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

现实主义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评析《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小贵和北京城的穷高中生小坚因一辆自行车而发生的一系列的青春琐事。
一、创作主题故事以2000年的北京为背景,当时的北京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口增加,城市和农村的矛盾突出,如何让城市更好的接纳像小贵一样的外来务工者,以及如何改善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是影片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影片关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镜头语言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没有太多的人物语言。
简单的画面,纪录片式的风格,让整部影片的叙事缓慢而沉重,影片极富现实主义色彩。
三、人物形象分析(一)外来务工者的缩影影片开始,从农村来的小贵找到了一份快递的工作,镜头下的小贵时而满头大汗,时而在人群中、车流中奋力的骑着车,小贵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北京城拼搏奋斗的缩影,他们极力融入这个城市,不怕苦不怕累。
当店主夸小贵能干,小贵只是默默一笑,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实。
公司主管对小贵和其他务工者的轻视和鄙夷,会计对小贵百般刁难,前台小姐对小贵不依不饶,小贵自行车被偷以及因自行车多次被暴打,这些事让小贵在这个城市饱受折磨,展现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和不易。
(二)城市底层人民小坚生活在城市里一个贫困的重组家庭,父亲答应买自行车却一再失信,导致家人关系疏离。
影片中高楼大厦和小坚家的四合院形成对比,显示出小坚的家庭处在这个城市的底层。
当小坚在诸事不顺的时候,萧萧又选择了有权势的大欢。
对于像小坚这样处于城市的底层的人,爱情和亲情也因此而变得艰难。
(三)女性角色分析保姆和萧萧是影片中两位重要女性角色。
保姆同样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她对于金钱权势充满了羡慕,偷穿主人的衣服,假装城里人,对小店里的小贵和小贵的叔叔不屑一顾的,虽然同处社会底层,但是在底层的人们彼此冷漠、不团结。
萧萧,她是一个对于权力和地位的依附者,离开小坚而选择有权势的大欢作男友。
《十七岁的单车》影片分析

敲不开的城市大门——《十七岁的单车》影片分析影片讲述了两个青春年纪男孩的自行车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过程,向我们诠释了执着。
两个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命想要融入城市,却被城市无情的拒绝。
这是一个有关于人与社会的故事,两个主人公在城市受到的冷漠待遇,使观众看到了城市市民对下层群众的轻视与冷漠。
本片侧重通过人物的心理与思想的变化来讲故事,用理性又客观的视角来审视故事。
重在强调了两个主人公的遭遇。
从而使观众看见蕴含在主人公身上的执着品质,也反映了敏感的社会问题。
影片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交通工具迅速发展,城市中的人们普遍都以自行车代步。
因为各地区的发展不协调而产生城乡差距,农民和市民被区分开了,城市人对农村人的轻视,农村人的自卑,这样的带有阶级色彩的思想被深深地植入社会。
农民进城打工更是形成了一股持续至今的风潮。
本片主人公小贵的存在便合乎情理,一个孤身远到城市打工的单纯农民。
片头几个年轻的农村孩子在招聘时木讷的表情、简单诚实的回答、对五六七八百的工资满意的笑脸是当时社会城市中单纯沉默的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小贵和小坚对自行车的渴望,自行车对两人的重要性才能被确定,又促成了人物执着性格的表现。
公司员工、洗浴店人员、小坚及其同学对小贵的轻视思想的存在才合乎情理,小贵与小坚悲剧的结局,才能反映出社会的冷漠。
导演用自行车这个道具将两个男孩的故事串联了起来,自行车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有不同但都非常重要的意义。
两人由最初的欺负与被欺负关系到后来渐渐理解对方并接受对方。
交换自行车又不信任的检查完好与否到不检查再到开口交谈,再到后来一起逃脱追打。
小贵与小坚是同一类人——处于城市最下层的贫民,但是他们面对自行车被抢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却是不一样的,其人物所反应的主题也是不一样的。
小贵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他勤劳朴实,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城市的肯定。
不到一个月就快挣得一辆自己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小贵在城市里唯一的谋生工具,自行车已是小贵生命的一部分。
《十七岁的单车》分镜头脚本,部分

12:00——24:00场景一、白天,小卖部,小贵,保姆,小贵哥,外景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效备注1 特跟9' 保姆穿红色高跟鞋走路高跟鞋声2 近3' 小贵看着保姆走进小卖部3 特2' 保姆把瓶子放在柜台上4 近2' 小贵看着保姆5 近4' 保姆看向小贵6 近2' 小贵看到保姆扭头看自己,就赶紧低头7 近3' 保姆扭回头,小贵哥在装瓶子8 近2' 小贵又扭头看保姆9 近3' 保姆拿瓶子准备走10 近4' 小贵看到保姆准备从小卖部出来11 近2' 保姆抱着瓶子走12 近 2 小贵哥望着保姆走13 特—全摇18' 保姆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场景二、白天,快递公司,小贵,刘姐,女同事,内景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效备注14 近31' 小贵跟刘姐说工资的问题,然后说要找经理15 中18' 刘姐叫住小贵,说明天给小贵结账场景三、晚上,快递公司,小贵,锁门人,内景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效备注16 近13' 小贵在车子上做记号17 全摇14' 小贵锁车子,出公司场景四、晚上,小贵家门口,小贵,小贵哥,外景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效备注18 全75' 小贵蹲着,小贵哥哥坐在小板凳上刷牙,小贵的哥哥跟小贵说话电视机里播放的内容的声音场景五、白天,马路,小贵,外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19 全 摇 21'从楼房摇出骑车的小贵鼓点声20全30' 小贵把车锁在门口,然后去送快递,门口有敲鼓有舞扇的老人场景六、白天,洗浴中心大厅,小贵,服务员,内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21全30' 小贵进洗浴中心并和前台交流鼓点声场景七、白天,洗浴中心更衣室,小贵,服务员,内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 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22 中 6' 小贵环顾四周,服务员在一旁服务 23 近 摇 7' 从小贵换上拖鞋到跟随服务员进去中25'小贵裸身走去准备洗澡场景八、白天,洗浴中心洗澡间,小贵,内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24近9'小贵迷茫的在洗澡洗澡的 水声场景九、白天,洗浴中心按摩间,小贵,张先生,客人,服务员,内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 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25 全 7' 其他客人在享受按摩,小贵进来找人按摩时的拍打声26 中 摇 4' 小贵往回走 27 中 3' 小贵遇到服务员 28中摇4'小贵跟随服务员走29 近 5'在洗浴中心按摩的客人和服务员30 全 20' 小贵来找张先生,结果找错人了 31 特 9' 小贵说找张先生 32 特 2' 小贵在门口站着,张先生坐着跟小贵说话33 特 2' 小贵回答张先生 34 特 4' 张先生回答小贵 35 特 2' 小贵等待张先生答复 36 特 3' 张先生告诉小贵没人要快递 37全9'小贵疑惑快递是谁的,张先生继续做按摩场景十、白天,洗浴中心大厅,小贵,服务员,保安,张经理,内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38 中 68' 小贵和前台在说洗澡要收钱的事情 39 中—全 摇 4' 小贵交不出洗澡钱,拿起包要跑40 全 3'小贵被两个保安抓住41 近 摇 38' 小贵被拖回来,张经理来到前台,和小贵说话 42 近 2' 前台服务员把文件递给张经理 43 近 8' 张经理让小贵把文件送给李先生44中5'小贵离开前台场景十一、白天,晚上,洗浴中心门外,小贵,外景镜号 景 别 摄 法 时 间 画面内容解说词 音 乐 音 效 备 注 45 中 9' 外面是锻炼身体的人们,小贵从洗浴中心出来 人们锻炼身体时的音乐46 全 7' 路上车来车往,小贵准备去骑车 47 全 摇 6' 小贵看到车不见了 48全13'小贵四处看49 全摇65' 小贵往前走走找车子,又走回来,一直徘徊在门口找车子50 全13' 天黑了,小贵孤零零的坐在洗浴中心门口51 全摇5' 醉汉晃悠悠的开自己的自行车52 特5' 小贵看着醉汉骑车走53 全7' 醉汉摇摇晃晃的骑车走54 特18' 小贵落寞的看着醉汉骑车的背影,然后发现自己还没有送快递场景十二、晚上,路上,小贵,外景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解说词音乐音效备注55 近跟31' 小贵跑在路上小贵跑步的呼吸声,脚步声,路上汽车鸣笛声。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3篇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3篇十七岁的单车影评1一看到王小帅,我就明白了这片子将会是怎么一种状况。
中国的导演,在技术方面,比如镜头运用上,的确是非常棒。
就算很多人不喜欢张艺谋,但《英雄》中慢放的武打片断,绚丽的颜色,自有一种华彩般的美感。
或者说,如何讲故事,对中国导演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这个故事本身。
无论是王小帅还是别的什么人,所谓反应现实的电影,大多就是布置一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冷漠残酷的大环境,然后把天真纯洁的主角们放在这部绞肉机里翻腾一下,出现一堆血肉之后指着它说:看,现实是多么无情啊!虽然说,并不是没有为片中人物的命运感染过,但我正因为这种多愁善感才讨厌这种片子,总觉得自己的情感被导演玩弄了。
“他人即地狱”,任何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矛盾的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悲惨的,然而刻意突出这样一种感情,似乎整个社会都在迫害那个小快递员,就多少给我一点“staged stage”的感觉了。
这部片子还是刻意了,电影从一开始就在强调城里人如何如何,乡下人如何如何,到后来洗桑拿那里,导演的用意已经昭然若揭,就像一个谜底已经知道的问题。
对我而言,这部电影还是没有能让人慢慢浸染其中的自然,反而有被导演逼迫着去体验的压力。
甚至每一句台词都有其精心设计的涵义,这并不是褒义,而是说,这部电影,匠气太重。
在反应某种社会弱势群体的电影中,大多数中国电影都有这样的匠气,把全世界都压迫在一个小人物身上,以凸显命运的不公。
与其这样拍电影,还不如用真实的手法去拍摄一部纪录片,真实总比虚构的舞台更有冲击力。
或者说,用《东宫西宫》那样的叙述手法,把大背景模糊成一种诗意的叙述,只可惜,王二之后,没人那么浪漫了。
十七岁的单车影评2一直不敢忘掉这部同样小众的电影,如同我也有过一段孤独而幽闭的青春。
有些与生俱来的疼痛,藏在心里,始终不能忘却。
如果没有记错,王小帅曾在媒体面前说过,不会为了商业和票房去改变,宁可自己的作品退出国内市场,也要坚持自己的电影方向。
十七岁的单车解析

十七岁的单车解析十七岁的单车解析单车,是一个熟悉的交通工具,也是年轻人的代表性象征之一。
在十七岁这个时候,单车对于许多青少年而言,承载了他们青春的记忆和梦想。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可以说是青春的象征。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骑车是一种常见的活动。
单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娱乐和运动方式。
它可以让青少年追风逐浪,感受自由和独立。
骑行单车的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风的呼啸和阳光的温暖,让人沉浸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而这种体验,对于那些正在经历青春期烦恼的青少年来说,是无比宝贵的。
十七岁的单车,也是友谊和团结的象征。
骑车可以和朋友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起探险、一起冒险,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回忆。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单车带来的快乐和激情,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支持。
这种友谊和团结的精神,将伴随他们成长,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七岁的单车也是激情和勇气的象征。
在这个年纪,人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骑车代表着冒险和挑战,他们愿意突破自己的界限,尝试新的事物。
骑行强化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勇气和激情,将成为他们未来的资本,并使他们更加坚强和勇敢。
十七岁的单车还是独立和自信的象征。
在这个年纪,青少年开始逐渐独立,学会自己处理事务。
骑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他们展示自己能力和独立性的平台。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他们可以自己掌握方向和速度,并且决定自己的目的地。
这种独立和自信,将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品质。
总结起来,十七岁的单车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青春、友谊、激情和独立。
单车将青少年们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共同探索世界,创造美好的回忆。
无论是骑行的过程还是骑行所带来的变化,都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17岁的单车经典台词

17岁的单车经典台词《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讲述青春的剧情电影,由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崔林、高圆圆、周迅与李滨主演,其中崔林与李滨是首次在电影中演出。
一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十七岁的单车》的经典台词,希望大家喜欢。
《十七岁的单车》的经典台词1、我怀念过去的你,怀念我留在单车上的十七岁,怀念曾经因你的一阵微笑而激荡起来的风,夹带着悲'欢和一去不再回来的昨天,浩浩荡荡的穿越我单薄的青春。
明亮,伤感,无穷尽。
2、那个时候,我在高三,在一种单纯可是近乎残酷的时光里,在一种仰望和低头的姿势里,想着不可接近可是又格外真切的未来。
我在想那个夏天里看不到整片阳光的大学,我在想应该对自己的时光做个总结,回忆,伤感,然后笑着开始自己全新的旅程。
3、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4、年輕任性的我們總有無限的精力去折騰。
然後不停的彼此傷害彼此錯過。
然後不停的回憶!5、時間讓我愷愷不安,並且念念不忘。
當我以為自己戰勝了命運之後,生命卻輕易的就顛覆了我。
我不怕生也不怕死,我只是怕不夠時間來愛你!6、有的人,不能因為他不在了而不在愛他了;有的事情,不能因為他過去了而不去想它了!7、我是那麼固執的喜歡吃糖,總以為淡淡的甜蜜不會讓人覺得憂傷!8、從前有人告訴我,說最後一顆牙齒是為了愛情而生的所以才會分外疼痛!9、那些漫長的平靜的周而複始的日子里/那些短暫的起伏的繽紛的日子里/那些快樂的熱鬧的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那些悲傷的孤獨的日子里/那些自愛鉨身邊的日子里/那些在我的日子里/我是那麼喜歡你/卻當然不能告訴你!10、大海藍天,相隔甚遠。
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都是藍色的都是清澈的。
我相信某一天大海會愛傷藍天,一定會的!11、油桐花開代表幸福晚來。
我等到油桐花開了又謝了,是不是幸福走了!12、燈籠易碎/恩寵難回/思念無果/轉瞬滂沱13、十六歲,是不是轉個彎就可以找到幸福的拐角?14、憂傷的陽臺灑滿陽光的味道,我不在了你可以找到幸福嗎?15、當愛情變成抓不住的水,離開便是唯一的表情!16、我顛倒整個世界,只爲擺正你的身影!17、如果你始終無法愛上我,我會給你分手的權利!18、那些逝去的青春,總要有什麽秘密和他一起埋葬祭奠,它才不會孤單吧!《十七岁的单车》简单影评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华,按照常理,应该拥有最灿烂的时光和最理想的梦。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观看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600字范文精选篇一前几天,我刚看完一部很老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时,就觉得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虽然我还没有长到那么大,十七岁我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小时候,在家里附近干过一些坏事,还被别的小孩追着骂。
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很可笑。
我看过很多部电影,常常是一些玄幻片和搞笑片,甚至是大人们口中的大片,看完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不知有什么启发。
这部很老的电影简单而不乏对社会有讽刺之意,我特别可怜剧中人,多希望那时有一个和谐的社会!这部电影是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当时我们还不以为然。
直到寒假终于有机会看了!一辆车,是他在那个城市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他生存的希望,虽然他生活在那城市的最底层,可是他很满足了。
他不明白这辆单车对另一个男孩子的义意,他只知道,这辆单车是让他在那个城市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因为一辆单车让小贵和小坚两个看似不同社会级别的人相识了,其实电影中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小贵被别人打了还死死地守护好自己的单车,而是小贵和小坚每天站在胡同那里交换车子的那个片段,感觉他们每天交换车子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也感觉到了他们十分守信。
最后,小贵扛着车子走的那段慢镜头,与北京城里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一些社会上的人追着小贵,小坚急速地穿梭于衰旧的胡同中,下棋的大爷无动于衷,巷头的大妈寻眼望去,仿佛看着一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世纪大战;孩子们看看大人后也是一脸的冷漠,甚至连一点惊慌也没有,然而就是在这一场被人视为冷漠的争斗中,引发了一场血案。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叹道:梦想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们会为了一个梦想而执着,幻想,冲动,甚至迷惘!观看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800字范文精选篇二昨天看了《十七岁的单车》这部影片,两个不同环境长大的同龄人因为一辆自行车联系在一起。
小贵和小坚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
小贵来自农村,初入城市打拼,对未来寄予厚望。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两个17岁的年轻人——外来打工仔阿贵和出生贫穷的城里人小坚,因为一辆单车而引起冲突,在反反复复的互相追逐和抢夺后,两人最终都受到权利的压迫,以悲剧告终的悲惨故事。
整部电影情节非常简单,但剧情却引人入胜,从单车出现,单车对阿贵的重要意义,到单车被偷,小坚对单车的热爱,再到两人平分使用单车,直到最后单车被破坏,故事情节始终围绕着单车慢慢展开,导演利用这一两普通的单车就巧妙地表现了两个年轻人在权力的压迫下,痛苦和绝望的心境。
整部电影从头至尾看下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电影没有太多的台词,而是通过最自然的动作、最朴素的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雕琢和夸大的痕迹,让人看了有真切实感。
阿贵是一个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17青年,他怀揣着对生活的梦想,好不容易在城里找到了一份送快递的工作,为了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单车,他每天忙碌奔波于街头,拼命的跑单子,好让钱早点扣完,得到属于自己的单车。
可是,在工作的同时,他总是显得与大“城市”格格不入,首先他看到了整天换衣服的漂亮女人,让他见识了什么是城里人,在真正面对“城里人”时,却始终不敢正眼看人家。
接着在跑单时,他又误入大酒店“被迫”洗了一次澡,让他感受了大城市的生活,不料的是,这澡却错了,不仅自己要找的张先生没找到,还要被迫交洗澡费。
当时阿贵带着无助和茫然的表情喊着“我没钱!”“是你们让我洗的!”,体现了一个不清楚城市生活“金钱”法则的乡下人与城市生活的不协调。
小坚是来自重组家庭,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城里人。
他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辆山地车,在他看来拥有山地车,就是有了能融入同学的资本,有了山地车他才能拥有自己心仪的女朋友。
只是,小坚的父亲却宠着自己继母的女儿,把本身为他买自行车的钱,给妹妹付学费,这激起了小坚内心深处的叛逆,他毅然偷了家里的500元钱,从二手市场买了一辆山地车。
小坚的举动,充分揭示了现代年轻人最明显的特征:冲动和迷茫,成长的挫折和错误,使人迷茫失去理智,进而产生冲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十七岁的单车
风拂动她妖娆的长发,在红墙高砖之上奔跑着的年轻面孔,迎着风的方向,轻舞飞扬。
梦境中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也出现了这样的语句。
最近一直用姐姐的电脑,而她翻出我电脑中的存货看起了电影。
一部部,回忆如此清晰地回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不知是巧合或是刻意安排。
这样的epiphany时机到来了,终于意识到该是面对某种从未有勇气去面对的现实了。
我的之于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喜爱,我的之于对这两部电影的喜爱,我的之于对过去的种种无法放手的固执,只说明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我从来不愿接受成长,不愿接受自动生成的成熟。
“青春的幻灭”,在讨论这两部电影的时候,我多次用到这样的字眼,加上想到最钟爱的《死亡诗社》,这一系列电影的喜好让我明白,我想我过于强调那已然逝去的,不再属于我的岁月了。
青春?青春总是理想主义的,总是我们年轻的笑容,青涩的脸红,或者只是走过后排高个男生身旁的不自觉加快脚步。
片段,想起来的时候才发现都只是片段而已,而我还在保留关于青春幻灭的片子,还在固执的温习,还在固执的卖弄,仿佛那还是属于我的奢侈。
而片段的存留已经充分说明,只是片段而已,过去的终归还是溜走了。
我不应该躲在这样的字眼,这样的掩饰之下,用所谓“青春的幻灭”来掩饰自己的不够勇敢。
十七岁,高中毕业那年还是十七岁的我,而那样的美好本应该留在那年炙热的骄阳,躁动的不安,焦急的等待,和对于漂泊,奔波尚未丝毫理解的青涩中。
《十七岁单车》中“小贵”以自行车作为他一切梦想的起点,遭遇了种种之后,明白了原来他“梦想”的另一面尽是沧桑,尽是不堪。
这是我和姐姐交流时的解释,然而说完,我突然意识到我丢失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小贵,在经历了梦想的门槛之后,就在那样的青葱岁月中长大成熟了,而我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幻灭”那一层。
这是一种刻意,自动,条件反射式的误读。
刻意在,我从不曾试着接受更深一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