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最新信息技术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绝版)

最新信息技术高考常考知识点总结一、概念1.信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2)可加工可处理性(3)可存储性(4)可传递性和共享性(5)时效性(6)真伪性(7)价值性2.算法的特征: (1)有穷性(2)确定性(3)能行性(4)有0个或多个输入(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3.算法的表示方法:(1)流程图(2)自然语言(3)伪代码。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1)顺序模式(2)选择模式(3)循环模式4.人工智能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和机器翻译5.典型的网上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有:①搜索引擎程序(百度、谷歌);②列车时刻查询网站;③论坛(BBS);④在线图书馆;⑤邮箱和博客系统等6.信息表达方式: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信息表达技术: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和网络7.收发电子邮件:如右图所示,假如小王同时给小李与小张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小王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1)将邮件从电脑发送到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小王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SMTP协议(过程4)将邮件发送到小张的邮件服务器;小李和小张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后,他们的邮件服务器使用了POP3协议(过程2和过程3)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接收到自己的电脑上。
8.媒体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9.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主要内容第一步需求分析①应用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②创作需求分析:主题思想、结构类型、设施需求、作品内容、发布方式第二步规划设计①结构设计第三步脚本编写①编写文字脚本→②编写制作脚本→③媒体元素分解。
10.常见的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文件类型扩展名说明打开该类型文件的常用软件文本文件.txt 纯文本文件记事本.doc Word文档Microsoft Word.wps Wps文档金山WPS.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文档记事本、Frontpage、Dreamweaver、Internet Explorer.pdf 电子图片文档Adobe Acrobat Reader,Foxit②模块设计11.数据冗余12.压缩方式13.图形与图像的概念(1)图形: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由简单的点、直线、曲线、圆、方框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图。
信息技术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在信息技术高考中,数据库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数据库是信息管理和存储的关键工具,对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在数据库基础的学习中,需要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要了解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 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将大量有关联关系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起的集合。
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的。
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检索和处理。
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是指如何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等。
数据的检索和处理是指如何从数据库中取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库的组成和结构数据库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
数据是指要存储和管理的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存储和检索数据的软件系统,应用程序是指使用数据库的各种软件应用。
数据库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外层模式、概念模式和内层模式。
外层模式是用户对数据库的视图,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内层模式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3.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加数据、删除数据、修改数据和查询数据。
增加数据是指将新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删除数据是指将不需要的数据从数据库中删除,修改数据是指对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进行修改,查询数据是指从数据库中按照指定条件检索出需要的数据。
二、网络基础网络基础是信息技术高考中另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网络是不同计算机之间互相连接的系统,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地共享信息和资源,进行远程通信和协作。
网络基础的学习中,需要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掌握网络的常见协议和安全技术。
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而成的系统。
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和数据交换。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学考知识点整理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红、绿、黄)所传达的“停止”“通行”“等待”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的载体是承载信息的事物,如文字、图像、声音等。
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2.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之间通过化学信号传递信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信息的产生和传递。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
如古代的烽火传递军情,烽火是信息“有敌人来袭”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例如,商业情报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决策,获得经济利益。
时效性:信息具有一定的有效期,过了这个时期,信息的价值可能会降低或失去价值。
如股票行情信息,过时的行情数据对投资者决策的参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使用者同时共享而不会损耗。
例如,一本电子书可以被许多人同时阅读。
3.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信息技术(IT):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发展历程古代信息技术: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
近代信息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递。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包括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
二、信息的获取1.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直接获取信息: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
例如,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获取科研数据。
间接获取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他人已经整理好的信息。
2.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明确要获取什么信息)→确定信息来源(从哪里获取信息)→采集信息(通过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将获取的信息存储起来)。
3. 网络信息的检索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是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以下是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精华: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并掌握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 计算机网络: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了解互联网的原理和应用。
2. 图像处理与多媒体技术:- 图像处理软件: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进行基本的图像编辑和设计。
- 多媒体制作: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使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如PPT、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和编辑。
- 数字音频与视频:了解数字音频与视频的格式、编码和处理方法,学习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音频与视频的录制、编辑和处理。
3. 程序设计与开发:- 编程语言: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的基本语法和应用领域。
- 程序设计思想:了解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如顺序结构、条件分支、循环等。
学习使用算法和流程图设计程序。
- 网页设计与开发:学习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等相关知识,能够制作简单的网页。
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关系数据库: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学习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
- 数据库设计方法:学习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实体关系模型(ERM)的绘制和关系模式的设计。
5. 信息系统与安全:- 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和系统维护等阶段。
- 信息系统安全: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安全措施和加密算法。
以上是高三《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精华。
在学习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掌握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技巧和应用能力。
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时事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关注,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好准备。
高三信息技术关键知识点

高三信息技术关键知识点1. 信息科学基础1.1 信息与数据•信息:数据、知识、新闻、情报等。
•数据:能输入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符号。
•数据类型:数值型、文本型、布尔型、日期型等。
1.2 信息系统•定义: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等环节组成的,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展示的系统。
•分类: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系统等。
1.3 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关注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
•信息能力: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应用的能力。
•信息道德:遵循信息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
2. 网络与通信2.1 网络基础•互联网: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
•局域网(LAN):限定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如学校、企业。
•广域网(WAN):覆盖较大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如城市、国家。
2.2 网络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网页浏览。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传输。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
2.3 网络通信•电子邮件(Email):通过互联网发送、接收电子信件。
•即时通讯(IM):实时在线交流,如QQ、微信。
•社交媒体(SNS):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分享、传播信息的工具,如微博、抖音。
3. 程序设计基础3.1 编程语言•高级语言:如C、C++、Java、Python等,易于理解和学习。
•低级语言:如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难以理解和维护。
3.2 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结构:数据组织和存储方式,如数组、链表、树、图等。
3.3 编程实践•计算思维:通过计算机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开发: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的整个过程。
4.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4.1 数据库基础•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SQL Server,采用SQL语言进行操作。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发展:286、386、486、奔腾、PⅡ、PⅢ、PⅣ等品牌AMD intel等◆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
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RAM:随机存储器。
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ROM:只读存储器。
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硬盘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
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信息的特征明确信息与载体的关系,并能正确区分。
据实际情况正确判断信息的特征。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
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Byte 字节简写为 B1B=8b 1KB=1024B 1MB=1024 KB1GB=1024MB 1TB=1024GB4、字符编码原因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存储处理数据,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用七位二进制数表示128个字符,在计算机中占一个字节。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起源- 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当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的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 硬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常见硬件的接口和扩展3.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的定义和分类-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见类型- 应用软件的分类和使用4. 数据表示和存储- 二进制数制的概念和转换- 数据的存储单位和计算-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二、信息处理与应用1. 文字处理软件- 文档的基本操作:创建、编辑、格式设置- 文档的排版和设计- 表格和图表的制作2. 电子表格软件- 单元格的操作和格式设置-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数据的管理和分析3. 网络基础- 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 -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网络协议和设备4. 互联网应用- 搜索引擎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社交媒体和在线协作工具三、信息安全与伦理1.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威胁和风险- 常见的安全措施和技术- 数据备份和恢复2. 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御- 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加密- 安全软件的使用3. 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的重要性- 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 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四、编程与算法基础1. 编程语言基础- 编程语言的概念和发展 - 常见的编程语言和选择 - 编程的基本结构和语句2. 算法概念- 算法的定义和特性- 基本算法的设计和分析 - 算法的复杂度和优化3. 简单编程实践- 编程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 简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 程序的测试和维护五、多媒体与数字媒体1. 多媒体基础- 多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多媒体元素的类型和处理 -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和发布2.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音频和视频的编辑 - 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 数字媒体的存储和传输六、信息技术实践1. 信息技术项目- 项目规划和管理- 团队合作和沟通- 项目实施和评估2.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识别和需求分析- 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以上是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性列表。
高考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考信息技术知识点专题1 信息的获取一、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大体概念“信息”一词一般是指数据、消息所包括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二、信息的大体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需依附于必然的载体,同一个信息能够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形式多样。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能够增值。
信息的价值就在于被人们发觉而且利用。
案例: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一家超市的老板在无心中发觉,感恩节前后啤酒与尿布的销售量要比平日多,而且它们的销售曲线老是惊人的相似。
通过老板细心观察分析,原来是家庭主妇多在这几天出去逛街,留下男人在家里看孩子,男人一边照看孩子一边观看足球一边喝啤酒。
于是这家商场干脆把啤酒与尿布摆到一路,让男人们顺手就可以拿到,大大增进了销售。
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按时刻的状态。
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转变而转变,信息若是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转变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
如股市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军事动态等。
案例: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主题辞只有7个字。
美国国防部那时没有当做一回事,结果"在错误的时刻,在错误的地址,与错误的仇敌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以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拿来一看,追悔莫急。
那7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
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路的,若是信息本身就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性了。
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同意者接收且多次利用。
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信息的传递性:案例:通过卫星电视,咱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大洋彼岸的NBA比赛实况;通过网络,咱们随时能够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刻空间的限制。
例如,通过书籍报刊,咱们能够学习到前人的思想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相对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
“信息论之父”:申农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五代,智能化和网络化)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 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8.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8位=1个字节9.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0.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1.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如(110101)2=1*25+1*24+1*22+1*20=532.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
如(26)10=(11010 )213.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
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
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14.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1.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2.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以字音为主)、形音码(以字型为主)3.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在计算机中,用第一个字节标记区码,第二个字节标记位码。
18.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
容易失真受外界干扰。
19.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
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
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
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
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k 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000次。
4.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即储存空间)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25.视频是由连续的图像帧组成。
我国视频使用pal制,每秒显示25帧。
(ntsc国外,30帧)26.压缩可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有: jpg(静态图像的压缩格式)、mp3(音乐信息的压缩格式)mpeg-1(vcd压缩格式)、mpeg-2(dvd 压缩格式);文件压缩是无损压缩,常用压缩软件有winzip(扩展名是.zip)、winrar(扩展名是.rar)27.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pc:个人计算机28.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包含①微电子技术、②通信技术、③计算机技术和④传感技术等方面。
29.人类五次信息革命:①语言的形成②文字的创造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应用⑤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0.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左右,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增加一倍。
31.虚拟现实(简称vr):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用人体自身的技能与它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将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人们在相应的实际现实中的“在场”感受相似或完全一致。
32.虚拟现实的应用:如波音777的整机和部件虚拟制造;建筑结构内外部漫游;外科医疗手术;飞行训练;空间遥控;哈佛望远镜的修复;立体多兵种虚拟协同作战演练等。
1.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和因特网。
2.因特网(internet)四个基本功能: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万维网浏览。
3.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世界范围的网,简写www或web。
4.保存网页内容步骤:“文件”菜单/“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及选择“类型”/保存。
保存时选择“保存类型”不同,保存的内容也不同。
如“文本文件”类型:只能保存网页中的纯文字信息;“web页,全部”类型就可以保存包括文字、图像、背景和超链接在内的整个网页的所有信息,同时产生一个同名.fils文件夹。
但这种形式保存的网页存储空间也要大些。
“网页,仅html”类型只能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超链接。
5.收藏夹(favorites)用来收藏网址用的。
步骤:浏览器菜单“收藏”/“添加到收藏夹”6.三种常用的因特网上信息检索的方法:7.全文检索(full-text searching):是一种从全文中检索所需信息的检索技术。
8.运用逻辑运算符可以限定检索范围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一般在两关键词之间用“and”或空格来连接,可表示逻辑运算符“与”9.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a.统计评价 b. 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 c.个人推荐1.算机基本功能:是计算(computing)。
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2.计算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两个主要原因:1)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指令。
2)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的基本特征:1、速度快2、准确性高3、存储容量大45.常见的文件类型及扩展名:文本文件.txt;word文件.doc; excel文件.xls; powerpoint文件.ppt; 网页文件.htm;数据库文件.mdb; 画图文件.bmp; 图像文件还有.jpg\.gif\.bmp,相同的文件,.bmp格式的文件比.jpg 格式和.gif格式的文件大; 视频文件.mpg\.avi\wmv;声音文件:.mp3\.wma \.mid(电子管弦音乐)\.wav(波形音乐)46.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
47.一个excel工作薄通常由多张独立的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
单元格是excel工作薄的最小组成单位。
48.工作表:由行和列组成的表。
列号用字母来标识,行号用数字来标识。
行和列的交叉称为单元格。
49.每个单元格有唯一的单元格地址,用列号+行号来标识。
如a1,a是列号,1是行号。
50.excel工作表的一些操作菜单:•排序:选中整张表格/菜单“数据”/“排序”(分有标题行、无标题行);•筛选:选中整张表格(包括字段名)/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插入图表:选中所需数据区域/菜单“插入”/“图表”•单元格格式设置(如小数点、对齐(合并居等)、字体、边框、底纹(图案或背景)):选中要设置的单元格区域/菜单“格式”/“单元格”。
•函数的使用:求平均值(average)\求和(sum)\计数(count)\最大值(max)方法:鼠标单击放置求值的单元格/菜单“插入”/fx函数51.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平台及用户。
52.数据库: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辅助存储器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能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着的数据集合。
5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而设计的数据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介于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负责对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所有用户或程序发出的有关数据库方面的操作命令,都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如foxpro\access\sqlserver\db2\oracle。
54.数据表:是关于特定主题数据的集合;是二维表,由行和列构成。
每一行(除了标题行)是一条记录,每一列称一个字段。
每条记录中各个字段存放的数据,称为字段的值。
55.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字段内的数据属性是相同的。
56.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可由若干张数据表组成。
57.access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mdb。
1.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几种。
59.信息表达技术: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计算机网络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60.e-mail(electronic mail)的中文意思是电子邮件,e-mail地址一般写成如myname@ 的形式,其中@是分隔符,@前面的部分是用户名,@后面的部分是服务器名,也叫域名。
6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把电子邮件送到收件人的电子信箱中。
62.电子邮局协议pop3:让收件人从电子信箱中将电子邮件读到他的本地计算机。
63.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bbs),也叫做布告栏、论坛。
在线多人同步交流方式还有qq、msn等; 电子邮件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交流,而且不是同步进行64.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使用一组特定的标记来描述文档结构的语言。
65.网页即万维网上的文档,是按照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规范要求表达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网页之间遵循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围绕相关主题的若干个网页组成一个网站,网页和网站的地址,url(统一资源地址)1.网页的三种基本元素:文字、图形图像和超链接。
网页还可以使用'表格'、'表单'、'音乐'和内嵌程序等构件,起到美化网页、双向交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