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简史》读书有感笔记_应用文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

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的科学悖论故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无穷无尽,许多深奥的道理,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正探索着。
从《科学悖论故事》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至今为止世界上一直在争论的科学原理。
这本书上的原理看上去很难理解,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一直在接触,像一些常用的语言、一些故事、一些名人名言,甚至是"1+1"这样的,都有争论。
还有的是以前的科学家们设计的一些题目,都令人琢磨不透。
比如数学上的"梅比乌斯带",不用翻面就能走过所有的面,我也一直想不通,看了书上的详细解说,这才弄明白了:把一个长纸条弯折成一个圈,在接头处,把一头转动180度,就形成了。
也就是让这个圈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连起来,就能走通了。
还有一些可以欺骗眼睛的'图片,我在电脑上查阅了,真的感觉那图片在动,没想到竟是近代科学家设计的。
比如三根柱子,在墙的映衬下,看上去很像是方的,但仔细一看,发现是圆的。
还有一幅图,在一幅图里,有些人,一开始数是13人,然后他把部分人的上身换了一下,看上去没变,但你再数确实12个人。
更有一个最令我不解,就是五个大圆花,你盯着它看,发现它在转动,而实际上他没有转动。
看了这么多的悖论,我有很多感想。
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去证实原理,去弄清自己的疑问。
还要爱发明创新,多动脑,让自己的思维出类拔萃。
如何实现穿越未来,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已经给出了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解释(好像用飞机与原子钟做过实验,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时间被拉长(相对论的核心,时空相对不绝对,只要条件允许界限立即打破),打个比方:一个实现穿越未来的人,他感觉经过1秒中,而其他事物则可能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上万年),如此便实现了穿越未来的壮举。
但此间必然需要极高的加速度,在达到并保持光速时完成时间的穿越。
《悖论简史》400字读书笔记

《悖论简史》400字读书笔记篇一:青春对每个人来说,都曾拥有过,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享受过青春的美好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青春也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身为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青春无悔呢现在,我们都处在青春期,都是花季少年。
青春期的我们是刚刚绽放的花朵,鲜艳而充满活力。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起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心理和身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时,对于老师和父母的劝说,我们不但不听,还与他们发生冲突,这就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逆反心理”。
青春期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大人们口中的“早恋”,说起这个问题,也不算严重。
到了青春期,男生女生们在心理上都有了新的萌芽,为寻找心理上的安慰,对异性充满着好奇,在异性面前努力表现自己,其实这都是正常的。
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心态问题。
但是这件事在父母眼中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也许他们是关心我们,害怕我们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其实只要心态证,也没有什么事可奈何得了我们。
青春代表着活力,青春代表着美好,青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每一秒,让我们青春无悔。
篇二:我们可怜的简·爱并不知道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个前妻,她还是那么深切地爱着罗切斯特先生,这让罗切斯特先生不安:他不知道简·爱在知道他有个疯子妻子之后还会不会爱他。
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去试探她,果然,结果是令他满意的,于是他放心大胆地去追求她,自然,两个相爱的人没有理由拒绝结婚的理由。
然后,悲剧的一幕发生了。
简爱穿着白色的礼服,在教堂,身边是她爱的人,但她清晰地听见了那些残忍的话。
从那句话落地开始,她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机械地去完成罗切斯特先生所交代的事:上楼,开门,听话…。
希望全部破灭了。
他赋予她的爱,简炽热的心,全部都无法回到他的怀抱中去,只能渐渐地变冷,直到熄灭。
就像正在享受夏日炽热阳光时突然掉进南极冰窟一样,巨大的反差简直要击垮她。
数学中的悖论

古希腊人曾为此大伤脑筋,怎么会一 句话看上去完美无缺,自身没有矛盾,却 既是真话又是假话呢!一个斯多噶派哲学 家,克利西帕斯写了六篇关于“说谎者悖 论”的论文,没有一篇成功。有一位希腊 诗人叫菲勒特斯,他的身体十分瘦弱,据 说他的鞋中常带着铅以免他被大风吹跑, 他常常担心自己会因思索这些悖论而过早 地丧命。在《新约》中,圣· 保罗在他给占 塔斯的书信中也引述过这段悖论(1:12 – 13)。
乔纳· 斯威夫特在一首诗中写了一段关于跳蚤的 无穷倒退,数学家奥古斯塔斯· 德摩根把它改写为: 大跳蚤有小跳蚤 在它们的背上咬, 小跳蚤又有小跳蚤, 如此下去 没完没了。 大跳蚤倒了个儿——变小 上面还有大跳蚤, 一个上面有一个, 总也找不到 谁的辈数老。
7.爱丽斯和红色国王
M: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有两个无穷 倒退。这正像在《透过镜子》中的爱丽 斯和红色国王一样。 爱丽斯:我在做梦,梦见了红色国王。 可是他睡着了,梦见我正做着关于他的 梦,在这儿他也在梦见我。啊,我的天! 这样梦下去哪有个完。
6.无穷的倒退
M:机器受到的难题就像人碰 到要解答 一个古老的谜?。 问题:鸡和鸡蛋,到底先有哪 个? M:先有鸡吗?不,它必须从 鸡蛋里孵 出来,那末先有鸡蛋?不,它 必须由鸡 生下。好!你陷入了无穷的倒 退之中。
鸡和鸡蛋这个古老的问题是逻辑学家称为“无 穷倒退”的最普通的例子。老人牌麦片往往装在一 个盒中,上面的画是一个老人举着一盒麦片,这个 盒上也有一张画有一个老人举着一盒麦片的小画片。 自然,那个小盒上又有同样的画片,如此以往就像 一个套一个的中国盒子的无穷连环套一样。《科学 美国人》1965 年 4月号有一个封面,画着—个人眼 中反映着这本杂志。你可以看到在反映出的杂志上, 也有一个小一点的眼睛,反映出一本更小的杂志, 自然这样一直小下去。在理发店里,对面的墙上有 很多相向的镜子,人们在这些镜子中可以看到反照 出的无穷倒退。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万物简史》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像《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朋友,带着我在科学的世界里畅游了一番。
比尔·布莱森用他那独特的笔触,把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讲述得生动有趣,让原本看似枯燥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见证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生命起源的部分。
以前,我对生命的诞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觉得那是一个极其神秘又遥远的过程。
但在这本书里,布莱森把这个过程描述得如此详细和生动,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切的发生。
他讲到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可能是在深海热泉口附近诞生的。
那里有着高温、高压和富含各种化学物质的环境。
想象一下,在一片黑暗的海底,滚烫的热水从海底的裂缝中喷涌而出,周围是各种奇怪的矿物质和化合物。
就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一些简单的分子开始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有机化合物就像是生命的积木,一点一点地拼凑出了最初的生命形态。
布莱森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做“米勒尤里实验”。
这个实验试图模拟地球早期的环境,看看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创造出生命的基本成分。
实验者把一些简单的气体,比如甲烷、氨气、氢气等,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里,然后用电火花来模拟闪电。
结果,没过多久,容器里就出现了一些氨基酸,这可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啊!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感叹科学的神奇。
再说宇宙的部分,那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抬头看星星,只觉得它们很美,却从没想过它们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
《万物简史》让我知道了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比如,书中讲到星系的旋转和碰撞,那些巨大的星系就像在跳着一场宏伟的宇宙之舞。
还有黑洞,以前我只听说过这个名字,觉得很可怕,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黑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洞”,而是一种极度强大的引力场,任何东西一旦靠近就无法逃脱。
还有关于人类进化的部分,也特别有意思。
读《时间的悖论》有感00字

读《时间的悖论》有感2000字读《时间的悖论》有感2000字大白兔JOJO 一闪一闪亮京晶前天晚上和猪猪聊天,他问我最近有没有读书,其实这小半年觉得时光飞逝,书虽然坚持在读,但留给阅读的时间确实越来越少,读书笔记也没有怎么坚持写下去。
特别佩服那些被纷繁琐事羁绊的还能每天留出时间阅读和思考的人。
而大部分的我们是忙忙忙加上茫茫茫的度过每一天。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抬头看看镜子里的你,是过去的你铸就了现在的你,不管是你喜欢的自己还是不那么喜欢的自己,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公司楼下有一个很小的书店,环境也比较简陋,现在越来越多新潮的书店在遍地开花,咖啡加上周边产品,舒适的环境,给传统书店带来不小冲击,楼下书店多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我仔细观察了下,选书的视角很敏锐是一个原因,单拿互联网及经营管理类的书籍来说,这类书我这一年读的比较多,比较了解,虽然种类不多,但都是时下最热或者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书籍。
那天中午和冰冰吃过午饭,散步随意进去,看到了这本书,鉴于对该书店选书眼光的信任,当场买了回来。
大概是花了一两个礼拜提早到单位及中午午休前的碎片时间读完的。
今天很想分享给大家的是这本《时间的悖论》,它不是一本工具书,也没有时下比较流行的那些时间管理的方法,番茄法啊,转盘法啊之类的。
而是从本质上去探讨三个问题:如何看待时间?你是什么时间观?如何拥有平衡的时间观,从而更高效的利用时间?这几个问题其实是大部分人不愿意面对的,因为我们总是不愿意去亲自去手撕一个残忍的真相—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短暂的。
我们都喜欢活在习惯里,活在舒适区内。
作者另辟蹊径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是我们的时间观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国外的励志书籍的好处就在于,人家不是胡乱打鸡血喊口号给你,每个作者几乎都有深厚的学术素养,每个观点都有保罗万象,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心理学方方面面的实证案例研究支持。
一、这本书讲了什么?其实时间是唯一一个没有种族,没有血缘,没有阶层,没有穷富之分的,公平赋予每个人的礼物。
关于悖论的读后感5篇

关于悖论的读后感5篇政体决定问题根源无法触动。
自上而下的反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发展,使之处于平衡,不至引发激烈冲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悖论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悖论读后感13月13日,星期五,13时13分13秒,东京,最后13个人。
世界忽然崩塌,东京忽然化为废墟。
13名幸存者,必须直面接连而至的灭顶之灾。
他们该如何生存?他们又为何生存?这是一本叙述关于活下去的故事的书。
书中无论是警察、护士,还是职员、学生,甚至是黑社会,原来的法律对任何人都不再通用。
为了怎样能够活下去,13个人建立了群体规则,分工协作,而原来的善恶标准也被重新定义。
在近乎原始的状态,什么钻石啊,奢华的服装啊都已经不重要,吃的和喝的上升到绝对高度。
这就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书《悖论13》,他设计了一个P13的宇宙现象,把13个在特定时间死去的人转移到了另一个只有他们的平行世界里等待宇宙的安排。
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死在一个悖论的时间了,宇宙无法按照正常规则确认他们死亡,只有等待第二次P13现象再发生进行系统纠正。
东野设计的很完美,看完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读过这本书,我对书中的主人公久我诚哉的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
在现实世界中,他是一名警察,抓捕罪犯时,看到他的弟弟有危险,挺身而出。
当他和其他人进入另一个平行世界时,他们不知道已经死了,13个人聚集到一起,没有法律,没有规则。
无论是警察、黑社会,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夫妻、兄弟,上下级、母女等等,为了活着,诚哉再次挺身而出,率领大家躲过了一个又一个灾难。
那个平行世界为了消灭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利用无数次地震、洪水和冰雹以及疾病去毁灭他们。
当他们战胜无数灾难就要挺到返回时限的时候,为了救人,他选择死亡。
诚哉的确是一个英雄,是他的机智和勇敢,成全的大部分人返回了现实世界。
我们这个社会不缺乏平庸的人,很多人为了生活整日忙碌着,也许为了家人,我们可以面对灾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但是为了他人,我们会做吗?缺乏英雄精神的时代其实就是缺乏信仰的时代。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记录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背景介绍 (3)三、内容概览 (4)3.1 主题思想 (5)3.2 核心观点 (6)3.3 书中主要论点 (7)四、深度解读 (9)4.1 千年悖论的起源与演变 (10)4.2 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分析 (12)4.3 书中案例研究 (13)五、心得感悟 (14)5.1 阅读本书的收获与启示 (16)5.2 与自身经历的联系与对比 (17)5.3 对未来展望与思考 (19)六、比较分析 (20)七、评价与建议 (21)7.1 对《千年悖论》的评价 (23)7.2 对读者的建议与帮助 (24)八、结语 (25)一、内容概览《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历史和未来可能性的著作。
本书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和案例,展示了人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挑战。
作者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决策过程和心理反应,同时也对未来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文明的兴衰,以及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揭示了人性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悲剧英雄,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到了人性的深刻影响。
我也意识到,尽管人性有其弱点,但正是这些弱点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相信读者也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二、背景介绍《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是一本探讨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著作,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观察,试图揭示人性的本质和演变过程。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行为和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和社会因素塑造的,而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悖论简史读书笔记900字_读书笔记_

悖论简史读书笔记900字阿尔伯特·加缪认为西西弗斯是个英雄人物。
西西弗斯虽败犹胜;恰恰是去为不可为之事的尝试让他变得高尚。
一些哲学家也这样叛逆地为那些与悖论作斗争的行为正名。
评析:逻辑与哲学的搏斗哲学的进展常常会因悖论而陷入困境,孤绝之境往往可以爆发出犀利的智慧。
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因为恰恰是悖论使得哲学家的思维更为缜密。
尽管逻辑性的思维往往有过大的阻力在其中,它却有一种特殊的引人入胜的作用。
例如在暑假中,我读了加缪关于西西弗斯的见解,我认为加缪对西西弗斯的肯定恰恰说明了他的勇气。
他与悖论的关系犹如同西西弗斯与巨石一样。
因为这种论证是反复无常的,走进悖论的迷宫后你必定要在四处碰壁中寻求新的进步。
把加缪放在山顶吧!每一次坠落都使他的论据更为有力。
但是,这种勇气必然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反叛。
这也意味着,思考的过程将更为艰辛。
以微积分闻名世界的莱布尼兹曾说,人类为自由与必然性而困扰,而有关连续性与不可分割性的问题(悖论)则折磨那些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人思想体系的哲学家。
悖论的提出并不困难,但挑战悖论显然是对思维极限的一种突破。
倒背圆周率,上帝是否万能,这样的问题自哲学形成以来始终为世人所关注,但大多数问题只能引发欢笑,却难爆发出哲学的思考甚至飞跃。
例如物体的大小,巴门尼德之徒芝诺在一方面支持恩师的“万物无大小”,一方面却因包含的理论证明出“万物皆无限”,这种矛盾困扰了他的一生,直到242017年后康托解决了问题。
但这种数学上的诠释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扼杀。
因为每当悖论被推向这一方向时,它的极限性随之消逝,千百年来的争论亦不知所云。
但与悖论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因为242017年对于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来说,不过是永恒中的一瞬。
质疑:悖论的议题最早由哲学家提出,但数学家似乎更积极地解决着悖论问题。
可不可以这样说,哲学家的思辩依然来自逻辑思维的支配,而非内心深处的诘问呢?另一方面,宗教,或是神学的发展是否影响了哲学发展的方向?悖论的迸发究竟还带来了怎样的发展? 悖论简史9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悖论简史》读书有感笔记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她的形象立即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五官看上去很平凡,但是亮晶晶的绿眼睛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有些苍白的皮肤和抿成一条线的小巧嘴唇显示出不服输的毅力,她或许颧骨有些高,或许胳膊或者腰身过于纤细,这些使她看上去瘦弱无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但在她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无比的力量,小巧的头颅里包括了所有的不服输、坚毅的精神——她就是简·爱。
她的一生都在努力地追求平等,在她的意识中:所有的人类都是平等的,都拥有自由平等的灵魂和思想。
身体,家世,性别,财富并不是衡量人等级的唯一标尺,并不能以此来给人套上三六九等的枷锁——即使这些并不能给那些精神和灵魂都拥有高尚美德的人带来困扰。
——除此之外,在精神和灵魂上,人人平等。
即使是在罗切斯特先生那样深爱着她的时候,她也可以为了‘平等’放弃他和她之间美好的一切。
《悖论简史》
“我觉得他真是一个暴君、一个杀人犯。
我感觉头上有一两滴血顺着脖子淌下来,有点剧痛难忍。
这感觉战胜了恐惧,我发疯似得与他对打起来。
”在简·爱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她就敢于反抗表哥对她的辱骂和毒打。
在周围所有人都认为她作为寄人篱下的小弃儿应1 / 2
该对她的‘恩人’感恩戴德、乖乖听话、做一只顺从的小绵羊的时候,她不管别人眼光,只为争取自己的自尊和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去反抗,反抗她‘暴君’似的表哥,反抗假惺惺并且嫌恶她虐待她的舅妈,反抗所有认为她‘没资格’的人!在她小小的身体里,我看见了她的不服输,她的坚强。
在劳乌德,当她被罚站,她心里的绝望和愤怒几乎要随着滚烫的泪喷簿而出时,海伦像一个天使,用散发着圣洁光辉的微笑抚慰了她即将歇斯底里的情绪。
谭普尔小姐在简爱的‘劳乌德时光’里无疑给了她很多鼓励和莫大的安慰:她温柔地对待孩子们,不随意冤枉任何人,在简·爱委屈的时候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她相信她。
这也使简·爱对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力量。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