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补液病案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2、等渗性失水;依据:血清Na135mmol/L(Na<130为低渗脱水,130<Na<150 为等渗脱水,Na>150为高渗脱水)
②定性:该患儿为重度等渗脱水。
③定速:此患儿为重度脱水有扩容阶段,中度及轻度则无需扩容,直接进入快速 阶段和维持阶段。 ⅰ、扩容阶段:用20ml/kg的等张液扩容, 该患儿应用20ml/kg×7kg=140ml的等张液,在30~60min内补液。
3、两补:见尿补钾,补液中出现抽搐先补钙,无效再补镁 补钾:3mmol/kg, 该患儿补钾量为3×7=21mmol,浓度<0.3%,速<0.3mmol/kg/h,该患儿速度小于2.1mmol/h 补钙:10%葡萄糖酸钙 1~2ml/kg, 该患儿应补钙7~14ml 补镁:25%硫酸镁0.1ml/kg/次 该患儿补镁0.7ml/次 q6h
1)急性重症肠炎(0.5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分),低血容量性休克。(0.5分)
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 (1分)
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

1.患儿, 女,9个月,因腹泻伴呕吐4天于10月28日入院,4天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7次/日,第二天呕吐止,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
来院前8小时未解尿。
查体:T37℃(R)P150次/分R46次/分W 7.5kg BP60/35mmHg 精神萎,面色青灰,反应差,哭声微弱,肢端湿冷,可见花纹,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粘膜干燥,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皮肤弹性差,神经系统阴性。
血常规:Hb 130g/L WBC7.7×109/L N37% 大便常规:黄糊WBC0—2/Hp 血气分析:PH 7.25 BE -10mmol/L Na+128mmol/L K+3.6mmol/L 问题:1.请写出完整诊断。
(2分)2、最有可能的病原菌(1分)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4分)1)急性重症肠炎(0.5分)伴重度低渗性脱水(0.5分),代谢性酸中毒(0.5分),低血容量性休克。
(0.5分)2)病原最可能是轮状病毒(1分)3)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1.扩容(1分):2:1等张含钠液20ml/kg 20ml/kg/h 静推2.累积损失量(1分): 4:3:2含钠液(2/3张) (100-120 ml/kg-20ml/kg) 先补2/3量,余量视病情取舍8-10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8~12小时内滴完3.继续损失量(0.5分)2:3:1含钠液(1/2张)10-40 ml/kg 5 ml/kg/h 静滴生理需要量(0.5分)60-80 ml/kg 尽量口服,不能口服用4:1含钠液(1/5张) 5 ml/kg/h 静滴这阶段液体在12~16小时内滴完4.及时补钾,如6小时内无尿则见尿补钾。
静脉补氯化钾浓度不超过0.3%。
惊跳补钙、补镁。
复查血气及电解质,必要时纠酸。
(1分)2.患儿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伴发热3天入院3天前出现腹泻,大便10余次/日,黄色水样便,量多,未见粘液脓血便,呕吐胃内容物4—5次/日,伴发热,体温38—39℃(R)。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篇一:新生儿液体疗法案例案例1、足月娩出、3天、体重3kg、奶量10mlQ8h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第一天液量计算:总量:1003=300ml氨基酸量:2201/3=73ml氯化钠量:3.585=2ml糖液量:220-73-2=145ml设定:10gs需毫升50gs需y毫升+ y=145可得出。
第二天患儿咳嗽,考虑有支气管肺炎长期给头孢地嗪静滴,20ml10ml/h ,今日体重3100g 奶量15mlQ8h今日补的液体总量:1203,1=372 ml今日补的液体量:372-20-(158)=232 ml232÷22=10.5 ml/h氨基酸量:232÷3=77 ml g氯化钠量:3.1.585=2 ml糖液量:232-77-2=153ml今日糖量:4.0603.1(24-2)=16.3 g设定:10gs需毫升50gs需y毫升+ y=153 可得出。
篇二:儿科液体疗法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补液方案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性质而定。
首先确定补液的总量、组成、步骤和速度。
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供给生理需要量三个方面。
一、补充累积损失量指补充发病后至补液时所损失的水和电解质量(1)补液量:根据脱水严重程度而定。
原则上轻度脱水补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
实际应用时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给予。
(2)补液成分:根据脱水性质而定。
一般而论,低渗性脱水补充高渗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等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渗溶液。
若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有条件者最好测血钠含量,以确定脱水性质。
(3)补液速度:累积损失量应在开始输液的8~12小时内补足,重度脱水或有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一般用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4%碳酸氢钠)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二、儿科患者液体外渗概述 (4)2.1 儿科患者液体外渗定义 (5)2.2 常见液体外渗原因 (6)2.3 液体外渗对患儿的影响 (7)三、案例分析 (8)3.1 案例一 (9)3.1.1 患儿情况 (10)3.1.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0)3.1.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2)3.2 案例二 (13)3.2.1 患儿情况 (14)3.2.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5)3.2.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6)3.3 案例三 (16)3.3.1 患儿情况 (17)3.3.2 液体外渗发生经过 (18)3.3.3 处理措施及结果 (19)四、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 (20)4.1 医疗人员因素 (21)4.1.1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22)4.1.2 患者配合度不足 (23)4.1.3 检查与观察不仔细 (24)4.2 患者因素 (25)4.2.1 患者年龄、病情、体质差异 (26)4.2.2 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27)4.2.3 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29)4.3 药物因素 (30)4.3.1 药物本身特性 (31)4.3.2 药物配伍禁忌 (32)4.3.3 药物使用剂量不当 (33)五、预防与应对措施 (35)5.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教育 (36)5.2 优化输液流程与操作规范 (38)5.3 提高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 (39)5.4 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与使用指导 (41)5.5 建立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42)六、结论与建议 (43)一、内容简述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是医疗实践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儿科患者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措施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液体外渗不良事件的认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科患者的安全。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儿科病例分析题及答案篇一:儿科学补液病例分析题】患者为男性,6个月大,因为呕吐和腹泻伴发热3天入院。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每日6-7次,第二天呕吐停止,随后出现黄色水样便,每日10余次,8小时未解尿。
体温为37℃,心率为150次/分钟,呼吸率为46次/分钟。
诊断:急性重症肠炎伴中度等渗脱水和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鉴别诊断包括急性细菌性痢疾、生理性腹泻和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治疗:补充累积损失2∶3∶1含钠液(2/3-1/2张含钠液)50-。
患者为男性,6个月大,因为呕吐和腹泻伴发热3天入院。
体温为38.5℃,心率为120次/分钟,血压为90/60mmHg。
大便为黄色蛋花汤样,每日6-7次,尿量明显减少。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伴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肺水肿。
诊断依据包括患者为8岁,浮肿少尿4天,前驱皮肤感染史,尿常规RBC+++/HP,高血压,气急,呼吸心跳明显增快,双肺可及湿XXX。
治疗:进行抗O、ESR检查、泌尿系B超、胸片、心超、血气、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肝炎系列、补体C3.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2-3周,限制盐和水摄入以控制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使用青霉素10-14天清除病灶,必要时使用速尿利尿和硝普钠降压,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篇二:儿科病例分析】患者患有支气管炎,主要护理诊断为发热。
护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
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
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药物降温。
患者为女性,8个月大,因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就诊。
患儿为人工喂养,至今未加辅食。
体检发现方颅、手镯、足镯。
诊断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包括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摄入不足、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治疗要点包括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口服维生素D治疗,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物,坚持户外活动。
小儿补液举例

临床病例举例5个月男孩,反复腹泻1月余,近6天加重,为黄色水渣样便,7~10次/d,伴呕吐,口干、喜饮,已12h无尿。
查体:T38.4℃,P162次/min,体重5kg,脉细弱,发育、营养差,昏迷,压眶无反应,面色灰白,呼吸深快,前囟门及眼窝明显凹陷,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音低钝,腹平软,四肢凉,肌张力低,膝反射消失。
血清钠12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1. 3mmol/L。
诊断:1. 腹泻病;2.重度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
液体疗法:静脉补液总量(即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按重度脱水24小时内需补150~180ml/kg计算,该患儿需补液750~900 ml。
(1)累积损失量:按重度脱水,需100—120ml/kg,该患儿5kg需500~600ml。
①扩容:起初30min~1h,快速扩容,按20ml/kg用2:1液100 ml,即用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脉滴入。
②余量600-100=500ml,于8~12h内输入。
用1/2张3:2:1液500 ml,即10%葡萄糖310ml(250 ml +60 ml)、生理盐水167ml 、5%碳酸氢钠23ml。
累积损失量(扣除扩容液量)于8-12h内输完。
(2)继续丢失量: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体液继续损失量一般在每日20~30 mL/kg之间,用1/2张3:2:1液,在24h内均匀输入。
(3)生理需要量:按24h需40~50ml/kg,该儿约需200ml,以24h均匀输入,用4:l液,即:5%~10%葡萄糖160ml,生理盐水40ml。
能进食、无呕吐的患儿,可不补生理需要量。
(4)纠正酸中毒:该患儿需5%碳酸氢钠:(50-11.3×2.22)×0.5×5=62.5ml。
按上式计算需补5%碳酸氢钠62.5ml,先给计算量的一半,即用 5%碳氢钠约30ml,加10%葡萄糖77 ml稀释成1.4%碳酸氢钠溶液输入。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一、例题患儿,男,1岁,体重10kg。
因腹泻伴中度脱水入院。
问题:1. 该患儿第一天补液总量是多少?2.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如何分配补液的种类和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二、解析1. 计算第一天补液总量- 根据小儿补液原则,轻度脱水时补液量为90 - 120ml/kg,中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20 - 150ml/kg,重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50 - 180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为中度脱水,所以第一天补液总量为120 - 150ml/kg×10kg = 1200 - 1500ml。
2. 等渗性脱水时补液种类和量的分配- 累积损失量- 对于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一般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累积损失量一般在8 - 12小时内补完,约为总量的一半(即中度脱水时累积损失量约为50 - 75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所以累积损失量为50 - 75ml/kg×10kg = 500 -75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 - 1/3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一般为10 - 4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30ml/kg/d计算,继续损失量为30ml/kg×10kg = 30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一般用1/4 - 1/5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为60 - 8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70ml/kg/d计算,生理需要量为70ml/kg×10kg = 700ml,用1/5张含钠液补充。
- 总量分配示例(假设总量取1500ml)- 累积损失量:假设取700ml(1/2张含钠液),在8 - 12小时内补完。
- 继续损失量:300ml(1/2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 生理需要量:500ml(1/5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小儿液体疗法特点和病例分析

高钾血症
3.临床表现 心电图异常及心律异常:
心率减慢而不规则、室性早搏和心室颤 动、心搏停止;
心电图高耸T波、P波消失或QRS波群增 宽、心室颤动、心脏停搏
神经、肌肉症状:
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 射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弛缓性瘫痪、 尿潴留甚至呼吸麻痹。
高钾血症
4.治疗:
适应证: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腹胀 方 法:
轻度: 50~80ml/kg; 中度: 80~100ml/kg; 8~12h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少量多次;
口服补液疗法
注意事项:
ORS含K+ 20mmol/L(0.15%):若低钾, 需额外补钾;
ORS中HCO3- 30mmol/L :若存在酸中毒, 需额外纠酸;
脱水程度及表现
失水程度 临床表现 丧失水份
轻度失水 相当于体重 5%
中度失水 6-10%
重度失水 >10%
皮肤 口唇粘膜 眼眶前囟 泪尿 循环 全身情况
稍干,弹性无改变 略干 稍凹陷 减少
尚佳,肢温 精神尚好
皮肤干燥,弹性较差 口唇干燥
皮肤苍白,干燥,弹性 极差,花纹
口唇粘膜非常干燥
明显凹陷
深度凹陷,露睛
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 高渗或低渗溶液。
几个概念
等张溶液: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 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 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电解质溶液,称为等张溶 液.
所谓“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 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 所以:电解质是有张力的,而5%葡萄糖、 1.9% 尿素等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虽然与血浆等渗, 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 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
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院。
体重7kg,血清Na 135mmol/L。
Hco3ˉ 12mmol/L。
一、该患儿的诊断有哪些?
二、该患儿第一天静脉补液应如何进行?
解答
一、诊断:1、重度脱水;依据:①有腹泻病史,导致失水。
②无尿,呼吸深大,
眼窝深凹,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等重度脱水表现。
2、等渗性失水;依据:血清Na135mmol/L(Na<130为低渗脱水,130<Na<150
为等渗脱水,Na>150为高渗脱水)
3、酸中毒;依据:Hcoˉ12mmol/L
二、补液
1、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①定量:重度脱水补液总量150~180ml/kg
中度脱水补液总量120~150ml/kg
轻度脱水补液总量90~120ml/kg
该患儿补液总量为(150~180ml/kg)×7kg=1050~1260ml
②定性:该患儿为重度等渗脱水。
③定速:此患儿为重度脱水有扩容阶段,中度及轻度则无需扩容,直接进入快速
阶段和维持阶段。
ⅰ、扩容阶段:用20ml/kg的等张液扩容,
该患儿应用20ml/kg×7kg=140ml的等张液,在30~60min内补液。
ⅱ、快速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2/3张溶液
在8~12h补液。
ⅲ、维持阶段:(总补液量-扩容量)÷2
该患儿应用【(1050~1260)-140】÷2=455~560ml的1/3~1/5张溶液
在12~16h补液
2、纠正酸中毒
所需碱溶液mol数=BE×0.3×体重kg(婴儿BE=-7~-1)
该患儿所需碱溶液mol数=(-7~-1)×0.3×7=14.7~2.1mmol
1ml 5%NaHCO3=0.6mmol
故所需5%NaHCO3=-BE×0.5×体重=(7~1)×0.5×7=24.5~3.5ml 1ml 5%NaHCO3=3.5ml 1.4%NaHCO3
故所需1.4%NaHCO3=85.75~12.25ml
给药应稀释成1.4%NaHCO3给药而不直接用5%NaHCO3,先给半量,即42.875~6.125ml复查血气后调整剂量。
3、两补:见尿补钾,补液中出现抽搐先补钙,无效再补镁
补钾:3mmol/kg, 该患儿补钾量为3×7=21mmol,浓度<0.3%,速度
<0.3mmol/kg/h,该患儿速度小于2.1mmol/h
补钙:10%葡萄糖酸钙 1~2ml/kg,该患儿应补钙7~14ml
补镁:25%硫酸镁0.1ml/kg/次该患儿补镁0.7ml/次 q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