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村镇规划一、简答题:1、村庄的特点:(1)居民点多,结构比较松散(2)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3)人口稀少,组成相对稳定(4)依托资源,血缘关系浓厚(5)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2、村镇的一般发展规律:(1)村镇发展必须与农村经济状况相适应。
(2)村镇建设发展具有地区差异。
(3)村镇建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向城乡一体化过度。
(4)农村人口空间转移遵循顺磁性发展。
3、村镇用地的选择要求:(1)用地选择,要为合理布局创造条件。
(2)要充分注意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和良田。
(3)选择发展用地,应尽可能与现状或规划的对外交通相结合,使村镇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铁路与公路对村镇的穿插分割与干扰,使村镇布局保持完整统一。
(4)要符合安全要求。
(5)要符合卫生条件要求。
4、村镇规划的总体内容:(归结为“三定”“五联系”)(1)分析乡(镇)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村镇的发展目标。
(2)确定村镇体系布局和主要生产企业的分布。
(3)确定集镇和主要村庄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建设特点。
(4)村庄道路、电力、电讯、供水、排水等工程设施的总体安排。
(5)乡(镇)域主要公共建筑的合理配置。
(6)综合协调防灾、环境和风景名胜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5、研究村镇人口年龄构成意义在于:(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劳动力人数,可以看出从业人数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和被抚养人口的比列,对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意义。
(3)掌握学龄前儿童的数字与趋势,是制定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6、镇区建设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步骤:(1)分析现状,根据《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2)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并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
(3)对规划范围内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
(4)确定旧城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村镇规划 复习重点 2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首先,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包括:
(1)确定规划期限,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2)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与规模; (3)用地适宜性评价 (4)确定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 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 大型公共建筑位置; (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 环保、环卫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新区开发、旧区改造,用地调整; (7)近期建设规划范围,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 项建设用地; (8)历史文化保护,处于地震威胁区的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9)估算近期建设的投资
• 3)村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村镇性质 ②村镇的人口规模 ③村镇布局特点 ④自然地理条件
村镇用地的选择
村镇件。 (2)充分注意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耕地和 良田。 (3)选择发展用地,应尽可能与现状或规划 的对外交通相结合。 (4)安全需求。 (5)卫生要求。
村镇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其次,村庄规划的工作内容:
(1)确定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 (2)确定宅基地标准、容积率等各项住宅建设的控制指 标; (3)具体布置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设施; (4)具体布置商业等公共建筑和村办企业的位置、用地 规模; (5)安排村庄防洪等防灾工程设施。
村镇性质: 指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 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由组成村镇 基本因素的性质所决定的。
确定村镇性质的依据: (1)村镇地理 (2)村镇资源 农业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风景资源、矿产资源、能源 资源、人力资源;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村镇的历史资料 (5)村镇的现状资料 (6)村镇物质要素
(完整word版)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5。
村镇的基本特点: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7。
村镇规划的内容: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建设基金的来源;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
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4)环境资料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
期末复习资料(农村发展规划)

期末复习资料(农村发展规划)
“农村发展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职业构成
2.农村发展规划
3.农业区域
4.生态平衡
5.农村发展
6.人口的性别构成
7.农村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8.区域
9.发展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农村发展战略
12.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13.现代农业
二、思考题
1.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农村发展规划的类型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有哪些?
5.现代农业区域类型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6.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8.现代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9.生态农庄规划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0.推动型产业的特征是什么?
11.分析年龄构成对农村区域规划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2.农村区域人口的年龄由哪些构成?
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是什么?
14.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生态农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7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什么。
18.种植业规划的依据有哪些?
19.农村发展规划的任务有哪些?
20.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村镇规划复习重点

2.乡村的类型、乡村型居民点
(二)乡村
1.类型
普通乡村: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活动型乡村
特殊乡村
2.乡村型居民点
乡村集镇:中心镇(乡政府所在地)
一般镇(一般农村集镇
村:中心村(村委会所在地)
基层村(村民小组)
3.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
(1)基础资料内容:自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人文社会资料,土地利用资料
现有村镇建设资料,历史沿革资料﹙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时段﹚
(2)、资料整理方法: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值计算法,回归分析法
“德尔斐”法
(3)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
1、历史背景与区位分析
4、休闲产业带动型
以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
注意点: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
5、商贸流通带动型
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实现商贸发达、乡村繁荣。
注意点: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
6、旅游产业带动型
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基本上随现状自然增长确定
8.空间形态
功能复杂,历史形成,空间形态趋向雷同,多层次化
功能简单,空间形态简洁,具有特色,顺其自然,灵活的布局结构,弹性的阶段规模,多样的应变对策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村镇与村镇规划1.村镇——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P1)2.居民点——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们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的场所。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建筑群(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网及其他公用设施。
(P1)居民点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3.建制镇——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P2)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规模在1000—2000人。
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4.村庄的特点:(P2)⑴点多面广,结构比较松散;⑵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⑶人口密度低,且相对稳定;⑷依托土地现有资源,家庭血缘关系浓厚。
5.集镇的特点:(P3)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⑵集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⑶星罗棋布,服务农村;⑷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节制人口盲目外流。
6.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
(P7)7.村镇体系的构成层次:建制(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8.村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就具有的条件:各村镇内部在地域上应是相邻的,彼此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村镇规划方案期末复习要点

村镇规划方案期末复习要点一说到村镇规划,我就想起了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宽阔的街道,还有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
这可是门大学问,下面我就来梳理一下期末复习的要点,让大家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1.村镇规划的定义和目标我们要明确村镇规划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对村镇的土地、空间、环境、产业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记住这几点,考试时就能轻松应对。
2.村镇规划的原则我们要掌握村镇规划的原则。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二是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利益;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四是整体协调,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村镇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的空间布局和用途规划。
(2)道路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设施,提高交通便捷性。
(3)生态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包括绿化、污染防治等方面。
(4)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4.村镇规划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村镇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有几个常用方法:(1)现场踏勘:实地了解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情况。
(2)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为规划提供依据。
(3)SWOT分析:分析规划区域的优点、缺点、机会和威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4)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5.村镇规划案例分析(1)某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某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如何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小镇。
(3)某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村镇规划重点

名词解释: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般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3、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4、曲度系数:亦称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5、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6、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7、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它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
8、沿着道路中心线方向所做的垂直剖面,称为道路的纵断面。
9、用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10、建筑密度=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建筑基地面积×100%11、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每公顷宅基地上拥有各类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或按宅基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宅基地总面积计算(%)简答论述:1、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村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⑴确定规划期限。
村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⑵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⑶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村镇的总体布局:合理划分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住宅、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绿化用地的布局。
⑷确定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5. 村镇的基本特点: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7.村镇规划的内容: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建设基金的来源;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
【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与绿地 3)工程设施: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 4)环境资料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
(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②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③现场调查.========================== 第三章=============================================12. 乡(镇)域规划:国家和地区对村镇建设发展所做的总体部署,是村镇长远建设计划的一种形式13. 村镇体系: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
14. 村镇体系的构成:自下而上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15.乡(镇)域规划的内容:①研究分析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析,工业发展、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等分析,预测其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
②确定村镇布点③确定规划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④行政区域内主要村镇的性质、位置、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⑤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⑥乡(镇)域总体规划布局16. 影响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①地区自然条件②地区资源条件③人口分布④交通运输⑤乡镇企业的分布⑥原有生产布局的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7. 如何确定村镇性质(村镇性质的分析与论证):①正确拟定村镇的性质-应综合分析村镇的基本因素及特点,现状的经济结构状态;明确它的主要职能,分析潜力和优势;指出它的发展方向。
②确定村镇性质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确定村镇性质的依据:①乡镇地理②村镇资源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④村镇的历史资料⑤村镇的现状资料⑥村镇物质要素村镇性质: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18.如何预测村镇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的预测 (综合分析法) Q=Q0(1+k)n+P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N—规划年限(年)19.影响村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①村镇性质②村镇的人口规模③村镇的布局特点④自然地理条件20.村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分为那几大类?①居住建筑用地(R)②公共建筑用地(C)③生产建筑用地(M)④仓储用地(W)⑤对外交通用地(T)⑥道路广场用地(S)⑦公共工程设施工地(V)⑧绿化用地(G)⑨水域和其他用地(E)21.如何综合评价村镇用地:①村镇自然条件的分析:地质条件;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②村镇建设条件的分析:村镇所在地区的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电条件;供水条件③村镇现状条件分析:村镇布局是否围绕乡镇的性质和特点展开;村镇各项设施之间及在功能关系上,用地的规模与分布等方向是否合理,它们存在哪些矛盾;村镇用地的分布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以及村镇布局对村镇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2.影响村镇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地理位置②资源状况③自然环境④村镇现状⑤建设条件【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①综合安排用地②集中紧凑③地方性④功能区关系⑤近期修建与远期发展的原则⑥正确处理利用与改造关系】23.总体规划布局的程序①调查资料②拟定计划③规划设计④比较分析⑤确定方案24.村镇用地布局中出现的问题?①生产用地和居民用地发展不平衡,使居民区条件恶化,或者发展方向相反增加客流时间的消耗。
②各种用地够快那功能不清,相互矛盾,既不方便生产也不方便生活。
③对发展用地预留促成对发展用地的占用,控制不利,妨碍村镇进一步发展。
④绿化街道和公共建筑分布不成系统。
==============================第四章========================================== 25.村镇道路如何分级?①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②村镇道路: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26.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27.曲度系数(非直线系数):指道道路始、终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直线的距离的比。
28.道路网密度:指道路总长与村镇用地面积的比。
29.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①方格网式(棋盘式)②放射环式③自由式④混合式30.远期交通量预测方法:①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 N远=N0+n·△N )②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 N远=N0(1+nK))③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④按生成率估算31.停车视距: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互相见到又来不及错让时,双方同时采取制动刹车所需的最短安全距离】32.路幅宽度: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33.村镇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1)村镇选址时要分析村镇各项用地高程所构成的地形特点及其利弊,据此确定竖向规划的基本原则(2)综合考虑村镇各项用地、各工程设施的控制标高,并使之达到:4个目标:衔接、土石方平衡、道路交叉口衔接、排水(3)利用地形,组织好村镇的通风、日照,创造良好的村镇环境(4)利用地形巧于布置,为村镇的良好的景观创造条件。
尤其是在风景区,以及对于名胜古迹和革命历史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更应当注意这一点。
34.村镇竖向规划设计的步骤:①资料收集分析②现场勘查③绘制纵横断面图,标出典型地面坡度④确定建筑物等设计标高⑤确定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⑥绘制土石方工程图,计算工程量⑦设置工程构筑物==============================第七章========================================== 35.乡镇公共中心的空间布局形式:(1)沿街式布置:沿主干道两侧布置:沿主干道单侧布置:步行商业街:(2)组团式布置:市场街:“带顶”市场街(3)广场式布置: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三面开敞:36.乡镇工业区规划的要求:(1)用地要求:①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②工业用地的交通运输要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2)环境要求:①入区工业项目把关②营造花园式工业区37.乡镇工业区的布置形式:①布置在远离乡镇的工业②布置在乡镇边缘的工业③布置在乡镇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a,工业区包围乡镇 b,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全交叉布置c,组团式布置】====================================第八章================================== 38.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①实用要求②环境要求③安全要求:消防,抗震,人防④经济要求⑤美观要求39.村镇居住区建筑的类型:①农房型住宅:别墅式并联式院落式②城市型住宅:单元式40.居住区道路的分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9m 第二级,居住区组团级道路;4m 第三级,宅间小路3m 【道路的经济指标:道路线密度=道路长度/居住区总面积(%)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居住区面积(%)】=================================第九章==================================== 41.村镇绿地的分类:按性质:①,公共绿地②防护绿地③附属绿地④其他绿地42.村镇绿化布局形式①地形均匀布局②散点状均匀布局③块状和散点状均匀布局④网状布局⑤环状布局⑥放射状布局43.村镇绿化规划原则:(1)绿化规划要结合其他规划的功能、布局统筹安排。
(2)绿地合理分级、分布,满足村镇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
(3)结合地形,少占好地和道路(4)在发挥绿化主要作用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结合生产选择合适的品种(5)村镇内的绿地规划要与村外田间的护林带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相呼应,全面规划,让各类绿地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6)绿地系统规划要根据各地区特点、村镇性质、经济水平来制定(7)旧村镇改造时,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绿地指标,并较均衡的布置与村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