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我国当代劳资关系研究综述

郭金 兴
( 开 大 学 经 济研 究所 , 津 3 0 7 ) 南 天 00 1
【 摘 要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资关系是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使我国的劳资关系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 , 劳资关 系更加复 杂, 劳资冲 突趋 向于表 面化和常态化 , 而劳资冲 突的协调机制没有得 到相应 的发 展 , 架和职 框 能基本上只是传 统体 制的延续。 国内外学者对我 国当代 劳资关 系的现状进 行 了大量 的经验研 究, 章是这 些研究 的一个 文
综述 。
‘ Leabharlann 【 键 词 】 劳资关 系; 关 劳资冲突 ; 协调机 制 【 中图分类号 】 26 【 F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26 (082— 16 0 10~7 820 )205—4
中 国经 济在 经 历 了近 三十 年 的高 速增 长 以后 , 在改 革 与发 展 的 过程 中积 累起来 的一 些重 大 问题 日益 凸现 , 成 为继 续保 持 经济 持续 增 长 和社会 稳 定 的重大 隐 患 。为此 ,中共 十 六 大 四 中全会 提 出要 构 建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一
一
、
我 国劳 资 关 系的 现 状
从 2 纪 9 代 中期 开始 , 0世 0年 随着 国有 企 业改 革 的不 断 深入 与 非公 有 制经 济 的不 断 发展 , 劳资 关 系 的变 化 与劳资 矛盾 的显 现开 始 引起 人们 的关 注 , 一些 学 者 、 会 组织 和 国家 统 计部 门对 各类 企业 的劳 资状 况进 行 了调 工 研, 并发 表 了大量 的调 查 报 告 , 为我 们 了解 当时 的 劳 资状 况 提供 了宝 贵 的资 料 ( 建 中 ,9 6仇 善 文 、 书 卿 , 戴 19 ; 张 19 ; 97 国家统计 局 城 调总 队 ,96 。 19 ) 这一 时期 的调 研 对象 以私 营企 业 、 资企 业等 非公 有制 企 业 为主 , 三 调研 的方 法 主要是 访 问面 谈 和问 卷调 查 , 多数 不重 视调 研 本身 的科 学性 和 规 范性 , 以反 映整体 情 况 和主 要 问题 为 目的 , ① 调查 报告 的内容 以描 述 调研 对象 的劳 资关 系状 况 为 主 , 乏对 劳 资 冲突形 成 原 因的深 入分 析 。 缺 近些 年来 , 于 我 国企 业 劳资 关 系现 状 的研 究呈 现几 个新 的特 征 : 对 第一 , 究 方法 多 样化 。除 了个 体访谈 、 研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1)wc(精)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刘铁明罗友花[摘要] 和谐劳动关系是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逐步确立起来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构建和评价标准。
但总地来说,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关键词] 劳动关系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劳动关系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它在不同国家被称为产业关系、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和雇员关系等。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
但将和谐与劳动关系结合起来,提出和谐劳动关系 ,则是一大创新。
1.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以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为标志, 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十六大之前, 和谐作为劳动关系的定语提出来,称之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或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是十六大之后,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 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明确起来。
有人认为, 通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王兆国于2005年2月在山西省考察工作时提出的 ,并强调要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放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上, 只有实现劳动关系上的公平正义,才能保证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
目前得出的普遍结论是: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和谐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延伸和结果。
2.和谐劳动关系的界定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内涵,是与和谐社会的界定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什么是和谐劳动关系?有人认为: 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处于一定组织状态之下相互沟通、依法协调、有序参与、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
也有人认为: 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和谐,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ILR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现状综述(合集5篇)

ILR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现状综述(合集5篇)第一篇:ILR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现状综述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现状综述2005-12-6黑启明提纲一、二、三、四、历史背景概述理论学术研究问题对策研究研究现状述评一、历史背景概述1、20世纪20-30年代,旧中国时期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家开始比较集中地研究了中国的劳工问题,如工资、劳资关系等。
如马俊超的《中国劳工问题》(民智书局,1927);陈达的《中国劳工问题》(商务印书馆,1929);骆传华的《今日中国劳工问题》(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33);何德明的《中国劳工问题》(商务印书馆,1937)等。
2、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党对劳资关系的处理,带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色彩。
3、20世纪60-8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60-80年代,中国劳动学界的学者比较关注对劳动关系(如所有制关系、分工关系、分配关系)问题的制度分析,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仍然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
劳动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浓郁的行政属性。
劳动关系被认为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和谐关系,没有经济利益上的冲突。
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任扶善主编的《劳动经济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关怀主编的《劳动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赵履宽主编的《劳动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袁伦渠主编的《新中国劳动经济史》(劳动人事出版社,1987)。
4、20世纪90年代至今,体制转型时期90年代至今,国内学界首先是大量翻译国外尤其是欧美以及日本劳动关系方面的著作,对劳动关系的研究处于引进消化阶段。
目前为止,我国的劳动关系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处于学科初创时期。
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常凯主编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赵履宽等主编的《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郭庆松编著的《企业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杨体仁、李丽林编著的《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政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董保华著的《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祝晏君主编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程延园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Bill Taylor, Chang Kai, Li Qi ,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hina(2003);常凯著《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常凯主编的《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张彦宁等主编的《2005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等。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及法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
以下是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以及相关法规的详细介绍。
一、劳动关系现状1. 劳动力市场我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庞大,拥有近14亿的人口规模和广泛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成为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跨越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结构和职业要求的变化,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 劳动力就业问题尽管我国劳动力市场庞大,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00万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同时,大量农民工也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迁徙寻找工作机会。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创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援助。
3. 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
政府加强了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权益,打击违法用工和保护劳动竞争等行为。
二、劳动法律法规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工会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劳动者和雇主的权责,并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工资和福利待遇、工时和休假等相关内容。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规范文件,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如国务院发布的《劳动用工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劳动法规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雇主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不高,导致违法用工和欠薪等问题时有发生。
其次,一些劳动者仍然面临工资低、工时长以及劳动条件差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基层劳动者和农民工。
最后,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纠纷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劳动关系综述

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研究综述我国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劳动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范围更广,我国的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劳动关系问题开始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来保证社会协调和经济发展,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研究结果。
现将学者们有关劳动关系的研究做综述如下:一、我国劳动关系的定义面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和劳动管理体制正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迁这一局面,国内学者就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的内涵界定和性质定位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主张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来界定我国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性质,尤其是要突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内涵和性质的限制,拓展劳动关系空间,在进行劳动关系的一般性界定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客观的分析,得出符合其特殊规定性的性质界定。
1. 关于我国劳动关系内涵的界定受不同社会的性质以及在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劳动关系内涵的界定是不同的。
由于我国处于特定的转型时期,劳动关系十分复杂。
学者们对劳动关系的内涵办公室上并没有达成一致,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观点,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
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劳动关系就是指建立在人与物(自然)的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而温海池《关于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1994)则认为应对之加以拓展,他认为劳动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广义而言,它指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可称为社会劳动关系即社会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交换关系;狭义的劳动关系则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工业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其核心。
劳动关系现状情况汇报

劳动关系现状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的用工需求。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一些劳动力过剩的地区和行业与另一些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和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劳动者对于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用人单位在管理和激励员工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同时,劳动者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对于违法用工、超时加班等现象的抵制意识不断增强。
再次,劳动关系的协商和谈判机制日益完善。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了明确规范。
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也更加多元化和法律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关系的管理和监督也更加便利和高效。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而劳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权益保护资源。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挑战性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公平,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关系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劳动关系朝着更加和谐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希望未来我国劳动关系能够更加公正、平等、和谐地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中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在影响员工行为的研究方面, 我们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进
都分别提出一些条件要求, 实现了劳动供需的双向选择。 在此形势下,
自身的引导职能, 平衡劳资双方的力量, 促使企业的劳资双方能够形 的效果 。 为此 , 企业应 当遵循劳 动市场 的发展 规律 , 通过 多种分配方 式 成一种和谐的劳动生产关系。而现如今 , 我国并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 来 实现 良好 的工资机制 , 以促使企业 与员工共 同发展 。
科学的 劳动关系研究体系 对于劳动关系的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 这 对于我国劳动 关系的良 性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为此我们仍然需要不断 的加强研究, 形成 科学严谨的 凋研评价机制。
劳 动关系 程模型对企业内人际信任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从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的体制转 企业成员对同事、 直接主管和高层领导的信任会对人际反生产行为有 型, 并已 经基本完成了这一转变。 到目 前我国 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市 显著 的负向影 响。 场经济为主导, 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实现经济水平的 稳步快速增长。 五、 薪资待遇 问题 在此过程中, 也使得我国的劳动关系逐渐趋于多样化、 复杂化的发展。 薪 资待遇是劳 动经济与 劳动关 系研究 中的重 要课题 , 也 是劳动 者 劳动者、 雇佣者以及政府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之计划经济体制下右了 最为关 系的一个 问题 。通过 研究在华 跨 国企业 中外员工薪 酬 的差 异 ,
二、 劳动立法
六、 收 入分配问题
我 国转 型期间收入 分配是 社会关 注 的热 点问题 , 目前社会 上关 于 收入分配 的观点可 以分 为达 成或基本 达成共 识的 、 经过 讨论 可望达 成 共 识的 、 难 以达 成共 识 的三 类 , 分别包 括关 于分 配关 系不合 理 或分 配 的不 同认识和 涉及现行利 益关系调 整的不 同认 识。 建议针 对不 同的观
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研报告篇5

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调研报告篇5一、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创建活动的开展,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要求已经成为各个参加创建活动企业的自觉行动。
过去,市的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的困惑,但市命名的首批266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年初都招到了满意的员工。
由于创建活动既引导企业经营者保护职工利益,也教育职工学业务、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因此,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全市企业出现了“四多”的可喜现象。
一是企业自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多了;二是企业经营者主动关心职工为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办实事的多了;三是职工关心企业、热爱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多了;四是职工对企业满意、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的多了。
,全市参加技术培训的职工达10多万人,企业投入培训经费100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技能,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不论是本地职工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更加关心企业、爱护企业,他们把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向企业献计献策。
,全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2218条,创造价值达1.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5%和10%。
全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二、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有效地化解和消除了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各类矛盾,使劳动关系趋于协调和稳定,避免了大量劳动争议、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全市涉及企业的集体上访人次同比下降43.5%,90%以上的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下降60.5%,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下降了86.05%;职工自动离职下降了71.3%。
同时,全市出现了“四个减少”的可喜局面。
一是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刑事、治安案件减少。
二是社会公共秩序改善,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减少。
三是职工队伍稳定,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来看 ,由于资本本身价值增值过程 中存在生产
关 系 ,而 这 种 生 产 关 系 内在 地 包 含 了 由于 劳 动 力
买卖而形成 的剥削剩余价值 的关 系 ,因此 ,也就 不 可 避 免 地 有 其 内在 的逻 辑 矛 盾 和 局 限性 ,甚 至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区域 经 济 学 。
一
、
国 内劳 动关 系研 究现 状
素 ,它 可 能被 其 他要 素所 利 用 或雇 佣 ,而 不 是 它 利 用 和雇 佣 其 他 要 素 。在 这 里 资本 收入 与其 他 要 素 收 入 一 样 ,仅 仅 是 要 素所 有 权 收 入 而 已 ,不 存 在 谁 剥 削 谁 的 问题 。张 庆 伟 ( 2 0 0 7 )将 剩 余 价值
J o u m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i c s , 2 0 0 1 , 5 4 ( 2 ) : 2 3 5
理论作 为基点 ,对 剩余价 值产生 的前 提 、过 程 、 方法与分配对劳动关系的实质影响做了新 的阐述 和 归纳 。
d v n a mi c g e n e r a l e q u i l i b i r u m mo d e l s [ Z ] . C E P R Di s c u s s i o n P a p e r , 2 0 0 2 ,
NO . 3 5 5 4.
[ 1 7 ] Ob s t f e l d , M. , &l k o g o K .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a c r o — e c o n o mi c s [ M] C a mb r i d g e , MA: MI T P r e s s , 1 9 9 6 . [ 1 8 ] Ob s t f e l d , M. , 8 , -Ro g o f , K Ne w d i r e c t i o n s f o r s t o c h a s t i c o p e n
J o u m ̄o f 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y , 1 9 9 5 , 1 0 3 ( 3 ) : 6 2 4
[ 2 0 ] S u t h e r l a n d , AJ . , A s i mp l e s e c o n d — o r d e r s o l u t i o n me t h o d f o r
( 一 )劳动关 系 的理论研 究
目前大多数 国内学者 的研 究仍然集 中在马克 思 主 义 劳 动关 系理 论 研 究 ,以及 我 国建 国后 劳 动 关 系在不同时期 的特点 ,不 同所有 制形式 的劳 动
关 系 比较 等 问题 。 关 于 马 克思 劳 动关 系理 论 在 当 代 的 理 解 和 应 用 ,周 昱今 以 马 克 思分 工协 作 理 论 作 为 视 角 ,研 究 在 生 产 力 发 展 和 劳 动 过 程 的进 化 中分 工 协 作 所 起 到 的 重 要作 用 ,以 及 对 劳 动关 系 的制 约 。他认 为 分 工 协 作 是 生产 力 发 展所 必 须 采 取 的形 式 ,其 反 映 人 类 有 意 识 活 动 的特 征 。 以 一 定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为 根 据 ,完 善 和 发 展社 会 主 义 分 工 协 作 关 系 ,是 我 们 达 到 发展 经 济 战 略 目标 所 必 须 完 善 的一 个 基 本 环 节 。洪银 兴 教 授认 为 ,在 私 企 中资 本 与 劳 动 的 关 系 不 仅 是 剥 削 与 被 剥 削 的 关 系 ,而 且 也 是 劳 动 要 素 之 间 的合 作 关 系 ,他 指 出 ,在 许 多 方 面 ,资 本 不 再 是 起 主 动 性 作 用 的 要
J o u r n a l o f E c o n o mi c s , 2 0 0 7 , 1 0 9 ( 2 ) : 2 4 5 — 2 6 6
【 1 6 ] Ob s t f e l d , M. ’ & Ro g o f i , K.E x c h a n g e r a t e d y n a mi c s r e d u x [ J ] .
权 衡 、徐 峥 研 究 指 出 ,马 克 思所 提 出 的 “ 文
明化 趋 势 ” 以及 其 内在 逻 辑 对 于 解 决 当今 中国 资 本 与 劳 动 关 系 问 题 有 着 重要 意 义 。他 们认 为 ,所
谓资本 的文 明化趋势 ,从一方面来看 ,资本具有 提高生产 ,扩大市场 ,促进生产力提高 ,带来人
研 究课 题之 一 ,学者们从不 同角度 对此 问题 给予 了分析和研 究。本文从我 国劳动关 系的研 究现状入手 ,结 合我国国情 对和谐 劳动关 系与事实劳动 关系的研究进行 了归纳总结。
【 关 键 词】企业劳动 关系;事 实劳动关 系; 和谐 劳动 关系
【 作者简介 】申宸鸣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劳动 经济 学;杨新 ,河 南大学经济学院博
( 责任编辑 :夏明芳 )
2 0 1 4 年1 1 月 经 济 论 坛 Ee o n o mi e Fo u m r
NO V .2 0 1 4
Ge n . 5 3 2 No . 1 1
总第 5 3 2 期
第1 1 期
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文/ 申宸鸣 杨 新
【 摘 要 】劳动 关系问题是我 国社会的一个 突出问题 ,劳动关 系 研 究也是 我国 当 今 经济学和社会 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