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酒文化

合集下载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

成都的八种传统文化成都作为我国西南名城,其城市文化融合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现代气息。

如果你有幸走在成都的街头,一定会被以下八种传统文化所深深吸引。

一、茶文化成都人尤其爱喝茶,爱泡茶馆,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要么就凑在一块儿斗地主,这就是我们的茶文化,而且,很多嗨生意就在茶馆谈成的!二、三国文化“三国文化”覆盖了全世界,刘备、关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

成都作为蜀汉古都,目前有全国规模最大保存在最完好的武侯祠、赵云墓等三国文化遗址,成为世界三国迷渴望打卡的地方。

三、麻将文化成都人爱麻将全国第一!对成都人来说,人生最快意之事莫过不受世事烦扰他打一下午的麻将,连杠三次最后再来一个“杠上花”。

坐飞机听到一阵麻将声,就知道到成都了四、道教文化道教创教地点在四川成都的鹤鸣山,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青城山和青羊宫,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五、蜀绣文化蜀绣又称川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秀之一。

羊年春晚,蜀绣文化传播大使李宇春一首美轮美奂的《蜀绣》至今余音绕梁。

六、川剧文化川剧,是四川成都文化的一大特色。

川剧最著名的当属变脸,变脸享誉国内外,刘德华还专程为学习“变脸”到成都拜师。

七、酒文化四川名酒众多,被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成都的水井坊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源头,其史学价值堪与“秦始皇兵马俑”媲美。

八、火锅文化火锅,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也是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美食,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

有什么事情不能用一顿火锅解决的,那就两顿嘛!。

道和酒与老子太清道和文化

道和酒与老子太清道和文化

道和酒与老子太清道和文化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他以九流百家之祖的姿态在春秋末年就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当时的水平就已经登峰造极。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几乎涉及日后各类思想派别,以及各学派对一切重大思想问题的思考与判断。

龟衔甘露争先到,凤吸醴泉随后来。

投在太清仙酒瓮,道人日饮两三杯。

这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对太清酒的诠释。

尽管是淡淡谈及《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但却透露着人的从容心态和坚定信心。

其实,老子的哲学不仅中国引用,在国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史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以自酿太清酒待之,孔子醉,谓弟子曰:惟酒无量,不及乱。

事实上,儒家鼻祖孔子和道家创始人老子的相遇,不仅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也成就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盛事。

二人以太清酒为媒,成就儒道交融佳话,也使太清酒成为了中华文化圣酒。

有史以来,我们的先人依河而居,种黍为生,以酿酒为乐。

1997年,在河南鹿邑太清宫发掘的“长子口”商周墓中,出土的两件商朝青铜器里仍盛有美酒,历经3000多年,尚存酒香。

由此可见鹿邑酿酒历史之久远。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子更是深得酿酒之法,在担任周守藏室之史之余,奉周天子之命,为周王室酿造美酒,祭天地鬼神,佑万民之福。

并被周天子特许,以道号“太清”为酒名。

至今,当时的都城洛阳仍留有老子酿酒炼丹的遗址。

《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也,姓李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是当时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的知名学者。

尤其是他所管理的文物典籍,更是国家秘藏的文物珍宝。

老子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奇葩。

同样,老子独创的太清酒,至今依然被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据史料记载,太清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酒之一,始于春秋,盛于唐宋,有汉以来,一直是宫廷贡酒。

她以老子的道教文化为底蕴,融会于漫长的历史熏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滋养了太清酒高贵的品质。

酒之佳话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智慧传承

酒之佳话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智慧传承

酒之佳话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智慧传承酒之佳话: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智慧传承中国古代酒文化是丰富而独特的,通过酒与智慧的传承,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深刻思考。

从古代至今,中国人对酒的酿造、品鉴、饮用以及与酒相关的礼仪习俗,都蕴含着智慧的火花。

本文将以探讨中国古代酒文化中的智慧传承为主线,分析其中的内涵,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而又富有内涵的文化。

一、智慧与酿造之道中国古代的酿酒技术在当时世界上独步一时。

古人认为制酒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协调,这就要求酿酒师必须精通自然天象、土壤特性以及人体生理学知识。

例如,宋代酿酒大师杜诵在《酒贮藏》一书中提到:“酿酒者当候天和,得生化气之助也。

其酒精,当候土亦”。

他以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将酿酒过程与自然、人类的关系紧密结合,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理解。

二、智慧与品鉴之技中国古代品酒师是古代中国酒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们依据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辨别酒的优劣。

其中,孔子就曾说过:“酒色泽澄明,其味必烈”,提醒人们通过酒的色泽判断其性质。

与此同时,品酒师还要依靠自己的嗅觉、味觉来判断酒的品质。

在《酒诰》一书中,唐代文化名人韩愈写道:“香满四脑,甘泽滂墀”,形容了优质酒液给人的愉悦感受。

这种对于色、香、味的敏感度不仅需要高超的品鉴技巧,还需要智慧的启迪与积淀。

三、智慧与饮用之道中国古代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谚语,说明了中国古代讲究酒与交流之道。

在古代酒宴上,饮酒礼仪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巧。

例如,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在《金瓶梅词话》中介绍了饮酒中的各种礼仪用语,并解释了其中的智慧之处。

通过仪式的规范化和礼貌的表现,让人们保持克制,培养内在修养。

四、智慧与文化融合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与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信仰等文化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例如,在儒家文化中,酒被视为重要的教育工具,被用来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宋代理学家程朱理论中,酒在培育人品方面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仙。【李白】 l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 l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焦遂】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历代著名酒人——杜甫
l 杜甫—号称酒圣。经常以酒会友。曾经有一个好朋友叫做郑虔。 多才多艺,但生活贫困。杜甫在《醉时歌》中写道:“得钱即 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最后醉 死于衡州.时年58岁。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历代著名酒人——白居易
l 白居易—白居易虽然早年家境贫寒,但是由于嗜酒,所以后来 干脆家酿美酒。同饮者多为“社会名流”,比如刘禹锡等。由 于几乎无日不饮,无日不醉,所以得了酒精性弱视症。白居易 享年75岁,生前给自己做了传:叫做“醉吟先生传”。可见一 生嗜酒的程度。
l 刘伶—字伯伦,“身长六尺,容貌甚陋”。为人“沉默寡言, 不妄交游,”曾任建威将军,生性好酒。放情肆志。一生中醉 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多,被公认为古今第一酒鬼。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历代著名酒人——荆轲
l 战国时卫国人,为人性格深沉,机敏好学,燕太子丹为了抵御 秦国,待荆轲为座上宾。荆轲为报答太子丹,决定行刺秦王嬴 政。在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988 茅台、泸州老窖特曲、汾酒、全兴大曲、五粮液、双沟大曲、洋河大曲、 特制黄鹤楼酒、剑南春、郎酒、古井贡酒、武陵酒、董酒、宝丰酒、西凤、 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中国饮食文化5中国酒文化
三、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
l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饮料酒。酒度一 般较低,通常在8°—22°之间。葡萄酒起源于亚洲西南小亚细 亚地区,后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 张骞出使西域,将欧亚种葡萄引入内地,同时招来酿酒艺人, 中国开始有了按照西方制法酿造的葡萄酒。到清朝光绪十八年 (1894),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开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建 立了中国第一家规模较大的近代化葡萄酒厂。以后,太原、青 岛、北京、通化等地又相继建立了一批葡萄酒厂和葡萄种植园,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葡萄酒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 著名的葡萄酒有:

敬神怀古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

敬神怀古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

敬神怀古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敬神怀古: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在古代中国,酒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作为一种饮品,酒还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仪式感,成为一种敬神怀古的象征。

本文将探索古代中国酒文化中的神秘仪式,揭开其背后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一、神秘的酒仪式传承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尤其在商代和周代,这类仪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按照传统的仪式程序,人们会以特定的礼仪和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向天地神明敬奉美酒。

这种仪式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敬意,更包含了对神灵的感恩和乞求祝福的愿望。

二、宗教意义的体现古代中国的酒文化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道教、佛教和儒教等宗教在古代中国酒文化中都有一席之地。

在道教中,酒被视为灵性和神秘的象征,被用于祭祀和修行的仪式中。

佛教中,酒则被用于庆祝佛诞和法会等场合,以增加信徒们的虔诚与庄重感。

而儒教则将酒作为一种仪式的核心,用于祭祀先祖和尊敬神明。

三、文化符号的象征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中,酒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人们对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敬仰与怀念。

在古代,人们常常举行酒宴来庆祝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以此传承和弘扬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同时,酒也成为人们交流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媒介,借助酒的醉意,人们在酒宴上畅所欲言,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四、酒文化的演变与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酒文化的神秘仪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仪式的举办形式到酒的配料和制作工艺,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然而,无论如何改变,这种神秘仪式始终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意义。

如今,人们在举办酒宴和祭祀活动时,仍然遵循着传统的酒文化仪式,以传承和弘扬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

五、酒文化的当代意义今天,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古代中国的酒文化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但其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这种神秘仪式不仅让人们回忆起古代文化的典雅与庄重,更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界、神明之间的关系。

古法酿造—纯阳道酒别称(千日醉)

古法酿造—纯阳道酒别称(千日醉)

古法酿造—纯阳道酒别称(千日醉)道教与酿酒术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这么说“酒”的用途非常广泛,意义深远,而且具有不可代替性。

诸如:大到万民同欢的国宴,出征前的壮行,战后的庆功宴,中到养生的中医药酒文化与实际价值,小到日常百姓家的婚丧嫁娶,朋友聚会等。

总之它成了精神上的褒扬与依托,上下之间沟通的桥梁,好友、亲人、家人团聚喜庆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纯阳道酒为圣物“以祭祀天地神灵祖先,以此看来早期酿制的酒不是主要给人喝的,而是祭祀用的,随着道教的炼丹术与医学的发展才从酒中找到它的诸多作用及功能,如酒作成药丸或作为药引服用,在通过药酒以抵御风寒,去湿症,舒经络,驱蛇虫秽物等。

关于酿造方法,因为在道教丹经常会引用到醇或苦酒等原料,如魏晋时期一部《太上灵宝五符序》中介绍了许多酿造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历代祖师及酒文化的继承与汇总。

这些方法大多用以发酵法,其中还有一些“干酒法”将酒浓缩,如丸子晒干,用时投一丸于水中,可成美酒,道教在酿制上多用蒸煮法。

药酒经中传承也用明确如:酒一斛、清之分者两坛中,密塞其口,以大釜中煮,使发热,热气勃射而出,则可也。

这也是我国关于药酒制作中最早记载。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纯阳道酒的起源及制作方法概述。

吕祖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末宋初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阳县一带,道教八仙之一,是唐代著名的道学家、养生家、医学家、书法家,通周易,明天理,知阴阳。

吕祖一生游历十方,弘法度人。

本酒以《北山酒经》及《太上灵宝五符序》《齐民要术》等经典加以吕祖中药养生方,酒曲秘方,诸如:川穹、白附子、白术、瓜蒂等,独特的制取工艺,以及养生药酒制作方法,早以前在葫芦岛老家舅爷和爷爷做酿酒行当,小时有幸做过帮工,长大后出家入道,因为小时候家里有酿酒经历,而道教的炼丹,道医也很弘深广大,所以就对此尤为注意,祖师慈悲,机缘得到了师爷陕西吕祖宫传承,纯阳养生酒制作古法酿造,制曲药酒等技。

此外我还在进一步研究学习摸索“干酒”复原重现老祖先的智慧。

道家养生酒

道家养生酒

道家养生酒道家养生讲究多,其中药酒堪称奇,道家药酒养生效果非常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道家养生酒的秘方,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道家养生酒的小知识道家养生在中华大地和世界各地已享誉大约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传统养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和瑰宝。

距今约五千年前,道家第一位祖师黄帝当政的时代,酿酒业就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其后酒便与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道家对于酒,更看重其养生保健功效,认为“酒势辟邪,胜于他物之故也”。

《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本身是效果最好的药。

酒有许多种,其性味、功效各有不同。

一般而言,酒性温而味辛,“温”者驱寒,“辛”者发散,所以酒有疏通经脉、行气和血、祛湿止痛等功效,同时酒又是五谷酿造的精华,所以还能厚肠胃,因此被道家广泛用于修持之中,逐渐形成涉及各种病症的“道酒”。

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他药物的效果。

因为很多药是纯溶性的,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但是在酒中就会溶解得非常好。

道家养生学说普及后,人们受其影响,喜欢在酿酒过程中加入一些草药、鲜花、果皮等,以中草药的补益作用来缓解酒对人体的侵害,例如屠苏酒、菖蒲酒、菊花酒等。

唐代是我国酒类大发展的时期,唐宪宗在宫中采凤李花为原料,酿造李花酒,取名“换骨醪”;岐王李范死后,仅陪葬的药酒就有三十余种,像我们熟知的“新丰美酒斗十千”中的新丰酒,“兰陵美酒郁金香”中的兰陵酒等都加入了药物的配料。

道家养生酒的秘方瓜蒌薤白白酒汤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瓜蒌薤白白酒汤”,其中只有三味药:瓜蒌、薤白和白酒。

瓜蒌有解热止渴、利尿、润肺化痰等作用,临床用瓜蒌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薤白又叫小根蒜、山蒜、苦蒜、野蒜等,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有治疗胸痹心痛、通阳散结等功效;或与木香、枳实配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的作用。

将瓜蒌、薤白和白酒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有利于扩张血管、抗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

酒中仙人古代道教与酒文化的精神追求

酒中仙人古代道教与酒文化的精神追求

酒中仙人古代道教与酒文化的精神追求酒中仙人:古代道教与酒文化的精神追求道,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中心概念之一,道家学说的核心。

而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与道家思想息息相关的深刻内涵。

在古代,道教与酒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追求,这一追求在人们的心中构筑出了酒中仙人的形象。

第一部分:古代道教的精神理念道教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以追求自然、顺应自然为基本理念,主张放弃欲望,修行内观,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酒被视为寄托道教精神的媒介和工具,成为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

酒被看作一种存在矛盾的事物,在宴席之中既能使人荡涤烦忧,又能引发欢愉与放纵。

此种矛盾即道教思想所关注的“中庸”之道。

古代道教往往用酒感悟道教的核心思想,通过酒的独特属性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第二部分:道教与酒文化的交融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酒文化无疑是古代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道家学说将这一风景线与自身理念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体验。

道家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与自然相融,内心的净宇能够抵御外在的诱惑与困扰。

这种理念与饮酒之中追求的自由、放松的境地不谋而合。

在道教修炼者看来,酒精具有荡涤塵俗、放松肉體之功效,醉酒之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大自然,体验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第三部分:酒中仙人的象征意义酒中仙人,是道教与酒文化融合的结果。

他是追求自由、追求宇宙真理的化身。

他以仁者之心、智者之态,与酒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酒中的妙理,展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酒中仙人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酒文化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道教精神追寻的向往。

他酩酊大醉,不受世俗的约束,表达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更寄寓了颠覆常规、超越尘世的哲学思考。

结语:古代道教与酒文化的结合,构筑了酒中仙人的形象,凸显了道家思想与饮酒独特的精神追求。

酒中仙人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重要象征,他的形象充分体现了酒文化的多重内涵与道教的深邃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与酒文化
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说的八仙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即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八仙。

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

传说被全真道教奉为祖师的吕洞宾在唐未、五代之际,少习举业,两举进士不第(一说唐文宗开成二年即837年始成进士,一说唐懿宗威通三年即862年六十四岁时始成进士)。

后游长安,在酒肆中遇钟离权祖师,经过“十试”,得受长生久视之术而成仙。

金代道士王重阳是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他出身在陕西威阳大魏村富户,早年习文,入府学,后改而习武,于金天眷初(1138年)曾应试武举,考中甲科,慨然有经略天下之志,然长期任征酒小吏?卒未能得志。

金正隆四年(1159年)四十八岁时,自称于甘河镇酒肆中遇异人,饮以神水,授以真诀,自此假装疯颠,自号“王害风”,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穴居修炼,号所居处为“活死人墓”,开始了他立宗创教的历史。

清代光绪年间著名道士李涵虚是丹道西派创始人。

史载他自小颖悟,年青时善琴、嗜酒,陶醉于诗词文赋之中,堪称诗酒中人。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我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从上古的祭祀文化,到中古的贵族文化,再到近古的民俗文化,中国的酒文化一直扮演着与时俱进的时代角色。

时至当下,中国的“酒道”正在懵懂中重新寻找定位,首先应当与当下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同时兼顾国际化竞争的时代需求。

更重要的,“酒道”应当成为白酒消费教育和市场推广的核心理念在每一个市场角落进行重复演绎,为白酒不断培养消费群体服务,而不是成为束之高阁的书卷文化。

酒禀五行冲和之气而气味香美。

酒在五行中属水,其卦象为“坎”。

《黄庭经》云:“百谷之实土地精”,百谷杂粮在五行中属土,其卦象为“艮”。

酒是用百谷杂粮酿制而成的,其所禀五行之气各有偏差。

因此,配料的多粮型有利于改善百谷杂粮禀气的偏差,有利于改善酒的口感和质量。

另外,百谷杂粮应与酿酒用水的产地一致。

要指出的是:判断酒质的好坏不是看它的化学成分有多么复杂,而是看它所吸收的有利于人体的精微物质的多寡及酒体各成分间因五行属性的生克制化而形成的平衡系统的优劣而论。

实验表明,真正的美酒因其吸收了天地冲和之气而成分往往并不复杂。

酒水在五行中的研究属于冷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