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治疗老年感冒发热56例
荆防败毒散考点总结

荆防败毒散考点总结
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败毒疾病。
它由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多种药材组成。
以下是荆防败毒散的考点总结:
1. 药物成分:荆防败毒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
药物成分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以及药材的药理作用都是考点之一。
2. 适应症:荆防败毒散主要适用于风热病毒引起的疾病,如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发热、惊风、痈疽等。
了解适应症的范围和具体表现是考点之一。
3. 功能主治:荆防败毒散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化痰止咳。
它可以解毒、消炎、抗菌、抗病毒等。
了解其功能主治以及药物配伍原理是考点之一。
4. 用法用量:荆防败毒散的用法是煎服,一般每次9-15克,
每日2-3次。
了解用药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煎药技巧是考点
之一。
5.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使用荆防败毒散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过敏体质者禁用。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是考点之一。
总之,荆防败毒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了解其药物成分、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组成: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
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制方要义:本方原为素体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而设。
邪滞肌表,卫阳被遏,经脉不利,故寒热无汗,项强肢痛;素体脾弱气虚,易停湿生痰,加之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痰湿阻滞气机,故鼻塞胸闷,咳嗽有痰,苔腻脉浮;脉濡或重取无力,为正虚气弱之象。
本证的病机要点在于风寒湿客于肌表经络、痰湿气阻于胸膈肺脾、正虚气弱无力祛邪外出,治宜解表祛风除寒湿,健脾化痰畅气机,益气扶正助祛邪。
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为君药。
柴胡辛散解肌退热,川芎行血祛风,助君药解表散邪、宣痹止痛,为臣药。
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合以畅气机而宽胸膈,除痰湿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参益气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兼助益气;生姜、薄荷发散外邪,也为佐使。
全方正邪兼顾、表里兼治,祛邪而不伤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点: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
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
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
现代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用方原理:足太阳经脉行一身之表,主束骨而利关节;手太阴肺主宣降,外达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足太阴脾主运化,外通肌腠,与胃相表里。
大凡气虚之体多兼停湿蕴痰,易感外邪,外感初发之时多见里外同病,且邪易入里。
风寒夹湿外客肌表,营卫郁滞,则见寒热无汗、疮疡隐疹;或风湿滞于经脉关节,则见头身关节疼痛;在里之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则见咳痰胸满、身肿尿少。
【经方解析】荆防败毒散临床使用介绍

【经方解析】荆防败毒散临床使用介绍出处: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
功效:归太阳经,发散风寒,解表祛湿。
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
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荆防败毒散是一个疏散风寒,祛消疮方剂,处方中有大量搜风之药,彻行内外,既能鼓舞脾胃之气,升腾中焦阳气,又能宣肺开腠逐寒,化湿和胃降浊。
以下案例虽然表现不同,但其病因相近,皆为感受风寒湿。
次方可以作为口蹄疫配合治疗药使用。
用法:马,牛250-400克;羊,猪40-80克;兔鸡1-3克。
禁忌:虚性感冒适用,素体实热者不适用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
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临床应用1、荆防败毒散;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
水煎。
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
水煎,日服1剂。
药物配伍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配大黄,清热通便。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风热、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风热、风寒感冒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归经】太阳经【出处】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近似方剂】麻黄汤(相对更适合寒冷地区或素体壮健者)人参败毒散藿香正气散(表里同治,相对而言荆防败毒散重在治表)【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禁忌】虚人感冒适用,素体实热者不适用荆防败毒散-《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组成】穿山甲1钱,甘草1钱,红花1钱,羌活1钱,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银花1钱,荆芥1钱,防风1钱,木通1钱,枳壳1钱,乌药1钱,天花粉1钱,槐米末2钱,牛胶5钱。
【来源】《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主治】便毒,初起之时,寒热交作,两腿牵绊肿起,不能屈伸。
荆防败毒散-《痘疹会通》卷五。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薄荷、连翘、甘草、桔梗、蝉蜕、前胡、花粉。
【处方来源】《痘疹会通》卷五。
【方剂主治】麻疹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竹叶,水煎服。
荆防败毒散-《医方简义》卷四【来源】《医方简义》卷四。
【组成】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薄荷1钱5分,桔梗1钱5分,元参3钱,牛蒡子(炒)3钱,人中黄1钱,象贝母1钱,射干1钱,黄芩(炒)1钱。
【主治】时毒。
风邪上干肺胃,致咽喉肿痛,两颐发肿,身有寒热。
【禁忌】忌食生冷等物,恐阻肺气,变幻莫测也。
【用法】加竹叶20片,青果2个,水煎服。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验4则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验4则作者:许宗钧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12期关键词:荆防败毒散加减;荨麻疹;痤疮;水痘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79-01荆防败毒散出自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由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桔梗、荆芥、防风、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之功。
治疗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笔者在临床中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疗效显著。
现将治验4则报道如下。
1水痘许某,女,24岁,于2007年11月初诊。
自诉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后及颈部淋巴结如黄豆大小,有触痛,余无特殊,未予重视。
1天前开始发热,并可触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自服退烧药晨起热退,头面、躯干见少许皮疹,瘙痒,即来就诊。
诊见:躯干、头面部少许皮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分布稀疏,此起彼伏,成对出现,大如黄豆,小如粟米,少气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数。
诊断:水痘(邪伤肺卫)。
予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予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10 g,柴胡10 g,前胡10 g,独活10 g,枳壳10 g,茯苓15 g,桔梗10 g,荆芥10 g,防风15 g,川芎10 g,甘草5 g,蝉蜕10 g,薄荷10 g。
4剂。
水煎,早中晚3次温服,余药汁外洗患部,1日1次。
嘱患者避风,清淡饮食。
服后1 d即见全身出疹,多而密。
第3 d未见新疹,旧疹渐回,淋巴结无肿大。
守方继服3剂,水痘完全干痂,痊愈。
按:水痘多以冬春二季发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外邪乘虚侵入而成,外邪袭肺,肺卫为邪所伤,肺主皮毛,正气抗邪外出,时邪夹湿透表,正盛邪轻,则见水痘。
荆防败毒散,清湿热,解邪毒,祛风止痒;加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加强痘疹速出痊愈。
2痤疮赵某,男,21岁,于2007年9月初诊。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2年前面部出现米粒状粉刺,可挤出白色脓栓。
《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

《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败毒散去参、姜、薄,再加荆、防。
常用的附方,现代用的较多的是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原来这个方是用于疮疡初起,疮疡初起,整体和局部有这种寒热表证,有发冷发热,所以用这个方去掉人参,主要去人参,生姜薄荷加上荆芥防风,里边就有调整气血津液、疏通气血津液,可以起到散结作用。
功效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为什么说疮疡初起呢?初起都有病邪引起的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有失去疏通这种特点,而用这个方,一般来说,热毒之像不明显,热毒明显去人参,可以银花、连翘结合起来,银翘败毒,那就结合清热解毒了。
要看疮疡局部开始红肿热痛的程度,当然用荆防败毒散为基础,要有一定寒热表证。
有的人认为整体的恶寒发热,疮疡往往是局部,局部有发热发冷,这个方也能用。
这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原书里它的一个主治,现代大多数在临床观察的话,这荆防败毒散用于这个羌防剂,常用的这个,用于正气不虚的外感风寒湿邪,这个感冒,风寒湿感冒这个方用得很多,频率很高,去人参加荆防。
参苏饮(《和剂局方》)扶正解表第二个方是参苏饮。
我们学习讨论可以和败毒散结合起来,对比来学。
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内有痰湿─咳嗽痰白,胸脘满闷。
(脾肺)气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这是外感风寒,不是外感风寒湿邪,这是第一个和败毒散主治不同,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这是比较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第二个,它有气虚,而且是比较明显的气虚,所以主治里边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脉弱来反应它的基础气虚见证。
类似于一个四君子汤证,包括像这种情况,这种气虚,饮食减少了,这类也可以,或者有时候,有食少便溏,典型气虚证可以有这方面基础,这是有形的,而不是仅仅从他的体质因素去推导的,这是参苏饮在正虚方面,和败毒散又一个差别。
然后从两者的比例来看,内外的病证比例来看,败毒散以表证为主,气虚和相应的类证,比如咳嗽有痰这一类证,是相对比较次要的,那也就是比较轻的。
荆防败毒散的功能主治

荆防败毒散的功能主治1. 概述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药物组合而成。
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荆防败毒散的功能主治。
2. 功能主治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2.1 发热荆防败毒散具有散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发热引起的不适和不同原因导致的发热症状。
2.2 咽喉肿痛荆防败毒散中的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缓解咽喉肿痛、炎症等相关症状。
2.3 口腔溃疡荆防败毒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2.4 上呼吸道感染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痰多、咳痰不易等症状,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呼吸道的症状。
2.5 急性扁桃体炎荆防败毒散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促进扁桃体炎的康复。
2.6 防治感冒荆防败毒散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及其相关症状。
2.7 清热解毒荆防败毒散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清除体内的毒素,改善口臭等不适症状。
3. 使用方法荆防败毒散的使用方法如下:1.每次服用3至5克,饭后温开水送服。
2.成人每日3至4次,每次1剂量,儿童每日2至3次,每次减半剂量。
3.按疾病和病情的不同,可酌情调整剂量和使用频率。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荆防败毒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对荆防败毒散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5. 不良反应荆防败毒散在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6. 结语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感冒等疾病和症状。
在使用荆防败毒散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药品说明使用,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事项。
纳入新冠防治方案,荆防败毒散厉害在哪里?

纳入新冠防治方案,荆防败毒散厉害在哪里?01 荆防败毒散探源荆防败毒散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成。
人参败毒散最早出自宋代官方成药医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为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长于治疗疫病。
原书记载:“治伤寒时气。
”《类证活人书》和《小儿药证直诀》均言其“治瘟疫……瘟疫时行……此药不可缺也。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对此方十分推崇,指出“:人感三气两病,病而死,其气互传,乃至十百千万,传为疫矣。
倘病者日服此药二三剂,所受疫邪,不复留于胸中,讵不快哉。
”还称赞:“昌鄙见三气门中,推此方为第一,以其功之著也。
”提出人参败毒散诸药辛平,乃“治疫第一方”,可称为“活人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主治“治疮肿初起”,方中去人参败毒散中温补的人参,故无助邪化毒之弊,加“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的荆芥、“治风通用”的“风药中润剂”防风,治疗范围从“伤寒时气、伤风、瘟疫、风湿”之类,扩展到“伤寒外感、多种疫病、痘疹疮疡、痈脓肿痛、瘀毒流注”等。
02 性辛平功用广泛大多医家认为荆防败毒散味辛性温,用于风寒外感轻证。
但笔者通过梳理历代记载,发现荆防败毒散实为不拘风寒、风热的“辛平之剂”。
如《麻疹活人书》《麻疹备要方论》均言荆防败毒散为“辛平之药”,吴澄《不居集》中将荆防败毒散列于“辛平解表剂”下。
1. 药性分析通过查阅《证类本草》,将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整合如下:荆芥,味辛,温;防风,味甘、辛,温;柴胡,味苦,平、微寒;前胡,味苦,微寒;羌活,味苦、甘,平、微温;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枳壳,味苦、酸,微寒;桔梗,味苦,平;川芎,味辛,温;茯苓,味甘,平;甘草,味甘,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防败毒散诸药性味如下:荆芥,辛,微温;防风,辛、甘,温;柴胡,苦,微寒;前胡,苦、辛,微寒;羌活,辛、苦,温;独活,辛、苦,微温;枳壳,苦、辛、酸,温;桔梗,苦、辛,平;川芎,辛,温;茯苓,甘、淡,平;甘草,甘,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张时彻 《 摄生众 妙方 》荆 防败 毒散 。荆 芥 、防 风 、柴 胡 、独 活 、羌 活 、前 胡 各 1 5 g ,川 芎 、人 参 、枳 壳 、桔梗 、炙甘草各l O g ,茯苓2 0 g 。无咳嗽减前胡 、桔 梗 ,舌 苔薄 白减 茯 苓 ,体 温超 过3 8 . 5 %J J n 生石 膏 1 5 g 。加 水1 0 0 0 m L ,煎 取5 0 0 m L ,分早 中晚 3 服 ,1 日1 N ,3 剂 为 疗程 ,服药3 剂后统计结果。
9 6 . 6 7 %。结论 :缩 泉胶 囊合  ̄ 1 . e e 益 气颗粒 治 疗小 儿遗尿 症 疗效 良好 。
[ 摘 要] 目的 :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 治疗老年感冒发热的临床 疗效。方法:5 6 例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结 果:痊愈3 1 例 ( 5 5 . 4 %),显效1 9 例 ( 3 3 . 9 %),好转5 例 ( 8 . 9 %),无效1 例 ( 1 . 8 %),总有效率9 8 . 2 % 。结论 :荆防败
荆 防败毒散 治疗老年感 冒发热5 6 例
容永 强 , 高山 山,谢 新接
( 广东省深圳市龙 岗中心 医院建新社康 中心,广 东 深圳 5 1 8 1 1 6 )
[ 中 图分类 号 ]R 2 5 5 . 9 1 3 [ 文献 标识 码 ]8 [ 文 章编 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5 )0 1 - 0 0 2 1 - 0 1
毒 散 加减 治 疗老年 感 冒发热 疗效 确切 。
[ 关键词 ] 感冒发热;老年 ;荆防败毒散
2 散 加 减 治疗 老年感 冒发热 5 6 例 取得 很好疗 效 ,现报 道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正常。显效 :体温恢复正常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血象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缩泉 胶 囊合 补 中益 气颗 粒 治疗 小 儿遗 尿 症 的 疗 效 。方 法 :3 0 例 给 予缩 泉 胶 囊及 补 中 益 气颗粒 口服 ,并行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 ,疗程1 个月。结果:痊愈 1 7 例 ,显效8 例 ,有效4 例 ,无效1 例 ,总有效 率
生 出版 社 .2 0 1 3 :1 3 - 1 5 .
[ 2 ] 李佃贵. 中医药在社 区常见病症 中的应用 [ M ]. 2
版.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6 :1 2 0 - 1 2 1 . 『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2 1
3 疗 效标 准
共5 6 例 ,均 为 门诊 患 者 。 男 2 6 例 ,女 3 0 例 ;年 龄 最小5 6 岁 ,最 大7 8 岁 ;病程 1 ~2 天 。均有发 热 ,体温 3 7 - 8 ℃ ~3 9 . 6 ℃ ,体温大 于等于3 8 . 5 ℃2 5 例 。WB C > 1 0×1 0 9 / L 8 例 ,其 中G R A N 及G R A N %升高2 例 ,L Y M及 L Y M %升高6 例 ,其余4 8 例WB C 正常。 诊断标准 :参照 《 内科 学 》及卫 生部全科 医师培 训 规 划教 材 《中医 药在 社 区常 见病 症 中 的应用 》诊 断 标 准 ¨, 。 排 除 急性 传 染 病 ( 如麻 疹 、流 行 性 出 血 热 、伤寒等 ),严重心 、肝 、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 重原 发 性疾 病 、精 神 病 者 。发 热 、恶 寒 、无 汗 、头痛 、 肌 肉关节 酸痛 、咳嗽 ,舌苔 白腻 ,脉 浮或 浮数 。
一
荆防败毒散有解表散寒 ,祛风除湿功效 ,主治外感 风 寒湿 邪 及 时疫 疾 、痢 疾 、疮 疡 等具 风 寒 湿表 证 。方 中 羌 活 、独 活 辛温 发 散 、祛 风寒 湿 邪 而止 身 痛 ,川 芎 行 气 和 血 、祛 风 止头 痛 ,柴 胡 辛散 解 肌 、疏 风 退热 ,羌 活 祛 外 邪 、止 疼痛 ,桔梗 、枳 壳 宣畅 气 机 ,前 胡 降气 化 痰 , 茯苓淡渗利湿除热 ,甘草调和诸药 、益气和中 ,生姜发 散风寒 ,人参补气 、鼓邪外出。因此 ,荆防败毒散加减 治 疗老 年感 冒发 热 ,疗效 较好 。 [ 参考文献 ] [ 1 ]葛均波 ,徐 永健. 内科学 [ M ]. 8 版. 北京 :人 民卫
痊愈 :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 ,血象
缩 泉胶 囊合 补 中益 气颗 粒 治疗 小儿 遗 尿 症 3 0 4 f 4 观 察及 护 理
鞠 丽娜 ,周延辉
( 浙江省杭州市江千 区彭埠镇社 区卫生 中心,浙江 杭 州 3 1 0 0 1 7 )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5 4 [ 文献标识码 ]8 [ 文章编号]1 0 0 4 - 2 8 1 4( 2 0 1 5 )0 1 - 0 0 2 1 - 0 2
2 治 疗 方法
正常 。好转 :体温较前降低大于等于0 . 5 ℃,但未至正 常 ,症状体征改善 ,血象基本正常。无效 :体温较前降 低小于0 . 5 ℃或反升高 ,症状体征无 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血 象异 常 。 4 治疗 结果
痊愈3 1 例 ( 5 5 . 4 % ),显效1 9 例 ( 3 3 . 9 %),好转5 例 ( 8 . 9 %),无效l 例 ( 1 . 8 %),总有效率9 8 . 2 %。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5 年1 月 第3 1 卷1 期 ( 总第2 6 4 期)
J OURNAL OF P R AC T I C AL TRADI T 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2 01 5 . Vo 1 . 3 1 No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