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现状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作为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难题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以期引起读者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背景1.1 生活垃圾问题的严峻性生活垃圾是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扩大,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势在必行。
1.2 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的必要性焚烧炉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其转化为炉渣。
而炉渣资源化处理则是将炉渣进行综合利用,使其转化为再生资源。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
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的现状2.1 国内外标准比较目前,关于炉渣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标准,在国内外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和完善。
例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成果。
他们在标准的制定、技术的研发、设备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2 国内标准的不足虽然我国在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上已经有了一些制定和应用,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在技术研发和设备应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
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需要加强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当前国内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三、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的发展前景3.1 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随着我国在环保领域建立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炉渣资源化处理技术标准将会逐步完善和规范。
2024年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垃圾焚烧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其通过高温燃烧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和灰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垃圾焚烧处理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垃圾焚烧处理市场概览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垃圾焚烧处理是一种环保的处理方法,能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
其次,垃圾焚烧处理能够将垃圾转化为能源,满足能源需求,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而且,垃圾焚烧处理还能够产生灰渣用于建筑材料生产。
这些优势特点使得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方面,燃烧炉的设计和燃烧技术得到了改进,使得垃圾焚烧过程更加高效和能源利用率更高。
另一方面,净化设备的应用使得排放污染物减少到最低,达到了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
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垃圾焚烧处理更加可行和可持续。
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挑战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垃圾焚烧处理设备的投入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其次,垃圾分类和收集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
另外,公众对垃圾焚烧处理的担忧也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挑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和法规,提高公众对垃圾焚烧处理的认知度,以推动其发展。
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未来,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使得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垃圾分类和收集体系的完善将促进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也将促进垃圾焚烧处理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在未来将持续稳定发展。
结论垃圾焚烧处理市场作为一种环保、可回收、可再生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及现状

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及现状垃圾焚烧是现代化的焚烧技术无害化处理程度很高,能够避免二次污染的产生,但是历史上垃圾焚烧尽管对垃圾减量做出了贡献,却因缺少二次污染控制而对环境造成过严重污染。
1、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历程1988年深圳环卫综合处理厂2×150t/d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大规模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开始,但经过近5年的停滞后,珠海和深圳龙岗才在1992开始建设垃圾发电厂。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不断从欧洲和日本引进先进成熟的机械炉排炉技术和设备,并实现了国产化,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这些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处理一般采用“半干法除酸+活性炭喷射吸附二噁英+布袋除尘”工艺,排放烟气中的污染物一般严于国家标准,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厂二噁英的排放浓度则能达到欧盟II标准的要求。
另外,近几年来流化床焚烧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煤共同燃烧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炉技术在我国异军突起,一度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多中小城市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但近两年来,由于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煤价不断上升,这种技术的发展步伐显著放慢。
2、主要焚烧技术2.1机械炉排焚烧炉这种焚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不需对进炉垃圾作严格的预处理,活动炉排的推动能实现对垃圾的搅动,可防止垃圾进炉遇到强热产生表面固化,影响垃圾内部的传热和气体的流动,以致延长垃圾的燃烧时间,导致不完全燃烧。
垃圾的干燥、着火、燃烧及燃烬等一系列过程都在炉排上进行,故处理效率极高;垃圾层均匀,燃烧稳定,炉温及余热锅炉蒸发量变动很小。
这种焚烧方式比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混合收集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是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炉型。
2.2流化床焚烧炉用于处理生活垃圾的流化床技术包括:鼓泡式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二种不同类型。
在流化床焚烧炉中固体废弃物从流化床上部或侧部与流化载体呈一定比例送入炉内,发生激烈的翻腾和不断的循环流动。
垃圾在炉内处于悬浮燃烧,空气与垃圾充分接触,燃烧效果好。
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

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关键词:垃圾;焚烧技术;发展历史;应用现状一. 概述固体废物焚烧处理就是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处理过程。
在燃烧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放热效应,有基态和激发态自由基生成,并伴随着光辐射。
由于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具有减量化效果显著、无害化程度彻底等优点,焚烧处理早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的基本方法,同时在对其他固体废物的处理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盒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正向资源化、智能化、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
高温焚烧已发展成为一种应用最广、最有前途的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之一。
焚烧处理早已从过去的单纯处理废物,发展为集焚烧、发电、供热、环境美化等功能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全天候运行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二.焚烧技术的发展历史焚烧技术作为一种以燃烧为手段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其应用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但焚烧作为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专用技术,其发展与其他垃圾处理方法相比要短得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对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行焚烧处理,始于19世纪中后期。
当时主要是为了公共卫生和安全,焚毁传染病疫区可能带有诸如霍乱、伤寒、疟疾、等传染性病毒居然病菌的垃圾,以控制这些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危险的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
最早的垃圾焚烧炉是 1874 年在英国Nottingham市场造的平炉。
1885 年美国纽约、1896 年德国汉堡以及 1898 年法国巴黎先后建立了世界上较早的生活垃圾焚烧厂。
由于技术原始和垃圾中可燃物的比例较低,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和臭味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相当严重,直到 20 世纪60 年代垃圾焚烧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
但在些期间,垃圾焚烧技术得到了相当的改变,其炉排、炉膛等方面的技术逐渐有了现在的形式。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摘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是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他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的副产物,包括炉排上残留的焚烧残渣和从炉排间掉落的颗粒物。
若将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炉渣作为一般固体废弃物进入填埋场处置,则会增加对填埋库容的需求,且对环境、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
因此,炉渣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非常重要,也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最后一公里。
一、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简介生活垃圾经过焚烧后,有机物基本焚烧完全,因生活垃圾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等物质,因此在对炉渣进行检测时,重金属都在规定限值内。
生活垃圾焚烧中关注度最高的二恶英,在温度850度以上可以得到完全分解,一般二恶英分解后在烟气净化系统中,烟气温度降低后有少量重新生成。
因此炉渣中不含有二恶英。
炉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无毒性。
(一)炉渣的成分(二)炉渣的处置和利用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出来的焚烧炉渣(生渣),含有砖瓦、未燃尽垃圾、废金属等大量的物质集料,无法直接综合利用。
如果进行填埋,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炉渣中含有少量金属物质,铁、铜、铝、金银等占比约为4%左右,提取出金属后,剩余炉渣破碎水洗后,可制成和机制砂性能类似的建材,称为环保砂。
可用于路基水稳层,制砖等。
从而实现炉渣的百分百利用,非常符合循环经济理念。
(三)炉渣产品炉渣在进行综合处理后,主要产品为大块铁、铁粉、玻璃、铜、铝、金银、环保砂。
大块铁在除锈后,可直接进入熔炉重新利用;铁粉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和三氧化二铁,可做为铁矿石替代材料。
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方案及安全管理方案

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方案及安全管理方案1.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方案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旨在实现垃圾焚烧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源化利用方案2.1 炉渣分离与分类根据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将炉渣经过分离与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可回收物可用于再利用,有机物可进行堆肥处理,无机物可用于道路建设等。
2.2 炉渣再利用将可回收物进行再利用,例如砖瓦制造、金属回收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将炉渣转化为有用的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3 有机物堆肥处理将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产生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的使用。
2.4 无机物应用于道路建设经过处理后,无机物可以作为道路建设的原料,提高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减少了对自然石料的需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安全管理方案3.1 炉渣质量监控建立炉渣质量监控体系,对炉渣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达到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监控项目包括重金属含量、有害物质浓度等,以确保炉渣的安全利用。
3.2 排放监测与治理设立排放监测设备,监测炉渣焚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情况,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对超标排放进行治理,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3.3 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处置步骤,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情况。
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3.4 宣传与培训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方案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其中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确保资源化利用方案的顺利实施。
4. 结论本文提出的XX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炉渣资源化利用方案及安全管理方案,旨在实现垃圾焚烧发电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技术及管理现状分析

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生量大、资源化潜力高的特性。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炉渣规范化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焚烧厂管理的重点关注问题。
为此有必要对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调研分析,总结适用的综合利用技术路线与运行管理建议,从而为进一步规范与提高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1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总体情况1.1焚烧炉渣综合利用特性分析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伴生副产物,其产生量约为进厂垃圾量的20%,按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量9.3215×107t[1],则焚烧炉渣年产生量约为1.8×107t。
炉渣主要由陶瓷和砖石碎片、石头、玻璃、熔渣、铁和其他废旧金属及未燃尽可燃物组成[2]。
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水泥混凝土工业中的硅质混和材料相似,矿物组成主要与建筑天然集料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资源化潜力。
1.2焚烧炉渣综合利用设施总体情况由于焚烧炉渣为一般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管理及技术研究中其重视度远低于飞灰、渗沥液、烟气等;同时,我国垃圾焚烧厂基本上采用委托第三方处理的方式,政府监管较为薄弱,由此造成目前我国焚烧炉渣项目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较少,管理数据信息缺失。
本课题组结合2017—2018年住建部组织开展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集中整治工作”,对全国125家焚烧厂炉渣处理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技术及管理现状分析*吴彬彬,宋薇,蒲志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摘要】炉渣规范化综合利用是建设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的调研分析得出:在应用技术方面,湿法预处理-替代集料/制砖是当前我国炉渣综合利用主流技术路线,具体工艺流程取决于综合利用产品市场需求,并受产品质量要求、设备效率以及运行管理水平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目前炉渣项目总体呈现建设水平不高、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建议通过制定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健全相关政府监管考核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运行管理水平。
2023年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炉渣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物,包括煤矸石、冶炼渣、钢渣等。
炉渣资源化利用是将这些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用于生产过程的原料的过程。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增强,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首先,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的现状是庞大的。
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全球炉渣资源化利用市场在2019年达到了290亿美元,并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370亿美元。
这个巨大的市场规模主要是由于炉渣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还可以获得可回收物质或能源。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出台政策支持炉渣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其次,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废物排放和资源回收利用成为了各国的共同目标。
炉渣资源化利用可以将大量的工业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能源,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炉渣资源化利用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然而,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题。
由于炉渣的成分复杂多样,炉渣资源化利用过程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处理和分离炉渣中的有价值成分。
此外,由于炉渣的特性和来源的差异,炉渣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设备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了技术研发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是市场竞争。
由于炉渣资源化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身其中,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大来取得竞争优势,而一些小型企业则面临技术研发和资金支持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炉渣资源化利用行业的支持和鼓励,推动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同时,加强行业交流和合作,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降低市场竞争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技术及管理现状
摘要:炉渣规范化综合利用是建设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的调研分析得出:在应用技术方面,湿法预处理-替代集料/制砖是当前我国炉渣综合利用主流技术路线,具体工艺流程取决于综合利用产品市场需求,并受产品质量要求、设备效率以及运行管理水平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目前炉渣项目总体呈现建设水平不高、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建议通过制定炉渣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健全相关政府监管考核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运行管理水平。
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副产物,具有产生量大、资源化潜力高的特性。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炉渣规范化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焚烧厂管理的重点关注问题。
为此有必要对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调研分析,总结适用的综合利用技术路线与运行管理建议,从而为进一步规范与提高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1焚烧炉渣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1.1焚烧炉渣综合利用特性分析
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伴生副产物,其产生量约为进厂垃圾量的20%,按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量9.321 5×107t,则焚烧炉渣年产生量约为1.8×107 t。
炉渣主要由陶瓷和砖石碎片、石头、玻璃、熔渣、铁和其他废旧金属及未燃尽可燃物组成⋯。
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水泥混凝土工业中的硅质混和材料相似,矿物组成主要与建筑天然集料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资源化潜力。
1.2焚烧炉渣综合利用设施总体情况
由于焚烧炉渣为一般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管理及技术研究中其重视度远低于飞灰、渗沥液、烟气等;同时,我国垃圾焚烧厂基本上采用委托第三方处理的方式,政府监管较为薄弱,由此造成目前我国焚烧炉渣项目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较少,管理数据信息缺失。
本课题组结合2017—2018年住建部组织开展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集中整治工作”,对全国125家焚烧厂炉渣处理情况进行资
料调研。
结果显示,炉渣进行综合利用的焚烧厂有102座,填埋处理的有19家,由水泥厂处理的有4家。
由此可见,我国80%以上的炉渣都进行了综合利用。
为更好地了解炉渣综合利用技术与项目运行情况,通过咨询行业专家、主要垃圾焚烧投资商以及部分城市环卫主管部门,最终选取了6家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好的典型项目进行现场调研,项目基本情况见表1。
总体看来,调研项目基本上能做到进厂炉渣的及时处理及综合利用产品的稳定销售;在技术工艺方面,均采用湿法分选预处理工艺,主要产品为免烧砖与替代集料;在生产管理方面,生产设施建设、设备维护、厂区环境、工人劳动保护有较大差别,有的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与焚烧厂相当,而大多数项目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政府监管方面,政府监管主要关注炉渣进出厂量方面,对于生产过程涉及较少。
2焚烧炉渣综合利用工艺路线分析
2.1预处理工艺
预处理工艺旨在去除炉渣不利于后续利用的杂质;按利用要求,破碎调整粒径;并回收其中的金属资源,以获得一定经济收益。
具体项目各功能单元的流程设计不仅受产品技术要求影响,也与选用设备的效率、作业维护管理水平有关。
如生产高品质的炉渣砖,则需要增加除杂设备级数;生产道路集料则需要增加破碎级数;去除效率高的设备则可替代多级低效率设备,见表2。
炉渣预处理方式分为湿法和干法2种,主要差别在于去除有色金属单元:湿法工艺采用通过跳汰机与摇床的结合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干法工艺主要利用涡电流分选设备,则无需添加水。
由于国内采用的干法工艺,难以提取5 mm 以下的有色金属,如铜、铝等贵金属,对综合利用项目整体经济性影响较大,因此目前国内普遍采用湿法预处理工艺。
2.2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应用)工艺
当前国内外炉渣综合利用主要途径有:制免烧砖、替代集料、水泥相关产品、填埋场覆盖土等。
其中,制免烧砖、替代集料是我国主要的利用途径。
2.2.1制免烧砖
我国严格限制黏土砖生产的政策极大推动了免烧砖的应用。
炉渣制免烧砖可以消纳大量的炉渣(可占生产原料80%),同时具有生产工艺简单、地区适应性强、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特点。
目前炉渣砖质量参差不齐,以生产高附加值、高质量炉渣砖的项目较少,多数项目产品用作道路砖,不用于地面以上的建筑物。
2.2.2 替代集料
炉渣集料用作道路/建材中替代集料,不仅用量大、利用成本低,而且可以替代日益紧缺的砂石材料。
但炉渣集料抗压强度相对较低,而且含有的少量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存在一定潜在影响,因此只用于低等级道路或路基材料,以及配制较低标号混凝土,并且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
另外,用于道路集料时还需要不同粒径的炉渣集料,对预处理产品有粒径要求。
2.2.3免烧砖与替代集料对比
免烧砖附加值相对较高,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用户覆盖半径大;但厂区占
地较大(砖自然养护需28 d),污水处理压力大;产品销售受市场需求影响大,难以保证稳定销量。
替代集料应用广泛,价格相对较低;由于运输成本较高,用户通常处于炉渣处理设施的30 km内。
2.3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工艺路线确定原则
1)炉渣综合利用属于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项目。
湿法预处理一制免烧砖、湿法预处理一替代集料是当前我国炉渣综合利用项目适用的成熟工艺。
其中预处理环节包括破碎一筛分一除铁一除有色金属等功能单元。
2)综合利用产品的类型(如制砖或替代集料)是由产品市场确定。
因此,在确定总体技术路线时,首先要明确产品的市场以及销售渠道。
3)综合利用项目具体的工艺流程设计不仅受产品技术要求影响,也与选用的设备效率以及维护管理水平有关,因此要结合设备选型与企业管理水平设计布置工艺流程。
3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管理分析
3.1炉渣项目运行管理
与其它生产项目相比,炉渣项目具有以下特点:①不积存炉渣或产品是对炉渣项目的基本要求,也是项目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
由于焚烧炉渣具有产生量大、每日持续产生而且不能积存时间过久(易板结成块),要求厂区内不能积存炉渣以及综合利用产品。
②与同类产品相比,因炉渣原料成本低,综合利用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质量呈现参差不齐,总体质量水平不高。
项目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除综合利用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外,废铜、废铁、废铝的价格也会影响项目整体收益。
目前我国焚烧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总体呈现建设水平不高、运行管理不规范、作业现场环境差等问题。
为此,有必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以指导设施建设与运行。
3.2炉渣项目运行政府管理
炉渣综合利用是焚烧厂二次污染控制措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焚烧厂监管的重要内容。
目前炉渣普遍采用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处理的模式,政府监管仅涉及第三方企业定时定量接收炉渣,对于炉渣综合利用产品去向,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控等处于监管缺失状态。
为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炉渣处理的政府监管,制定出台针对炉渣综合利用项目的监管考核要求,增加对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的监管。
4结论
1)炉渣综合利用是一类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项目,不积存炉渣或产品是对这类项目最基本的要求。
2)湿法预处理一制免烧砖/替代集料是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炉渣综合利用工艺,具体工艺流程由产品质量要求、设备效率以及维护管理水平等因素决定。
3)针对当前我国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普遍存在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不规范问题,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的技术规范,完善焚烧厂炉渣处理监管考核要求,从而提升我国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