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注意》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注意

教育心理学-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 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 式。
条件:不需要要太多意志力去从事 的活动
客 观
无意注意
主观
相对强度 新异性 对比性 活动变化
有意注意
1,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 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培养间接兴趣
有意后注意
类型 无意注 意
目的 性 无
意志 努力 不需要
性质 低级、自 发的
事例 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 意
有意后 注意

需要
高级、自 觉的
最高级、 自觉性程 度很强
学习、听课

不需要
电脑打字“盲 打”,打毛衣不 用看
注意规律及其应用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1.含义: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 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 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 ○汉密尔顿(Hamilton)的研究 耶文斯(W.S.Jevons)的实验 成人平均的注意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含义: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 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 特征。 2.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你看 到了什么?
3.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精神状态 (3)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以 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实验心理学《注意》课件

实验心理学《注意》课件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哈德维克(1969):
▪ 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对从左耳或右耳呈现的靶子词反 应
▪ 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都超过50%,差异不显著
❖ 可以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和“名字”现象 ❖ 不经济;无法解释客观存在的早期选择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Treisman & Geffen(1967): 双耳分听实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早期选择模型
▪ 布罗德本特: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选 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未通过的信息则迅速 衰退,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 以全或无的方式工作,接通一个通道,同时关闭所有 其它通道,单通道模型。
▪ 新异的、较强的、具有生物意义的、期待的刺激易于 通过。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为注意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难以证伪:有限资源的性质通 常不明确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诺曼等(1975):“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
▪ 材料限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 信息的限制,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作业水平。
▪ 资源限制:作业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有较多 资源,加工能顺利进行。
一 注意的理论和实验
❖ 特征: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 ❖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如蓝色正方形。
❖特征整合理论
▪ 由特雷斯曼提出,它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 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该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 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须注意;在整合阶段,通过 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 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 有效试验:注意指向 目标位置的可能性大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学 习成果。
注意的种类和分类
注意有不同的种类和分类方式。根据注意的特点和注意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等不 同类型。
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区别
外部注意指的是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而内部注意是指我们关注和集中在内心的思绪和感受上。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注意
注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个常见现象。它是我们大脑对外是指人的大脑有意义地选择关注和集中心理活动在特定的信息上,将其 与其他无关的信息区分开来。它具有有限性、选择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注意与感知、认知的关系
注意与感知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感知是注意的先决条件,而认知则需要注 意的引导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注意难度和注意疲劳
注意的任务难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导致注意疲劳。高难度和长时间的任务可 能会降低注意的质量和效果。
注意力的发展和变化
注意力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变化。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注意力 的发展与神经系统和个体经验密切相关。

认知心理学-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

选择性注意
01
02
03
定义
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同 时呈现多种刺激时,有选 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 其他刺激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选择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 刺激特征和任务需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双耳分听实验、视觉分心 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选择性 注意的存在。
集中性注意
定义
集中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刺 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集中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难度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实验证据
持续注意任务、警觉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集中性注意的存在。
分散性注意
定义
分散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力分散到多 个任务或刺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分散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多任务处理实验、干扰任务等实验证明了分散性注意 的存在。
注意在工作中的应用
任务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员工需要 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避 免分散注意力,以提高工 作效率。
团队合作
在团队工作中,成员之间 需要相互关注、协调配合, 以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领导力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需 要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 关注团队的整体状况,以 发挥领导力。
注意在教育中的应用
课堂学习
04 注意的应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驾驶
人际交往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 力观察路况、判断交通状况,以确保 安全行驶。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需要关注他人的 言行举止,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 影响,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 身体状况,注意饮食、运动和休息, 以保持身体健康。

心理学中注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注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注意的名词解释1.注意(Attention):指的是选择性地关注和集中心理资源于感知、认知或行为的某个方面或信息。

注意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我们感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心(Divided attention):指的是将注意力分散在多个任务或刺激上。

当我们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就需要使用分心的注意力。

然而,分心会降低每个任务的执行效率。

3.集中(Focused attention):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刺激或任务上。

当我们需要专注于一项任务时,就需要使用集中的注意力。

集中能够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4.分配(Selective attention):指的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任务,而忽略其他刺激。

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选择性地分配注意力。

分配注意力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不相关的刺激并集中注意力于重要的信息。

5.保持(Sustained attention):指的是持续关注和集中注意力在一个任务或刺激上的能力。

保持注意力对于长时间的认知任务和需要持久专注的工作非常重要。

缺乏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会导致分心和错误的发生。

6.前摄抑制(Forward masking):是一种注意机制,指的是一个刺激在另一个刺激之前出现时,后者的感知被抑制或掩盖。

前摄抑制使得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最新的刺激或信息,而忽略不重要的或过时的刺激。

7.分主动控制(Voluntary control):指的是主动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满足特定任务的需要。

个体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注意力的分配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认知要求和目标。

8.自动注意(Automatic attention):是一种非意识地被引导的注意,由外部刺激或内部需求触发。

自动注意是一种自动的、快速的注意过程,与我们的早期经验和条件反射相关。

当谈到注意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相关的概念,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网络、分析性和综合性思维等等。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活动进行集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的类型以及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注意力的定义及概念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选择性的意识状态和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

注意力的选择性意味着个体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刺激时,通过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特定刺激的心理反应,抑制与该刺激无关的其他刺激。

资源分配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向性注意力和内向性注意力。

外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感知、注意和意识等心理过程。

而内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二、注意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注意力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注意力的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外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集中,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他人的行为的注意;内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想象、回忆等)的关注和集中。

按照注意力的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广泛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

广泛注意力是指个体将注意力分散地分配给多个刺激,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集中注意力则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地分配给某一特定刺激,以获得更明确的信息。

三、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刺激特性: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刺激的特性的影响。

与刺激的强度、复杂性、运动性等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个体的注意。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上存在差异。

一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注意力控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容易分心。

3. 目标的意义:与个体目标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其注意。

个体对于自己关注的目标更容易产生集中的注意力。

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心理学第六章注意
感谢您的观看
注意的神经基础
前额叶是注意控制的关键区域,它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其他 区域的激活状态来影响我们的注意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神经元
神经元的放电机制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当一个神经元接收到足够强度 的刺激时,它会放电,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注意对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注意能够影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模式。例如,当我们专注于某项 任务时,与该任务相关的神经元放电频率会增加。
注意在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 情绪和行为变化,以便更 好地诊断和治疗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需要关注来访 者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以 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指 导。
精神卫生
在精神卫生领域,医生需 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和情感 状态,以预防和治疗精神 疾病。
THANKS
1
通过注意选择性地关注某
些信息,而忽略其人们
通过注意来监督和评估自
身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活
动。
保持功能
2
注意的保持功能是指人们
能够将信息保持在意识中
一段时间而不遗忘。
调节功能
3 注意的调节功能是指人们
通过注意来协调和控制自 身的行为和思维活动。
Part
02
注意的理论
双重加工理论可以解释人们在处理信息和任务时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动化和意识控制两种不同 的加工方式。
Part
03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与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认知功能。 例如,顶叶负责空间感知,额叶负责决策和规划。
注意与大脑皮层的交互
注意通过影响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激活程度,实现对信息 的优先处理。当某事物成为注意的焦点时,相关的大脑皮 层区域会更加活跃。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结构: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认知资源理论、生理机制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的衰减模型理论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资料一一、注意的种类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指向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如果把注意比做一个可变焦距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既可以指向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指向个体内部世界的刺激。

注意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倾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一)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根据注意的功能,可以把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对有限的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他信息。

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被无数刺激所围绕,他总是不断地关注某些刺激并作出反应,同时忽视或至少弱化某些刺激,对它们不发生反应。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把注意指向于一项或一些工作和事件而不是许多工作和事件。

集中性注意(concentrated attention)是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集中性注意包含警觉和搜索。

警觉(vigilance)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个体对某种或某些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

在警觉的时候,个体警惕地注视、倾听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信号。

特别是,在特定刺激很少出现而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注意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警觉。

在执行高风险的警觉任务时,人们最担心的是漏掉有关的信息。

警觉是个体被动地等待特定刺激的出现,而搜索(search)则是主动、积极地寻找目标。

个体从许多不确定事物中寻找出特定的刺激就需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集中注意。

例如,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试图找到你所要的特定品牌的麦片。

在搜索的时候,人们最担心的是搜索到的信息是否会出错。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 注意稳定性。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 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凹进去?凸出来?
注意的起伏
• 当人专注某一对 象时,视、听感 觉器官会产生周 期性的加强和减 弱的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注意的 起伏。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 控制的。
•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 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地观察到 的对象的数量。
• 最早的研究:哈密尔顿
请看下面一组有多少个红圆点
再看下面一组有多少个红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请看下面一组有多少个英文字母
B
A
F
D
J
C
K
M
J
H
U
O
请看下面一组有多少个几何图形
(二)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 注意对象的特点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心理学
第四章
注意
本章主要内容
注意概述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注意的品质
教学目标
• 掌握注意的概念及其规律。 • 理解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学会分析自己的注意品质并培养良好
的注意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注意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 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二)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 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 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 要条件。
(三) 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 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在注意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 变化和外部动作,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1.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
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 朝向一定刺激物,而 同时离开其余刺激物 的特点,反映了心理 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
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 下去,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水平和强程度。
二、注意的功能
(一)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 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 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 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注意的种类区别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性质
例如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低级的 窗外的歌声 自发的
需要
高级的 学习、听课 自觉的
不需要
最高级、 电脑打字
自觉性 “盲打”,
程度很 打毛衣不用

看,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
熟练开车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一)含义
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一)什么是有意注意
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 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于它是受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的,所以,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二)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间接兴趣的支持 3.抗干扰的能力
(三)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 “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移
(二)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诺夫(platonov)说: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注意力很强的人,最好的方 法是,无论干什么事,不能漫不经心!”培养自己 注意力的可靠途径就是训练自己能在各式各样的环 境条件下都专心学习或工作。一旦确定了要干的事, 你就有计划有目的集中注意力,去干好要干的事, 不受其它刺激的影响和干扰。据说毛泽东主席青少 年时为了自己的注意力,就常到繁华闹市去读书, 而且能不受周围的影响。坚持无论读书学习,还是 干事情,都把它们当作锻炼注意力的机会和场合, 经常训练就会逐步形成良好注意的习惯。
讨论与应用
•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赶快行 动吧!
谢谢合作
祝:学业进步 生活愉快 下次再会!
• 知觉对象越集 中、排列越有 规律,注意范 围越大。
2. 活动性质和任务
任务越多,范围越 小;反之越大。
3. 个体的知识经验
• 知识经验越丰富, 范围越大;反之 越小。
(三)扩大注意范围的意义
• 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 息,直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 排字工人、电报员、驾驶员等。
二、注意的稳定性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 间接兴趣。
2.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3.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
三、有意后注意
(一)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如: 电脑打字盲打 打毛衣不用看
培养有意后注意 关键在于发展对活 动的直接兴趣。
三、注意的分配
(一)含义 • 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
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二)注意分配的条件
1.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 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三)注意分配的意义
• 完成复杂工作任务 的重要条件
四、注意的转移
(一)含义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 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
(一)含义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 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 动上的特性。
(二)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状态 3.注意方法
小资料
•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 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 30—45分钟。
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 侧耳倾听
2.无关运动的停止。 心无旁念
3.呼吸运动的变化。 屏息倾听
小实验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 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 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总和是多少?
•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应用
一、无意注意
(一)什么是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 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二)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人的主观因素
• 人的需要、兴趣 • 情绪和精神状态 • 知识经验与期待
(三)无意注意规律的合理利用
1.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素, 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
2.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4.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