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补液

合集下载

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辅导:小儿缺水补液详解

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辅导:小儿缺水补液详解

临床执业医师《⼉科学》辅导:⼩⼉缺⽔补液详解 问题:6个⽉患⼉,腹泻⽔样便,每天10余次。

为稀⽔样便。

今⽇病⼉昏睡,呼吸深快,尿量极少,查体:四肢厥冷。

⼆氧化碳结合⼒8mmol/L.⾎钾4.0 mmol/L,⾎钠:140mmol/L该患⼉第⼀天补液的总量是 A.720ml B.800 ml C.800 ml D.980ml E.1080 ml 公式怎么计算啊?什么时候⽤4:3:2张的溶液啊?什么时候⽤3:2;1的呢?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补液详解通过题⼲可推出患⼉是重度脱⽔,有循环衰竭表现,未告知体重。

所以我们先估算体重。

⼩于6个⽉时体重=出⽣体重+⽉龄×0.7 7-12个⽉时体重=6+⽉龄×0.25 6个⽉时体重,暂估成7.5Kg. 重度脱⽔第⼀天补液总量为=7.5×150 或 180 = 1125 或 1350 ml 因有循环衰竭表现,故先要扩容,⽤2:1液,20ml/kg,⼤概要150ml. ⼩⼉缺⽔补液详解 ⼀、第⼀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 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理需要量 轻度缺⽔:90~120ml/kg 中度缺⽔:120~150ml/kg 重度缺⽔:150~180ml/kg ②定性 等渗性缺⽔——1/2张含钠液(2:3:1) 低渗性缺⽔——2/3张含钠液(4:3:2) ⾼渗性缺⽔——1/3张含钠液(2:6:1) ③定速 主要决定于脱⽔程度和⼤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1)扩容阶段: 重度脱⽔伴循环障碍者,⽤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 8~12⼩时滴⼊,8~10ml/kg.h 3)维持补液阶段: 余量于16~18⼩时或5ml/kg.h输注 ④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可⽤5%NaHCO3:3-5ml/kg,提⾼HCO3- 5mmol/L粗略计算。

儿科学补液

儿科学补液

儿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课本里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在儿科医学中,补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

补液的目的是维持或恢复儿童的体液平衡,补充因呕吐、腹泻、发烧等导致的体液丢失,以防止脱水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是根据患儿的丢液量、丢液成分和丢液时间来合理地计算和调整补液的剂量和速度。

首先,计算儿童的丢液量是确定补液的第一步。

儿童的丢液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估:1. 估算法:根据患儿体重和丢液导致的增加倍数,通常使用以下公式:估计的丢液量(mL)= 基础需求(mL/kg)× 体重(kg)× 增加倍数。

2.精确测量法:通过秤量估算患儿体重,并根据患儿实际丢失的体液来计算丢液量,如呕吐量、腹泻发生时间和次数、小便量等。

其次,确定补液的成分是计算补液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丢液成分的不同,补液可以分为生理盐水(等渗性补液)和特殊液体(等容性补液)。

1.生理盐水:用于普通的补液治疗,其成分为氯化钠(NaCl)0.9%。

根据计算的丢液总量和正常体液的组成,可以合理地计算出补液所需的生理盐水的总量。

2.特殊液体: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比如重度脱水、失血、高渗性脱水等。

特殊液体的成分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乳酸钠等。

根据患儿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合理地计算出特殊液体所需的剂量和比例。

最后,根据儿童的丢液时间和病情的稳定程度,确定补液的速度也是计算儿科补液的关键因素之一1. 快速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急性失血的情况下,速度为20-40mL/kg每小时。

2. 正常速度:适用于轻度的脱水和常见的呕吐、腹泻情况下,速度为10-20mL/kg每小时。

3. 缓慢补液:适用于稳定的患儿,速度为5-10mL/kg每小时。

补液的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丢液程度和病情来调整,需密切监测儿童的丢液量、尿量、体重变化和生命体征,以确保补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儿童的补液方案也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儿童烧伤补液原则

儿童烧伤补液原则

儿童烧伤补液原则《儿童烧伤补液:生命的“水润补给”》儿童烧伤可不得了,这时候补液就成了关键大事,就像是给受伤的小身体来一场及时的“水润补给”。

我在医院儿科实习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可怜的小家伙,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小胳膊和腿上的皮肤红通通的,有些地方还起了水泡。

医生一看,马上就开始安排补液计划。

首先呢,得计算补液量。

这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得根据孩子的体重、烧伤面积来算出到底需要补多少液体。

我记得当时医生拿着病历,一边看一边嘴里念叨着公式,那认真的样子就像在解一道超级难题。

对于儿童来说,因为他们的身体比大人小,耐受性也不一样,所以补液量可不能随便瞎估摸。

有个经验丰富的护士跟我说,要是补液量少了,孩子可能会因为脱水而陷入危险;要是补多了,又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就像给一个小水泵灌太多水,它也会累坏的。

确定好量之后,就是选择补什么液了。

这也有讲究哦。

一般会先给孩子补一些晶体液,比如生理盐水之类的。

这就像是给身体补充基础的“水分大军”,能快速地补充因为烧伤而流失的水分。

我看到护士小心翼翼地把生理盐水挂到输液架上,然后调整好滴速。

这滴速可重要了,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太快了,孩子可能会受不了;太慢了,又达不到补液的效果。

有一回,一个新来的护士不小心把滴速调快了一点,孩子就开始哭闹,心率也有点加快,把大家吓了一跳,赶紧把滴速调回来。

除了晶体液,还得补胶体液呢。

胶体液就像是身体里的“胶水”,能帮助维持血管里的渗透压,让水分能更好地留在血管里,而不是到处乱跑。

像血浆就是常用的胶体液之一。

我帮忙去血库取血浆的时候,那可是一路小跑,心里想着这血浆可是孩子恢复健康的重要“武器”啊。

在补液的过程中,还得时刻观察孩子的情况。

看看孩子的尿量,这就像是身体的一个“晴雨表”。

如果尿量正常,说明补液量差不多合适;要是尿量太少,可能就得调整补液的速度或者量了。

我每隔一会儿就去看看孩子的尿袋,记录尿量,就像一个小侦探在寻找线索,判断补液是不是在正确的轨道上。

儿科液体疗法

儿科液体疗法

成分: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碳酸氢钠和无水葡萄糖等
定义:口服补液盐是一种用于 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的药物
使用方法:根据医生建议或说 明书,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后给
患儿服用
静脉补液Βιβλιοθήκη 静脉补液的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需要补 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的患儿
静脉补液的种类: 晶体液、胶体液、 混合液等
静脉补液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素 进行选择
静脉补液的注意事 项:严格控制输液 速度和量,避免出 现不良反应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其他补液方式
不同种类补液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添加标题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症患者,方便易行,价格低廉
添加标题
静脉补液:适用于重症患者,快速补充体液,纠正电解 质失衡
添加标题
肠外营养:适用于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的患者,提供 全面营养支持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儿科液体疗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病症
禁忌症: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休克、心衰等危重 病症,儿科液体疗法需谨慎使用,甚至禁用
液体疗法的原则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补充热量和蛋白质 维持酸碱平衡 防止并发症
口服补液盐
种类:有多种口服补液盐产品, 如ORS(口服补液盐散)等
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与调整策略
原因分析:药物 剂量不足、给药 方式不当、个体 差异等
调整策略:根据 患儿情况及时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 药方式,确保有 效治疗
注意事项:密切 观察患儿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总结:儿科液体 疗法效果不佳的 原因有多种,需 要根据患儿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确保有效治 疗
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

儿科补液医学宣教课件PPTpptx(2024)

儿科补液医学宣教课件PPTpptx(2024)
新生儿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0%,1岁时约 占70%,以后逐渐降低,至成人约占60%。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
儿童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024/1/30
对缺水的耐受力差
儿童细胞外液比例较高,对缺水的耐受力较 差,容易出现脱水症状。
4
脱水程度与类型评估
脱水程度评估
2024/1/30
20
新型补液技术发展趋势
2024/1/30
智能化补液系统
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补液过程的自动化 和精准化。
新型补液药物研发
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需求,研发更安全、有效的新 型补液药物。
远程医疗在补液治疗中的应用
借助远程医疗技术,为偏远地区或特殊情况的患儿 提供及时、专业的补液治疗指导。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刺激性 药物外渗,发生静脉炎时立即停 止输液并抬高患肢,局部外敷药
物缓解症状。
2024/1/30
药物过敏反应处理
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给予抗过 敏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 化。
输液反应处理
发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 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处理。
14
04
患者教育与家属指导
18
05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Chapter
2024/1/30
19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1 2
儿科补液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及时、准确补液对患儿生命安全的保障作用 。
常见儿科脱水原因及分类
详细解析了因腹泻、呕吐、高热等原因引起的脱 水类型。
补液治疗原则与方法
3
介绍了根据脱水程度、患儿年龄和病情等因素制 定补液方案的原则,以及口服补液、静脉补液等 常用方法。

儿科补液课件

儿科补液课件

儿科补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四章“小儿体液平衡与补液疗法”,主要内容包括: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儿科常见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补液的重要性。

2. 掌握儿科常见脱水类型及其补液原则。

3. 学会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难点: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

2. 学具:输液器、注射器、无菌敷料、手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名脱水患儿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患儿的脱水程度及补液原则。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具体病例为例,讲解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病例分析脱水类型并计算补液量。

5. 操作演示(15分钟)演示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6.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2. 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3.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病例,判断脱水类型,计算补液量。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掌握情况,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类型的补液疗法,如口服补液盐、肠内营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脱水类型的判断2. 补液量的计算3.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一、脱水类型的判断2.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10%,患儿表现为明显口渴、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和囟门稍凹陷。

在判断脱水类型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重下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二、补液量的计算1. 确定基础需要量:婴儿每日需水量为100150ml/kg,儿童每日需水量为70110ml/kg。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经典).docl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ˉ)*0.5*1.7*体重(kg)(有写0.6)=(22 –测得的HCO3ˉ)*体重(kg)(5%SB 1ml=0.6mmol)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

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 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 “一”定补液量轻30-50ml/kg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100 ml/kg重100-120ml/kg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腹泻病10-40ml/kg/d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60-80ml/kg/day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等渗:2 :3 :1溶液(1/2张)累积损失量脱水性质低渗:4 :3 :2溶液(2/3张)高渗:2 :6 :1溶液(1/3张)继续损失量丢什么补什么腹泻1/3-1/2张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1/4-1/5张溶液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 8-12小时内,8-10ml/kg/h轻中度脱水分二步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12-16小时内,5ml/kg/h(脱水程度)一步:扩容阶段 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300ml),30-60分钟重度脱水分三步内滴完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三步:维持补液同上电解质的补充1、钠 2、钾 3、钙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1、按公式计算2、按提高5mmol/L CO2CP计算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

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

(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

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

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

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

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

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几种混合液的简便配制(ml)溶液种类5%(10%)GS 10%NaCl 5%SB1:1液500 201:4液500 102:1液500 30 472:6:1液500 10 162:3:1液500 15 254:3:2液500 20 33注:为了配制简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用整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液。

2:6:1液500 10 162:3:1液500 15 254:3:2液500 20 332:6:1液100 2 32:3:1液100 3 54:3:2液100 4 7液体G S盐5%SB张力2∶3∶1 100 3 5 1/24∶3∶2 100 4 6 2/32∶1 100 7 9等张1∶1 100 5 1/21∶4 100 2 1/51/3张液100 3 1/31/4张液100 2.5 1/4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Cl 1.4%SB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2 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 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五、小儿补液目的1 调节循环系统液体量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额外损失量2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PH,K+,Na+ ,Clˉ,Ca2+, HCO3ˉ胶体渗透压[静脉输液的目的]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关键]一、液体量:影响因素:修复,生长发育;术后低蛋白血症;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日需量:10kg 10kg 10kg100ml 50ml 20ml每100ml液体:10%glucose 80ml 0.9%N.S 20ml 10%KCl 1.5ml术后当天液体量为需要量的70% ,应包含止血,抗感染,维生素等若术中检查或术后钾低则可立即补钾,否则……一般术后第一天开始补钾(禁饮食者)术后第一天补全量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相关如:轻度中度重度5%体重 5-10 10-15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 Cl- Na+ K+ P均高HCO3ˉ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

所以:1 24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2 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100ml/kg3 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100-120ml/kg4 4天内不补Na+ Cl- 可补NaHCO3 和、7天内不补K+5 1-2天内不补电解质二、能量:0--1岁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三、电解质1. 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钠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4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2. 低钾时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钾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0.6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3. 10%葡萄糖酸钙 0.3ml/kg*d输血后常规要补钙 10%葡萄糖酸钙 1ml/100ml血4. 25%硫酸镁0.2-0.4ml/kg*次(成人4-10ml/次)1-2次/周用5% or.10%GS稀释成1%浓度后缓慢静滴。

四输液速度婴幼儿7-9ml/kg*h(2gtt/min)心衰<6ml/kg*h休克约18-20ml/kg*h成份,输液速度重度或中度脱水伴外周循环不良者,先用等张2:1液(2份0.9%氯化钠:1份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20 ml /kg,于30min至1h静脉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