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励志名校游
北大清华学生励志参观校园游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00多年来,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北大西门古朴秀丽的北大西门建于1926年,是北大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也是各地游客的心中的圣地,节假日留影者人流如织。
大门内高约8米的一对华表已有300多年历史,原置圆明园的皇家祖祠安佑宫,和华表曾同属圆明园的,还有西门内办公楼前装饰的石麒麟,石料坚实,刻工细腻,至今线条、纹样仍然流畅清晰。
北京大学图书馆顺着西门沿中轴线一直向东走,未名湖南岸迎面向你扑来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藏书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北京大学图书馆。
李大钊曾任这里的馆长,如今,李大钊、胡适等教师的厚厚笔记已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述说着北大百年的深厚的思想和文化积淀。
翻尾石鱼在石舫旁边近岸水中时隐时现的翻尾石鱼,也是圆明园长春园前大喷水池的遗物。
世纪劫难后,圆明园珍贵文物流失殆尽,翻尾石鱼也被拍卖。
燕京大学1930年学生毕业时,将石鱼买来送给母校做纪念。
从此,石鱼便在未名湖安家。
如果你在夕阳西沉时在未名湖畔静坐,会听到读书声、历史的沉吟声和你的遐想相互应答,意境单纯而恒久。
鸣鹤园同样为淑春园一部分的鸣鹤园毁于民国初期,仅余掩映于德斋北部土山之中的翼然亭。
据说乾隆曾登亭赋诗,并曰:“出西轩面横岭,亭中设便坐,近纳岚翠,远往野绿,仿佛香山来青景色。
”但你现在登亭,“岚翠”、“野绿”的景象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北大东门附近逸夫楼、北京大学体育馆凌空飞翔般伸展的新翼,仿佛是从北京大学古典沧桑的身体上新生的枝叶和花朵。
夜色降临,北京大学图书馆和舞厅一样灯火通明,各教室里总有学生发表着思想或正统或另类的演说。
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一个让年轻人“炫”的学校,成为一个成人的勤奋自律和少年的勇敢率性完美融合的地方,这,就是北京大学历经百年风雨仍无可替代的王者风范。
北大清华旅游详细攻略

北大清华游暑假学生游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暑假励志游学快速报名!主办:北大清华凯旋游学中心(长期接待团体、个人北大清华游学)预约电话:010-5846-4563(认准网站预约电话,谨防假冒)主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内参观游学和状元学习艺术讲座。
暑假快要到了,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又开始围绕“学生”这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打起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游概念。
虽然今年暑假旅游比往年增长明显,旅行社的生意也提前火爆,但旅行社的生意增长却不是特别大,利润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高。
根据记者观察,今年旅行社围绕暑假游推出的策略还是老一套,并没有多少新意。
许多学生及其家长们也都表示,他们希望旅行社暑假旅游服务能够有所创新。
暑假游提前火爆利润不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利用假期游山玩水、增长知识的传统由来已久。
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出游欲望更加强烈。
参加旅行社暑假旅游,亲身感受寓学于游的快乐,成为近两年暑假里孩子与父母的热门选择。
今年暑期学生旅游更是提前火爆。
据广州“广之旅”的24小时电话中心统计,今年高考后咨询暑假旅游的电话猛增了40%,除了高考学子忙着旅游放松,还有家长打来帮孩子咨询旅游线路的。
目前其他年级学生们虽然还没放假,但家长已经开始为孩子过一个轻松又有意义的暑假而着手准备了。
在线路选择上,国内少年团、出境修学游、亲子团都是最受欢迎的产品。
据了解,今年英语游依然占据了修学游的半壁江山。
此外,因为杨利伟热起来的太空游、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红色之旅”亲子团也抢占了较大份额的市场。
“广东铁青”负责人表示,这两年暑假旅游市场一年比一年见好,暑假出游的“主力军”依然是庞大的师生大军及家长带孩子出游的合家旅游,各大旅行社正紧张筹划着如何在老师和学生身上“淘金”。
但是记者了解到,虽然出游人数越来越多,但旅行社的生意增长却不是特别大,利润也远没有以前那么高。
暑假游只是成人游“翻版”虽然暑假旅游火爆,但是许多家长以及业内人士都感觉今年的暑假旅游产品并没有多少创新。
游记类作文:北大清华校园游(精选5篇)

游记类作文:北大清华校园游(精选5篇)第一篇:游记类作文:北大清华校园游金秋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气很好,一早就是明晃晃的大太阳..出的门来,却非常的冷,太阳是有的,但冷风也是一件衣服无法抵挡的。
必须要穿两件衣服。
我早就想去看看清华和北大,那是中国的两个最好的高等学府,我虽然早过了读大学的年龄,可是还是对大学,特别是这两个大学非常的仰慕,一定要亲眼看看。
另外,就是想看看圆明园,这个名声响誉中外的地方。
在北京旅游,一定要赶早,因为这里天亮的早,哪怕是在8点去游玩,也是人山人海了。
从北大的西门进校园,这里应该是正门,最古老的北京大学的牌子就挂在这里,.过去叫燕京大学吧.这里进校,可以看到北大最漂亮的景色,荷花池,树木垂柳,草地和未名湖,以及湖边的博雅塔,还有石坊船。
这一带是北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一片校园,建筑古香古色,许多建筑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保存完好,现在还在用着.外面是古色,里面已经是现代办公楼了。
沿着这一带散步,树木参天,林间小道,可以看到北大树立的几个最具思想特色的人物塑像,那就是写《堂·吉柯德》的作家塞万提思的黑色雕塑,他穿着18世纪的流行衣服;北大是思想最开放的地方,学术思想自由,因此当我们看到居然塑有写作《堂·吉柯德》而出名的作家塞万提思的黑色雕塑时,更是让人相信这种自由学风的感觉。
再有,就是北大最早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元培老先生的自由精神现在已经由北大成立的”元培班、元培系”来传诚,北大每年向全国招收最优秀的精英进入这个班,作为理科和文科的实验班。
未名湖边来旅游和照相的人很多,许多都是游客。
北大被旅行社开发成了不收门票的旅游点。
我也在游客中.走在未名湖边的草地和树下小路上,感受着北大的气息。
在一排连着的古老小院前,我看到这些小院门上挂着历史系或者别的什么系研究所之类的牌子,这里过去有一家是连战先生母亲住过的院子,现在风景尤存,人已不在。
古老的院子却把故事记录下来。
暑假清华北大游学

暑假清华北大游学
未名湖、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和北大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是多少莘莘学子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向往的地方。
这几天,高考志愿刚填完,这两所高校就迎来了人流的高峰期。
不仅仅是国内的名校,去逛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也成了很多家长与孩子选择度过暑期的方式之一。
(暑假清华北大游学)
从石狮守卫的北京大学西门进入,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对秀丽的华表矗立在办公楼和庑殿围合的那半敞开的空间中。
继续漫步向东,无论从哪条路进入以未名湖为主体的园林空间,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整个的燕园中,未名湖更如烟波浩淼的海洋,在光的作用下,湖面似停泊着万千星辰,发出瞬息万变的光芒,在未名湖畔,东可观湖光塔影;西可看钟亭落霞;南可望湖山林木;北可览层楼幢影,处处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于是,有人把燕园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除了在海淀区的本部,在东三环的美术学院,在昌平还有应用技术学院和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在广东深圳也有研究生院。
(暑假清华北大游学)
海淀区本部是通常意义上的清华校园,面积将近400公顷,如果全程徒步的话,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体力的。
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偌大的校园,即使匆匆浏览一遍也要半天时间,若要识得个中滋味,便需有一日之闲了。
清华北大研学游后感

清华北大研学游后感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研学游的背景与目的
2.研学游的过程与体验
3.研学游的收获与感悟
4.总结与展望
正文
【1.研学游的背景与目的】
清华北大研学游,顾名思义,是一次以我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目的地的学习旅行。
这次活动的背景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两所名校的学术氛围、教育资源以及发展历程,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望和追求。
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参与者对于名校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为未来的求学之路树立目标和方向。
【2.研学游的过程与体验】
在研学游的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校园,感受到了这两所名校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氛围。
在清华大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荷塘月色、严谨的实验室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体验了该校在理工科领域的卓越实力。
而在北京大学,我们则领略了古典的校园建筑、丰富的人文学科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名校师生的讲座和交流活动,了解到了他们的学术成果和对于未来的规划。
【3.研学游的收获与感悟】
通过这次研学游,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未来的求学之路拓宽了视野。
其次,我们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龄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学习方法和生活
态度。
最后,这次活动激发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未来的信心,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4.总结与展望】
清华北大研学游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之旅,让我们对于优质高等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北京清华、北大名校游

北京清华北大名校游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北京清华北大名校游)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也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派激烈斗争的产物。
在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上书光绪皇帝,“请变法,建学堂”。
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提出“自京师建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府县立中小学”。
梁启超说,大学堂的前身是官书院,官书院的前身是“强学会”。
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在京组织强学会。
购置图书、仪器等,宣讲新学,谋求改革。
强学会实际上是政治团体兼学校的组织。
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
强学会被顽固派查封,但改为“官书院”。
“京师大学堂”就是在“官书院”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
百年纪念讲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崛起于燕园,其兴建得到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和校内外各界大力支持。
讲堂自2000年5月运行,依托北大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传承其前身五十年代大饭厅和八十年代大讲堂的厚重历史底蕴,践行会议中心整体服务思路,始终遵循“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工作宗旨,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为己任,力争成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之一。
作为一所现代化多功能校园剧场,讲堂坐落于燕园中心位置,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物最高处为34.8米,地上主体三层、地下一层,建筑风格独特,硬件设施一流,内设拥有2063个座位的观众厅,以及多功能厅、化妆间、排练厅、纪念大厅、四季庭院、会议室、展廊、贵宾接待室、观众休息厅等场地资源,另有先进舞台机械及自动控制系统、电影数字立体声还音系统等专业设备。
运行以来,讲堂在配合学校重大活动基础上,每年承接推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讲座、典礼、会议、展览、新闻发布等活动数百场,逐渐朝着成熟的综合性多元化剧场迈进。
北京大学校内励志游

北京大学校内励志游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
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抗战后南迁,1937年9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 年5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
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
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北京大学校内励志游)现在大家穿过的门正是北京大学的西校门,是1952年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之前,燕京大学主校门。
校门两侧有两头石狮。
这座校门是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故而又称之为校友门。
燕京大学有着众多杰出校友,其中包括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等等。
历史上的燕大至今仍是北京大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今天的北大有着深远的影响。
曾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北京大学书写的校名,他所书“北京大学”四个字苍劲有力,气势雄浑。
今天这座北大西校门仍然是北大师生进出北大的重要通道之一,已经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朗润园建筑群,该建筑群自成一体,是典型的皇家四合院风格。
这里现在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教学办公地,是经济学家云集的地方。
所以这里经常举办一些政治经济领域的高级讲座,皇家四合院也经常迎接像美国前总统卡特、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这样的贵客。
北大清华励志名校游

北大清华励志名校游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著名教育家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北京大学图书馆由1975年建成的西楼和98年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东楼组成。
到2009 年底,总、分馆共拥有藏书800余万册,其中总馆近700万册。
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
是亚洲高等院校最大的图书馆,中国第二大图书馆。
邓小平题写馆名“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大清华励志名校游)历史:前身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18年迁到红楼一层(馆主任:李大钊,阅览室管理员:毛泽东)。
1952与燕大合并,迁入如今北大档案馆,并收藏了燕大许多珍贵善本书。
原图书馆(建于1974年)采用灰色清水砖墙,由于当时历史经济等原因,它体型宏大但稍显简陋,是典型的现代方盒子建筑,与未名湖区的建筑风格显得格格不入。
1996年扩建主要是为了弥补这种失误(“镶牙”工程)。
设计者是主持清华园图书馆扩建的关肇邺院士。
他大胆地使用了大屋顶形式,主楼采用歇山顶,既非唐风,也非宋式清式,斗拱似有却不完整,拱间用古老的人字却是非常地夸大。
南北配楼采用攒尖顶,无光带釉的屋瓦,檐下用简化的斗拱组合,灰色调,使用玻璃和铝合金等颇具现代质感的材料,确实是用仿古建筑表现时代精神的佳构。
它的精彩之处还来自两侧直上三层的过山游廊与两翼伸出的攒尖顶方形配楼,从而巧妙地将新楼旧楼连成整体,在建筑体量上也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
办公楼,外文楼,化学北楼,大银杏办公楼前的这株巨大的银杏,位于西门右望,办公楼前的右华表处,已有了百年以上的寿数了,为了保护它,在它周围也修建了护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北大励志名校游
北大、清华两校均风景如画,但各有风格,北大古雅,文物古迹众多;清华幽美,上世纪处建的一些建筑十分有名。
两校的人文气息算得上中国之最。
北京大学去过北大的人,都会被北大百年盛典的大讲堂,蕴涵古典美的图书馆,洋溢历史风采的校园,还有博雅塔和未名湖的清澈湖水中的塔影所迷醉,愿意再用十年的寒窗苦读换取到这里度过四年的难忘经历。
(清华北大励志名校游)
北大西门违反传统的朝向
站在北大西门前,映入眼帘的是古典三开朱漆宫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是燕京大学校友于1926年集资修建的,因此又称为校友门。
校门左右两侧还有一对威武的石狮,使得校门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神采奕奕。
北方城市讲究面南背北,按此理论,南门应该是北大的正门。
但是北大却突破了这一传统,而是在建校之初就把西校门作为了主门,这是由当初主持燕园规划的美国人墨菲确定的。
墨菲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在绘制校园规划图时他从玉泉山上的古塔得到灵感,认为学校的主轴线,应该指向那座古塔,主校门位于主轴线上。
这样,他就一反中国建筑坐北朝南的习惯,将主校门以及校门内的办公楼朝西放置。
振兴中华碑
由1980级学生捐赠。
北大学子在改革开放初期再次喊出了时代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1981年3月20日深夜,中国男子排球队在争夺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赛的关键一战中,先输两局,奋起直追,扳回3局,终以3比2战胜南朝鲜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
4000多名学生自发组织游行。
中华正在振兴,祖国正在崛起。
中华体育健儿近日连连为祖国争光,他们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高超技艺多么激动人心啊!我们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大学生的喊声。
勺园比北大更长的历史进入西门正前方便是校友桥,白色石桥是精心雕镂的,小桥弯弯,桥下清水中的红鱼纵横游弋,甚是吸引人。
登桥南望,是荷塘倒影下的翠壁回廊,那就是勺园了。
勺园的历史比北大还长,这里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
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弘雅园,是英王二世的使者马戈尔尼居住的地方。
因此,勺园也成为中国最早接待外国使团的食宿场所。
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巧合,现在的勺园是留学生居住的地方。
此外,每年还会有很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颁奖会、科研管理培训会以及数不清的小型学术交流
会在勺园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们都把这里当作人生旅程中一座温馨的驿站。
勺园,也因此成了北大对外的一个窗口。
办公楼对称中的尊者风范
过了校友桥,是气势恢弘的贝公楼草坪,华表对称,银杏对称,两边的外语化学两楼也是对称,这使得中线上的贝公楼更显尊者之气。
贝公楼现名办公楼,是北大校长办公的地方,与北大西门一样地坐东朝西。
高大的楼体、灰色筒瓦的大屋顶、红色的柱子,以及蓝绿色调的斗拱彩画,形成了一种高雅古朴的气质。
办公楼一层,是校长及党委办公室,二楼就是著名的“办公楼礼堂”了。
礼堂内有非常现代化的布置、音响等设施。
校园内众多的颁奖活动,还有众多的名人,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等国家元首以及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占地面积8000多亩,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占地面积8000多亩,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
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北大励志名校游)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
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
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
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
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
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
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
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
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
钟声清脆,远及海淀。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
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
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
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
科学馆:建于1919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
当时清华的理工科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尤其是物理系可谓盛极一时。
90年代曾作过统计,从此楼中曾经走出过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80年代以后清华重建了理学院,现在新的理学院大楼占地27000平方米,位于清华气象台东北。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
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
(清华北大励志名校游)
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
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