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完整病历范文

合集下载

内科完整病历范文(完整)

内科完整病历范文(完整)

内科完整病历范文姓名辛志强工作单位职业性别男住址上海市凤阳路716号年龄60岁入院日期2008-3-11 ,10:00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08-3-11 ,10:00籍贯山东平原县病史记录日期2008-3-11 ,10:00民族汉病情陈述者本人入院病历主诉反复发作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22年余,加重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972年至1976年间常宿营野外及经常发热、咽痛,此后常感四肢大关节游走性酸痛,但无红肿及活动障碍。

1968年起,发现晨起时双眼睑浮肿,午后及傍晚下肢浮肿。

未经特殊治疗。

1980年起于快步行走0.5km后,感胸闷、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缓解。

1986年后快步行走200m,即感心悸、气急;同时易患感冒”偶于咳嗽剧烈时痰中带血。

1983年起,多次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1小时左右渐趋缓解,无粉红色泡沫样痰,仍坚持工作。

1988年以后则经常夜间不能平卧,只能高枕或端坐,同时岀现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持续性下肢浮肿,尿少,活动后感心悸、气急,不能坚持一般工作。

1990年以后浮肿明显加重,由小腿发展至腰部,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500ml,服利尿剂效果亦差,腹胀回升重,腹部渐膨隆。

无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感。

休息状态下仍感胸闷、心悸、气急。

于1970年在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1976年发现有房颤”此后长期服用地高辛,同时辅以利尿剂,近来增用扩血管药物,病情仍时轻时重,并多次出现洋地黄无经常鼻阻塞、流脓涕, 无牙痛史。

30〜50ml ,冬季加重,偶发热时咯脓循环系:除前述病史外,1976年起发现血压增高, 20.0 〜21.3/13.3 〜16.0kPa ,间歇服复过量情况。

近2月来一直服地高辛,每日 0.25mg 。

于一月下旬再次岀现胸闷、 气急、心悸加重, 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心前区隐痛,轻度咳嗽,咯白色粘痰,自觉无发热,无咯血。

今日入院治疗。

过去史 平时体质较差,易患感冒。

呼吸内科完整病历

呼吸内科完整病历

呼吸内科完整病历姓名:李xx 性别:男年龄:61岁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退休人员出生地:湖南省xx市住址:xxxxxxxxxxxxx入院日期:2015年07月10日记录日期:2015年07月10日病史叙述者:患者自述可靠程度:可靠主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年余,再发加重7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4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不适,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不剧烈,咳少量白色粘液痰,伴气促,活动后加剧,休息可稍缓解,无发热、寒战、痰中带血,无胸闷、胸痛不适。

曾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此后每遇受凉及秋冬季节交替,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每年持续个月以上,早晚尤剧,每次在外院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7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促不适,症状性质同前,程度较前加重,稍活动后即感气促,无发热、头痛,无痰中带血,无胸闷、胸痛,无双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可平卧休息。

为求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收住我科。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睡眠一般,食欲一般,小便正常,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体质较差,否认“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1.呼吸系统:除现病史外,无胸闷、胸痛,无咯血。

2.循环系统:无活动后心悸、心前区疼痛、头痛、头晕、晕厥史,无双下肢水肿。

3.消化系统:无食欲减退、暧气、反酸、腹痛、腹泻、腹胀,无吞咽困难、呕血、便血、便秘、黄疸。

4.泌尿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无腰痛、颜面部水肿。

5.血液系统:无乏力、头晕、眼花、耳鸣,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史,无黄疸、发热,淋巴结及肝、脾无肿大,无骨骼疼痛史。

6.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食欲异常、畏寒、多汗、多饮、多食、多尿,无肌肉震颤、显著肥胖、明显消瘦,无性格、智力、皮肤、毛发、性欲及骨骼方面的改变。

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

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

内科大病历书写范文病历编号,123456。

姓名,王小明性别,男年龄,45岁民族,汉族职业,教师。

主诉,患者自述近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症状,伴有发热,全身乏力。

现病史,患者近期体温持续升高,最高达到39.5摄氏度,伴有畏寒、盗汗,咳嗽伴有黏液痰,呈白色,质地较稠。

患者感觉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

食欲减退,精神状态较差,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明显。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无手术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患者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生活规律,饮食习惯良好,无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淋巴细胞比例10%,红细胞计数4.0×10^12/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计数200×10^9/L。

2. 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多,右肺下叶可见多发斑片状浸润影。

3. 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等相应检查待查。

初步诊断,患者急性肺炎,急性期。

治疗方案:1. 综合治疗,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水分平衡,适当增加营养,避免劳累。

2.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及辅助治疗药物,如退热镇痛药、祛痰药等。

3. 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相关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

随访计划,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备注,患者病情较重,需密切观察,加强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病历内容真实有效,仅供临床医生参考。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

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小姐,性别,女,年龄,45岁,职业,家庭主妇。

主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现病史,患者自述约两周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较轻时服用普通止痛药效果不佳。

随后症状逐渐加重,头痛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视物模糊,行走不稳,言语不清等症状。

患者因症状严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遂转诊至我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

个人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无明显发热。

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20/80mmHg,心率78次/分,呼吸20次/分。

神经系统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视野正常,双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肌肉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头颅MRI示,颅内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肿瘤。

诊断,1. 颅内占位性病变;2. 脑肿瘤。

治疗方案,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及位置,拟安排颅内病变手术治疗。

治疗过程,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入院,行头颅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为右侧颞叶脑肿瘤。

于XX年XX月XX日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

出院情况,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出院,病情稳定,术后恢复良好,头痛、头晕等症状缓解明显,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生活自理,建议定期复查。

随访计划,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头颅MRI,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冒等疾病,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总结,神经内科大病历范文,患者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经详细检查确诊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内科常见病病历模板范文

内科常见病病历模板范文

内科常见病病历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联系电话:[电话号码]就诊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几天可太难受了,就像被乌云一直罩着似的。

”(患者皱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具体描述为:[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例如:咳嗽咳痰已经一个星期了,嗓子还痒痒的,就像有小虫子在爬一样。

]三、现病史。

1. 发病情况。

“就那天啊,我出去吹了点风,回来就开始觉得不太对劲了。

刚开始就是有点小咳嗽,我还没当回事儿呢,以为喝点水就好了。

谁知道啊,这咳嗽就像上了发条似的,越来越厉害。

”2. 症状特点。

咳嗽:“这咳嗽不分白天黑夜的,一阵一阵的。

有时候咳得我脸都红了,感觉肺都要被咳出来了。

而且啊,这痰也不少,早上起来的时候痰特别浓,就像胶水似的,还发黄呢。

”伴随症状:“嗓子疼得厉害,就像有人在里面拿针戳一样。

而且我还总觉得浑身没劲儿,就想躺在床上,啥也不干。

吃饭也没胃口,看啥都不想吃,就像那些饭菜都在跟我作对似的。

”3. 病情发展。

“开始的时候就是咳嗽,后来慢慢地就觉得胸口也有点闷得慌,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上面一样。

喘气都有点费劲了,我这才觉得事情有点严重,赶紧来医院了。

”4. 诊疗经过。

“我自己在家吃了点止咳药,就是那种在药店随便买的,吃了也没啥效果。

我还喝了好多梨汤呢,都说润肺止咳,可在我这儿啊,就像给大火浇了一小杯水,根本不管用。

”四、既往史。

“我身体以前还可以,就是有点小毛病。

”1. 疾病史。

“我有高血压,都好几年了。

就像个小尾巴似的,一直跟着我。

一直在吃降压药呢,还算控制得比较稳定。

”2. 手术史。

“我以前做过阑尾炎手术,那时候可遭罪了,不过术后恢复得还不错,就像重新组装了一下身体的小零件一样。

”3. 过敏史。

“我对青霉素过敏,上次打青霉素的时候,身上起了好多小红疹子,就像被一群小蚂蚁咬了似的,痒得不行,可把我吓坏了。

”五、个人史。

1. 生活习惯。

肾内科完整病历

肾内科完整病历

肾内科完整病历病历记录:患者男性,48岁,因“尿泡沫增多,面部水肿和乏力2周”就诊。

患者自述近期未有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且以往无类似病史。

患者有吸烟史(每日20支,持续20年),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7.5℃,心率85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血压130/90mmHg。

患者面部水肿明显,面色苍白。

初步诊断:肾病综合征进一步检查:1.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2.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7.5×10⁹/L,血小板120×10⁹/L。

3.血生化:尿素氮9.5mmol/L,肌酐120μmol/L,总胆固醇9.5mmol/L。

4.肾活检:膜性肾病。

治疗过程:1.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8g/kg。

2.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日一次。

3.降压治疗:给予氨氯地平5mg口服,每日一次;贝那普利10mg口服,每日一次。

4.激素治疗:给予甲泼尼龙40mg口服,每日一次。

治疗结果:患者病情稳定,尿蛋白减少,水肿消退。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尿蛋白转为阴性,血脂恢复正常水平。

患者仍在继续接受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

预后评估:本患者膜性肾病属于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病理类型,有较高的自发缓解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预计预后良好。

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防止病情反复和并发症的发生。

随访计划:患者需每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包括尿常规、血常规、生化全套和B超等检查。

在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至半年或一年。

如有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迹象,应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健康教育:1.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的摄入,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3.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0.8~1g/kg,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鱼、肉、蛋等。

4.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g,避免高盐食品,如腌制品、调味品等。

内科病历范文30份(推荐5篇)

内科病历范文30份(推荐5篇)

内科病历范文30份(推荐5篇)1、参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内科工作的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综合门诊医疗行为的规定》、《关于规范乳腺外科手术操作规范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内科查房和会诊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并带领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在病房查房、门诊接诊等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2、根据临床需要制定了《关于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胰岛素应用及统一医嘱规范的说明》、《关于我院胰岛素品种及处方开具的说明》、《关于“提高内科会诊、查房质量,建立两本登记制度”执行意见的说明》等文件,使制度的执行更具可操作性;3、认真学习医院及医务科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流程,检查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书写,担任院级病历质控员,协助医务科审查终末病历、运行病历;4、落实晨会制度,利用晨会时间传达院周会精神及上级文件、通知;开展专家晨间讲课,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讨论,提高临床知识技能,统一思想认识;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xxxx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

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

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

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

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

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

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病历范文病历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0岁主诉:反复头晕、心悸、乏力3个月,追问发热、盗汗、咳嗽、咳痰。

因诉头昏乏力,怀疑为:高血压病?神经衰弱?现病史:患者近3个月来,头晕头痛,心悸气促,并伴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并出现夜间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

患者平素脾气很好,日常生活规律,无饮食失调,最近无明显诱因。

曾去当地医院查过,并诊断为高血压病。

然而最初体征仅发现血压增高,经治疗血压得以控制。

患者一度症状减轻,但在随后又出现反复头晕、心悸等症状,故陆续来医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无外伤史等。

个人史:患者吸烟史20年,每天约一包,偶尔饮酒。

家族史:父亲患高血压病,否认有其他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体温:36.8°C,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

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肺等腹部脏器未扪及肿大,心脏听诊心率有力齐,心音无杂音。

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5×109/L,红细胞计数:4.2×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计数:190×109/L。

2. 尿常规:无异常。

3. 血生化:血糖:5.6 mmol/L,肝功能:正常。

4. 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不牵涉。

5. 胸部X光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内科病。

可能原因为:1. 高血压病(需进一步血压监测以排除高血压的影响);2. 贫血;3. 神经衰弱。

治疗建议:继续使用降压药物,适当控制血压。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轻压力。

定期检查血压、心电图等,观察病情变化。

如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进一步检查,如心脏超声、全面心电图检查等。

其他:因本文为范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诊断和治疗建议可能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完整病历姓名:马项阳工作单位:朝那镇社古村城里社职业:农民性别:男住址:朝那镇北街128号年龄:55岁入院日期:2016年6月12日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6年6月12日籍贯:朝那镇北街128号病史记录日期:2016年6月12日民族:汉病情陈述者:本人主诉现病史患者于1972年至1976年间常宿营野外及经常发热、咽痛,此后常感四肢大关节游走性酸痛,但无红肿及活动障碍。

1968年起,发现晨起时双眼睑浮肿,午后及傍晚下肢浮肿。

未经特殊治疗。

1980年起于快步行走0.5km后,感胸闷、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缓解。

1986年后快步行走200m,即感心悸、气急;同时易患“感冒”,偶于咳嗽剧烈时痰中带血。

1983年起,多次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1小时左右渐趋缓解,无粉红色泡沫样痰,仍坚持工作。

1988年以后则经常夜间不能平卧,只能高枕或端坐,同时出现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持续性下肢浮肿,尿少,活动后感心悸、气急,不能坚持一般工作。

1990年以后浮肿明显加重,由小腿发展至腰部,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500ml,服利尿剂效果亦差,腹胀回升重,腹部渐膨隆。

无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感。

休息状态下仍感胸闷、心悸、气急。

于1970年在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976年发现有“房颤”,此后长期服用地高辛,同时辅以利尿剂,近来增用扩血管药物,病情仍时轻时重,并多次出现洋地黄过量情况。

近2月来一直服地高辛,每日0.25mg。

于一月下旬再次出现胸闷、气急、心悸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心前区隐痛,轻度咳嗽,咯白色粘痰,自觉无发热,无咯血。

今日入院治疗。

既往史:平时体质较差,易患感冒。

无肝炎及结核病史。

未作预防接种已近30年。

系统回顾:无眼痛、视力障碍,无耳流脓、耳痛、重听,无经常鼻阻塞、流脓涕,无牙痛史。

呼吸系:1974年起经常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每日30~50ml,冬季加重,偶发热时咯脓痰,无胸痛、咯血史。

循环系:除前述病史外,1976年起发现血压增高,20.0~21.3/13.3~16.0kPa,间歇服复降片等药治疗.1986年后血压正常。

消化系:无慢性腹痛、腹泻、嗳气、反酸、呕血及黑便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血液系:无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耳鸣、晕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运动障碍、脱位、骨折史。

其余见现病史。

外伤及手术史:1982年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无外伤史。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

1952年入伍,经常在野外宿营,曾去过广州、福建、东北等地,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1956年转业来上海工作,已病休10年。

吸烟40年,每日20支,近10年已少吸,戒烟2年。

喜饮酒,每日100ml,近2年已少饮。

30岁结婚,生育二女一男。

妻健。

家族史父母分别于1948、1951年病故,死因不明,四个姐姐及子女三人均健康,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T37.8℃,P92次/min,R24/min,BP135/81,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神志清楚,慢性病容,斜坡卧位,神志清楚,体检合作。

全身皮肤无明显黄染,无皮疹、出血点、血管蛛及肝掌。

毛发分布正常。

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头颅:无畸形,无压痛,无外伤及疤痕。

头发略显灰花、有光泽,无秃发。

眼部:眉毛无脱落,睫毛无倒生。

双眼睑无浮肿,眼球轻度突出,运动自如。

结膜轻度充血,无水肿。

巩膜轻度黄染,角膜透明。

两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良好。

耳部:耳部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乳突无压痛,无耳垂纹,听力粗测正常。

鼻部:无鼻翼扇动,通气畅,鼻孔未见血痂,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无异常,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轻度发绀、无疱疹,7∣6中龋。

齿龈无肿胀、出血及溢脓。

舌质红,苔黄腻。

伸舌居中,舌肌无震颤。

口腔粘膜无溃疡,咽后壁轻度充血,有少数淋巴滤泡增生。

扁桃体不肿大,无脓性分泌物。

软腭运动对称,悬雍垂居中。

柔软,对称,颈静脉怒张,未见动脉异常搏动。

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结节、触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廓无畸形,两侧对称,运动正常,肋弓角约90º,胸壁无静脉曲张及压痛。

双侧乳头对称。

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一致,呼吸动度增强。

触诊:两侧呼吸运动相等,语颤一致无胸膜摩擦感。

叩诊:呈清音,肺下界位于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呼吸移动度4cm。

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双肩胛下区可闻少许细湿罗音,未闻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6肋间,搏动范围弥散。

心前区无隆起。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6肋间处,与心前区均有抬举性冲动,心尖部并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以向左下扩大为主,大小如右表。

锁骨中线距离中线9cm。

右(cm)肋间左(cm)2Ⅱ63Ⅲ74Ⅳ124Ⅴ13听诊:心率120±/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尖区可闻向左腋下传导的全收缩期粗糙Ⅳ级吹风样杂音及局限性舒张中晚期Ⅳ级隆隆样杂音。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Ⅲ级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舒张期递减性杂音向胸骨下端传导。

肺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均可闻及收缩期柔和Ⅰ级吹风样杂音,不传导,吸气时不增强。

P2=A2P2无亢进或分裂。

无心包摩擦音。

腹部视诊:腹膨隆,两侧对称,腹壁静脉显露,腹式呼吸消失。

未见肠型、蠕动波及异常搏动。

左侧腹股沟上方可见长6cm斜形手术疤痕。

触诊:腹柔软,腹壁轻度水肿,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肝肋下10cm,剑突下13cm,质偏硬、边钝,表面光滑,有轻度压痛。

脾肋下2cm,质中、边钝,胆囊、肾未触及。

肝颈回流征阳性,腹围83cm。

叩诊:上腹呈鼓音,肝浊音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有轻度叩击痛。

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存在,不亢进,未闻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

外阴及肛门尿道口无溃疡、糜烂及分泌物。

睾丸及附睾正常,无压痛。

阴囊有水肿,但无充血、皲裂。

肛门无肛裂及外痔。

脊柱及四肢:脊柱呈生理弯曲,各椎体无压痛。

肋脊角无叩击痛。

腰骶部有凹陷性浮肿。

四肢无畸形,下肢凹陷性浮肿,无静脉曲张及溃疡,无杵状指、趾。

关节无红肿,运动自如。

有水冲脉、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

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神经系统肢体感觉正常,运动无障碍。

肱二头肌腱、三头肌腱、膝腱、跟腱反射正常。

巴彬斯奇征阴性,克尼格征阴性。

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像: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108g/L,白细胞计数14.5×109/L,中性81%,淋巴17%,单核2%。

X线:胸透示心影普遍增大,肺内有明显淤血征象,肺动脉圆锥突出,右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左膈肌被心影遮盖。

心电图:快速心房颤动,右室肥厚,ST-T改变,部分与洋地黄作用有关。

小结患者男性,60岁,起病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病程较长,起病前有反复发热、咽痛及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史。

22年来,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心悸、气急、浮肿等症状。

并有慢性咳嗽、咯痰10年,痰白色泡沫样,每日30~50ml左右。

体检发现T37.8℃,心尖部有舒张期震颤,心尖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双期杂音,两肺底闻及细湿罗音,且有肝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

白细胞计数14.5×109/L,中性81%,胸透见心影普遍增大,以向左下增大为主,伴有肺内淤血征象。

心电图提示快速心房颤动,右室肥厚。

入院诊断(20011-3-12)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2.心源性肝硬化3.慢性4.龋病7∣6王丽霞病程记录2016-6-11病人于上午10时入院。

入院后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尿少,全身浮肿,心律不齐,心率120次/min,经心电图检查为心房纤颤,给予50%葡萄糖液20ml加去乙酰毛花甙丙0.4mg 及呋喃苯胺酸(速尿)20mg静注,1小时后排尿200ml,心率100±/min,自觉症状稍有改善。

根据病史特点:起病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病程较长。

起病前有反复发热、咽痛,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史。

25年来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心慌、气急、浮肿等症状。

体检发现心尖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有双期杂音,心尖区伴有舒张期震颤,故拟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的原因,根据心脏病25年,全心衰10年,反复发生浮肿,而无肝炎、血吸虫病等病史,故考虑为慢性充血性心衰所致的心源性肝硬化。

病人心衰症状加重,通常与感染、风湿活动、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此次病人咳嗽、咯痰、低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原有慢性咳嗽、咯痰史10年,说明有慢性支气管炎感染加重存在。

同时病人长期应用地高辛0.25mg/d,仍有心衰加重,但无黄视、绿视、恶心、呕吐;心电图除心房纤颤外,无其他严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现象,故考虑为洋地黄用量不足。

诊疗计划1.查血沉、抗O及C反应蛋白、电解质、肝功能、HBsAg、AFP、血浆蛋白。

2.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吞钡X线摄片,肝、脾超声检查。

3.治疗原则强心,利尿,抗感染;慎用洋地黄,慎防过量。

护理应注意卧床休息,低盐饮食,观察心率、心律及尿量。

王丽霞2016-6-27阶段小结病人因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心衰、电源性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感染加重入院,入院后经青链霉素抗感染及强心、利尿等治疗2周,目前无咳嗽、咯痰、发热,心悸、气急改善,尚能平卧。

体检:两肺底细湿罗音消失,心律仍不齐,心率72次/min,腰骶部及阴囊水肿消退,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腹围缩小至75cm。

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房、左室、右室及右室流出道扩大,二尖瓣呈城墙样改变,主动脉瓣开放振幅减低。

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23.9μmol/L(1.4mg),znTT14U,γ-GT128U,血浆总蛋白量50g/L,白蛋白20g/L,球蛋白30g/L,HBsAg阴性.B型超声检查肝内未见占位性病变.以上各项检查结果,支持上述诊断.今后应继续卧床休息,严格限制钠盐,应用地高辛、利尿剂、注意观察心律、心率变化及尿量。

出院记录2016-7-15患者辛志刚,男性,63岁,因反复发作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25年余,加重2月余,于20016-6-11入院,2008-4-15病情改善出院,共住院34天。

病人入院时心悸、气急,不能平卧,尿少,全身浮肿明显,同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入院后给青、链霉素治疗2周,同时用强心、利尿等药物,辅以支持治疗,感染已控制,心衰基本纠正。

目前病人无发热,无咳嗽、咯痰,心悸、气急改善,已能平卧,双肺底细湿罗音消失,心率72±/min,心律绝对不齐。

肝肋下9cm,质偏硬。

脾肋下2cm,质中边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