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2019年渣滓洞读后感-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渣滓洞读后感篇一: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那天,阴雨蒙蒙。
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和同学一起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缅怀那群英勇的烈士,心中默默品味那些永垂不朽的赤子之心。
一张张陈列的图片,一件件摆设整齐而庄重的实物,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江姐,人小志坚的小萝卜头独当危难的许云峰??身处其中,似乎在与烈士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恍若隔世,心潮不平??我们坐着车来到了歌乐山,撑起了伞,蒙蒙细雨洒在空中,别有一番悲情的味道。
歌乐山下,郁郁葱葱,风景如画。
但是,六十年前,这里确是那阴森恐怖人间炼狱。
多少革命志士在这里被关押欺辱,多少无辜的生命在这里被折磨屠杀。
重庆,曾经被鲜血染红,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天堂。
我们首先进入渣滓洞——一个中美合作集中营旧址、肃杀的监狱。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16间男牢,2间女牢。
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
外院墙上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
这些标语,似乎在诉说着革命烈士们的心声,敲击着我的心灵。
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关人,关押人员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人员,著名的“江竹筠,许建业”等烈士在此关押。
渣滓洞有牢房、审讯室、看守所长室,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审讯台、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实在不忍卒听。
陈列馆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不由浮现除了革命志士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音容笑貌。
上百名烈士生年不同,但是卒年确实一致的——1949年。
参观渣滓洞作文500字

参观渣滓洞作文500字
一走进渣滓洞,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四面都是那种
石头墙,感觉经历了好多年的风吹雨打。
空气里湿湿的,好像还能
闻到过去那种压抑的气息。
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的,每走一步都
觉得心里沉沉的。
展馆里摆的那些老物件,看得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那些生锈
的铁链,破破烂烂的衣服,都在告诉我们那时候的人过得有多苦。
每一个展品都像是一个小故事,讲着那段不容易的历史。
走出展馆,外面的景色一下子就亮堂了。
绿树成荫,小鸟叽叽
喳喳地叫,阳光照在树叶上,闪闪发光。
站在这儿,突然就觉得生
活还是有希望的,即使过去那么艰难,人们还是活下来了。
站在渣滓洞边上,往下面一看,心里挺复杂的。
想想那些过去
的事儿,真的觉得挺不容易的。
但那种精神,那种力量,一直都在。
它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要一直向前。
参观渣滓洞,真的挺有感触的。
它不仅仅是个历史的地方,更
像是一个故事书,每翻一页都有新的感受。
让人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啊。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范本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____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____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____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____气氛、感受着革____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____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____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____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____,阴森、____,对于被关押的革____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____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____斗志,坚守革____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____城区区委书记的____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____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____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____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____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____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____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____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____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模版渣滓洞,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洞穴,而是一座地下堆肥厂。
该地下堆肥厂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运营,是北京市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重要设施。
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渣滓洞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我最近也有幸参观了这个地下堆肥厂,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我被渣滓洞的巨大规模所震撼。
整个地下堆肥厂占地数十亩,分为不同的区域。
首先来到的是垃圾卸载区,这里是垃圾车卸载垃圾的地方。
巨大的垃圾车排队等候,工人们忙碌地将垃圾倒入垃圾池中。
这个垃圾池有近十米深,垃圾堆放得相当高。
整个区域散发出股浓烈的垃圾气味,使我不禁捂住鼻子。
在垃圾卸载区,我目睹了大量的废弃物被倒入地下堆肥厂的过程,这使我对垃圾处理的复杂和庞大规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进入渣滓洞的地下区域后,我感受到了与上面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气氛。
这里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而是充满了浓重的臭气和潮湿的空气。
尽管身处地下,但是渣滓洞内部布局合理,设备齐全。
我看到了一系列的机器和设备,用于处理垃圾和污水。
大型渣滓处理机运转时发出巨大的噪音,使我感到有些惊慌。
工人们忙碌地工作着,处理着源源不断的垃圾和污水。
他们很辛苦,但他们的工作对于城市的卫生和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渣滓洞的工作原理。
首先,垃圾通过机械装置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可回收物和有害物质。
然后,剩余的垃圾经过震动筛分,分为不同的大小。
较小的垃圾进入发酵室,在高温和充氧条件下进行堆肥。
发酵后的堆肥可用作农田施肥或其他用途。
渣滓洞还能够处理污水,通过沉淀、曝气等工艺,将污水处理为清洁的水源。
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不禁反思了自己对垃圾的看法。
平时,我们将垃圾视为不值一提的东西,却忽略了这些垃圾对于环境的影响。
渣滓洞让我意识到,垃圾的处理和回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参观渣滓洞、白公馆,不仅仅是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教育,更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拷问,有太多的感触体会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篇111月17日,一大早我们随着学院机械工程系团组织部组织的歌乐山素质扩展活动,同学们穿着整齐的军训服装,胸前都戴上了团徽,参观了红岩魂陈列馆。
站在通往红岩博物馆、烈士墓的大门,我顿时感到庄重严肃,我知道自己眼前的土地上有先烈们的足迹。
一路上人来人往,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很多。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首先在烈士墓前举行了哀悼仪式,之后依次参观了红岩博物馆、白公馆、渣滓洞。
在烈士墓后面的墙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还有一朵朵盛开的菊花,那些菊花代表那些连相貌也不曾留下的烈士们。
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历经苦难、折磨而牺牲。
墙边的那句话,“在凯旋的号声里,我们将会交换一个微笑。
”至今我也不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我想这是烈士们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心声吧。
只要新中国能够诞生就能交换他们的微笑,死又何惧。
从烈士墓下来,我们走进了红岩博物馆。
在一个个玻璃橱窗里静静地躺着烈士们的遗物和一些镣铐、当时的枪支器械等。
(在监狱中烈士们所佩戴的镣铐)看着这些东西,我感觉历史触手可及。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杨虎城将军牺牲时戴的帽子,帽子大概是皮革做成的,很旧,上面布满血渍。
这个帽子仿佛在述说着60多年前它的主人怎样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博物馆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故事,看着它们,我脑海里浮现出60多年前,先烈们如何生活、工作和想象着他们不幸被捕后遭受怎样的折磨。
这些东西带我穿越时空,看到了那时千疮百孔的中国和那群坚强勇敢的中华儿女。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一行向白公馆行进。
通往白公馆的路很陡,坐落在歌乐山山腰上的白公馆很隐蔽。
陈然如何出版白公馆版《挺进报》,又如何向狱友传播;韩子栋如何装疯卖傻骗过特务得以逃脱;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狱友们如何高高兴兴地制作五星红旗。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渣滓洞是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个著名的景点,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在这次参观中,我收获了许多体会和感悟,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渣滓洞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追溯到古代的街区规划和建筑风格,领略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
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岁月的印记。
参观渣滓洞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也深刻理解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其次,渣滓洞也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表达形式。
无论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还是当代的街头艺术和装置艺术,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这个艺术的海洋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一片奇幻的世界。
我被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所感动,也对他们无尽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赞叹不已。
再次,渣滓洞是一个热闹而有趣的地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和美食。
这里的小店琳琅满目,琳琅满目,无论是传统手工艺品还是时尚潮流商品,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而且,无论是当地特色美食还是国际美食,这里都能找到,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在这里漫步,品尝美食,感受到了城市的多姿多彩和活力四溢。
最后,渣滓洞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传承给后代。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精心修复和保护的建筑和文物。
这种努力让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渣滓洞悠久历史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文化遗产的珍贵和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保护工作的背后,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总的来说,参观渣滓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发展,也承载着人们的思考和表达。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也得以体会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渣滓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享受的地方,它让我对于城市和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渣滓洞。
这个曾经充满血腥与恐怖的地方,如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向后人诉说着那段黑暗而不屈的岁月。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1943 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
当我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的围墙和森严的铁丝网。
围墙内,几栋破旧的牢房错落有致。
走进牢房,狭小的空间让人感到压抑。
潮湿的地面、昏暗的光线,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革命者所遭受的痛苦。
房间里摆放着简陋的床铺和破旧的桌椅,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的。
墙上的一幅幅图片和文字介绍,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残酷的历史。
革命志士们在这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老虎凳、辣椒水、电刑……种种酷刑令人发指。
然而,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宁死不屈。
在参观过程中,有几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个是江竹筠烈士的事迹。
江姐,这位英勇无畏的女性,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
她说:“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她的坚定信念和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还有一位小萝卜头,他出生在监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仍然渴望学习,向往自由。
然而,最终他也没能逃脱敌人的魔掌。
看着那些曾经的刑具和烈士们的遗物,我的心情愈发沉重。
这些革命者们,他们大多数都正值青春年华,有着美好的未来和家庭。
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参观完渣滓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当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革命精神不仅仅是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斗争,更是在和平年代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努力。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要像那些革命先烈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渣滓洞,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城区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我最近有幸参观了这个著名的地方,下面是我对此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渣滓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渣滓洞之后,我马上被其独特的氛围吸引。
这里一片宁静,远离了喧嚣的都市生活。
我感受到了渣滓洞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其次,渣滓洞的建筑设计也非常精美。
洞内的石雕、雕塑等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艺术品凝聚了无数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古老的地方,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渣滓洞还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
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古籍、字画和文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记录了过去的岁月,是后人了解古人智慧和勤劳的重要窗口。
我深感自己是幸运的,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许多游客在渣滓洞内安静地观赏。
有些人在细细品味字画中的艺术之美,有些人在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有些人在用相机记录这一刻的美好。
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感受着这座古老洞穴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通过这次参观,我意识到了渣滓洞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渣滓洞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在这片土地上,有过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有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的生活轨迹。
通过参观渣滓洞,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的来说,参观渣滓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这个地方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更让人思考现代生活的意义。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尊重,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参观渣滓洞让我懂得了这一点,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珍惜。
渣滓洞,一个富有历史意义和艺术氛围的地方,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并爱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我们的祖国增添更多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
垫江一中王文建
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是我们作为党员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不论环境是怎么样的困难和痛苦,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就是我们慢慢黑夜中的直航灯,就是我们艰难困苦中的精神支柱、力量之源。
渣滓洞里尽管酷刑无数,特务们可以用尽酷刑来折磨我们的革命先烈,但是磨灭不了烈士们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时期、新条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不能淡薄,要经常思考我们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今天我们的工作怎么样体现出我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让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成为我们前进方向中的一盏明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