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中医基础理论+四诊】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经名由来】1、阴阳学说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
走行于人体内侧(腹侧面),隶属于一脏者,命名为阴经;走行于人体外侧(背侧面),隶属于一腑者,命名为阳经。
2、经脉中,阴气轻重、阳气强弱有别,因此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
太阴、少阴、厥阴,代表阴气由重到轻;太阳、少阳、阳明,代表阳气由强到弱。
3、上为手,下为足。
走行于上肢的经脉,经名前冠以“手”字;走行于下肢的经脉,经名前冠以“足”字。
4、手太阴肺经之脉,走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故属手三阴经之一,该经隶属肺脏,故名肺经,该经在三阴经中阴气最重,故名太阴。
手太阴经络包括手太阴经脉、手太阴络脉、手太阴经别和手太阴经筋。
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经脉循行】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
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胃、喉咙和气管,属肺,络大肠,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络脉别于列缺,散人鱼际。
经别人腋下,出缺盆,循喉咙。
经筋结于鱼后、肩前髃,散贯贲。
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英文名称:Lung Meridian(LU)。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释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经络腧穴学概述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三章手太阴肺经学习内容n 经脉循行n 主治概要n 经脉重要腧穴(7个)一、手太阴肺经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语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其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1.为什么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提示: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经脉这个通道的发端必是气血之源。
2.为什么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是起于肺经而不是其它经脉?提示:根据肺的生理特性理解。
本经共11个腧穴:中府、云门、天府 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 鱼际 、少商(只需掌握7穴)中府LU1(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满。
2.肩背痛。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针感酸麻 胀可向胸部或肩背部放射。
不可向内侧深刺,以免伤及胸膜和肺脏,引起气胸。
可灸。
尺泽LU5(合穴)【定位】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 陷中。
【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肘臂挛痛。
3.小儿惊风,吐泻。
【操作】直刺0.5-0.8寸,针感酸麻胀向前臂桡侧及拇指放散,或点刺出血。
可灸,但不宜瘢痕灸,以免影响关节活动。
孔最LU6(郄穴)【定位】在前臂前区,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2.肘臂挛痛。
中医笔试考试内容

中医笔试考试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
- 内容。
- 阴阳的概念、阴阳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例如,“寒者热之”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寒为阴邪,热为阳邪,用热药来制约寒邪。
- 五行的概念、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及五行的相乘相侮。
如肝木太过,横克脾土,这是木旺乘土的表现。
- 重要性及考点。
- 这部分内容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在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比如会问“下列哪项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关系”,考生需要准确理解阴阳五行的各种关系概念才能正确作答。
2. 藏象学说。
- 内容。
-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
例如,心主血脉、主神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节情志等)、主藏血。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如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等)以及五脏与形体官窍、情志、五液等的联系。
如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 重要性及考点。
- 藏象学说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理论。
考试中会考查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如“下列哪项不是脾的生理功能”,也会考查表里关系等综合性知识,是重点考查内容。
3. 气血津液学说。
- 内容。
- 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来源于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之清气)、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及其各自的功能。
例如,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 血的概念、血的生成(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与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有关)和血的功能(濡养和滋润全身)。
- 津液的概念、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和排泄主要与肺、脾、肾等脏腑有关)以及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化生血液等)。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2017-09-15 00:08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公众号【中推医学文化研究院】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内针丨经络基础丨手太阴肺经

内针丨经络基础丨手太阴肺经《灵枢》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暍,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我们需要记住经脉的循行路线,记住,这是六经辩证的基础除了记忆背诵,别无坦途不要走捷径,下一点苦工,一切都是值得的。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
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肺出于少商。
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
手太阴经也。
1.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2.手太阴络为列缺3.天枢大肠肺中府(墓穴)4.肺向孔最取(郄穴)5.列缺任脉行肺系(八脉交会穴)手太阴肺经主治胸、肺、咽喉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肺经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无华。
肺经主管人体的营气和呼吸系统,可改善咽喉不适,气短,并且达到清除肺部垃圾的作用,经常调理疏通肺经可保证肺部的正常工作,有效预防肺部疾病。
肺为传道之官,治节出焉,有节度,有规律。
肺主皮毛,主忧,主魄,开窍在鼻,肺属金,其音为商(si),眉毛是肺在管,肺为气之本。
肺主秋,其正脉为浮脉。
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为寅时(3:00-5:00),肺气从左向右走。
中医基础理论太阴病

食不下,或食欲减退
下利
寒主收引,筋脉拘急
腹痛(时痛,时止,喜暧喜按)
湿浊上泛
苔白滑有津
阳虚无力鼓动血脉
脉迟缓或沉缓
5
(三)病性:里虚寒证(脾虚寒证)为主。
(四)病机:脾气虚弱,寒湿中阻。
6
(五)证候类型
太阴病虚证 理中汤、四逆汤
桂枝加芍药汤证 太阴病 太阴病实证 桂枝加大黄汤证
20
【病因病机】邪陷太阴,气滞络 瘀。
【诊断要点】腹满时痛,或大实 痛。
21
【鉴别诊断】
燥实内停,腑气不通 太阴脾伤,气滞络瘀 脾阳不足,寒湿中阻
病机
阳明实证
拒按,绕脐痛,不大便,潮热,汗出,苔黄燥
太阴实证
腹 痛
兼证
时痛时止,或大实痛拒按,或伴便秘苔不燥 喜温喜按,口不渴,呕吐,下利清稀
桂枝汤证 太阴病兼表证 桂枝人参汤证
7
(六)治疗原则: 温补中焦,散寒除湿。
8
(七)禁忌:太阴病属脾寒证,故治太阴 病禁用吐下之法。 若因寒积停滞者,需用攻下者,当扶正祛 邪同用,不可单用攻下法。
太阴病禁用下法为其常,兼有积滞而用温 下为其变。
9
• (八)传变
太阳病
少阴病
26
【临床表现】脉浮,微发热,恶 风寒,纳差、便溏,四肢倦怠, 神疲乏力,甚或下利不止,心下 痞硬,舌淡体胖,脉弱缓。
27
• 证候分析
中阳不足,感受风寒 中阳不足,风寒外束 本太阳病,攻下伤中
脉浮(卫阳外出抗邪) 微发热(卫阳与邪相争) 恶风寒(卫失温煦,阳虚不达)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一、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LU.)(一)经脉循行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特点•体表路线: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
并于胃、气管、喉咙联系。
(二) 腧穴概要1.腧穴特点:本经腧穴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2.腧穴主治特点: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三)常用腧穴举例1.尺泽(Chǐzé,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太渊(Tàiyuān, LU 9)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LI.)(一)经脉循行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手太阴肺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复习笔记:手太阴肺经、腧穴《灵枢·经脉》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⑴,下络大肠,还循胃口⑵,上膈属肺。
从肺系⑶,横出腋下,下循臑内⑷行少阴⑸、心主⑹之前,下肘中,循臂内⑺上骨⑻下廉⑼,入寸口⑽,上鱼⑾,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注释手太阴肺经⑴中焦--宋·王维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精微上注于肺”。
⑵胃口——《铜人》注:“胃之上口,名曰贲门。
”⑶肺系——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
”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⑷臑内--臑音闹。
指上臂。
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⑸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
⑹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
⑺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⑻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⑼廉——指侧边而言。
⑽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⑾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翻译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作用与配伍本经腧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中府【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
中,与外相对,内部也。
府,脏腑也。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输送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气润肺,清热止血
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 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 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
列缺
[主治] 咳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喘,咽喉肿痛;头痛,牙 痛,项强,口眼歪斜。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 咳嗽气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实 热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等急症。
[操作]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
清泻肺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
孔最 郄穴
[定位]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
[主治] 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肘臂挛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 鱼际治咳血。
其病:所过者支转筋痛,其 成息贲者,胁急、吐血。
中府 肺之募穴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 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 咳嗽 ,气喘,胸满痛;肩背痛 。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 胸。可灸。
宣肺健脾,泻胸中热
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
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注解:是动则病:此经脉变动异常就可以发生的病症。 是主肺所生病:指该经脉腧穴能够主治有关肺方面的病症。
病候分析: 1.本经外经病: 臂厥、月需 臂内前廉痛厥,肩背痛、寒——经脉所过病变、缘由风寒湿邪气痹阻经气 所致。 2.本脏病: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甚则交两手而瞀 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 3.其他: 掌中热 缺盆中痛 小便数而欠
三、手太阴络脉
《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
: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 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 则欠呿,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 半,别走阳明也。
别:分支,这里指络脉 分间:挠骨茎突后方(上方) 并:与经脉相并而行
四、手太阴、手阳明经别
《灵枢·经别》:手太阴之
正:别入渊液少阴之前,入走 肺,散之大肠,上入缺盆,循 喉咙,复合阳明。
[操作] 向上斜刺0.5—0.8寸。可灸。
宣肺理气,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太渊 输穴;原穴;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 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 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 痛;无脉症。
[操作]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寸。可灸。
调肺气,通血脉
• 挟:并行于两旁 • 贯:穿过它经中间 • 交:两经脉相会 • 环:绕于四周 • 合:两脉相并 • 别:经脉的分支 • 抵:到达那一边 • 却:进而又退
二、病侯(掌握、背诵)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
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
交会穴:本经无交于他经的经穴, 但他经交于本经的中府穴(足太阴 与之相交),列缺穴(任脉与之交 通).
本经穴位(11):中府(肺募),云 门,侠白,尺泽(合),孔最(郄 ),列缺(络),经渠(经),太 渊(输、原),鱼际(荥),少商 (井)。
• 起:经脉起始 • 中焦:上腹胃脘所在部 • 络:联络之意,这里指经脉络于与其相表里、相配合的大肠 • 还:经脉去而复回 • 循:沿着 • 胃口:指贲门 • 上:从下向上走,从低陷处向高处走 • 下:从上向下走 • 属:该经脉归哪个脏或归哪个腑所统属 • 肺系: 指肺的连属器官如气管、喉咙等 • 出:由深而浅,称出 • 行:走过它经的附近 • 廉:边缘 • 入:从外到里 • 过:经过支节的旁边
《灵枢·经别》:手阳明
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 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 也。
五、手太阴经筋(分布部位病 症)
《灵枢·经筋》:手太阴之
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 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 结肘中;上臑内廉,入腋下,出 缺盆,结肩前髃;上结缺盆,下 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 胁。
第四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一、循行(掌握、背诵)
起于中焦(中脘)下络大肠(水分),还循胃口(上脘), 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中府与足太阴相交,循云门)腋下, 下循臑内,(历天府、侠白)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抵 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历孔最、出腕上列缺(与任脉交 通)入寸口(经渠、太渊),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内侧) 端(至少商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