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案例分析
儿科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儿科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一、案例背景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流涕3天,父母带至医院就诊。
患儿体温最高达到39.5℃,咳嗽频繁,伴有喘息,食欲减退,精神状态尚可。
无呕吐、腹泻等症状。
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二、体格检查T 38.9℃,P 120次/分,R 36次/分,BP 90/60mmHg。
神志清楚,营养状况良好。
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
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四肢活动自如,无水肿。
三、辅助检查1. 血常规:WBC 15.3×10^9/L,N 0.78,L 0.22。
2. C-反应蛋白(CRP):30mg/L。
3. 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
四、问题1.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可能是什么?2. 患儿的血常规和CRP检查结果提示了什么?3. 针对患儿的病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4.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哪些并发症的出现?五、答案1. 初步诊断:根据患儿的发热、咳嗽、流涕、喘息等症状,结合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的体征,以及双肺呼吸音粗和啰音,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2. 血常规和CRP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存在细菌感染,WBC升高和CRP升高均表明体内有炎症反应。
3. 治疗措施: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同时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止咳、祛痰药物,以及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营养支持。
4. 需要密切观察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呼吸衰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六、讨论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
治疗时需注意区分病原体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和密切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儿科pdca经典案例

儿科pdca经典案例
儿科PDCA经典案例之一是关于婴儿喂养的案例。
Plan计划:一位家长前来儿科门诊咨询,她的婴儿在喂养过程中老是哭闹,无法安静下来进食。
医生决定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制定计划。
Do实施:医生首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婴儿没有任何生理异常。
然后,医生与家长详细询问了喂养的具体情况,并观察了家长在喂养婴儿时的操作。
医生发现,家长在喂养时动作过于急躁,婴儿无法适应快速的进食速度,导致吞咽困难、呛咳等问题。
Check检查:医生根据分析结果,与家长商讨了一个新的喂养计划。
医生向家长提供了一些喂养技巧,并建议她们在喂养时放慢动作、轻柔抚摸、与婴儿进行眼神交流等。
同时,医生解释了婴儿吞咽困难可能会引起的问题,并告知家长观察婴儿的进食情况、体重增长情况等。
Act改善:家长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变了喂养方式。
在家庭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家长发现婴儿不再哭闹,能够安静地吃饭了。
婴儿的体重也有了良好的增长趋势。
这个案例中,医生通过PDCA循环分析和改进,解决了婴儿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喂养技巧,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同时,通过观察、咨询和反馈,医生及时了解到婴儿的实际情况,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儿科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儿科医学是一门关注儿童健康的重要学科,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儿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儿科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一,3岁男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持续3天,体温最高达39.5摄氏度。
体格检查发现双肺呼吸音粗糙,伴有明显的胸闷感。
请问该患儿可能患有何种疾病?该如何治疗?答案,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儿可能患有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
治疗方面,首先要保持患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其次,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治疗,辅以退热药物和支持疗法。
对于有明显胸闷感的患儿,还可以考虑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案例二,6岁女童反复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伴有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
请问该患儿可能患有何种疾病?该如何治疗?答案,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儿可能患有小儿肠道功能紊乱。
小儿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儿童。
治疗方面,首先要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其次,可以给予益生菌和肠道调理剂治疗,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痛和腹泻症状。
同时,建议患儿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案例三,10岁男童反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伴有视物模糊和眼前闪光。
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请问该患儿可能患有何种疾病?该如何治疗?答案,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儿可能患有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治疗方面,首先要帮助患儿缓解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其次,建议患儿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儿科疾病常见病例分析

儿科疾病常见病例分析一、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儿童高热发热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症状为发热。
这种情况通常由于儿童感染了一些呼吸道的病原体,如流感、鼻炎等引起。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一个八岁男孩的案例,他因高热就诊。
该男孩临床表现为体温超过39℃,伴有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轻度头晕等。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检后,确定他是患上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之前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都是自限性的,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需要给予辅助治疗和对症处理即可。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首先建议男孩多喝水、卧床休息,并使用退热药物控制体温。
此外,我们还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迹象,如持续高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急性腹泻引起的脱水问题儿童常见的另一种疾病是急性腹泻,其中一个主要风险是脱水。
一个四岁女孩的案例展示了这个问题。
该女孩在家玩耍时突然出现了频繁稀便,并且伴随有不适感和腹部胀气。
家长很担心她会发生脱水问题,因此立即带她就诊。
我们通过询问、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评估后,确诊为急性感染性腹泻。
对于脱水问题的处理,我们首先建议女孩多饮开水或口服含电解质溶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临床上,轻度或中度的脱水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解决,重度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并考虑静脉输液。
针对本案例中女孩患上的感染性腹泻,我们还强调了家庭的卫生措施和个人防护意识。
引导家长做好儿童的日常消毒、饮食卫生等工作,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三、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呼吸道问题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过敏原引起。
我曾经遇到一个十岁男孩的案例,他因持续打喷嚏、流涕以及夜间睡眠受到干扰就诊。
该男孩在换季时出现上述症状已有一段时间,并且体检显示其鼻腔内充血明显。
通过详细询问和皮肤划痕试验后,我们确定他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建议男孩避免接触或减少接触过敏原物质,并提供室内空气清洁处理。
儿科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 案例一,婴儿发烧。
婴儿小明,6个月大,突然发烧,体温达到39.5摄氏度,伴有咳嗽和流涕。
父母带他来就诊,医生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明的咽喉充血,肺部听诊有干性啰音。
医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建议家长给予退烧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喝水,观察病情变化。
2. 案例二,儿童腹痛。
小红,8岁,因腹痛来就诊。
她描述疼痛为腹部隐痛,伴有恶心、呕吐。
医生进行腹部触诊,发现腹部压痛点在脐周,伴有轻度肌紧张。
医生考虑到可能是急性胃肠炎,建议小红多休息,少食多餐,避免生冷食物,观察病情变化。
3. 案例三,儿童过敏性鼻炎。
小李,10岁,因频繁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睛发痒来就诊。
医生进行鼻腔镜检查,发现鼻黏膜充血、水肿,鼻腔有过多分泌物。
医生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建议小李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清洗鼻腔,使用抗过敏药物,避免频繁用手揉擦眼睛。
4. 案例四,儿童感冒。
小明,5岁,因咳嗽、流涕、发热来就诊。
医生进行咽喉检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
医生诊断为急性咽扁桃体炎,建议小明休息,多喝水,避免接触病毒,定期漱口,使用抗病毒药物。
5. 案例五,儿童疫苗接种。
小王,2岁,到医院接种疫苗。
医生根据接种计划,为小王接种了百白破、麻疹风疹疫苗。
医生告知家长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不适反应,建议家长观察接种部位,及时处理不适反应。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儿科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的健康问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们在孩子生病时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儿科护理病例分析

儿科护理病例分析病例分析:5岁男童发热、咳嗽、咳痰儿童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既可以是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可以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
本病例为5岁男童,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和咳痰。
根据病例描述,可能的诊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
接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
首先,根据父母提供的信息,孩子的体温超过37.5℃,并伴有咳嗽和咳痰,这提示可能是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往往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然而,由于孩子的症状还包括咳痰,这可能说明感染已经发展到下呼吸道,如支气管炎或肺炎。
在儿科护理中,关注患儿的呼吸情况很重要。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加重等症状,需要尽快就医。
在护理处理中,首要任务是保持患儿畅通的呼吸道。
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注意孩子的体位,保持头部略微高于身体。
同时,观察孩子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及时发现呼吸异常。
如果发现呼吸急促、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其次,在发热的情况下,及时给予退热药物。
一般建议使用对儿童安全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的规定,避免过量或频繁使用。
此外,还可以用冷敷的方法来帮助降低体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但注意不要给孩子直接冲凉或浸泡在凉水中,以免引起寒颤或溺水。
另外,儿童发热时可能食欲不振,但要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可以喝温开水、浓汤或果汁等,但要避免含咖啡因的饮料。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教育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并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打喷嚏、咳嗽或接触病人后。
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平衡,增加抵抗力。
最后,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加重、伴有呼吸困难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听诊肺部,观察咳嗽的性质、咳痰颜色等,以进一步确定病因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本病例中的5岁男童发热、咳嗽、咳痰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疾病。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是儿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
然而,不良的儿科护理事件时有发生,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不便。
因此,我们需要对当下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和权益。
一、案例分析某市儿童医院日前发生一起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具体情况如下:患儿小明,男性,5岁,患有急性肺炎,入院后留观治疗。
由于过度担心,小明的家属主动请求医院留一名护士在患儿旁边24小时陪护。
医院同意了家属的要求,并安排了一名护士负责。
然而,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生了以下不良行为:1. 未按照医嘱执行相关护理工作。
护士忽略了医生交代的每日输液、体温测量、呼吸道护理等护理工作,没有按要求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情况。
2. 忽视患儿的基本需求。
护士未及时给患儿更换湿床单,导致患儿感到不舒服。
同时,患儿在担心和恐惧的情况下,需要护士的安抚和关怀,但护士没有及时倾听和回应患儿的情绪,使得患儿情绪更加消极。
3. 不恰当的沟通交流。
护士对患儿家属态度冷漠,没有及时向家属汇报患儿的病情和治疗进展,以及应对方案等重要信息,导致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以上行为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引起了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
二、整改措施针对上述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措施的制定和执行: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需要针对护理人员不良行为的原因,开展护理规范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嘱执行规范、患儿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制定和完善护理流程和标准。
医院应对儿科护理流程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和操作规范,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护理工作标准和流程。
同时,医院还需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护理工作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
3. 提升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儿科病例讨论

儿科病例讨论引言:儿科病例讨论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医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几个典型的儿科病例,探讨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对儿科医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案例一:发热伴呕吐的婴儿病例描述:一个6个月大的男婴出现发热、呕吐和食欲不振的症状。
讨论:这种病情常见于婴幼儿,可能是由于感染、消化系统问题或其他原因引起。
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或尿路感染。
治疗方案包括退热药物、抗生素和补液。
案例二:呼吸困难的儿童病例描述:一个4岁男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的症状。
讨论: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原因引起。
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光、肺功能检查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
案例三:皮疹和发热的幼儿病例描述:一个2岁女童出现皮疹、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讨论:这种病情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过敏或其他原因引起。
需要根据皮疹的特点和病史进行诊断。
常见的病因包括水痘、麻疹、风疹等。
治疗方案包括退热药物、抗过敏药物和局部护理。
案例四:反复腹痛的学龄前儿童病例描述:一个5岁男童出现反复腹痛和腹泻的症状。
讨论:这种病情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感染、过敏反应、功能性腹痛等原因引起。
需要详细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异,包括抗生素、抗过敏药物、腹部按摩等。
案例五:生长迟缓的婴儿病例描述:一个1岁男婴出现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和乏力的症状。
讨论:生长迟缓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内分泌问题、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案包括营养补充、激素治疗和病因治疗。
结论:儿科病例讨论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讨论典型的儿科病例,我们可以加深对儿科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儿女,8小时,因气促5小时,面色青紫1小时入院。
是第一胎第一产,孕30周自然分娩,Apgar 评分8分。
5小时前开始气促,逐渐加剧,1小时前出现面色青紫来我院。
查体:T37'C, P160次/分,R80次/分,面色发绀,胸廓塌陷,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心音强,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平软,肝肋下 2.5cm,脾肋下未及,脐带残端无渗血。
试题:1)写出该患儿的诊断。
(2分)2)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2分)4)简述该病治疗原则。
(3分)1)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分),早产儿(1分)。
2)答:①胸片(1分);②肺表面活性物质测定,血气分析等(1分)。
3)答:治疗原则:①一般治疗:包括保温、补液、营养支持等(1分);②氧疗(1分);③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1分)。
2. 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咳嗽4天,加剧伴气急1天入院。
4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同时咳嗽呈阵发性,体温波动于39~40C,今晨出现气促,尿量可。
查体:T39.0 C ,R80/min,P150bpm.可见鼻扇、三凹征、口围轻度发绀,面色苍灰。
气管略偏向右侧。
右肺可闻细湿罗音,左肺触觉语颤消失,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腹平软,肝肋下 3.5cm,质软,脾未及,颈软,克氏征(一)布氏征(一)巴氏征(+)血常规:WBC22.5 X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5%。
血气分析:PH7.29Po248mmHgPco252mmHgBE-5mmol/LNa133mmol/LK3.9mmol/L 问题:1).试述该患儿的完整诊断。
(3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1分)3).试述该患儿治疗方案。
(3分)1).答:急性重症肺炎(细菌性)(1分)伴左侧气胸(0.5分),H型呼吸衰竭(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 分),低钠血症(0.5分)。
2).答:金黄色葡萄球菌(1分)。
3).答:治疗方案①呼吸衰竭的治疗:氧疗,监测血气(1分);②抗感染治疗(1分);③对症支持治疗:左侧胸腔引流,纠正酸中毒,营养支持,保持气道通畅等(1分)。
3. 患儿女,3岁,生后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于2岁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PE :气尚平,两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2、3肋间山-W/ 6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胸片示肺门影增浓,肺动脉段凸出,心影略增大;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右心室略肥大。
1.该患儿的诊断(2分) 2.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1分) 3.该疾病的血流动力学(4分)答:1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1分),合并肺动脉高压?( 1分)2.心超(1分)3.左心房・肺静脉・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室J体循环通过动脉导管血流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再入肺循环,回到左房 ,舒张期入左室 ,导致左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因而左室、左房增大。
( 2 分)由于分流肺循环血流量增多,体循环血流量减少( 1 分)。
肺循环血流量增多 ,渐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肥大。
( 1 分)4. 患儿,女,7个月,因发热2天伴惊厥2次入院。
2天前始发热,体温40o C,次日有喷射性呕吐,精神软,胃纳差,下午出现惊厥,共2次,为四肢小抽动,历时1-2分钟,抽后嗜睡状,故转来本院。
病前无皮肤破损。
已接种BCG。
体检:T39o C,P120次/分,R30次/分,Wt7Kg,头围44cm,前囟2X 2.5cm,隆起,心肺听诊无殊,肝肋下2cm,腹壁皮下脂肪0.9cm,颈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 )o 血常规:WBC20 X 109/L,N80%,L20% ;CSF :外观微混,蛋白(++),WBC1500 X 106/L,N60%,L40%,糖0.3mmol/L。
问题:1).该患儿的诊断是什么?(2分)2).该病确诊的依据是什么?(2分)3).简述该病治疗方案。
(3分)1).答:化脓性脑膜炎(2分)。
2)•答:CSF涂片找到细菌(1分)或培养阳性(1分)。
3).答: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方案:①抗生素治疗(1分);②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惊、降颅压等治疗( 1分);③观察生命体征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1分)。
5. 患儿女,8月。
因发热3天,抽搐1次入院。
查体:嗜睡,T39 C,前囟紧张,颈抵抗,布氏征(+),克氏征(+),双侧巴氏征(+)o 血常规:WBC20 X 109/L,N80%,L20%,PLT167 X 109/L,Hb98g/L。
CRP100mg/L。
脑脊液:WBC3060 X 106/L,N87%,糖 2.0mmol/L,氯化物125mmol/L,蛋白 1.5g/L。
入院后予头孢曲松抗感染后病情好转,体温下降,精神转好。
入院第7天患儿体温再次升高至39.5C,伴抽搐1次,查体示前囟隆起。
复查脑脊液示WBC15 X 106/L,N33%,蛋白0.4g/L。
问题:1)写出该患儿的完整诊断。
(2分)2)进一步需完善哪些检查?(2分)3)简述此患儿的治疗计划。
(3分)1)化脓性脑膜炎( 1分)合并硬膜下积液( 0.5分);轻度贫血( 0.5分) 2)头颅 CT( 0.5分);血培养、脑脊液培养( 0.5分);血气电解质( 0.5分)。
必要时可查血清铁;骨髓穿刺铁染色( 0.5分)。
3)继续头孢曲松方案抗感染,若有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酎情修改抗生素方案,至脑脊液正常后一周停药(1 分)。
查 CT 确认有硬膜下积液后,因患者已有相应症状,应予穿刺放液(1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退热、抗惊厥等对症支持治疗(1分)。
6. 患儿女,9个月,因发热,咳嗽3天伴气促1天入院。
患儿3天前发热,体温持续在39〜40'C之间,咳嗽较剧,无痰,无抽搐。
曾去当地医院就诊,用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静滴2天,无效。
今起咳嗽加重并出现气急,哭吵不安,时有口围发绀,故转本院。
病来纳差,有咳嗽后呕吐,大便无殊,尿量偏少。
既往常有“感冒”。
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人工喂养,3月会抬头,6月会坐,现不能扶站。
查体:T38.9 C HR162次/分R64次/分 Wt6.5kg身长70cm头围45cm前囟1X 2cm,平,乳牙未萌,面色青灰,唇绀,精神萎靡,点头呼吸,鼻翼扇动,三凹症明显,心率16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山° SM/6,向左背腋下传导,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腹平软,腹壁皮下脂肪0.8cm,肝右肋下3cm,剑下4cm,质软,边缘钝,脾未及,颈软,布氏征(一),巴氏征(一)血常规:WBC8.2 X 109/LN28%L70%Hb112g/LECG: 左右心室肥厚问题:1)病儿全面诊断及诊断依据2)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原则病儿全面诊断:急性支气管肺炎伴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0.5分),充血性心力衰竭(0.5分)。
诊断依据:①急性支气管肺炎依据:1) 9个月男婴,发热,咳嗽3天伴气促1天。
2)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
3)血常规:WBC8.2 X 109/LN28%L70% (1分)②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依据:1) 9个月男婴,既往常有“感冒”;2) T38.9C HR162次/分R64次/ 分,面色青灰,唇绀,精神萎靡,点头呼吸,鼻翼扇动,三凹症明显,心率162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山° SM/6,向左背腋下传导,两肺呼吸音对称,背部闻及中、小湿罗音,腹平软,腹壁皮下脂肪0.8cm,肝右肋下3cm,佥U下4cm,质软,边缘钝;3) ECG:左右心室肥厚(2分)。
(2)进一步检查:胸部G 线,心超、病原学(1 分)。
(3 )治疗原则:肺炎一般治疗、病原治疗,镇静、吸氧、控制液量、强心、利尿、扩血管(2分)。
7. 患儿,女,9个月,因腹泻伴呕吐4天于10月28日入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
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
查体:T37C(R)P150次/分R46次份W7.5kgBP60/35mmHg精神萎,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微弱,肢端湿冷,可见花纹,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粘膜干燥,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皮肤弹性差,神经系统阴性。
血常规:Hb130g/LWBC7.7 X109/LN37% 大便常规:黄糊WBC0 —2/Hp 血气分析:PH7.25BE-10mmol/LNa+128mmol/LK+3.6mmol/L 问题: 1 .请写出完整诊断。
(2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1分)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4分)1)急性重症肠炎(0.5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分),低血容量性休克。
(0.5 分)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1分)3)第一个2 4小时的补液:1.扩容(1分):2:1等张含钠液20ml/kg20ml/kg/h 静推2.累积损失量( 1分) :4:3:2含钠液(2/3张)(100-120ml/kg-20ml/kg)先补2/3量,余量视病情取舍 8-10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 8~12小时内滴完 3.继续损失量( 0.5分) 2:3:1含钠液(1/2 张)10-40ml/kg5ml/kg/h 静滴生理需要量(0.5分)60-80ml/kg尽量口服,不能口服用4:1含钠液(1/5 张)5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12~16小时内滴完4.及时补钾,如6小时内无尿则见尿补钾。
静脉补氯化钾浓度不超过 0.3%。
惊跳补钙、补镁。
复查血气及电解质,必要时纠酸。
(1分)8. 邓某,女,10岁,干咳8天伴有低热和胸痛。
查体:两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肺部G 线显示两下肺呈云雾状浸润影。
问:1)该患儿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4分)2)哪项检查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2分)3)该患儿最适宜采用的抗生素是什么?(1)诊断:支原体肺炎(2分)诊断依据:10岁,干咳8天伴有低热和胸痛。
两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肺部G 线显示两下肺呈云雾状浸润影(2分)( 2)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急性期免疫荧光测定抗原(2分)(3)最适宜采用的抗生素:红霉素。
(1分)9. 患儿,女,7岁,因浮肿、少尿2天,抽搐1次入院,2天前初为颜面浮肿,很快累及双下肢,伴少尿,呈茶色,无尿频、尿急、尿痛。
今有头痛、呕吐,突然出现抽搐,神志不清,四肢抽动,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去当地医院测血压150/110mmHg。
既往体健,病前1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查体:T37 C P102次/分R32次/分W24kgBP133/97mmHg颜面及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心律齐,心音强,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腹软,肝肋下未及,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