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 2014渣滓洞白公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2)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2)

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_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有感(2)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篇4渣滓洞、白宫馆这两个地方是小时候从小说“红岩”里知道的,以后以此为题材的影视节目又不断的加深我的印象。

1985年到重庆出差,也和老科长去了渣滓洞、白宫馆。

这次到重庆也想让女儿到这里看看,让她们知道过去惨烈的革命斗争,让她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白公馆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是原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1939年春被戴笠选中用重金买下改为看守所。

军统将白公馆改为监狱以后,将原来的地下贮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为刑讯室,两层楼的住房改为牢房。

白公馆关押的均属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例如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许晓轩,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

“政治犯”关押最多时达200多人。

渣滓洞距白公馆2.5公里,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隐蔽。

1938年起,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两百多人进行集体屠杀,溃逃时还放火烧男牢房,仅有15人脱险。

渣滓洞、白宫馆外面风景秀丽,环顾四周草木一片葱茏。

走进渣滓洞、白宫馆,顿感一片阴森恐怖。

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叙述,使我仿佛走进六十年前那场充满血与火的战场,我看到烈士们亲手绣下的五星红旗仍然放射出不灭的光芒,我听到那沾满革命先烈血迹的种种刑具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我看到罪恶的枪口向人们扫射,我看到无情的大火将先烈遗体化作乌有。

离开渣滓洞、白公馆,我一直在想:那么多共产党员、革命先烈为了他们的信仰和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是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革命者,是中华民族的万世楷模。

而今天的共产党员,今天的领导干部是不是也应该从先烈那里学到些什么?参观渣滓洞写心得体会篇5为建党九十周年,局里组织了全体审计人员参加“庆七一红色之旅”活动,我有幸来到了山城--重庆。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参观白公馆渣滓洞让我深受启发,对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勇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该地点不仅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还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对于恐惧和苦难的抗争精神。

在这次参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也思考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

以下是我对参观白公馆渣滓洞的心得体会。

首先,白公馆渣滓洞作为历史遗址,承载着悲惨的历史记忆。

在抗日战争期间,渣滓洞是一处地下掩体,被广泛用于居民避难和抵御侵略者的重要军事基地。

参观时,我看到了掩体内保存的当时的生活用品、照片和文字记载,这些无声的见证使我深切感受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与此同时,我也对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抗争的人们充满敬意。

通过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我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认,对于和平的珍贵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其次,白公馆渣滓洞也展示了人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渣滓洞的狭小空间中,人们过着与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

然而,我在参观中却看到了居民们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编织和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们用希望和创造力充实了生活,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此外,白公馆渣滓洞也呼应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思考。

在参观过程中,我无法不联想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贫困、战争和人权等。

白公馆渣滓洞所展现的人类团结和抵抗暴力的力量,使我感到应该珍惜和平稳定的生活,并且为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努力奋斗。

这里的历史教训也提醒着我们不要重蹈覆辙,要以史为鉴,共同致力于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参观白公馆渣滓洞还让我对旅游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旅游不仅仅是看风景、留影纪念,更是对于历史、文化和人类精神的一次洗礼。

通过参观白公馆渣滓洞,我体会到旅游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人类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思考和反思。

每一次旅行,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和提升,而且这种提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超越。

总结来说,参观白公馆渣滓洞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和人类的勇气。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沉重的记忆,让人铭记那些为了正义和自由而付出巨大牺牲的英勇灵魂。

白公馆和渣滓洞,就是这样的地方。

当我踏入这片曾经被黑暗笼罩的土地,心中涌起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深深的敬意。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后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改建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

这里四周崇山峻岭,绿树成荫,然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却无法掩盖其背后的血腥与残酷。

走进白公馆,那狭小的牢房、冰冷的刑具,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革命者所遭受的非人折磨。

一间间阴暗潮湿的房间,墙壁上残留着的斑驳痕迹,似乎还能感受到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抗争。

渣滓洞,距离白公馆不远,同样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地方。

这里原是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

后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改造成了监狱。

渣滓洞的牢房更加简陋,空间更加狭小,囚犯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看着那一个个狭小的窗口,难以想象当年的革命者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动容的场景。

那些革命者们在狱中写下的诗句和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信仰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们明知自己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却依然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真理和正义。

其中,江竹筠烈士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她在狱中受尽了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回荡在我的耳边,让我对她的英勇和坚韧充满了敬佩。

还有小萝卜头宋振中,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依然渴望学习,渴望自由。

然而,残酷的敌人却无情地剥夺了他幼小的生命。

看着他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我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怜悯。

参观完白公馆渣滓洞,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英勇的革命者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

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

白公馆渣滓洞观后感在重庆,有两个令人心生敬畏的地方——白公馆和渣滓洞。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感慨,终于有机会亲自去探访,这一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走进白公馆,周围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血与泪。

白公馆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被他自诩为“香山别墅”,可谁能想到,后来这里竟成了关押革命者的魔窟。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我看到了一间间狭小阴暗的牢房。

那牢房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牢房的墙壁上,还留着当年革命者们写下的字迹,那些充满信念和力量的话语,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熠熠生辉。

其中有一间牢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间牢房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床上的被褥又薄又脏。

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马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革命者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没有丝毫的退缩。

我不禁想象着他们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日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佩之情。

再往前走,看到了展示的各种刑具,老虎凳、辣椒水、烙铁……光是看着这些冰冷的刑具,就能感受到当时的残忍和恐怖。

难以想象,那些革命者们是如何承受住这般非人的折磨。

来到渣滓洞,这里的景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渣滓洞的牢房比白公馆更加简陋,牢房之间的通道狭窄而潮湿。

墙壁上的青苔和水珠,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泪痕。

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房间,有一间牢房里摆放着一些破旧的衣物和草鞋,那是革命者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物品。

看着那些补丁摞补丁的衣物,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斗争的身影。

他们穿着这样简陋的衣物,却拥有着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在渣滓洞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

据说,当年有革命者试图从这棵树上逃跑,但最终未能成功。

这棵树见证了太多的苦难和抗争,如今它依然屹立在这里,像是在默默地守护着那段历史。

我在这些地方缓缓地走着,每一步都充满了沉重。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革命者们的面容,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长,但都有着同样坚定的眼神。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

渣滓洞心得体会篇一:参观渣滓洞心得体会红色之旅——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心得体会垫江一中王文建在一个天气明媚的日子里,学校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乘车到重庆主城参观渣滓洞、白公馆。

来到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

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我在参观中得知,担任过中共重庆城区区委书记的李文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先是关押在渣滓洞,后来转移到白公馆,被捕后在特务的酷刑威逼下没有屈服,经受住了最初的考验,但是在被关押了八个月之后,他叛变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的关押,使他逐渐变得意志消沉起来,国民党军统特务给他两种选择:要么为军统工作而生,要么被枪毙。

面对死亡的威胁,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这也说明,无休无止的长期关押,比酷刑拷打更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的意志。

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够有“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迈气慨。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渣滓洞心得体会)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和信念是十分重要的。

在白公馆、渣滓洞关押之中也有人叛变了,就是在无休无止的被关押期间,意志不坚定,信念有所动摇,所以思想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他最后的归宿。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观后感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观后感

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观后感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老的白公馆,对其印象深刻。

整个观后感如下:首先,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展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和融合。

建筑外观充满了古典的气息,大理石的柱子、雕花的门框、精美的瓷砖等工艺细节展示了古老建筑的精细工艺。

而内部设计则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和明亮的灯光让整个空间显得开阔明亮。

这种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设计让人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魅力。

其次,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让我对白公馆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白公馆建于1933年,曾是白崇禧将军的住所。

白崇禧将军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白公馆展览馆中,我了解到了他的生平事迹和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等。

这让我对白崇禧将军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参观白公馆还让我领略到了重庆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白公馆坐落在重庆渣滓洞附近,这个地方是重庆的老城区之一,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历史建筑和巷道。

在参观白公馆的路上,我可以看到老城区的街道、巷弄和民居,感受到了重庆独特的山城文化。

另外,白公馆周边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美食,比如洪崖洞和辣子鸡等,这使得参观白公馆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白公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在展馆中,我看到了许多历史照片和文物,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白公馆作为白崇禧将军的住所,曾为他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平台。

通过了解白公馆的历史,我深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总的来说,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是一次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

通过参观白公馆,我不仅了解到了白崇禧将军的事迹,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文化景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这次观后感将会伴随着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一直保留下去。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心得体会白公馆渣滓洞,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处寓教于乐的历史古迹。

前不久,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地方。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我对白公馆渣滓洞参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白公馆渣滓洞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渣滓洞建筑始建于明朝,是我国古代的一处启蒙教育场所。

渣滓洞曾是清朝时期“子弟学堂”的所在地,为全国各地的子弟们提供了一处学习的场所。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历史照片、碑刻、文物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参观白公馆渣滓洞,让我领略到了传统教育的魅力。

在这里,曾留下了许多优秀学子的足迹,这些学子虽然身世低微,但却通过努力学习,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这种精神力量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

不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志学习,坚韧不拔,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另外,参观白公馆渣滓洞,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变迁。

渣滓洞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沧桑。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白公馆渣滓洞的修复工程,这些工程不仅使得建筑本身焕发出原有的光彩,也展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前人的智慧,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白公馆渣滓洞参观中的游客互动体验也是我难忘的一部分。

在洞内,我看到了许多游客在参观时充满了好奇心,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记录。

游客之间还时不时交流一番,分享彼此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这种互动不仅增进了游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渣滓洞的历史内涵。

最后,白公馆渣滓洞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这座历史古迹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立志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继承,我们才能更好地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心得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心得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心得【最新版4篇】篇1 目录一、前言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五、总结篇1正文一、前言在重庆市,有两处著名的历史景点——白公馆和渣滓洞。

它们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见证。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两处景点,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参观心得。

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白公馆位于重庆市,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

1946 年以后,这里成为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关押政治犯的地方。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白公馆的历史故事,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小萝卜头”的。

这个名叫宋振中的孩子,从小就和爸爸妈妈被关押在白公馆,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体小,难友们都叫他小萝卜头。

他可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许多重要信件都是通过他来传递的,只可惜,他死的时候只有9 岁。

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景点介绍渣滓洞原为人工采掘的煤窑,因渣滓多而得名。

距离白公馆 2.5 千米,这里主要关押一般犯人。

在参观渣滓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当时犯人们所经历的痛苦与折磨。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在墙壁上刻下的革命诗篇,它们充分体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伟大的精神。

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在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

那些革命先烈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定信仰,为理想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时,我也为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到幸运,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参观白公馆和渣滓洞,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信仰。

篇2 目录一、前言二、白公馆的历史背景与结构三、渣滓洞的历史背景与结构四、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五、结束语篇2正文一、前言在重庆市,有两处著名的历史景点——白公馆和渣滓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之旅
渣滓洞、白公馆参观学习心得
2014.11.27号,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11、27惨案的发生地—重庆歌乐山,之所以打算在这一天来到重庆歌乐山开展红色旅游教育活动,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为了纪念我们的先烈,也是更好的让我们受到良好的历史文化的熏陶,让我们更好的成长、成才。

在这庄重的日子里,我们都应该反思,得到教育。

铭记当年的英烈的英雄事迹,激励现在成长中的青年学子。

火炉重庆,已没有了夏天的酷热,而多了几分秋的凉意,天空下着绵绵小雨,在茂密的深林中行走,多了几分阴森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被关押在了歌乐山的监狱里面。

沉重的气氛中,多了几分快要窒息的感觉。

来到渣滓洞,看到介绍说,渣滓洞,原来是一个人工开采的小煤窑,老板叫做陈尔昌,是重庆本地磁器口人。

后被国民党将其征用,开始关押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

渣滓洞看守所分为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看守所、刑讯室等,内院为关押犯人的地方。

男牢16间,女牢2间,关押人数最多时达到300人。

然而,就在1949年11月27日至28日凌晨,国民党派人将全体在押人员集中到男牢楼下16间牢房内集体进行枪杀并焚毁男牢,180人遇难,15人脱险,根据有关人员的回忆,20世纪60年代重建男牢。

从入口走进渣滓洞,便来到了外院。

一眼就看到了墙上的标志。

是这样写道的,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当然我开始不是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能不同人
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我是这样的,反映了迂腐的特务们对长官的愚昧的遵从。

视长官的命令为自己的生命准则,用这些教条化的东西去残害我们的中华同胞,他们于心何忍,我真的是不敢想象。

走了几步来到了审讯室的窗外,看着里面阴森的真实的场景,残忍的刑具,我整个人瞬间有一种深深的害怕。

透过微弱的光线,我看到了审讯架,上面布满了很厚的灰尘,看到了刑具的铁锈,好像刑具上面有先烈滚热的鲜血在流动,耳朵里面忽而传来了几声惨叫、悲鸣的声音,我不敢再继续看下去。

因为,我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幅幅活生生的革命烈士当年被刑讯的场面,我不敢想象当时他们受刑讯的惨烈,一种自然的敬仰之情和无尽的愤怒在心里面交织。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严酷、残忍的审讯下,革命烈士也没有低头,没有背叛组织和同志,没有失去信念。

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对革命的崇高的追求,克服了无数次困难。

因为他们知道,反动派的目的是永远也达不到的,革命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伟大的人民和共产党。

内院的入口旁边是关押女犯的两间牢房。

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杨汉秀、曾紫霞等就是被关押在这里。

女犯人和男犯一样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她们没有屈服在刽子手的残忍的折磨下。

当年,著名的“双枪老太婆”的原型邓惠中,她动员全家起义,不怕牺牲,在狱中多次受刑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

最后和儿子一起在监狱中遇难,时年45岁。

当时听完介绍,自己打心底非常的佩服这些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作为一位女知识分子,能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良苦用心。

不得不让我们当代青年认真学习,让我们努力反思,让我们找到精神的支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让我们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拼搏。

白公馆距离渣滓洞,不到2公里。

从渣滓洞到白公馆,进过一段蜿蜒的山路便可到达。

大门外墙上写着香山别墅四个字。

当年另一批革命烈士便是被关押在此。

有名的有“小萝卜头”,他从小营养不良,导致头大身小。

他积极在狱中为同志们传递信息。

他被国民党关押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忍受着非常人的痛苦生活,但是在他那么小的年龄却没有屈服和低头,依然积极的生活,坚持学习,坚持同反动派做斗争。

我们应该向这样的革命烈士学习。

有的人死了,但他却活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活着,但他却早已死去。

当走完红色路线之后,我才真正的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今天,我终于找到,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我甘心奉献出我所有的光和热,去照亮社会和他人。

当人民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这就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代代、一批批英勇的革命先烈,他们就是这样走完他们短暂而绚烂的人生的。

为了解放新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他们走了,但是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他们的光荣事迹,是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深刻的领悟到我们青年学生必须不忘历史、珍惜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坚持刻苦学习,不
断提升报效祖国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我们要把对革命英烈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