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主要在于隔离稳压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是不共地的,而非隔离式的是共地的。一般来说,非隔离的都有原边和副边的电感绕组,而隔离式的只有单个的电感。在大功率和对地线干扰防护要求比较高的时候使用隔离式的,在比较简单和体积要求比较紧张的场合使用非隔离式的。线性电源如果是指线性调整输出模块(LDO),那么这个线性模块一定是非隔离式的,所以电源芯片是否是隔离稳压器与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没有关系。隔离与非隔离都是开关电源中的两种大的分类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主要在于隔离稳压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是不共地的,而非隔离式的是共地的。一般来说,非隔离的都有原边和副边的电感绕组,而隔离式的只有单个的电感。在大功率和对地线干扰防护要求比较高的时候使用隔离式的,在比较简单和体积要求比较紧张的场合使用非隔离式的。

线性电源如果是指线性调整输出模块(LDO),那么这个线性模块一定是非隔离式的,所以电源芯片是否是隔离稳压器与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没有关系。隔离与非隔离都是开关电源中的两种大的分类。

下面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你就很明白知道电源模块隔离和非隔离的区别了.在你在选择隔离和非隔离电源模块时,要很清楚的了解你对电源的需求,和可靠性.

隔离模块的可靠性高,但成本高,效率差点.

非隔离模块的结构很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能差.

串行通信总线通过RS-232、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等物理网络传送数据,应用领域涉及工业过程控制、供电电源调节(稳压)以及计算机间的点对点通信.

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每个都配备有自己的电源,而且各系统之间往往间隔较远.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需要采取电气隔离措施来确保系统的物理安全,并且需要切断接地回路,来保护系统免受瞬态高电压冲击,同时减少信号失真.

隔离可以保护系统免受由线路电涌或接地回路引起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损害,这种情况在包含多个接地通路的系统中极有可能发生.各系统被长线缆相隔,它们的地电势可能并不相等,因此两个系统之间会产生地电流.如果不采取隔离措施,这个电流将会在系统中引入噪声、降低测量精度甚至毁坏系统元件.

工业环境中,电机的启动和关闭、静电放电或近距离雷击都会把电流通过感应耦合到长距离线缆中,从而引起地电位发生快速改变,这种变

化经常高达数百甚至数千伏.当这类现象发生时,远端系统期望获得的逻辑电平开关信号就会被迭加在一个参考其本地地电位的高电压之上.如果没有采取隔离措施,这个电压将破坏信号甚至损害系统.如果与总线连接的所有器件都只参考同一个地,那么系统将免受这种破坏性能量的影响,而将器件隔离则可以防止接地回路和电涌的发生.

CAN总线采用平衡的两线差分接口,典型工作电压为3V或5V,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虽然CAN总线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高于接收器的极限电压,接收器就再也无法正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为了做到系统间的完全隔离,所有信号线和电源都必须进行隔离.通过光耦将信号隔离,隔离式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可以提供电源隔离.

C&D公司超小型单或双输出的1W DC/DC转换器,比同类的产品尺寸小36%,是目前全球最小的隔离模块.NKA(双输出)和NKE(单输出)转换器以单列直插式封装,尺寸分别是0.65×0.23×0.30英寸和0.45×0.24×0.29(6mm*11.5mm*7.46mm)英寸. 该转换器有3.3V、5V或12V输入和3.3V、5V、9V、12V或15V输出.绝缘电压是3000Vdc. 两种转换器效率高达82%,输出全额定功率,工作温度范围-40~+85℃,无

需外加散热片,工作时无需外部元件.

NME系列产品,采用SIP4和DIP8封装,输入电压有5V、12V、24V、48V,输出电压有5V、9V、12V、15V,尺寸是6mm*11.5mm*10mm

NMV系列产品,采用SIP7和DIP14封装,单双路输入,输入电压有5V、12V、24V、48V,输出电压有5V、9V、12V、15V,尺寸是6mm*19.5mm*10mm

C&D 拥用领先的制造技术;全球微功率最全面的厂商之一;微功率电源模块欧洲市场占有率一直在30%以上

C&D Technologies公司,纽约股票交易所代码是(NYSE:CHP),是全球领先的DC/DC模块电源转换器、电感和变压器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微功率DC/DC电源模块转换器供应商,全球第二大DC/DC电源模块(模块电源)供应商.全球电源标准品最多的厂商,为客户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电源品牌包括C&D,Datel,Newport,Celestica Power System.上海和广州者有生产基地,交货快,价格好.

C&D Technologies微功率DC-DC隔离电源模块型号有

NME/NKE/NKA/NMA/NMR/NMS/NDL/LME系列等

微功率电源模块(0.25W~3W): 欧洲市场一直占有率在30%以上

标准输入,输出电压有 3.3V/5V/9V/12V/15V/24V/48V/72V;隔离电压高达8KV

工业标准SIP和DIP封装,高效率单,双和三组输出系列产品

在表贴设计上可以生产功率达2W的SMD产品,还可以提供多种特定用途的8KV安全隔离的转换产品;

产品系列有NME/NKE/NKA/NMA/NMR/NMS/NDL/LME等

C&D Technologies微功率系列DC-DC隔离电源模块主要应用在工业仪器仪表,医疗仪器,通讯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数据通讯接口方面,如RS485/RS232总线,CAN-BUS总线,DMX512信号隔离等

反激电源设计分析和经验总结

由反激电源引起的一点儿分析 开关电源分为,隔离与非隔离两种形式,在这里主要谈一谈隔离式开关电源的拓扑形式,隔离电源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正激式和反激式。反激式指在变压器原边导通时副边截止,变压器储能。原边截止时,副边导通,能量释放到负载的工作状态,一般常规反激式电源单管多,双管的不常见。正激式指在变压器原边导通同时副边感应出对应电压输出到负载,能量通过变压器直接传递。按规格又可分为常规正激,包括单管正激,双管正激。半桥、桥式电路都属于正激电路。 正激和反激电路各有其特点,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为达到最优性价比,可以灵活运用。一般在小功率场合可选用反激式。稍微大一些可采用单管正激电路,中等功率可采用双管正激电路或半桥电路,低电压时采用推挽电路,与半桥工作状态相同。大功率输出,一般采用桥式电路,低压也可采用推挽电路。 反激式电源因其结构简单,省掉了一个和变压器体积大小差不多的电感,而在中小功率电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有些介绍中讲到反激式电源功率只能做到几十瓦,输出功率超过100瓦就没有优势,实现起来有难度。本人认为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PI 公司的TOP芯片就可做到300瓦,有文章介绍反激电源可做到上千瓦,但没见过实物。输出功率大小与输出电压高低有关。 反激电源变压器漏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由于反激电源需要变压器储存能量,要使变压器铁芯得到充分利用,一般都要在磁路中开气隙,其目的是改变铁芯磁滞回线的斜率,使变压器能够承受大的脉冲电流冲击,而不至于铁芯进入饱和非线形状态,磁路中气隙处于高磁阻状态,在磁路中产生漏磁远大于完全闭合磁路。 变压器初次极间的偶合,也是确定漏感的关键因素,要尽量使初次极线圈靠近,可采用三明治绕法,但这样会使变压器分布电容增大。选用铁芯尽量用窗口比较长的磁芯,可减小漏感,如用EE、EF、EER、PQ型磁芯效果要比EI型的好。 关于反激电源的占空比,原则上反激电源的最大占空比应该小于0.5,否则环路不容易补偿,有可能不稳定,但有一些例外,如美国PI公司推出的TOP系列芯片是可以工作在占空比大于0.5的条件下。 占空比由变压器原副边匝数比确定,本人对做反激的看法是,先确定反射电压(输出电压通过变压器耦合反映到原边的电压值),在一定电压范围内反射电压提高则工作占空比增大,开关管损耗降低。反射电压降低则工作占空比减小,开关管损耗增大。当然这也是有前提条件,当占空比增大,则意味着输出二极管导通时间缩短,为保持输出稳定,更多的时候将由输出电容放电电流来保证,输出电容将承受更大的高频纹波电流冲刷,而使其发热加剧,这在许多条件下是不允许的。 占空比增大,改变变压器匝数比,会使变压器漏感加大,使其整体性能变,当漏感能量大到一定程度,可充分抵消掉开关管大占空带来的低损耗,时就没有再增大占空比的意义了,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的区别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 的区别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LED如今在电源市场上占据着一大块的位置,其亮度高、低功耗、寿命长、启动快,功率小、无频闪、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等优点使之成为受消费者好评的重要因素。在电源行业,LED的隔离和非隔离恐怕是最常听到的两个名词,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又是什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 隔离电源是使用变压器将220V电压通过变压器将电压降到较低的电压,然后再整流成直流电输出供电使用。因为变压器的主线圈承受220V电压,次级线圈只承受输出的?低交流电压,并且主次线圈之间并不直接连接,所以称为隔离电源。变压器的转换过程是:电-磁-电,没有和大地连接,所以不会发生触电危险。 而非隔离电源是用220V直接输入到电子电路,在通过电子元件降压输出,输入输出是通过电子元件直接连接的,所以称非隔离电源;两者从表面上看就是有无变压?器的区别。LED非隔离设计仅限于双绝缘产品,例如灯泡的替代产品,其中LED和整个产品都集成并密封在非导电塑料中,因此,最终用户并没有任何触电的危险。二级产品都是隔离型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非隔离电路是输入电源通过升降压之后直接加在了LED负载上,有触电危险存在。 所以要通过安规认证,比如3C、UL、CE等,非隔离就麻烦,一般生产厂家没有绝对的设计技术实力,一般不好通过。因为绝缘及爬电距离不够,只能从灯具物理结构设计了。灯管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全塑的,比如,通常LED和铝散热器之间的绝缘也就靠铝基板的印制板的薄膜绝缘。虽然这个绝缘层可以耐?2000V高压,但有时螺丝孔的毛刺会产生所谓的爬电现象,使得难以通过CE认证。 但作为完整的LED照明灯具产品,产品表面使用者能接触到的部分一定要经过隔离,不能让人触电。而从产品整个系统而言,隔离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是设置隔离的位置不同。作为一个让最终用户能安全使用的产品,一定会考虑绝缘与隔离的可靠性。 注意: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采用在主线圈上直接抽头提取低电压的办法,这种办法看似有变压器,实际没有次级线圈,不能算是隔离电源! 电性能 再从性能上说,隔离电源的优点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威胁,宽电压表现很好,非隔离的现在也很成熟,电压范围略比隔离的差些,电压范围在110V-?300V之间;而隔离电源能做到60-300V。高低电流很均匀。隔离型驱动安全但效率较低,非隔离型驱动效率较高,应按实际使用的要求来选隔离型还是非隔离型驱动。 从恒流精度上:隔离型可以做到±5%以内,而非隔离型则很难做到。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主要在于隔离稳压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是不共地的,而非隔离式的是共地的。一般来说,非隔离的都有原边和副边的电感绕组,而隔离式的只有单个的电感。在大功率和对地线干扰防护要求比较高的时候使用隔离式的,在比较简单和体积要求比较紧张的场合使用非隔离式的。线性电源如果是指线性调整输出模块(LDO),那么这个线性模块一定是非隔离式的,所以电源芯片是否是隔离稳压器与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没有关系。隔离与非隔离都是开关电源中的两种大的分类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主要在于隔离稳压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是不共地的,而非隔离式的是共地的。一般来说,非隔离的都有原边和副边的电感绕组,而隔离式的只有单个的电感。在大功率和对地线干扰防护要求比较高的时候使用隔离式的,在比较简单和体积要求比较紧张的场合使用非隔离式的。 线性电源如果是指线性调整输出模块(LDO),那么这个线性模块一定是非隔离式的,所以电源芯片是否是隔离稳压器与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没有关系。隔离与非隔离都是开关电源中的两种大的分类。 下面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你就很明白知道电源模块隔离和非隔离的区别了.在你在选择隔离和非隔离电源模块时,要很清楚的了解你对电源的需求,和可靠性.

隔离模块的可靠性高,但成本高,效率差点. 非隔离模块的结构很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能差. 串行通信总线通过RS-232、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等物理网络传送数据,应用领域涉及工业过程控制、供电电源调节(稳压)以及计算机间的点对点通信. 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每个都配备有自己的电源,而且各系统之间往往间隔较远.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需要采取电气隔离措施来确保系统的物理安全,并且需要切断接地回路,来保护系统免受瞬态高电压冲击,同时减少信号失真. 隔离可以保护系统免受由线路电涌或接地回路引起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损害,这种情况在包含多个接地通路的系统中极有可能发生.各系统被长线缆相隔,它们的地电势可能并不相等,因此两个系统之间会产生地电流.如果不采取隔离措施,这个电流将会在系统中引入噪声、降低测量精度甚至毁坏系统元件. 工业环境中,电机的启动和关闭、静电放电或近距离雷击都会把电流通过感应耦合到长距离线缆中,从而引起地电位发生快速改变,这种变

LED中驱动电源隔离与非隔离区别

LED中驱动电源隔离与非隔离区别 目前在一般的led照明市场上,存在非隔离设计和隔离型驱动电源之分。 非隔离设计仅限于双绝缘产品,例如灯泡的替代产品,其中LED和整个产品都集成并密封在非导电塑料中,因此,最终用户并没有任何触电的危险。二级产品都是隔离型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但在用户可以接触到LED和输出接线的地方(通常在LED照和路灯照明应用的情况下),这种产品必不可少。 带隔离变压器或者电气隔离的LED驱动电源意味着LED可以直接用手接触而不会触电。而无隔离变压器的LED驱动电源虽仍可以借助防护外壳实现部分机械绝缘,但此时的LED在工作时并不能直接接触。 绝缘型灯泡在今后将成为主流。 物理设计决定着驱动器是隔离式还是非隔离式。安全规则通常要求使用两个独立的隔离层。设计师可以选择两种物理隔离层,即塑料散光罩和玻璃护罩,并使用非隔离式电源。如果物理隔离成本太高、存在机械困难或者吸收太多光,就必须在电源中解决电气隔离问题。隔离式电源通常要比同等功率水平的非隔离式电源大一些。照明灯设计师必须在他们所设计的每款产品中进行大量的成本及设计优化工作。 由于适用于不同的应用,是采用隔离的绝缘变压器还是采用隔离的防护灯罩外壳,设计者在不同的角度考虑永远会有不同的见解。通常,他们会从多方面去分析,例如成本与制造工艺、效率和体积、绝缘可靠性和安全规范的要求,等等。 带变压器的驱动成本较高,但也相应让LED灯具变得更加实用,能够满足终端用户偶然接触LED的需要。当白炽灯玻璃外壳很容易被损坏时,一个E27型号的普通灯泡可被替换成为LED灯。此外,在工业区或者是办公设备应用中的灯具并不需要接触到终端用户,如路灯和商场照明,这时的LED灯也确实需要隔离变压器。 作为一个让最终用户能安全使用的产品,一定会考虑绝缘与隔离的可靠性。作为完整的产品,产品表面使用者能接触到的部分一定要经过隔离,不能让人触电。而从产品整个系统而言,隔离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是设置隔离的位置不同。有些设计者采用隔离的变压器设计,因此他们可以简化散热和灯罩的设计。如果用非隔离的驱动设计,在灯壳等结构上就必须考虑可靠的绝缘要求。因此作为电源驱动,隔离与非隔离的方案一直都同时存在。 中国LED驱动电源制造商们可能面对的主要挑战是找到低成本的AC/DC驱动器,从而满足在低成本电源系统中实现更严格的功率因子和效率表现。 未来,在空间受限且存在散热困难的系统(比如LED灯具)中使用高质量、高可靠

隔离电源正激式和反激式的优缺点

隔离电源正激式和反激式的优缺点 发布时间:2011-06-16 点击率:337 开关电源分为,隔离与非隔离两种形式。隔离电源按照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正激式和反激式。反激式指在变压器原边导通时副边截止,变压器储能。原边截止时,副边导通,能量释放到负载的工作状态,一般常规反激式电源单管多,双管的不常见。正激式指在变压器原边导通同时副边感应出对应电压输出到负载,能量通过变压器直接传递。按规格又可分为常规正激,包括单管正激,双管正激。半桥、桥式电路都属于正激电路。 正激和反激电路各有其特点,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为达到最优性价比,可以灵活运用。一般在小功率场合可选用反激式。稍微大一些可采用单管正激电路,中等功率可采用双管正激电路或半桥电路,低电压时采用推挽电路,与半桥工作状态相同。大功率输出,一般采用桥式电路,低压也可采用推挽电路。 反激式电源因其结构简单,省掉了一个和变压器体积大小差不多的电感,而在中小功率电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反激式电源功率只能做到几十瓦,输出功率超过100瓦就没有优势,实现起来有难度。 反激电源变压器漏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由于反激电源需要变压器储存能量,要使变压器铁芯得到充分利用,一般都要在磁路中开气隙,其目的是改变铁芯磁滞回线的斜率,使变压器能够承受大的脉冲电流冲击,而不至于铁芯进入饱和非线形状态,磁路中气隙处于高磁阻状态,在磁路中产生漏磁远大于完全闭合磁路。 变压器初次极间的偶合,也是确定漏感的关键因素,要尽量使初次极线圈靠近,可采用三明治绕法,但这样会使变压器分布电容增大。选用铁芯尽量用窗口比较长的磁芯,可减小漏感,如用EE、EF、EER、PQ型磁芯效果要比EI型的好。 关于反激电源的占空比,原则上军用电源的最大占空比应该小于0.5,否则环路不容易补偿,有可能不稳定,但有一些例外,如美国PI公司推出的 TOP系列芯片是可以工作在占空比大于0.5的条件下。其隔离电源正激式与反激式的优缺点如下:

非隔离方案和隔离方案

非隔离方案和隔离方案 引言 在计算机领域,隔离是指将不同的功能或资源分开以降低相互之间的影响。隔离方案用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本文将介绍非隔离方案和隔离方案的定义、优缺点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非隔离方案 非隔离方案是指在计算系统中,不对不同功能或资源进行明确的隔离。在这种方案下,不同的部分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安全漏洞或功能故障。 优点 •简单:非隔离方案通常比隔离方案更简单,减少了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 •快速:由于没有额外的隔离层,非隔离方案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缺点 •安全风险:由于不对不同功能或资源进行隔离,非隔离方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或非预期的行为影响,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或系统崩溃。 •故障传播:当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时,非隔离方案可能会导致故障传播到其他部分,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维护困难:由于功能和资源之间没有明确的隔离,维护非隔离方案的系统可能会非常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应用场景 •单用户应用:对于只有一个用户的应用程序,非隔离方案可能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小规模系统:对于小规模的系统,非隔离方案可以减少开发和维护的复杂性,降低系统运行的成本。 隔离方案 隔离方案是指将不同功能或资源分开以降低相互之间的影响。通过隔离,每个部分可以独立运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功能、性能和安全。

优点 •安全性:隔离方案可以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或误操作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当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时,隔离方案可以阻止故障传播到其他部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灵活性:通过隔离,不同部分可以独立开发和维护,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缺点 •复杂性:隔离方案通常会引入额外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性能消耗:由于隔离的开销,隔离方案可能会导致一些性能损失。 应用场景 •多用户系统:对于需要同时支持多个用户的系统,隔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以保护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大规模系统:对于大规模的系统,隔离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故障的传播。 •安全关键系统: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隔离方案可以防止恶意攻击和非预期的行为对系统产生影响。 结论 隔离方案是确保计算机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策略之一。与非隔离方案相比,隔离方案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性能损耗。在选择方案时,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权衡各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方案。

RS485通讯的非隔离和带隔离典型电路图

RS485通讯的非隔离和带隔离典型电路图

什么是RS485通讯? 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RS485电路总体上可以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隔离型比非隔离型在抗干扰、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有一些场合也可以用非隔离型。 非隔离型的典型电路 非隔离型的电路非常简单,只需一个RS485芯片直接与MCU的串行通讯口和一个I/O控制口连接就可以。如图1所示: 图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非隔离型) 图中D1是ESD保护器,用于静电保护。最前端的R16是匹配电阻,一般是120Ω,当然这个具体要看你传输用的线缆。(匹配电阻:485整个通讯系统中,为了系统的传输稳定性,我们一般会在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加匹配电阻。L1是共模电感,用于抑制共模干扰。 隔离型的典型电路

隔离性电路包括给RS485收发芯片供电电源的隔离,以及RS485收发信号和使能信号的隔离。RS485收发信号和使能信号的隔离采用数字隔离器隔离。RS485收发芯片供电电源的隔离采用的是隔离电源模块。 信号和电源隔离部分 图2-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隔离型) 图种U1和I1是隔离器,用于RS485收发芯信号的隔离。U4是隔离电源,用于隔离器和485收发芯片电源的隔离。 485收发部分 图2-2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隔离型) 图2-2中电路和非隔离型RS485电路是一样。

逆变器问题 隔离与非隔离---2011.02.20

逆变器问题—隔离与非隔离 Part 1: 简要描述 通常情况下,光伏电站结构为:电池板阵列发出直流电,逆变并处理成合适的交流电后,并入电网。逆变器是隔离式还是非隔离式的取决于逆变器中是否有变压器。简言之,隔离和非隔离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变压器。 隔离式逆变器因为有了变压器,所以效率做不上去,非隔离式的逆变器效率高,所以未来的趋势可能会往非隔离式发展。 逆变器中的变压器的作用:1.变压器可减小电磁噪声(只有很好的正弦波才能通过变压线圈),提高电磁兼容性;2.使变压器副边(即电网所在的一侧)浮地,即与大地物理隔离,不构成回路,安全性高; 3.可以改变输出电压; 4.去掉逆变器输出中的直流成分。加入变压器后,逆变器的体积增大,成本提高;此外,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热,会损失昂贵的光伏电能,这也是逆变器中损耗较大的一块。 【变压器使用时输入的一侧为原边,通过电磁感应形成电压的一侧为副边,比如一个将220V变成5V的变压器,220V的一侧为原边,5V的一侧为副边。】 总结而言,隔离式逆变器的特点: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变压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使得逆变器的效率受到限制;因包含变压器,逆变器的体积大,重量高,成本高。非隔离式与此相反,效率比较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但因为未跟电网隔离,存在安全隐患。

Part 2:电路结构 隔离分为工频隔离和高频隔离;非隔离为直接逆变型。 A.工频隔离逆变器(工频:家用频率,几十赫兹) 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后经过低频变压器并入电网。 B.高频隔离逆变器 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后经过高频变压器,再经两次逆变后并入电网。

C.非隔离逆变器 直流电先升压,逆变成交流电后再并入电网。高速开关三极管加一个电感可以实现直流升压(见电路图中set-up converter,物理原理为:高速开关三极管使得电路中的电流迅速改变着,电流变化得越快,电感产生的电压越高,由此可实现直流升压)。

LED灯具使用非隔离电源注意事项

LED灯具使用非隔离电源注意事项 非隔离电源是指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没有物理的绝缘层的电源。优点是电路设计更简单,成本较低;没有变压器等额外的元器件,非隔离电源相对而言更轻便、占用空间较小;转换效率高。同样缺点也非常明显,非隔离电源输出端与输入端共用地线,一旦输入端出现电流突变或短路问题,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输出端,增加触电风险安全性较低。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由于缺乏物理隔离,非隔离电源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输出端容易受到影响。电源关断后灯具会有余辉。 在选用非隔离电源时,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1)灯珠串并需评估灯珠VF值范围,灯板输出设计在90-130V(单级方案),180-260V(双级方案); 2)灯珠串并需评估灯珠的低温特性,一般灯珠低温时VF会上浮10%,设计时需评估低温VF余量; 3)需要灯珠关断时,建议使用高压灯珠,先并后串设计,每并灯珠预留一个1206电阻封装,当需要调光关断时,建议在此预留电阻位置并联一个1206/4.7K 电阻(472);调光关断后灯珠放电会更快不易出现灯珠微亮 R

4)雷击或者耐压测试示意图,所有电压是加在LED+\LED-对FG(铝基板背面) 5)铝基板要求:耐压需满足3KVac以上,所有走线到板边建议距离4.7mm以上,螺丝孔的距离需要评估螺丝头锁上后的尺寸;螺丝帽和灯珠以及走线的距离建议4.7mm以上(UL8750) 注: 5.1 UL要求外壳易形变导致距离变小的灯具,爬电距离为120-277V ≥3.9mm;120-347V ≥4.7mm; 5.2 UL要求外壳不形变导致距离变小的灯具,爬电距离为120-277V ≥3.0mm;120-347V ≥4.5mm; ----基于非隔离灯板因评估雷击及高压的要求,有条件还是建议尽量以4.7mm距离评估画板 6)针对一些户外灯具防雷等级高于4+6KV或6+6KV时,可在驱动电源输入端接入一个防雷等级10KV或者20KV的防雷器,更有利于驱动电源及整个电路的防护。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的区别

LED如今在电源市场上占据着一大块的位置,其亮度高、低功耗、寿命长、启动快,功率小、无频闪、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等优点使之成为受消费者好评的重要因素。在电源行业,LED的隔离和非隔离恐怕是最常听到的两个名词,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两者的区别又是什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性 隔离电源是使用变压器将220V电压通过变压器将电压降到较低的电压,然后再整流成直流电输出供电使用。因为变压器的主线圈承受220V电压,次级线圈只承受输出的?低交流电压,并且主次线圈之间并不直接连接,所以称为隔离电源。变压器的转换过程是:电-磁-电,没有和大地连接,所以不会发生触电危险。 而非隔离电源是用220V直接输入到电子电路,在通过电子元件降压输出,输入输出是通过电子元件直接连接的,所以称非隔离电源;两者从表面上看就是有无变压?器的区别。LED非隔离设计仅限于双绝缘产品,例如灯泡的替代产品,其中LED和整个产品都集成并密封在非导电塑料中,因此,最终用户并没有任何触电的危险。二级产品都是隔离型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非隔离电路是输入电源通过升降压之后直接加在了LED负载上,有触电危险存在。 所以要通过安规认证,比如3C、UL、CE等,非隔离就麻烦,一般生产厂家没有绝对的设计技术实力,一般不好通过。因为绝缘及爬电距离不够,只能从灯具物理结构设计了。灯管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全塑的,比如,通常LED和铝散热器之间的绝缘也就靠铝基板的印制板的薄膜绝缘。虽然这个绝缘层可以耐?2000V高压,但有时螺丝孔的毛刺会产生所谓的爬电现象,使得难以通过CE认证。 但作为完整的LED照明灯具产品,产品表面使用者能接触到的部分一定要经过隔离,不能让人触电。而从产品整个系统而言,隔离是不可避免的,区别只是设置隔离的位置不同。作为一个让最终用户能安全使用的产品,一定会考虑绝缘与隔离的可靠性。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对比分析

隔离电源与非隔离电源对比分析(作者:王南君) 首先阐述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非隔离电源不如隔离电源好,因为隔离电源贵,所以肯定贵的就好。 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印象当中用隔离电源比用非隔离的要好,其实不然,这种想法都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想法当中。因为前几年非隔离的稳定性确实没有隔离稳定,但随着研发技术的更新,现如今非隔离已经非常成熟,日渐稳定。说到安全性,其实现在非隔离电源也是很安全的,只要在结构稍微做下改动,对人体还是很安全的,同样的道理,非隔离电源也是可以过很多安规标准,例如:UL TUV SAA CE等。 实际上非隔离电源损坏的根源就是电源AC线两端的浪涌电压所致,也可以这么说,雷击浪涌吧,这种电压是加在电压AC线两端的瞬间高压,有时高达三千伏,但时间很短,能量却极强,在打雷时会发生,或是在同一条AC线上,当一个大的负载断开瞬间,因为电流惯性的原因也会发生,这个电压进入电源,对于非隔离BUCK电路,会瞬间传达到输出,击坏恒流检测环,或是进一步击坏芯片,造成300v直通,而烧掉整条灯管。对于隔离反激电源,会击坏MOS,现象就是保管,芯片,MOS管全烧坏。现在LED驱动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坏的,80%以上都是这两种类似现象。而且,小型开关电源,就算是电源适配器,也经常损坏的是这个现象,均是浪涌电压所致,而在LED电源里,表现的更加普遍,这是因为LED的负载特性是特别的怕浪涌电压的。 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讲,电子电路里,元器件越少,可靠性越高,相应越多的元件的电路板可靠性则越低。实际上非隔离电路的元件是比隔离电路要少的,为什么隔离电路可靠性高。其实说白了,不是什么可靠性,而是非隔离电路对于浪涌太敏感,抑制能力差,隔离电路,因为能量是先进入变压器,然后从变压器再输送到LED负载的。BUCK电路是输入电源一部分直接加在了LED负载上,故前者对浪涌抑制和衰减能力强,所以浪涌来时损坏的机率小而已。实际上,不隔离电源的问题主要是在于浪涌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因为只有LED灯具在大批量应用时,从概率上才能看出其解决的程度,所以很多人没有提出好的防治办法,更多的人则是不知道浪涌电压为何物,很多人。LED灯具坏了,也找不到原因,最后只能一句,什么此电源不稳定就了结了,具体哪里不稳定,他不知道。 非隔离电源一是效率,二是成本上比较有优势。这和隔离电源比起来都是优势,隔离电源效率不易做高,处理不好热量很大,成本也高,尤其是做那种内置灯管的LED日光灯,真可谓成本上天。但非隔离电源,因为对雷击浪涌电压抑制能力较差,大批量出货时,就会遇到较多损坏的因素。不过浪涌问题始终都存在,很多隔离电源,如路灯电源,用于室外的,点不久,也是坏的很多,隔离电源很多时候也是被浪涌打的够呛,经过本人长时间对LED电源的出货,研发的探索,经验和规律,得出一些结论,供大家参考。 1.大功率LED驱动,一般要使用隔离电源,切不可为了省一点成本,而使用非隔离,不然得不偿失。 2.小功率LED驱动,是使用隔离还是非隔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能使用隔离电源当然好,但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成本上允许,二是发热程度上允许,因为隔离电源这两个问题都是考验,而非隔离电源很多时候也是可以用。并且很多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3.非隔离电源适合的场合:首先,是室内的灯具,这种室内用电环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 引言 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隔离措施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疾病传播的控制和患 者的安全。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隔离技术,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2. 定义 2.1 隔离 隔离是指将感染者、潜在感染者或传染源分开以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一系列行动。 2.2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隔离、空气隔离、液体隔离、人员隔离等措施,有效防 止传染疾病的传播。 3. 隔离区域设计和布局 3.1 区域划分 医院隔离区域应根据不同的隔离级别、病种和患者数量进行合理划分。常见的 隔离区域包括负压隔离区、正压隔离区和中性隔离区。 3.2 布局设计 隔离区域的布局应尽量简单、合理,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控。应确保患者 间的分隔和流程的合理性,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应考虑病房内部的通风、照明和消毒等设施的安装位置。 4. 隔离措施 4.1 物理隔离措施 物理隔离措施包括使用门、墙、窗等物理障碍物,将隔离区域与非隔离区域分开。隔离区域的门应使用自动关闭门,以确保空气流通性和密封性。 4.2 空气隔离措施 空气隔离措施是指通过空气过滤、换气和排风系统,控制隔离区域内的气流, 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隔离区域应设有负压通风系统,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系统的运行情况。

4.3 液体隔离措施 液体隔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设置洗手池、洗涤设备和废液处理系统,以防止病 原体通过液体传播。 4.4 人员隔离措施 人员隔离措施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职业暴露防护和入离区域的 限制。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出入,以防止交叉感染。 5. 职责和培训 5.1 职责分工 医院应明确各个部门在隔离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包括隔离区域的管理、设备 和设施的维护、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5.2 培训和演练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隔离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 疾病传播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隔离区域的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等。 6. 监测和评估 6.1 监测 医院应建立隔离区域的监测系统,监测和记录隔离区域的温度、湿度、压力差 和空气质量等指标。同时,定期进行隔离区域的消毒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6.2 评估 医院应定期评估隔离措施和技术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隔离方案。评估内容包括隔离区域的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和隔离区域的使用情况等。 7. 结论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隔离技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医院应根据实际 情况和相关法规,制定详细的隔离方案,并加强培训和监测工作,以确保隔离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一文关于隔离电源的隔离耐压和爬电距离介绍

一文关于隔离电源的隔离耐压和爬电距离 介绍 随着嵌入式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各种行业应用中电源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隔离电源应运而生。但隔离电源中关键指标——隔离电压指的是什么?与爬电距离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从隔离电源的原理为你揭晓。 微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产品使用场合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产品的稳定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嵌入式产品的生产公司对产品加入各种隔离器件或隔离电路来减少工作现场的干扰,增强设备稳定性。 电源作为嵌入式设备能源供给部分,是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电源的隔离尤为重要,电源隔离模块的应用也成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必备品。 在工业设备中,要求两个设备之间的电源隔离,采用带变压器的直流变换器,将两个电源之间隔开,使他们相互独立,从而减少外界干扰! 隔离电源的隔离耐压和爬电距离介绍1隔离电源的隔离耐压介绍 图1隔离电源内部框图 如图1所示,隔离DC-DC电源模块内部框图。 隔离耐压指的是两个没有直接电气连接的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绝缘电压。 电源隔离使用场合不同,对应的参数选择也不用。如:AD-DC电源隔离,一般的工业场合要求隔离耐压在3000V AC到4000V AC;DC-DC电源隔离一般工业场合要求1000VDC到2000VDC,特殊行业可能会高,医疗行业有要求6000VDC。 首先区别一下各项电压指标的单位,常见的又ADC、V AC和RMS,具体如下所示。 V AC/VDC分别指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但隔离耐压中交流与直流不能简单的进行换算,例如,3000V AC的幅值电压有4242V,但在实际应用中隔离耐压3000V AC与4242VDC 并不等效。 具体原因包括两点:

电源的基本知识 包括隔离、线性以及开关电源doc

电源的基本知识包括隔离、线性及开关电源 隔离电源是使用变压器将220V电压通过变压器将电压降到较低的电压,然后再整流成直流电输出供电脑使用。因为变压器的主线圈承受220V电压,次级线圈只承受输出的低交流电压,并且主次线圈之间并不直接连接,所以称为隔离电源。非隔离电源是用220V直接输入到电子电路,在通过电子元件降压输出,输入输出是通过电子元件直接连接的,所以称非隔离电源;两者从表面上看就是有无变压器的区别。但请注意,有些厂家为节省成本,采用在主线圈上直接抽头提取低电压的办法,这种办法看似有变压器,实际没有次级线圈,不能算是隔离电源! 一、什么是开关电源与线性电源 开关电源就是用通过电路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连通与截止。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从而产生所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电压!转化为高频交流电的原因是高频交流在变压器变压电路中的效率要比50Hz高很多。所以开关变压器可以做的很小,而且工作时不是很热!!成本很低。如果不将50Hz 变为高频,那么开关电源就没有意义!开关变压器也不神秘就是一个普通的变压器!这就是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是通过电子技术实现的,主要环节:整流成直流电—逆变成所需电压的交流电(主要来调整电压)—再经过整流成直流电压输出。 开关电源的结构中由于中间没有变压器和散热片,因而体积非常小。同时,开关电源内部都是电子元件,效率高、发热小。虽然,具有电磁干扰等缺点,但现在的屏蔽技术已经非常到位。 开关电源大体可以分为隔离和非隔离两种,隔离型的必定有开关变压器,而非隔离的未必一定有。调制方式可分为脉冲跨周期调制(PSM),PWM(脉冲宽度调制)。 简单地说,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 1. 交流电源输入经整流滤波成直流;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

电路隔离的好处,大概很多筒子都能说出一二,但具体到某类应用,隔离能带来的好处、缺点到底有哪些?或许很多筒子不清楚,这里转发一篇文章,详细 解释了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顺带分享咱们而定iCoupler隔离技术及解决方案~ 隔离与非隔离的区别主要在于隔离稳压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是不共地的,而非隔离式的是共地的。一般来说,非隔离的都有原边和副边的电感绕组,而隔离式的只有单个的电感。在大功率和对地线干扰防护要求比较高的时候使用隔离式的,在比较简单和体积要求比较紧张的场合使用非隔离式的。 线性电源如果是指线性调整输出模块(LDO),那么这个线性模块一定是非隔离式 的,所以电源芯片是否是隔离稳压器与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没有关系。隔离与非隔离都是开关电源中的两种大的分类。 下面的资料可以供你参考,你就很明白知道电源模块隔离和非隔离的区别了。在你在选择隔离和非隔离电源模块时,要很清楚的了解你对电源的需求,和可靠性。 •隔离模块的可靠性高,但成本高,效率差点。 •非隔离模块的结构很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能差。 •串行通信总线通过RS-232、RS-485和控制器局域网(CAN)等物理网络传送数据,应用领域涉及工业过程控制、供电电源调节(稳压)以及计算机间的点对点通信。 这些相互连接的系统每个都配备有自己的电源,而且各系统之间往往间隔较远。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需要采取电气隔离措施来确保系统的物理安全,并且需要切断接地回路,来保护系统免受瞬态高电压冲击,同时减少信号失真。 隔离可以保护系统免受由线路电涌或接地回路引起的高电压和大电流损害,这种情况在包含多个接地通路的系统中极有可能发生。各系统被长线缆相隔,它们的地电势可能并不相等,因此两个系统之间会产生地电流。如果不采取隔离措施,

隔离芯片专题分析

隔离芯片专题分析 隔离芯片专题分析 1.隔离芯片:电路安全保障芯片国产替代加速期 隔离器件是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以实现输入、输出两端电气隔离的一种安规器件。电气隔离能够保证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之间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如果没有进行电气隔离,一旦发生故障,强电电路的电流将直接流到弱电电路,可能会对人员安全造成伤害,或对电路及设备造成损害。另外,电气隔离去除了两个电路之间的接地环路,可以阻断共模、浪涌等干扰信号的传播,让电子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来说,涉及到高电压(强电)和低电压(弱电)之间信号传输的设备大都需要进行电气隔离并通过安规认证。 数字隔离器是最简单的隔离器件。隔离器件可以分为5类:数字隔离器,隔离接口,隔离运放,隔离驱动及隔离电源。其中数字隔离器为最简单的隔离器件。 CMTI(共模瞬变抗扰度,)为衡量数字隔离器性能的关键指

标。CMTI是隔离产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CMTI指是指瞬态穿过隔离层以破坏驱动器输出状态所需的最低上升或下降dV/dt (kV/µsorV/ns)。以光伏逆变器系统为例,隔离驱动器有一侧的地是悬浮的并且快速切换的。CMTI是一个关键指标,如果CMTI 能力不够,可能会导致输出错误,可能会出现电路短路,影响系统安全。对其他应用比如电机驱动器,变频器也是如此。除了CMTI之外,还有EMC,时序能力,寿命等指标用于衡量数字隔离器性能。 1.1.数字隔离器:最基础的隔离器件 数字隔离器是新一代隔离器件。隔离器件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电力电表、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从技术路线上来说,隔离器件可以分为光耦和数字隔离芯片两种。相比传统光耦,数字隔离芯片是更新一代、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温度范围更广的隔离器件,并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寿命。 数字隔离又分为磁耦合和电容耦合。磁耦数字隔离器由ADI 设计开发的一款适合高压环境的隔离电路。它是一种基于芯片尺寸的变压器,采用了COMS工艺+线圈结构,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强,但专利封锁强。电容耦合采用电容做信号传输,实现较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