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

合集下载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卫填海》原文:佚名〔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注释:1、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2、溺:溺水,淹没。

3、故:因此。

4、为:化为,成为。

5、堙:填塞。

《精卫填海》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文言文《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字词翻译: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她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古文翻译:精卫填海

古文翻译:精卫填海

古文翻译:
精卫填海
《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

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

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本文是关于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感谢您的阅读!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释义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卫填海》原文:佚名〔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注释:1、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2、溺:溺水,淹没。

3、故:因此。

4、为:化为,成为。

5、堙:填塞。

《精卫填海》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卫填海》原文:佚名〔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注释:1、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2、溺:溺水,淹没。

3、故:因此。

4、为:化为,成为。

5、堙:填塞。

《精卫填海》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

《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卫填海》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卫填海》原文:佚名〔先秦〕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注释:1、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2、溺:溺水,淹没。

3、故:因此。

4、为:化为,成为。

5、堙:填塞。

《精卫填海》故事: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

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

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

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

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

精卫文言文原文翻译

精卫文言文原文翻译

精卫,炎帝之少女名女娃也。

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遂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于是其鸟若尧之末,其声若啾啾。

炎帝之灵,实司之。

《精卫填海》译文: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她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未能返回,因此化身为精卫鸟。

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

从此,她便一直这样做,直到尧帝的末年。

她的叫声如同鸟鸣声中的啾啾声。

炎帝的灵魂,实际上是在掌管着这件事。

原文详细描述了精卫鸟的由来和她的行为。

以下是对原文的详细翻译和解释:精卫,炎帝之少女名女娃也。

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她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未能返回,因此化身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塞东海。

于是其鸟若尧之末,其声若啾啾。

从此,她便一直这样做,直到尧帝的末年。

她的叫声如同鸟鸣声中的啾啾声。

炎帝之灵,实司之。

炎帝的灵魂,实际上是在掌管着这件事。

这篇文言文通过精卫鸟的传说,传达了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

女娃虽然遭遇不幸,但她的化身精卫鸟却始终不忘填塞东海的誓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

同时,文章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祖先灵魂的信仰。

以下是对原文的进一步翻译和阐释:女娃在东海游玩时,不幸遭遇溺水,未能生还。

她的灵魂化作了精卫鸟,寓意着她对生命的执着和对家人的思念。

精卫鸟每日叼着树枝和石头,投入东海,企图填平这片浩瀚的海洋。

她的行为象征着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屈不挠和抗争精神。

文章提到精卫鸟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尧帝的末年,这一时间跨度说明了精卫鸟的坚持和毅力。

她的叫声如同鸟鸣声中的啾啾,给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感觉。

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精卫鸟的誓言,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炎帝之灵,实司之。

这句话表达了精卫鸟的行为得到了炎帝灵魂的认可和庇佑。

在古代,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会保佑后代,因此精卫鸟的行为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
导读:中考精卫填海文言文复习:翻译版本(三)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释义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

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

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

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

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
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

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

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

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

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