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后改名永,字耆卿,又称柳七。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慢词独多。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醉翁亭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
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
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
《示儿》《游山西村》《钗头凤》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基本思想内容。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宋元明清--名词解释(1)

复习资料宋代文学——基础常识(名词解释)一、宋代文学(名词解释)1、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
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2、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寇准等僧人;二是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
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3、西昆体:西昆体以扬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作家有扬亿、刘筠与钱惟演。
此派标榜师法李商隐,注重艺术技巧,表现才学工力,他们的诗歌声律精美,词采妍丽,用事深密,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内容大都贫乏空虚,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
这种诗风使宋初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4、诗文革新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它以韩、柳文章相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政治改革形势的一次全面的文风、文体革新。
要求文学反映现实,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创作上撰写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掀开了宋代文学辉煌的一页。
欧阳修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
5、江西诗派: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6、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散文的主体风格。
其内涵表现为,语言:平易晓畅,声韵和谐;意蕴:含蓄吞吐,寄慨遥深;章法:纡徐委备,跌宕有致;从审美意义讲,它情意深婉,神韵飘渺,偏于阴柔之美。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五编宋代文学P25-28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音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5、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兰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杨亿、刘++++、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著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作品是《阿房宫赋》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 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 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常识婉约词派:是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
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南唐李煜和宋代的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
婉约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豪放词派取材广泛,常抒写豪情壮志,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是苏轼,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
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清代,影响很大。
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
他们的词风都比较婉丽。
晏殊的词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自然,号称北宋倚声家之祖。
欧阳修的词多写爱情,风流蕴藉,情意绵邈,语言婉丽。
周、柳:指北宋人周邦彦、柳永。
他们二人皆精于音律,创制慢词长调。
作品的内容多为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风格婉约。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曾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和羁旅行役。
多慢词,善铺叙,语言通俗。
周邦彦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精通音律,格律谨严,结构曲折,语言典丽,后人称他为词家之冠。
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有些词作抒写了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描写山川景物或感旧怀古,赠友留别。
其词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挥洒自如,并把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
词至苏轼,为之一变。
辛弃疾字词多抒写力图恢复的爱国热情,倾吐壮志未酬的悲愤,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也有不少歌咏祖国河山和抒情之作。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多用典故,并常以散文语言入词。
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
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
宋代文学

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学家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
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和影响。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元)名词讲解宋代“诗文改革运动”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今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改革。
宋初文人提议“传道明心” 的古文,重申韩愈的“文从字顺” ,尊敬李白、杜甫、白居易反响现实的诗歌。
今后则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 、“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改革作为推行“新法” 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改革运动的领袖。
“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文章平易自然、舒缓畅达的风格。
他的散文一般拥有笔触多情的特色,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别的,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来、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舒缓自如、一唱三叹,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荆公体” ( 半山体 ):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很多的描述湖光山色的小诗,这些诗风格趋于委宛深沉,侧重对艺术的磨练。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王荆公体” ( 半山体 ) 。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此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获取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弟子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首,包括曹组、万俟咏等人。
“大晟词人”是一个很松弛的创作倾向看法,指凡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大晟词人实际上是徽宗的御用文人群,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
“江西诗派”:宋代诗歌门派。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他们反对浮靡的西昆诗体,尊敬杜甫,提议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为要旨,崇尚瘦硬生新的风格,要求既字字有来历,但又能以故为新,自成一家。
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故名。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璀璨辉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1.宋代文学特点:宋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基础,融合了五代文学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实际情感和社会意识。
宋代文学追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2.宋人文学:宋代文学家以文人身份为主,比较重视士人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的结合,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
3.早期诗歌:宋代早期的诗歌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形成了句式简洁、词藻清新的特点。
著名的诗人有柳宗元、杜牧、黄庭坚等。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代表了政治转型下文学的变革。
江西诗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政治的批判,代表作家有周密、唐婉等。
5.宋词:宋词是唐宋文学的重要流派,与唐诗相比,宋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发感情。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6.话本小说:宋代是我国话本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话本小说作品,如《西华山》、《浣纱令》等。
7.志怪小说:在宋代,志怪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话本小说一起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有香山居士等。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9.士人文化:宋代士人文化是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书画、音乐、文房四宝等方面。
这一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0.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的画风影响。
宋代的绘画品种丰富,作品有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
故名山谷体。
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
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
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
因吕本中作《江
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
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到了宋末,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3、半山体(王荆公体):指北宋诗人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写景抒情的绝句。
王安
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紫金山,又称半山。
这期间他写景抒情的绝句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出唐诗的复归。
4、※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在表达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达;风格委婉、绮丽。
从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创
作推向高峰。
豪放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弘、沉郁,艺术成就颇高,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6、※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
指体现哲理的诗歌要符合读者
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
由于宋代理学和禅学盛行,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受到宋代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省。
“议论需带情韵而行”。
宋代理趣诗的代表有苏轼、王安石、陆游等。
7、※易安体:指南宋词人李清照的词风。
因其自号易安居士,故称易安体。
其
词善于选取日常生活的细节来展示内心世界,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来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历程,以白描手法创造出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颇具特色,后人多有效法者。
8、南渡作家:指经历靖康之难动乱狂飙的诗人和词人,他们在血雨腥风的苦难
中被迫对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做出新的选择。
他们是宋代文学史上结束旧时代,开启新时代的关键人群,从他们开始,书写民族忧患意识和抗战复国豪情成了文学的主旋律。
9、中兴四大诗人: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的并称。
他们早年的
诗歌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缺乏个性。
后来另辟蹊径,各有创新,使宋代诗歌出现了新的转机,得以“中兴”,并为时人所推崇,故有此称。
四人中陆游的成就最高,范成大、杨万里次之。
10、※诚斋体: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风。
杨万里号诚斋,其诗摆脱前人藩
篱,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被人称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取材主要是自然景物,特点是想象丰富新奇,语言自然活泼,富有幽默诙谐的妙趣。
它把江西诗派的师法古人、艰涩奇峭变为师法自然、自然平易,在创作方向上是对江西诗派的一个变革。
11、辛派词人:指南宋词坛上和辛弃疾同时或稍晚的一些词人,他们深受辛
弃疾的影响,走上与辛弃疾大致相同的创作道路,其词作的思想倾向、风格和情调都与辛词相近,从而形成南宋中、晚期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辛派词人不下数十人,其中较重要的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
陆游词也与此派风格接近。
12、风雅词派(清空词派):南宋后期与“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他们以姜
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
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
代表作家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13、张炎《词源》:指南宋晚期张炎的一部词学理论专著。
分上、下二卷,体
系严密,上卷论词乐,详述音律及唱曲方法,辑录整理了历代的音乐文献,保存了大量有关词乐的历史资料;下卷主要论词的批评鉴赏与作法。
较之沈义父的《乐府指迷》,不仅更有系统,且理论更为详明、深刻,是继《乐府指迷》之后又一部词学理论专著。
14、※永嘉四灵:南宋后期诗坛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的并称。
因皆为
永嘉人,且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称。
他们作诗内容比较单薄,艺术上以贾岛,姚合为宗,专攻五律,以萧散淡远为共同风格。
由于“四灵”出现在江西诗风长期笼罩诗坛之后,故其雕琢功多而又注重白描的诗风多少有一些革新的意义。
体现了对唐诗的复归,又回到了宋初崇尚晚唐体的老路。
15、※江湖诗派:指南宋后期以江湖谒客为主的一批诗人。
因杭州书商陈起
刻印《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身份各异,又无公认的诗学宗主,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
其诗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且字句精美,长于白描。
其中以刘克庄、戴复古的成就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