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合集下载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要表述的东西并不是一下子就完完整整地 摆在那里 了 , 而是 需要读者在一步一步 的阅读 中 , 层层 剥除果 壳 , 最后 到达谜 底 , 使阅读犹如探险 , 读者在参与中不断地 遇挫 , 又不断地明 朗 , 获得阅读快感。 下面罗列出的是 玩笑 的基本结构及 每章的简 短介绍 , 以配合笔者的观点。 1. 卢德维 克 : 我 ( 卢德 维克 ) 多 年之 后重返 故里。 ( 人 物、 时间、 地点 ) 出 场。2. 海伦娜 : 我 ( 海伦 娜 ) 要和卢 德维 克在摩拉维亚相见 , 我 也提 到 我 的 丈夫泽 曼尼 克 巴威 尔也 会到这里来。 揭示卢 德维 克重返 故里 的原 因 和海 伦娜约会。3. 卢德维克 : 我 ( 卢 德维克 ) 回忆 我 的被党抛 弃、 去服 兵 役 的 灰色 过 去 , 以 及 这 灰 色过 去 中 的 一 抹 亮色 与露西的交往 ; 露西 的逃离。 追述历 史 , 为推 翻第 二章 的理解 约会 埋 伏笔。 4. 雅 罗斯 拉夫 : 我 ( 雅 罗斯 拉夫 ) 描述 国 王们的骑马 这一 民俗活 动 , 我 与卢 德维克 相遇引起 我 对我们过去友谊的回忆 , 有较多篇 幅的对民间 音乐的讨论。二人 对音 乐的共 同爱 好为 后面卢 德维 克在报 复失败后转而寻找雅、 寻找音 乐安慰作了 合理化铺 垫。5. 卢 德维克与海伦娜的会面 : 回忆与海伦娜 的第一次 邂逅及报复 念头的产生 , 报复的实施。揭示 我重返故里 的真相 为报 复而非为爱情。6. 科斯特卡眼中 的卢德维 克 : 科斯 特卡与露 西的相遇 , 科 了解 到的 露 西离 开卢 德 维克 之后 的 遭遇 及与 我 ( 科斯特卡 ) 的感 情纠 葛。揭示 露西 逃离卢 德维 克的真 相 被玷污的历史。 7. 卢 德维 克、 雅罗 斯拉 夫、 海伦 娜最 后的解释 : 被玷污的命运 是许多人 的命运 , 最后的冲 突 , 报 复成为可笑的无意义行为 , 最后的 失落 , 逃 离玷污、 回归纯净 的失 败。情节 上出现高潮 , 完成叙事 , 主题上 揭示作者 逃离 玷污 , 回归纯净 的愿望。可以看出 , 视 角的转换 及分别以各 个人物的自述构成的小说结构在人物的塑 造、 情 节的构建和

《玩笑》的叙事艺术

《玩笑》的叙事艺术

新人话语· 51 ·《玩笑》的叙事艺术罗紫晨1967于捷克出版的《玩笑》是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由玩笑引起的荒谬故事。

青年学生路德维克由于在寄给女友的明信片上写了几句玩笑话而被判定为“托洛茨基分子”开除出党,并被下放到矿井做苦役。

在服役期间,他爱上了一位老实稳重的姑娘露茜,将她视为自己黑暗生活的引路人。

而露茜对性爱的排斥与抵制激怒了不知内情的路德维克,最终,路德维克一个耳光将露茜彻底赶出了自己的生活。

十五年之后,刑满的路德维克重回故地,遇到了成为理发师的露茜,而露茜已经不认识他了。

此时,为报复当初执意将他驱逐出党的泽马内克,路德维克设计引诱了他的妻子埃莱娜并且粗暴地占有了她。

然而,他却随即得知埃莱娜与丈夫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埃莱娜获知路德维克并不爱她后决意服毒自尽,却误服了轻泻药,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玩笑》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小说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重视。

由此,昆德拉也一举成名。

而作为一位致力于小说艺术形式革新的实验者,昆德拉亦在《玩笑》中通过精妙的叙事技巧从多个方面实践着自己的小说理念,初步奠定了其小说基本的形式特点与美学风格,对其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不同于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作者叙事情境,《玩笑》主要采用的是人物叙事情境。

在这种叙事情境中,人物取代作者成为小说叙事的主体,小说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来展开情节。

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中,这种以人物为主体来观察事物的聚焦方式被称为“内聚焦”。

在《玩笑》中,昆德拉主要采用了不定式聚焦与多重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通过四个主要人物的自述展开叙事。

《玩笑》共分为七章,每一章聚焦于一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观察、感受与思考的内容往往不尽相同。

路德维克的故事占据了小说文本的三分之二,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路德维克的回忆。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再次展示了人类情感与存在的深度探索。

这部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重新思考了关于“记忆”的问题。

在书中,昆德拉通过各种角色的记忆,展现了记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展示了人们如何在记忆中扭曲、篡改、隐瞒事实,如何在记忆中制造出一个个“笑忘录”。

这种对记忆的深度挖掘,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对待记忆的态度。

我们是否应该过于信任记忆?我们是否应该把记忆当作真理?还是应该把记忆当作一种可以改变、可以解读、可以遗忘的存在?其次,这部作品让我对“笑”有了新的理解。

在书中,“笑”常常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面对痛苦和困扰的方式。

然而,“笑”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是我们应对生活的一种方式。

通过“笑”,我们能够化解紧张、缓解压力、传递快乐。

然而,“笑”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武器,用来逃避责任、掩盖真相、拒绝面对问题。

这种对“笑”的深度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笑”的意义和价值。

再者,这部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设计,充分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书中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和理想,但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又常常与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要相矛盾。

这种矛盾和冲突,让我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时,书中的情节设计也充满了惊喜和反转,这些反转不仅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这部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忘”的意义。

在书中,“忘”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有时候,“忘”是一种解脱,一种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方式。

有时候,“忘”是一种保护机制,一种避免痛苦、保护自己的方式。

然而,“忘”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忘”,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忘”需要适度,需要合理运用。

总的来说,《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是一部充满哲理思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玩笑 读后感

玩笑 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以前曾经读过这本米兰昆德拉的《玩笑》,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了他3年时间写完,原来并不知道这本书是禁书,最近上课后网上搜索的时候才发现的,于是又将这本书读了一遍。

小说名为《玩笑》,书中内容正是从一个玩笑展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生路德维克,一个活跃于校园里的学生会干部,担任多种职务,并且是校园民歌乐队的主角,女孩子倾慕的热门对象。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只因为看不惯那“女孩子面对自己的情欲那幸福快乐的情绪”,而故意写了一张“反动言论”的明信片,意欲“使她震惊,令她慌乱”。

然而,在那个狂热的政治年代,所有的玩笑都应该是”高度严肃的乐观主义”,是“庄严而禁欲的欢乐,简单地说,一个大写的欢乐”。

女朋友将明信片上交给了组织,路德维克因此陷入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他被打上“托洛斯基分子”的烙印而遣放到一个边远的山区小矿,开始了整整五年的牢狱生涯。

一个书生意气的大学生因一句玩笑成为一名政治犯。

关于路德维克的爱情同样是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五年的流放生涯中,路德维克受尽煎熬,没完没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让一个少年承受了用尽一生也无法抹去的永恒耻辱。

然而,就在这样的地狱里,他遇见了露茜,并爱上围墙之外的这位默默注视着她的小姑娘。

她那纯真空白的世界让路德维克饱受折磨的年轻的心灵得到温暖。

他真正的爱情是对露茜的爱。

那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狂热情欲,却可以说是最为纯洁的爱情。

然而可笑的是,露茜的爱情还没有充分准备到足以与路德维克的爱欲融为一体,他被路德维克的狂热情欲吓坏了,露茜逃走了,只留下裹着白布的路德维克像具干瘪的尸体苍白虚弱地躺在床上。

一个带着少年哭声的爱情玩笑。

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像尘世本身那般卑下之时,我们却徒费光阴地企望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去攀登高峰。

十五年后,路德维克将他所经受的全部磨难和痛苦碎片经过研磨锻造,制成一颗仇恨的药丸。

他要将十五年来一直无法化解的所有痛苦和诅咒报复于那位送他入狱的同学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身上。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作者:秦烨曾攀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2期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

“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显得像哲学。

昆德拉自己也认为真正的“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

这是小说的永恒真理。

”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成为陷阱的世界中,人的可能性是什么?他的许多小说中都展现了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

现以昆德拉早期的代表作《玩笑》为例进行讨论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哲理的核心。

一《玩笑》到底是爱情小说、政治小说、还是毁灭小说,历来颇多争议。

“布拉格的理论家们把《玩笑》看作是反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因而禁止它;外国出版商把它视为在出版几周后就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幻想作品,因而改写它。

”对此,昆德拉说:“请别把你们的斯大林主义为难我了,《玩笑》是一本爱情小说。

”他本人这样解释:“《玩笑》的故事情节本身就是一个玩笑:一个人陷入了玩笑的圈套而遭到了飞来横祸,然而他个人的灾难在外界看来却是荒谬可笑的。

他的悲剧在于着玩笑剥夺了他悲剧的权利。

他被迫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然而,假如一个人被迫在个人生活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他能避开历史的舞台吗?不能,我一直相信,历史的悖论与个人生活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埃莱娜陷入了路德维克为她设的圈套;路德维克和其余的人又陷入了历史为他们设的玩笑的圈套: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可见,把《玩笑》理解为哲理小说也是正确的。

《玩笑》实际上是以政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路德维克及其友人的爱情经历和人生旅程,揭示出历史的荒谬,试图探寻什么是“玩笑”和“忘却”,这是“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的二重奏”。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邹琰摘要:昆德拉的《玩笑》和萨特的《墙》都是围绕改变命运的玩笑展开。

这两个来自迥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玩笑,都是人类在20世纪的命运赌博,玩笑之轻却反射出命运之重。

两者体现了昆德拉和萨特对存在的终极悖谬和世界的荒诞的认识,也反映了彼此同中有异的哲学艺术旨趣。

关键词:玩笑悖谬荒诞存在Résumé : Le Roman Plaisanterie de Kundera et le Mur de Sartre se concentrent sur la plaisanterie qui change la destinée. Ces deux plaisanteries qui viennent de deux idéologies opposées symbolisent les jeux de la destinée humaine au XX e siècle. La lourdeur de la destinée se cristallise dans la légèreté des plaisanteries. Elles montrent aussi les points communs et les différences de ces deux auteurs dans l’existence et dans la création artistique: pour Milan Kundera, c’est le paradoxe terminal ; pour Sartre, c’est l’absurdité.“玩笑”,《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玩耍和嬉笑;2、玩耍的行动或嬉笑的言语。

无论是哪种意思,都说明玩笑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是轻松的,也是当不得真的。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说课讲解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说课讲解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之所以从图书馆长长的书架上选择这本书,原因只有一个,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

即使不熟悉这个名字,也可能知道他写的另外一本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其实一直都不大喜欢读大师的作品,一是怕读不进去,思维跟不上大师的天马行空;二是怕读了也没什么触动,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力有缺陷,要不然怎么别人都说好,我咋就没感觉呢?所以读大师的书是件很累、风险很大的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而读一本外国大师的书更糟,除了以上两方面的顾虑之外,还要尽力避开翻译所造成的暗礁,否则一不小心卡在那,进退两难。

好在这本书翻译得不错,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大有译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骨肉相连的感觉,渐入佳境柔和顺畅。

说顺畅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有快感,相反这是本异常沉重的书,找不到一丝正能量。

加之书中的四位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观描述叠加在一起,本来清晰的重又陷入模糊、明亮的重又陷入昏暗,读起来真是夜路泥泞苦不堪言。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三天内上演,背景则横跨1948年至“布拉格之春”前的1963年,正是捷克的共产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时期。

米兰﹒昆德拉说此书首先是“关于爱情的小说”,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无意政治解读,别再删帖了!一、恨1948年的路德维克还是个学生,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既不排斥,也不支持,心思都用在了玛凯塔身上。

“我千方百计要引起她的注意,那蠢劲儿和古往今来任何二十岁的小伙子毫无二致…我本来就好说笑话,那么在玛凯塔跟前,我更硬搞噱头,特别卖力。

”“我采用在玛凯塔面前显出高他一筹的办法:我事事和她相左,或者干脆对她的一切意见都加以嘲弄。

”玛凯塔在参加党课培训班时写信给他,凡她所经历的一切,她都高兴地大加渲染,样样使她称心;那里洋溢着健康精神,居然还说革命在西方国家爆发已为时不远了。

路德维克“想让她难受难受,给她当头一棒,拿她的观点把她捉弄一番”,恶作剧的回信写道:“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昆德拉的笑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作者米兰·昆德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挣扎的世界。

通过对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描述,昆德拉探讨了人性、自由、爱情、背叛等主题,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故事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最终以悲剧收场。

特蕾莎的背叛和托马斯的无法原谅,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走向了终结。

作者通过这段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中的自由和责任,以及人性中的自私和无法预料的因素。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但也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特蕾莎的背叛和托马斯的无法原谅,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人不禁感叹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

除了爱情,作者还通过其他角色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各种面貌。

比如,索拉雅的坚强和勇敢,弗朗茨的软弱和背叛,以及萨巴的纯真和悲剧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每个角色都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作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呈现了人性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人不禁感叹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和无穷可能性。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反思,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和压迫。

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威胁。

作者通过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故事,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保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总的来说,《昆德拉的笑话》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挣扎的小说,作者通过对爱情、人性、历史和政治的探讨,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思考,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触动,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希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权力和压迫所摧残和扭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之所以从图书馆长长的书架上选择这本书,原因只有一个,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

即使不熟悉这个名字,也可能知道他写的另外一本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其实一直都不大喜欢读大师的作品,一是怕读不进去,思维跟不上大师的天马行空;二是怕读了也没什么触动,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力有缺陷,要不然怎么别人都说好,我咋就没感觉呢?所以读大师的书是件很累、风险很大的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而读一本外国大师的书更糟,除了以上两方面的顾虑之外,还要尽力避开翻译所造成的暗礁,否则一不小心卡在那,进退两难。

好在这本书翻译得不错,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大有译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骨肉相连的感觉,渐入佳境柔和顺畅。

说顺畅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有快感,相反这是本异常沉重的书,找不到一丝正能量。

加之书中的四位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观描述叠加在一起,本来清晰的重又陷入模糊、明亮的重又陷入昏暗,读起来真是夜路泥泞苦不堪言。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三天内上演,背景则横跨1948年至“布拉格之春”前的1963年,正是捷克的共产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时期。

米兰﹒昆德拉说此书首先是“关于爱情
的小说”,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无意政治解读,别再删帖了!
一、恨
1948年的路德维克还是个学生,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既不排斥,也不支持,心思都用在了玛凯塔身上。

“我千方百计要引起她的注意,那蠢劲儿和古往今来任何二十岁的小伙子毫无二致…我本来就好说笑话,那么在玛凯塔跟前,我更硬搞噱头,特别卖力。

”“我采用在玛凯塔面前显出高他一筹的办法:我事事和她相左,或者干脆对她的一切意见都加以嘲弄。


玛凯塔在参加党课培训班时写信给他,凡她所经历的一切,她都高兴地大加渲染,样样使她称心;那里洋溢着健康精神,居然还说革命在西方国家爆发已为时不远了。

路德维克“想让她难受难受,给她当头一棒,拿她的观点把她捉弄一番”,恶作剧的回信写道:“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


而当时的“快乐”是不能容许取消和嘲讽的,“那时一种严肃的欢欣鼓舞”,“一种凛然的苦行主义的兴高采烈”。

不出所料,“不开窍”的玛凯塔向党组织举报了他。

玩笑开得太大,结局往往尴尬。

随后党组织主席泽马内克在大会上提出了一份处理报告。

“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话,结果到了后来,全体(百十来人中有我最亲近的老师和
学生干部),的的确确是全体,甚至一个不落都举手表示同意,不但要把我开除出党,而且还勒令我退学。


路德维克作为黑类分子被发配到矿场劳动改造,青春和爱情随之都埋在了那里。

“学业、政治活动、工作、友谊,完了;爱情,还有对爱情的追求,完了;统统完了。

一句话,生活的整个进程,本是充满意义,都完了。

给我剩下的,只有悠悠的时光。


时光每流逝一分,仇恨便增长一分。

路德维克心里只有恨。

“什么不公道,狂热过头,野蛮,或者干脆认为笼统的人就是可恶可憎的,那你就去恨全人类吧!这样的恨不是人能做到的,所以凡是人要发泄他的仇恨,他总是把恨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

”于是,路德维克把恨集中在泽马内克身上。

化解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努力让对手更恨你。

你失去了,让他失去更多。

所以当他遇到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的时候,郁积多年的愤恨终于有了一个发泄的出口:占有她,毁了泽马内克的幸福。

路德维克追随着埃莱娜来到他出生的城市幽会,并如愿以偿地实施了报复计划。

原以为从此可以卸下恨,不幸的是第二天就遇上了绿帽哥泽马内克,“还有一个年轻的妙人儿陪伴着,她的俊俏立刻使我想起前一天打发我一下午的那个身躯(指埃莱娜),难看又难堪。


路德维克忽然觉得自己竟是如此滑稽可笑,“生活总是
嘲弄我,我前一天刚刚自以为在一场粗俗的情战中击败了这个汉子,可恰恰是他的情妇以其美貌来提醒我又失败了。

”终于有机会瞄准了靶子将所有龌龊、恶毒的子弹射出去,却发现对手早已不再那,射中的反而是自己。

二、空
如果说恨需要“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那么爱也是。

埃莱娜在那同一场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爱上了站在革命潮头的泽马内克。

在婚礼上,“我对巴维尔(泽马内克)说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有一天咱俩相互背叛,那就是背叛参加我们婚礼的大伙儿,背叛了老城广场上那次集合…今天当我想到我们最后还是背叛了这一切,我真想发笑。

”因为结婚七年后,泽马内克对她说:“咱俩结婚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党的纪律。


爱情没有了,事业同样糟糕。

“最近几年,我在电台,大不如从前那样被人看得起,倒像成了一头蠢母牛,盲从、刻板、教条、党的看门狗,等等,等等。

”就连自己十二岁的女儿也和她不冷不热,“她崇拜的是巴维尔。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一颗心沉了又沉。

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埃莱娜遇到了路德维克,仿佛枯木逢春般,“我惬意地望着他忧伤的神色,这一瞬间,我明白他爱上了我。


如果是真的该有多好啊,可惜这只是路德维克刻意布置的恶心的局。

当路德维克事后翻来覆去地说着:“了结了,了结了,永远地了结了,无可挽回地了结了”时,埃莱娜万念俱灰,“我竟强烈地希望向悬崖再靠近一点”,一口吞下四粒药片,“你将来有可能就在这儿发现我:已经盖上白布躺着,那时候你会明白你戕害了你一生中最可珍惜的东西…”
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颗心终于沉到了底。

三、悔
考茨卡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信奉“要放弃个人的利益,抛开舒适,抛开个人权力,面向在屈辱中的人,受苦受难的人。

”当他遇到受尽屈辱的露茜时,“每次都对她说她已经获得宽宥,她不必再自寻烦恼,应当从精神上解脱被迫捆上的锁链,而且应当顺从天意。


考茨卡的虔诚和坚持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她俯望着山谷,绽出笑意。

”“您太好了,考茨卡先生”,“我爱您”!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在上帝面前,“我拥抱着露茜,和她一起躺在大自然的床笫。


拯救别人的结果反倒是自己的堕落,肉体出卖了灵魂,信仰成了帮凶。

“我有一种感觉,似乎自己对露茜精神上的帮助被揭穿了真正的用心。

好像说到底,我在见到她的那一分钟起,就已在打她的主意似的。

我简直就是一个乔装改扮
过的诱骗者,摆出一副劝慰人的神父架势。

过去我大谈耶稣和上帝,热心宣传教义,似乎都不过是为了掩饰庸俗不堪的肉欲。

我放佛觉得,在我恣意放纵情欲的时候,我玷污了自己纯洁的初衷,辜负了上帝的垂爱。


“啊,主啊,确实是这样吧?莫非我是个可笑的小人?请你说不是的!请你让我放下心来!我的上帝,你要说话呀,响些,再响些,在这一片嘈杂的人声中,我一点儿也听不见你的声音!”
四、乏
雅洛斯拉夫是扬琴乐团团长,从1949年“我们的组织便开始乘着这一政治的大风大浪奋勇向前。

”“我们的歌曲不再是单纯对过去时代的缅怀,而是当代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当代历史同步前进。


五年之后,雅洛斯拉夫去小剧院看戏,上演的是一出有趣的滑稽剧,“他们开始模仿扬琴乐队那样的演出,发出刺耳的声音,带着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滑稽模仿我们的舞蹈和一些典型的动作——向天伸出直直的胳臂。

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五年前谁敢那我们来开心!再说也没有人会跟着笑。

可现在,我们简直成了逗笑的角色。

为什么,我们一下子逗人发笑了呢?”
自己所珍视的东西不仅在观众那里成了笑料,就连自己
的妻子和儿子也联合起来骗他,以维护他那可怜的自尊。

自己好像是众王马队游行中的那个傀儡国王,被遮住眼睛,不许说话。

“乏,乏。

我甩不开这种乏的感觉。

”“我的儿子,最亲最亲的人。

现在我正在他的面前,却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他。

如果我连这个都弄不清,那么倒说说我还能弄清什么呢?我连这一点把我都没有,那么在这世界上我又能对什么有把握呢?”
在同一张铺开的大网中,热烈顺从的埃莱娜、雅洛斯拉夫陷入了空与乏,消极挣扎的路德维克和考茨卡陷入了恨与悔。

不同的坠落,同样的无法救赎。

小说后面附了弗朗索瓦﹒里卡尔的评论,题目是《关于毁灭的小说》。

我觉得“毁灭”这个词用得并不恰当,用“幻灭”似乎更好一些。

毁灭的客体是客观存在,它就在那儿,而幻灭则是主观想象,不过是你认为它在那儿;毁灭是血肉模糊地割离,哪里笑得出来;幻灭则可以当作一场梦,一个玩笑,尽管同样笑不出来。

以前读过一句话,用来概况此书我觉得还算切题: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

握得越紧越是徒劳。

(梁文道:《我执》)
(本文著作权归三秋桂子所有,未经同意可以随便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