和持久性、危害的严重性19、目前最受关注的五种重金属元素是:汞、砷、镉、铅、铬20、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按来源可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21、三C原则: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R原则: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22、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建筑施工。

23、说出三种噪声的利用: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增产、噪声除草、噪声诊病...24、人为的电磁污染源主要有:脉冲放电、高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25、一般光污染可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26、生态因子可分为五类:①气候因子②土壤因子③地形因子④生物因子⑤人为因子27、植物体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可溶性污染物,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挥发性的污染物28、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人为有意引入、无意识引入、自然入侵2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30、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31、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则规律原理、五律协同原理32、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和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环境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环境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20XX级资环《环境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2012.01.02 shawe)1、(绪论) 环境的概念。

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是人以外的自然、社会、文化、经济综合体。

自然环境概述:是指以自然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综合。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及岩石圈。

2、(第一章水环境)水的自然循环的概念。

(P4)它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3、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P6)淡水八大常量离子:K+ 、Na+、Ca2+ 、Mg2+ 、Cl—、HCO3-、SO42-、CO32-4、水环境污染物。

(P25)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类、酸碱、病原体、热污染和放射性物质。

5、工业废水的四个特点。

(P31)①污染量大;②成分复杂;③感官不佳;④水量水质多变。

6、地下水污染三个特征(P35)①污染来源广泛;②污染难以治理;③污染危害严重。

7、水污染控制。

(P46)①水污染的源头控制:利用法律、管理、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和城市径流等进行综合控制,防止污染发生,削减污染排放。

工业水污染:①优化结构、合理布局;②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③就地处理;④强化管理。

生活水污染:合理规划和公众教育。

面源污染:农村面源:①发展节水农业;②减少土壤侵蚀;③合理利用农药;④截流农业污水;⑤畜禽粪便处理;⑥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

城市径流:①充分收集利用雨水;②减少城市硬质地面;③增加城市绿化用地。

②污水的人工处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法。

③尾水处理。

(P53)8、(第二章大气环境)大气的分层。

环保课期末每章知识点总结

环保课期末每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地球环境遇到的问题(2学时)1.环境的本质:对人类社会而言和对环境科学角度。

答: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王要是指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的分类;第一类环境(原生环境),第二类环境分类(次生环境)答: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影响的自然环境;次生环境是自然环境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地域。

3.理解地球的独特性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答:地球表面多样的、既变化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它的天气圈密度正好能保持一个液态水圈;它的含氧大气既保证了生命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风化的岩石提供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还使大多数陨石或流星在到达地面前氧化燃烧掉,并有臭氧层屏蔽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大气中CO2含量正好能保持地表适当的温度,且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所需;地壳构造活动的强度正好能保证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物质交换,保证地表生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而又不至于不稳定到生命不能立足。

4. 环境三个基本特征,通过例子判断所说的是环境的什么特征。

(1)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即在一定空间内,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等)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空间位置的排布和相互作用关系。

(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变动之中。

变动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的资源性表现在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方面,其物质性(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非物质性同样可以是资源,如某一地区的环境状态直接决定其适宜的产业模式。

因而,环境状态就是一种非物质性资源。

环境的价值性源于环境的资源性。

5.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包括5大圈层,并形成了生态网,具有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人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文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村庄,生态概念:指受环境影响的生物体形成的结构及其与该结构的各种功能关系。

更强调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八大公害:p4名称马斯河谷事件污染物时间地点比利时马斯河谷(长24km,两侧山高90m)美国多诺拉(马蹄形河湾,两边山高120m)英国伦敦情况致病原因公害成因工厂集中、逆温天气、多雾、污染物聚集烟尘,so21930.12几千人呼so2和so3吸道发病,的混合物60多人死亡4天内有42%的居民患病,17人死亡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1948.10so2与烟尘工厂多、雾作用生成天、逆温天硫酸盐气气溶胶,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在烟尘金居民烟煤属颗粒物取暖,煤中的催化下,so2含量排除的so2变成高,h2so4,吸烟尘量大,入肺部逆温天气石油工业和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人食用了含有甲基汞的鱼类汽车多,每天有1000t碳氢化合物进入大气,市区空气水平流动缓慢含汞的污水排入海湾,并反应生成甲基汞,进入鱼和贝类体中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1952.125天内4000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20世纪40年代,每年的5~11月美国洛杉矶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水俣事件甲基汞1953年开始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w镇水w镇的患者180多人,死亡50多人富山事件镉(骨痛病)1931~1972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患者超过280人,死亡34人吃含镉的炼锌厂的米,饮用含未经处理镉的水的含镉污水排入河流四日事件重金属粉1970(哮喘病)尘、烟尘,so2日本四日市患者400多人,有36人死亡重金属微粒和so2吸入肺部工厂向大气中排放so2和煤粉尘数量多,并含有钴、锰、钛等米糠油生产中,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中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1968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府县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3、环境问题第二次高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答复:① 全球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② 无污染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③突发性、灾难性的环境污染事件: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卡农药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④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⑤外来生物入侵4.两个环境问题的比较p6答:①影响的范围不同。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

人居环境复习思考问题:一、名词解释:环境:不同的人可能对环境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环境均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定义1: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定义2:在某一给定时刻系统所遭受的所有外界条件及其影响的综合。

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是指人群的聚落空间;包括人群以外的各种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组成的结构和形态。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人居环境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中所发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用。

它反映城市的个性和特点。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人居环境的结构:人居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方式。

●人居环境内部空间结构:人居环境内部各种功能区分布与配置方式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

•人居环境形态人居环境形态是人居环境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众机构)表现在空间上的土地利用几何形状,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认识、感知人居环境总体的文化意向。

•人居环境的形态是由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部分组成。

定义: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学概论1 环境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 环境要素的定义: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主要包括水、大气、生物、土壤、岩石和阳光等。

3 环境要素的属性:(1)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

(2)环境要素的相互依赖性。

(3)环境要素的最差限制律。

(4)环境要素的等值性。

(5)环境要素变化之间的连锁反应。

4 环境的功能:(1)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本要素。

(2)为人类提供从事生产的资源基础(3)对废物具有消化和同化能力。

(4)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5 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一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

6 地球环境构成:大气圈:包括对流层(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大气污染发生在这一层)平流层(飞机)中间层、暖层、逸散层。

水圈:由地球上的各种天然水与其中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构成的水体。

岩石-土壤圈和生物圈7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自然属性:在其可再生能力(速度)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统和其他可再生资源。

(2)社会属性: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3)经济属性: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

(4)科技属性:转向更清洁、更有效地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和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8 自然资源的定义: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9 自然资源的分类:有限自然资源可更新资源:如土地、生物、水等不可回收的:如化石燃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可回收的:如某些矿物资源等无限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10 自然资源的属性:(1)有限性(最基本的特征)(2)区域性(3)整体性(4)多用性11 土地资源的定义: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的部分。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亲自整理].doc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大气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2.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和工厂烟囱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光紫外线照射而生成的一种毒性很大而且不同于一般煤烟废气的浅蓝色烟雾4.环境:环境科学中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扌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订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6.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坏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坏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

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7.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8.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是环境要素及其系统呈现出的、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9.农药残留量残留量是指还未被降解而继续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10.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口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11•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它是一-种重要环境资源。

12 •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13・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则。

(1)含有有害重金属的少量废物和不含重金属的大量废物,或者少量的高放射性废物与大量的低放射性废物不宜相混和进行综合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讲绪论1、人居环境学(概念)概念: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

2、任务1、利用仪器和已有的科学资料对人类的聚居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促进和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原因。

2、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研究。

3、对现存居住环境的人口、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改造措施。

3、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1、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2、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扩展的研究的领域。

3、他认为人类聚居环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

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4、人居环境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5、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学科体系城市人居环境(狭义):是指城市居民和社区环境。

城市人居环境(广义):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概念: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由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第二、第三产业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兴起的原因1、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2、人类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3、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人居环境令人堪忧4、城市规划的失误和教训太多7、聚落聚落的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启示点和切入点。

8、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1、新挑战推进人居环境科学成为大科学。

2、科学与人文交汇成大人文,走向更高境界。

3、大艺术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9、人居环境的释义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0、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11、五大原则(EESSC)生态观(Ecological view):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

经济观(Economic view):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

科技观(Science view):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观(Society view):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性。

文化观(Culture view):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12、五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

13、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14、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系统: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综合体)1、各单元间联系广泛而紧密2、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3、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学习并对其层次与功能结构重组完善。

4、开放5、动态15、复杂性科学倡导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想导向和概念模式。

16、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1、“范式”与“科学共同体”范式: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框架。

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合成的科学集团,遵循特定的科学规范,具有共同的科学信念,探索共同的目标,内部交流较为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

17、人居环境规划设的三项指导原则承上启下;左顾右盼;设想将来。

18、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人类聚居进行描述性的剖析:分析聚居的基本特点,聚居之间的相互关系,聚居的演化过程,聚居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对人类聚居基本规律的研究:研究人类在生活居住方面的需求,聚居的成因,聚居的结构、形式和密度,以及对未来城市的影响和预测。

3、研究制定人类聚居建设的计划、方针、政策和工作步骤。

19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1、研究对象: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human settlement)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3、目的: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创造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0、人类聚居学的定义“人类聚居学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他们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

21、人类聚居的组成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在这里,“人类”这个词限定了聚居的类型(是人的而不是动物的),同时又传达了这样一个含义,即人类聚居必须使人得到满足。

据此,人类聚居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容器。

22、力动体:力动体:所有形成聚居的力的综合构成了聚居中的力的结构。

23、聚居的剖析本体(住宅)中心(教堂和商店)循环系统(街道)特殊区(学校)(村庄)24、聚居的基本原理第一部分,有关聚居发展的定理,指出聚居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第二部分,聚居内部平衡问题,第三部分,关于聚居的实体空间特征的定理,包括聚居区位、规模、功能、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25、聚居的结构和形态聚居的结构——通常指城市或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

聚居的形态——指聚居地外观形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平面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

26、未来城市的三种可能形式:坏城或死底托邦(Dystopia)、不可行城市或乌托邦(Utopia)、合意可行的城市或安托邦(Entopia)。

27、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需要对人类聚居有全面的、合理的认识;需要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确定发展目标;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以及其中的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建设,确定具体的行动计划;需要为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

28、我国六大人居环境类型分析(了解)29、水文地质1、地下水储量影响城市选址2、地下水质影响一些行业的布局3、地下水的开采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4、地下水的流向决定城市工业和居住生活用地的相对布置5、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的布局。

30、水文条件1、河流影响城市的选址2、地表水水情要素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形式3、河川洪水位状况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安排4、河流洪水对城市构成威胁31、城市气候1、城市气候的成因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面城市的产业经营的影响城市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质2、城市气候的典型特征1)热岛效应;2)城市逆温;3)灰霾岛效益;4)雨岛效应;5)干岛、湿岛效应32、水资源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标志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33、社会环境与社会资源(一)政治经济体制芒福德: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与经济的转变。

政治因素历来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相关法规制定的完善,尽量的不出现法律漏洞,以及避免受各受益主体的倾向,使受益主体最大化的均衡。

多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才能的设计者与决策者中的人才,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宣传和贯彻提高全民的人居环境知识,使民众最大限度的参与对自己所处的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进一步体现民主政治。

34、居住区规模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5、大环境的选择大环境:指居住区外部的周边环境,包括居住区四周的山脉、建筑、河流、道路。

36、中环境的选择中环境:指居住区内部环境,包括居住区的地形、地势、建筑布局以及山水景观的布置等。

37、小环境的选择小环境:指住宅的内部结构,包括房型、门窗、客厅、卧室以及厨房和浴室。

38、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原则1、环境育人原则2、以人为本原则3、量力而为原则4、天人合一原则39、按照圈层结构理论:圆状或近似圆状的简单集中式布局的城市,中心区为大型广场绿地。

40、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正当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41、创建怡人化、生态化、智能化、家园化住区环境的对策。

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执行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3、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新城规划与建设4、重新修订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42、居住区规划中的生态考虑供热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停车系统绿化系统能控系统其它系统大题1、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如何理解中国城市设计。

3、(斑块—廊道—基底;岛屿效应;边缘效应;生态位)——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4、绿色节能小区在我国应用现状。

近两年哪些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奖,中国人居奖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哪些内容?1990年开始,中国便与联合国人居奖结下不解之缘。

以下是中国历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名录:——1990年,唐山市政府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荣誉奖”;——1992年,深圳市住宅局获“联合国人居奖”;——1995年,上海市因实施解决居住特困户项目而荣获“人居荣誉奖”;——1996年,建设部长侯捷荣获人居奖“特别荣誉奖”。

这是中国首次以个人名义获奖;——1997年,中山市长黄子强获“联合国人居奖”;——1998年,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奖”;——1998年,沈阳市市长获“联合国人居奖”;——1999年,大连市长薄熙来获“联合国人居奖”;——2001年,杭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2年,包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3年,威海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4年,厦门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烟台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扬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7年,南宁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08年,南京市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2008年,绍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2008年,江苏张家港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张家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沈阳市铁西区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获“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并宣布武进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实验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