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16.4----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16.4----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学案:16.4——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 焦耳定律: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可以用公式Q=I^2Rt表示。

3. 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电暖器、电烙铁、电饭锅等电器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焦耳定律,并能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2. 能够分析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运用,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焦耳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暖器、电烙铁等日常电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

2. 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推导焦耳定律,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讨论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2. 焦耳定律:Q=I^2Rt3. 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电暖器、电烙铁、电饭锅等电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通过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器,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30s产生的热量。

答案:Q=I^2Rt=2^21030=1200J2. 题目:讨论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电流的热效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暖器、电烙铁、电饭锅等电器,同时也需要注意防止电流的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如合理选择导线、绝缘材料等。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九年级全册 沪科版
第四节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 _内___ 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 体产生的热量跟 __电__流___、__电__阻__、_通__电__时__间__ 有关。
【特别提醒】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有 _控__制__变__量__ 法和转换法。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 __正__ 比,跟导体 的电阻成 __正__ 比,跟通电时间成 _正___ 比。用公式表示为Q= _I_2_R_t__。热量的单 位是 __焦__(J_)__,公式中I、R、t的单位分别是 __安__(A__) _、_欧__(_Ω_)_、_秒__(_s_)_。
R C.根据 Q=UIt 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 D.根据 Q=I2Rt 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4.(2023·无锡)如图所示,是超市常用的塑料袋封口夹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 为5 V,电热丝R阻值为1 Ω。闭合开关S,电热丝温度升高,利用电流的热____效应 实现高温封口,3 s内产生的热量为7_5_____J,若使用时总把塑料袋烫坏,可以 __增__大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电热丝的阻值。
=1∶3。
10.(2023·铜仁模拟)冰冻是造成高山地区冬季输配电线路倒塔(杆)断A线的重要原 因。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电力工人要及时对输电线路进行除冰作业,有一种 “短路熔冰”的方法,如图,将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通使冰熔化。请分析说 明用这种方法除冰的原因。
答:由题知,在短时间内让输电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通,即两输电线直接 接通形成短路,电路中电流变大,在输电线电阻一定时,根据Q=I2Rt可知,在短 时间内电流通过输电线产生的热量增大,冰由于吸收大量的热量而熔化。

沪科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6章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沪科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6章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课件(共20张PPT)

三、焦耳定律
焦耳 (1818-1889)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一生致 力于实验研究。用近40年的 时间做400多次实验,研究 热和功的关系。根据所测量 电流通过电阻放出的热量, 提出了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 Q = I ² R t
焦耳定律 意义:热量 电流 电阻 时间
单位: J A Ω S
焦耳定律的理论推导
电流通过导体时,如果消耗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 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那么,电流产生的热量Q就等于 消耗的电能W。
即: Q = W = Pt = UIt = I2Rt
例题1 某导体的电阻是2Ω,当1A的电流通过,1
结论1:电流和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探究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
大小关系
(1)实验电路图
I1
R1
A
· · I2
R2
A
(2)实验器材 R1=R2,I1>I2 装有等质量煤油的烧瓶、温度计、两个10欧的 电阻丝、开关、导线、 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结论2: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装置统称为电 热器。
1、下列电器中不是应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风扇
B.电熨斗
C.白炽灯
D.电饭锅
( A)
2、电流的热效应是电流通过导体时__电_能__转化成___内_能 的现象。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热_效__应__制成的加热设备。
二、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一、白炽灯通电后,在刚开始通电不是很热,可过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电流的热效应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电流的热效应课件
电阻丝
R
演示
R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实验结论
2、在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 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电阻丝
R1
R1 R2
演示
R2
(3)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结论
3、在通电时间和电流相同的条件下, 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结论
结论1. 在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通 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非纯电阻电路:W总>Q (W总=UIt =W外+Q)
【例题】某电热器电阻丝的电阻为55欧, 接在220伏的电源上,在20分钟内共产生 多少热量?
解:
1.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 跟通__电__时__间_____成正比,跟电_流__的__平__方______成 正比,跟导__体__的__电__阻____成正比。
焦耳
(J.P. Joule, 1818-1889)
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 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 即 Q=W 又∵ W=UIt ,欧姆定律 U=IR ∴ Q=W=UIt=I2Rt
纯电阻电路:Q放=W总=UIt=U2/R t=I2Rt 非纯电阻电路:W总>Q (W总=W外+Q)
得出结论
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
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Q = W 又∵W = UIt 根据欧姆定律U = IR ∴Q = W = UIt = I2Rt
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的热量计算,对只存在电流热 效应的电路也可用Q =W = UIt = Pt = U2/R t来计算热量.
注意:
纯电阻电路:W总=Q放=Pt=UIt=U2/R t=I2Rt
A. 2倍 B. 4倍 C. 0.25倍 D. 0.5倍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20张PPT)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20张PPT)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2、公式
Q = I ² R t
焦耳(J)
安培(A)
欧姆(Ω)
秒(s)
电暖器、电钣锅、电炉等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电风扇、电动机、电动车等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1.纯电阻电路:
Q = W
Hale Waihona Puke 适用欧姆定律及任何公式推导2.非纯电阻电路:
W电 =W机+ Q热
②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③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闭合开关,保持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不变,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填写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电阻R=20Ω
时间
0
1
2
3
4
温度
电阻R=30Ω
时间
0
1
2
3
4
温度
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二、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电时间
三、焦耳定律
电流大小
电阻大小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突破难点:实验中观察什么来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转换
总结:让电流产生的热量被液体吸收,使液体的温度上升,我们可以比较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比较电热,通过观察液体的温度变化量来测量电流产生的热量。
转 换 法
电流产生的热量Q放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

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热效应的知识。

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电流的热效应知识点。

1. 电阻和电流强度的关系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电流强度(I)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

即I = V/R,其中V是电压。

2. 热效应的定义和公式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自身产生的热量。

根据焦耳定律,热量(Q)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

即Q = I^2 * R * t,其中Q是热量,I是电流强度,R是电阻,t是时间。

3. 电流的热效应实验为了验证电流的热效应,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

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和电阻丝。

首先,将电源与电阻丝连接,通过电流使其通电。

然后,利用温度计测量电阻丝升高的温度变化,从而计算出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4. 影响热效应的因素热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几个因素。

首先,电流强度越大,热效应越明显。

其次,电阻越大,热效应也越明显。

最后,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也越大。

5. 热效应的应用热效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电热水壶、电热毯等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物体。

另外,电焊也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金属焊接在一起。

6. 安全注意事项在学习和实验电流的热效应时,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避免触摸导体和电源,以免触电。

其次,不要长时间接触高温的导体,以免烫伤。

还要注意实验时的电源选择和操作规范,确保自身安全。

总结:九年级电流的热效应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我们学习了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了解了热效应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流的热效应,并了解了影响热效应大小的因素。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热效应的应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热量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1、电热的利用: 电热水器、电 饭锅、电熨斗、 电孵化器等等.
2、电热的防 止:电视机 后盖的散热 窗、电脑主 机里面的小 电风扇等等.
小结
一.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的现象. 2.实质:电能转化为内能. 二.电热器 1.定义: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2.原理:电流的热效应. 3.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 三.焦耳定律(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 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过时间成正比.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 R与t相同,I越大,Q越多) 3、在电阻、电流相同的情况下,通电时间越长,产 生的热量越多. ( R与I相同,t越大,Q越多)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最先 精确地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 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 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可能与电阻有关。电阻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 2.可能与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流热效应越大 3.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通电时间越长,电流热 效应越大
[设计实验]
讨论 1.当一个物理量被猜测与多个因素有关,应用 什 么方法去研究? 控制变量法 讨论 2.用什么方法和器材去观察那些不可见的物理量?
转换法
解:消耗的电能为: W总=UIt=220V×2A×60S=26400J
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 Q=I2Rt=(2A)2×5 Ω×60S=1200J
得到的机械能为: W机=W总-Q=26400J-1200J=25200J
想想议议
从前面学习知道,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越大. 电阻越小,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可是按照焦耳定律. 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二者似乎有矛盾, 这是怎么回事?

沪科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6章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共23张PPT)

沪科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6章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共23张PPT)

A、该装置是探究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电流在B装置中产生热量较多。 C、该装置是利用U型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
反映电阻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D、该实验运用了Hale Waihona Puke 制变量法和转换法。AB
例题3
有一台电动机,工作电压为220 V,电流为 50A,内阻为0.4 Ω ,求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产生 的电热,及转化的机械能?
制定计划
探究实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实验目的: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电流I 通电时间t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设计实验: 1、探究Q与R?
2、探究Q与I? 3、探究Q与t?
实验验证
实验1:研究电热Q与电阻R关系
R1
R2
实验2:研究电热Q与电流I关系
I1
I2
实验3: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关系
2
2
5
2
3
10
2
4
10
4
定性研究
(1) I、t 相同,探究Q与R的关系? 选择序号 1、2 实验数据,结论: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R 有关 。 (2) R、t 相同,探究Q与I的关系? 选择序号 1、3 实验数据,结论: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I 有关 。 (3) R、I 相同,探究Q与t的关系? 选择序号 3、4 实验数据,结论:产生的热量Q与电流t 有关 。
超导性。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
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
)
A. 输电导线 C. 电炉丝
B. 白炽灯丝 D. 保险丝
例题2
在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时, 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等量的空气 ,U型管中液面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 正确的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知识
点复习沪教版
知识点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
Q==UIT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Q ——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
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

后练习
1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接的输电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通过电炉上的电流比通过输电线上的电流大
B电炉丝的电阻比电线的电阻大得多
电炉丝金属的比热容与输电线的比热容不同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精析:这个现象运用焦耳定律容易解释由于电炉丝与铜导线是串联的,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Q=I2Rt,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因此电炉丝上产生的热量比铜导线上多得多,所以我们看到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热
解:本题答案应选B
点评: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关键是准确地选用原理,要从题意中挖掘条,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物理原理
2一台直流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0Ω,接在12V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为2A,这台电动机工作in产生多少机械
能?
精析: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不遵从欧姆定律,求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也就是求电流所做的功只能用=UIt,而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热量必须用Q=I2Rt求,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为-Q
解: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功为:=UIt=12V×2A×300s=7200,即电动机in消耗的电能为7200
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热量为:Q=I2Rt=2×0Ω×300s=600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量为:-Q=7200-600=6600
点评:本题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电动机电路是非纯电阻电路,所以在选用公式时要慎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