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补液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合集下载

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

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

儿科常见病实用补液一般来说,输液方案的设计要求尽量合乎或接近机体的需要,但脱水时由于体内自动调节平衡,内部所发生的矛盾、各种N-内分泌等情况相当复杂,最完善的方案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也不可能代替机体的功能。

临床要求尽量接近生理需要解决主要矛盾,其余矛盾随之迎刃而解。

治疗是协助机体而不是全部代替机体的功能,要解决存在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全替代治疗。

“只有理论的知识还不够,必须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对输液的病人做周密的观察,随观察、随纠正,才能获得较高的疗效。

”(——邓金鍌)说明:为方便叙述和记忆,以下所述液体配置中,除特殊点明外,所述“糖”“盐”“碱”“电解质液”均指其等渗液体。

补液的原则:“三定”、“三先”、“三见”密切观察,随时调整。

“三定”:定量、定性、定时(速度)“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三见”: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鎂)一、关于第一日的补液第一日的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生理消耗三部分方案Ⅰ1、累积损失轻度中度重度定量:50 ml / kg 50~100ml /kg 100~120ml / kg定性:低渗:2/3 ~ 3/4 张 4 :3 :2 液(盐:糖:碱)——2/3 张2 :1 :1 液(糖:盐:碱)——3/4 张等渗:1/2 ~ 2/3 张 3 :2 :1 液(糖:盐:碱)——1/2 张高渗:1/3 ~ 1/4 ~ 1/6 张(6 :2 :1 9 :2 :1 12 :2 :1 液)当脱水性质难定时,按等渗补!定速度:低渗、等渗按6 ~8 h 输入;高渗按12 h 左右输入。

重度脱水:先用2 :1 等张含钠液15 ~20 ml / kg 在1/2 ~ 1h 内快速给予(扩容抗休克阶段);余量所用时间为(6~8)—(1/2~1 )小时,一般为10 ml / kg / h (快速纠正脱水阶段)。

2、继续损失一般情况下:定量:根据情况估计若禁食约为10 ~30 ml / kg定性: 1 / 2 张 1 :1 液(糖:盐)、3:2:1液定速:按7~9ml / kg / h (约 2.5 ~3滴/ kg / min )特殊情况下的继续损失另论。

儿科学补液

儿科学补液

儿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课本里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儿科补液计算入门(汇总).ppt

儿科补液计算入门(汇总).ppt

补液总量 (ml/kg) 90~120 120~150 150~180
如何看待?
最新.课件
13
有关张力的问题
最新.课件
14
问题
0.9%生理盐水是否等渗液? 是否等张液?
是是
最新.课件
15
问题
5%葡萄糖溶液是否等渗液? 是否等张液?
是否
最新.课件
16
提示: 只要有溶质就有渗透压,是否有
张力要看产生渗透压的溶质是什么。
最新.课件
27
提示
150×2/3=100ml为0.9%NS
150×1/3=50为1.4%SB
如何用5%GS和5%SB配制出1.4%SB 50ml?
提示:
设5%GS xml+5%SB yml可配制出1.4%SB 50ml
x+y=50;5%y=1.4%×50
y=14;X=36
最新.课件
28
能否用0.9%NS、5%SB以及各 种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配制出2:3.45%氯化钠溶液的张力是多少?
最新.课件
23
问题
所谓“2:3:1液”中 “2”、 “3”、“1”分别代表哪种液体 的量?



(0.9%NS)(各种浓度GS) (1.4%SB)
最新.课件
24
问题 4:3:2液、2:6:1液、2:3:1液
分别是多少张力?
2/3张 1/3张 1/2张
最新.课件
29
问题
如用0.9%NS (50ml)、5%GS (xml)、5%SB(yml)配成2:3:1液, 计算x、y分别是多少?
X=93,y=7
50+93+7=150,总量为整数,便于计算液体量

超级理解法:儿科补液

超级理解法:儿科补液

常用液体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进入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无张液体;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

(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NS):为等渗液;大量输入可致高氯血症;3% 氯化钠溶液:用于纠正低钠血症.5%碳酸氢钠(NB):用于纠正酸中毒,稀释3.6倍的1.4%溶液为等渗液;10% 氯化钾:配制成混合溶液用于预防和纠正低钾血症口服补液疗法(ORT)适应证: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方法:轻度: 50~80ml/kg 中度: 80~100ml/kg 8~12h内补足累积损失,少量多次;用5%、10%G S及10%氯化钠5%碳酸氢钠配制10%G S用量=液体总量ml10%氯化钠用量=液体总量×N S比例(张力)×0.9/10 ml5%S.B=总量×1.4%S.B比例×1.4/5ml1、如需配制250ml,1/2张G S :N S混合液10%G S=250ml10%氯化钠注射液=250ml×1/2×0.9/10≈12ml2、如需配250ml 3:4:2,2/3张混合液,处方为10%G S=250ml10%N S=250ml×4/9×0.9/10≈10ml5%S B=250ml×2/9×1.4/5≈15ml3、如需配制200ml 2:1等张含钠液,处方为10%G S=200ml10%N S=200ml×2/3×0.9/10≈13ml5%S B=200ml×1/3×1.4/5≈19ml液体疗法的实施1、判断脱水的程度、性质、并发症①根据脱水程度决定入院后24小时总补液量(ml/ kg.d)轻中重24小时总液量90---120 130---150 160---180②其中的半量为入院后8—10小时补完③有休克表现者须在入院后30分钟先补2:1等张含钠液用量20—30ml/kg,其用量需在8—10小时液体中扣除。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爱爱医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0.9%NaCl⑴5% NaHCO3(ml )=(22 –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 =0.6mmol )补碱的mmol 数=(-BE )*0.3*W (kg )即5%SB (ml )=(-BE )*0.5*W (kg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 ,计算给5% SB 5ml/kg*次 OR .11.2%乳酸钠3ml/kg 。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 ]*0.5*0.84*W (kg )⑶需补钾量(mmol )=(4-测得血钾) *体重(kg )*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 )=(140-测得血钠) *体重(kg )*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 )=(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⑹渗透压公式:mOsm/L=2Na ++GLU+BUN (单位均为mmol/L )或 2 (Na ++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2.8=BUN(mmol/L)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基本问题1、张力与渗透压的概念要分清:渗透压指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张力与渗透压相等,溶液的分子浓度在正常的渗透压范围内为一个张力(等张力),如正常渗透压的1/2则为1/2张力。

小儿补液举例

小儿补液举例

临床病例举例5个月男孩,反复腹泻1月余,近6天加重,为黄色水渣样便,7~10次/d,伴呕吐,口干、喜饮,已12h无尿。

查体:T38.4℃,P162次/min,体重5kg,脉细弱,发育、营养差,昏迷,压眶无反应,面色灰白,呼吸深快,前囟门及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音低钝,腹平软,四肢凉,肌张力低,膝反射消失。

血清钠12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 3mmol/L。

诊断:1. 腹泻病;2.重度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

液体疗法:静脉补液总量(即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按重度脱水24小时内需补150~180ml/kg计算,该患儿需补液750~900 ml。

(1)累积损失量:按重度脱水,需100—120ml/kg,该患儿5kg需500~600ml。

①扩容:起初30min~1h,快速扩容,按20ml/kg用2:1液100 ml,即用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脉滴入。

②余量600-100=500ml,于8~12h内输入。

用1/2张3:2:1液500 ml,即10%葡萄糖310ml(250 ml +60 ml)、生理盐水167ml 、5%碳酸氢钠23ml。

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于8-12h内输完。

(2)继续丢失量: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体液继续损失量一般在每日20~30 mL/kg之间,用1/2张3:2:1液,在24h内均匀输入。

(3)生理需要量:按24h需40~50ml/kg,该儿约需200ml,以24h均匀输入,用4:l液,即:5%~10%葡萄糖160ml,生理盐水40ml。

能进食、无呕吐的患儿,可不补生理需要量。

(4)纠正酸中毒:该患儿需5%碳酸氢钠:(50-11.3×2.22)×0.5×5=62.5ml。

按上式计算需补5%碳酸氢钠62.5ml,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即用 5%碳氢钠约30ml,加10%葡萄糖77 ml稀释成1.4%碳酸氢钠溶液输入。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一、例题患儿,男,1岁,体重10kg。

因腹泻伴中度脱水入院。

问题:1. 该患儿第一天补液总量是多少?2.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如何分配补液的种类和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二、解析1. 计算第一天补液总量- 根据小儿补液原则,轻度脱水时补液量为90 - 120ml/kg,中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20 - 150ml/kg,重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50 - 180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为中度脱水,所以第一天补液总量为120 - 150ml/kg×10kg = 1200 - 1500ml。

2. 等渗性脱水时补液种类和量的分配- 累积损失量- 对于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一般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累积损失量一般在8 - 12小时内补完,约为总量的一半(即中度脱水时累积损失量约为50 - 75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所以累积损失量为50 - 75ml/kg×10kg = 500 -75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 - 1/3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一般为10 - 4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30ml/kg/d计算,继续损失量为30ml/kg×10kg = 30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一般用1/4 - 1/5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为60 - 8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70ml/kg/d计算,生理需要量为70ml/kg×10kg = 700ml,用1/5张含钠液补充。

- 总量分配示例(假设总量取1500ml)- 累积损失量:假设取700ml(1/2张含钠液),在8 - 12小时内补完。

- 继续损失量:300ml(1/2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 生理需要量:500ml(1/5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儿科补液(好-更新6)

儿科补液(好-更新6)

儿科补液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1gNaCl=17mmolNa 1mmolNa=6ml 0.9%NaCl⑴5% NaHCO3(ml)=(22 –测得的HCO3¯)* 0.5*1.7*体重(kg )(有写0.6)=(22 –测得的HCO3¯)*体重(kg )(5%SB 1ml=0.6mmol)0.5的来历请看下述解析。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注意―宁酸勿碱‖).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5mmol/L,计算给5%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27)mmol/L]*0.5*0.84*W(kg)(0.84ml 25%盐酸精氨酸可提供1mmol酸剂)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⑹3%NaCl(ml)=(130-测得血钠) ×体重(kg)×0.5×2.0(2ml3%NaCl可提供1mmol Na)(7) 渗透压公式:mOsm/L=2Na++GLU+BUN(单位均为mmol/L)或2 (Na++10) 式中的10代表血浆中未测定的阳离子大约数,“×2”表示血浆中另一半未测定的阴离子。

(这里顺便说一下:GLU(mg/dl)/18=GLU(mmol/L) BUN(mg/dl)/2.8=BUN(mmol/L)注: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其补碱剂量可由以下基本公式计算:补碱量(mmol)=需要提高的碱浓度(用“▲”表示,mmol/L)×体液量(L)反映代谢性酸中毒的常用指标有:HCO3¯、CO2CP、BE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
7-12月体重(kg)=6kg+(月龄×);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

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 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

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院。

体重7kg,血清Na 135mmol/L。

Hco3ˉ12mmol/L。

一、该患儿的诊断有哪些二、该患儿第一天静脉补液应如何进行
一、诊断:
1、重度脱水;
依据:①有腹泻病史,导致失水。

②无尿,呼吸深大,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等重度脱水表现。

2、等渗性失水;
依据:血清Na135mmol/L(Na<130为低渗脱水,130<Na<150 为等渗脱水,Na>150为高渗脱水)
3、酸中毒;
s依据:Hcoˉ12mmol/L
二、补液
1、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重度脱水补液总量150~180ml/kg 中度脱水补液总量120~150ml/kg 轻度脱水补液总量90~120ml/kg 该患儿补液总量为(150~180ml/kg)×7kg=1050~1260ml
②定性:该患儿为重度等渗脱水。

③定速:此患儿为重度脱水有扩容阶段,中度及轻度则无需扩容,直接进入快速阶段和维持阶段。

ⅰ、扩容阶段:用20ml/kg的等张液扩容,
该患儿应用20ml/kg×7kg=140ml的等张液,在30~60min内补液。

ⅱ、快速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2/3张溶液在8~12h补液。

ⅲ、维持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1/5张溶液在12~16h补液
2、纠正酸中毒
所需碱溶液mol数=BE××体重kg(婴儿BE=-7~-1)
该患儿所需碱溶液mol数=(-7~-1)××7=~ 1ml 5%NaHCO3=
故所需5%NaHCO3=-BE××体重=(7~1)××7=~
1ml 5%NaHCO3= %NaHCO3
故所需%NaHCO3=~
给药应稀释成%NaHCO3给药而不直接用5%NaHCO3,先给半量,即~复查血气后调整剂量。

3、两补:见尿补钾,补液中出现抽搐先补钙,无效再补镁
补钾:3mmol/kg, 该患儿补钾量为3×7=21mmol,浓度<%,速<kg/h,该患儿速度小于h
补钙:10%葡萄糖酸钙 1~2ml/kg,该患儿应补钙7~14ml
补镁:25%硫酸镁kg/次该患儿补镁次 q6h
病案2
患儿, 女,9个月,因腹泻伴呕吐4天于10月28日入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

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

查体:T37℃(R) P150次/分 R46次/分W BP60/35mmHg 精神萎,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微弱,肢端湿冷,可见花纹,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粘膜干燥,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皮肤弹性差,神经系统阴性。

血常规:Hb 130g/L ×109/L N37% 大便常规:黄糊 WBC0—2/Hp 血气分析:PH BE -10mmol/L Na+128mmol/L K+L 问题:1.请写出完整诊断。

(2分)
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1分)
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4分)
答:1)急性重症肠炎(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分),代谢性酸中毒(分),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
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1分)
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
1.扩容(1分): 2:1等张含钠液 20ml/kg 20ml/kg/h 静推
2.累积损失量(1分): 4:3:2含钠液(2/3张) (100-120 ml/kg-20ml/kg) 先补2/3量,余量视病情取舍 8-10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8~12小时内滴完
3.继续损失量(分) 2:3:1含钠液(1/2张)10-40 ml/kg 5 ml/kg/h 静滴生理需要量(分)60-80 ml/kg 尽量口服,不能口服用4:1含钠液(1/5张) 5 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12~16小时内滴完
4.及时补钾,如6小时内无尿则见尿补钾。

静脉补氯化钾浓度不超过%。

惊跳补钙、补镁。

复查血气及电解质,必要时纠酸。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