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的几种典型应用题解析

合集下载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1、假设这些糖果最少有x个,那么x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0整除,因此x是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即x=40.2、假设这包糖最少有y块,那么y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0整除,因此y是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即y=40.3、这个数是4的倍数,因为4除以4余数是0,所以这个数必须被4整除。

这个数是6的倍数,因为6除以6余数是0,所以这个数必须被6整除。

这个数比6的倍数多1,因此这个数必须是6的倍数加1.因此这个数是24+1=25.4、这个人数是30~50的倍数,且是3、4、6、8的公倍数。

这个人数是120的倍数,且小于等于50,因此这个人数是120.5、每个正方形由6块瓷砖组成,因此正方形的面积等于6的倍数。

正方形的边长等于瓷砖的公因数,因此正方形的面积最小是6×6=36.6、假设这堆苹果最少有x千克,那么x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9整除,又能被10整除,因此x是8、9、10的最小公倍数加3,即x=89.7、假设合唱队至少有x人,那么x既能被7整除,又能被8整除,因此x是7和8的最小公倍数加2,即x=54.8、假设最多有x个研究成绩优秀的同学,那么x既能被37和38整除,又要满足钢笔多出一支,书缺2本,因此x是37和38的最小公倍数加1,即x=703.9、这些水果的最大公因数是8,因此每个盘子里的水果数是8的倍数。

苹果和梨的总数是24+32=56,因此每个盘子里的水果数最多是56/2=28.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的个数相同,因此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各有14个。

10、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是它们发车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即3×5=15分钟后。

11、这个年级的人数是6、8和9的公倍数,因此这个年级的人数是216.12、这个数是3的倍数,因为3除以3余数是0,所以这个数必须被3整除。

这个数是4的倍数,因为4除以4余数是0,所以这个数必须被4整除。

这个数比4的倍数多2,因此这个数必须是4的倍数加2.这个数是5的倍数,因为5除以5余数是0,所以这个数必须被5整除。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题练习及答案④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题练习及答案④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练习及答案(四)1、有一些糖果,分给8个人或分给10个人,正好分完,这些糖果最少有多少粒2、有一包糖,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

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3、一个数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4,被6除余5,此数最小是几4、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30~50之间。

如果分成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

五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5、利用每一小块长6公分,宽4公分的长方形彩色瓷砖在墙壁上贴成正方形的图案。

问: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小是多少6、有一堆苹果,每8千克一份,9千克一份,或10千克一份,都会多出3千克,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千克7、学校合唱队排练时,如果7人一排就差2人,8人一排也差2人,合唱队至少有多少人8、把37支钢笔和38本书,平均奖给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果钢笔多出一支,书还缺2本,最多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9、有24个苹果,32个梨,要分装在盘子里,每盘的苹果和梨的个数相同,最多可以装多少盘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各多少10、阜沙市场是20路和21路汽车的起点站。

20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1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

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11、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8人一组或9人一组排队做早操,都刚好分完。

这个年级至少有学生多少人12、有一盘水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数余3,5个5个数余4个,问个盘子里最少有多少个水果13、有一个电子表,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中午12点整,电子表既响铃又亮灯,请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的是几点钟14、数学兴趣小组有24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现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男、女同学人数分别相同,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每组至少有多少个男同学多少个女同学15、有38支铅笔和41本练习本平均奖给若干个好少年,结果铅笔多出3支,练习本还缺1本。

(完整版)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练习

(完整版)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练习

(完整版)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应用题练习1、有一些糖果,分给8个人或分给10个人,正好分完,这些糖果最少有多少粒?解:【8,10】=402、有一包糖,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

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解:【8,10】=40(人)3、一个数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4,被6除余5,此数最小是几?解:【2,3,4,6】=12 12-1=114、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30~50之间。

如果分成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

五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解:【3,4,6,8】=24(人)24×2=48(人)5、利用每一小块长6公分,宽4公分的长方形彩色瓷砖在墙壁上贴成正方形的图案。

问: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小是多少?解:【6,4】=12(公分)12×12=144(CM2)6、有一堆苹果,每8千克一份,9千克一份,或10千克一份,都会多出3千克,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千克?解:【8,9,10】=360 360+3=363kg7、学校合唱队排练时,如果7人一排就差2人,8人一排也差2人,合唱队至少有多少人?解:【7,8】=56(人) 56-2=54(人)8、把37支钢笔和38本书,平均奖给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果钢笔多出一支,书还缺2本,最多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解:37-1=36(本) 38+2=40(本)(36,40)=4(人)9、有24个苹果,32个梨,要分装在盘子里,每盘的苹果和梨的相同,最多可以装多少盘?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各多少?解:(24,32)=8(盘)24÷8=3(个)32÷8=4(个)10、阜沙市场是20路和21路汽车的起点站。

20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1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

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解:【3,5】=15(分钟)11、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8人一组或9人一组排队做早操,都刚好分完。

五年级奥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和应用

五年级奥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和应用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和应用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比较在整除的应用当中,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道应用题,到底是用最大公约数解题还是用最小公倍数解题,学生最容易混乱。

不妨试用下面这种土方法判断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判断法则:如果题目已知总体,求部分,一般用最大公约数解题,先求出总体的最大公约数,再依题意解答;如果题目已知部分,求总体,一般用最小公倍数解题,先求出部分的最小公倍数,再依题意解答。

对比例子(一)1.把一张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剪成边长是整数厘米数的小正方形,且无剩余,最少可以剪成多少块?分析:正方形是在长方形里面剪,所以长方形是总体,正方形是部分。

题目告诉你了长方形的长与宽,告诉了总体,求的是小正方形,求部分,所以用最大公约数解题。

具体分析:由于题中求剪后无剩余,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60和40的公约数。

又因为求最少剪多少块,就要求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60和40的最大公约数。

(60,40)=20 -------这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

(60÷20)×(40÷20)=6(块)或用面积计算:(60×40)÷(20×20)=6(块)2.用长5CM,宽3CM的长方形硬纸片摆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无空隙),至少要用几个长方形硬纸片?分析:多个长方形摆成正方形,所以正方形是总体,长方形是部分。

题目告诉你了长方形的长与宽,即告诉了部分,求正方形,即求总体,所以用最小公倍数解题。

具体分析:由于拼摆后正好一个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公倍数,又因为要用最少的长方形来摆,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最小的公倍数。

〔5,3〕=15 CM------这就是正方形的边长(15÷5)×(15÷3)=15(个)长方形或用面积计算:(15×15)÷(5×3)=15(个)对比例子(二)1.一长方体木块,长56CM,宽40CM,高24CM,把它锯成尽可能大,且大小相同的正方体,且无剩余,能锯成多少块?分析:小正方体是从长方体中锯出来的,长方体就是总体,小正方体为部分。

(完整版)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归纳

(完整版)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归纳

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典型的应用题汇总一、解题技巧:最大公因数解题技巧:通常从问题入手,所求的数量处于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的地位时,因为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是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的因数,此时,所求的数量就处于因数的地位。

如果出现相同的(公有的)/最长的所求数量,即求他们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最小公倍数解题技巧:通常从问题入手,所求的数量处于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的地位时,因为大数(即处于被除数、被除数、积)是小数(即处于除数、商、因数)的倍数,此时,所求的数量应处于倍数的地位。

如果出现相同的(公有的)/最小的所求数量,即求他们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

补充部分公式小长方形个数=(大正方形边长÷小长方形长)×(大正方形边长÷小长方形的宽)小正方形个数=(大长方形的长÷小正方形边长)×(大长方形的宽÷小正方形边长)小长方体个数=(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长)×(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的宽)×(大正方体边长÷小长方体高)小正方体个数=(大长方体边长÷小正方体边长)×(大长方体的宽÷小正方体边长)×(大长方体的高÷小正方体边长)剩余定理余数相同时,总数(被除数)=最小公倍数+余数缺数相同时,总数(被除数)=最小公倍数-缺数植树问题公式不封闭型:2、只有一端都栽1、两端都栽间隔个数=株数间隔个数=株数-1株数=间隔个数+1 株数=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3、两端都不栽间隔个数=株数+1株数=间隔个数-1封闭型:间隔个数=株数株数=间隔个数距离=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个数封闭型再正方形边上栽,并且4个顶点都栽:株数=(每边株数-1)×4备注:上下多少层楼以及锯段数及敲钟问题等实际运用实质上是两端都栽树的植树问题,这类题通常先求一层/一段需要多少时间,再乘以段数即可二、经典题目1、一个大长方形长24厘米,宽18厘米,把它裁成若干个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如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边长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个小正方形?2、一个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至少要多少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此时,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3、一个大长方体长24厘米,宽18厘米,高12厘米,把它裁成若干个小正方体而没有剩余,如小正方体的边长最长,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个小正方体?4、一个长方体的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题练习及答案④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题练习及答案④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综合应用练习及答案(四)1、有一些糖果,分给8个人或分给10个人,正好分完,这些糖果最少有多少粒?2、有一包糖,不论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

这包糖至少有多少块?3、一个数被2除余1,被3除余2,被4除余4,被6除余5,此数最小是几?4、五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人数在30~50之间。

如果分成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

五年级参加植树活动的学生有多少人?5、利用每一小块长6公分,宽4公分的长方形彩色瓷砖在墙壁上贴成正方形的图案。

问: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小是多少?6、有一堆苹果,每8千克一份,9千克一份,或10千克一份,都会多出3千克,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千克?7、学校合唱队排练时,如果7人一排就差2人,8人一排也差2人,合唱队至少有多少人?8、把37支钢笔和38本书,平均奖给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果钢笔多出一支,书还缺2本,最多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9、有24个苹果,32个梨,要分装在盘子里,每盘的苹果和梨的个数相同,最多可以装多少盘?每个盘子里苹果和梨各多少?10、阜沙市场是20路和21路汽车的起点站。

20路汽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21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

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11、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8人一组或9人一组排队做早操,都刚好分完。

这个年级至少有学生多少人?12、有一盘水果,3个3个地数余2个,4个4个数余3,5个5个数余4个,问个盘子里最少有多少个水果?13、有一个电子表,每走9分钟亮一次灯,每到整点响一次铃,中午12点整,电子表既响铃又亮灯,请问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的是几点钟?14、数学兴趣小组有24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现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男、女同学人数分别相同,最多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每组至少有多少个男同学?多少个女同学?15、有38支铅笔和41本练习本平均奖给若干个好少年,结果铅笔多出3支,练习本还缺1本。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应用讲义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应用讲义
例三:六年级同学参加环保宣传活动。9人一组多6人,8人一组多5人,10人一组多7人,参加宣传活动的同学有多少人?
练习: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超过100人,而不足140人,将他们按每组12人分组,多3人,按每组8人分,则少5人。该校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练习:有一车苹果,每3箱一数,剩1箱;每5箱一数,剩1箱;每7箱一数,盛1箱。这车苹果至少多少箱?
有三个学生,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3岁,他们三个人的年龄乘积是1620,这三个学生的年龄是多少岁?
巩固作业:
1.在()内填入适当的质数。
10=()+()
10=()×()
20=()+()+()
8=()×()×()
2、填空
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为()。
如果m和n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课题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应用
教学目标
1、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能够运用关于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3、提高自己对两质数积的敏感性,便于质因数的分解。
重点、难点
重点: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能够运用关于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考点及考试要求
1、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能够运用关于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
知识框架
1、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关分解。
考点一: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一:已知A=2×2×3×5,B=2×3×3×5,C=3×5×7,则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B、C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A、C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考点三:综合拓展辨析
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典型应用题(一):植树问题

典型应用题(一):植树问题

典型应用题(一):植树问题在不封闭路线上植树【例1】园林工人在长96米的公路两边每隔6米栽一棵树(首尾都栽)现在要改成每隔4米栽一棵树,那么不用移裁的树有多少棵?思路引导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故是12的整数倍的地方不需要移动,所以求出一侧栽树的棵数再乘2,即可得出不用移栽的树的总棵数。

正确解答:因为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96÷12=8(棵)(8+1)×2=9×2=18(棵)答:不用移栽的树有18棵。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要掌握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植树的数量关系式。

【变式1】园林工人在长60米的小路两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首尾都栽),现在要改成每隔4米栽一棵树,那么不用移栽的树有多少棵?【例2】为了美化乡村环境,王张村准备给一条长800m的村道两侧栽树,每隔20m栽一棵(只栽一端)。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思路引导只栽一端的植树问题,公式是:植树棵数=间隔数,两侧的棵数=一侧的棵数×2,据此计算即可。

正确解答:800÷20×2=40×2=80(棵)答:一共需要80棵树苗。

本题主要考查植树问题,关键分清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做题,并且看清楚是路的两侧还是一侧植树。

【变式2】聪聪家门前有一条长60米的小路,绿化队要在小路的两旁栽树(一端栽,一端不栽)。

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例3】“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头需要多少分钟?”这题属于植树问题中的()。

A.两端都不栽B.两端都栽C.一端栽一端不栽思路引导锯木头,锯1次,平均分成2段;锯2次,平均分成3段……锯的次数=段数-1;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锯木头的次数=段数-1,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列式为:5-1=4(次),5×4=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设山脚到山顶的距离为 3 与 5 的最小公倍数。 3×5=15(千米) 上山用: 15÷3=5(小时) 下山用: 15÷5=3(小时) 总距离÷总时间=平均速度 (15×2)÷(5+3)=3.75(千米) 答略。
*例 7 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做 50 个;第二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做 30 个;第三道工序每个工人每小时做 25 个。 在要求均衡生产的条件下,这三道工序至少各应分配多少名工人?(适于六年级 程度)
(4+3)×8=56 份)………两队 8 天合作的份数 72-56=16(份)…………余下工程的份数 16÷4=4(天)……………甲还要做的天数 答略。
*例 5 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水路长 234 千米,某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需要 9 小 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需要 13 小时。求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适于高年级 程度)
*例 4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 18 天,乙队单独做需要 24 天。两队合作 8 天 后,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做,甲队还要做几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由 18、24 的最小公倍数是 72,可把全工程分为 72 等份。 72÷18=4(份)…………是甲一天做的份数 72÷24=3(份)…………是乙一天做的份数
解:每到整点响一次铃,就是每到 60 分钟响一次铃。求间隔多长时间后, 电子钟既响铃又亮灯,就是求 60 与 9 的最小公倍数。
60 与 9 的最小公倍数是 180。 180÷60=3(小时) 由于是中午 12 点时既响铃又亮灯,所以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下午 3 点钟。 答略。
*例 3 一个植树小组原计划在 96 米长的一段土地上每隔 4 米栽一棵树,并且已 经挖好坑。后来改为每隔 6 米栽一棵树。求重新挖树坑时可以少挖几个?(适于 六年级程度)
解:这一段地全长 96 米,从一端每隔 4 米挖一个坑,一共要挖树坑: 96÷4+1=25(个) 后来,改为每隔 6 米栽一棵树,原来挖的坑有的正好赶在 6 米一棵的坑位上, 可不重新挖。由于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所以从第一个坑开始,每隔 12 米 的那个坑不必挖。 96÷12+1=9(个) 96 米中有 8 个 12 米,有 8 个坑是已挖好的,再加上已挖好的第一个坑,一 共有 9 个坑不必重新挖。 答略。
最小公倍数的几种典型应用题解析
*例 1 文化路小学举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参加竞赛的人中,平均每 15 人有 3 个 人得一等奖,每 8 人有 2 个人得二等奖,每 12 人有 4 个人得三等奖。参加这次 竞赛的共有 94 人得奖。求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竞赛?得一、二、三等奖的各有 多少人?(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15、8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0,参加这次竞赛的人数是 120 人。 得一等奖的人数是: 3×(120÷15)=24(人) 得二等奖的人数是: 2×(120÷8)=30(人) 得三等奖的人数是: 4×(120÷12)=40(人) 答略。
*例 2 有一个电子钟,每到整点响一次铃,每走 9 分钟亮一次灯。中午 12 点整 时,电子钟既响铃又亮灯。求下一次既响铃又亮灯是几点钟?(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9、13 的17 等份。
每一份是: 234÷117=2(千米) 静水中船的速度占总份数的: (13+9)÷2=11(份) 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 2×11=22(千米) 答略。
*例 6 王勇从山脚下登上山顶,再按原路返回。他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 3 千米, 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 5 千米。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适于 六年级程度)
解:50、30、25 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150。 第一道工序至少应分配: 150÷50=3(人) 第二道工序至少应分配: 150÷30=5(人) 第三道工序至少应分配: 150÷25=6(人) 答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