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教是哪三教

合集下载

论“三教”到“三教合一”

论“三教”到“三教合一”

(三)
在区分三教和三教合一时,有一条界限是需要分明的,即站在佛、道的宗教立场上说三教一家,和以三家观念统一到一个宗教形态之中是有着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后者也可说是前者观念发展的结果。
纵观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首先,自唐以后,无论是从外在的政治统一,还是内在的专制集权程度,都甚于以往的朝代,而且是一代甚于一代。这种专制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治体制的不断加强,愈来愈需要更为一致的含有宗教形态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于是三教合一的呼声也越加强烈,包括象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统治者的极力提倡[35]。其次,鉴于自春秋至秦汉思想趋向一致所形成的传统,三教在长期并存的过程中,内质上通过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加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教的真正合一就有了更充要的条件。如余英时先生指出:“唐宋以来中国宗教伦理发展的整个趋势,这一长期发展最后汇归于明代的‘三教合一’,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的”[36]。又如元代全真教主王哲(重阳)在山东等地组织“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三教七宝会”等等,表明在新道教的内部,三教合一的因子更为成熟,“大量儒释思想被融入道教,已成为入明以后道教的一大特色”[37]。这种现象也在当时上层建筑中各个领域内泛现,如“‘三教圣人’在元代戏剧及其它著作中就突然出现了”[38]。再次,由于十三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的瓦解,使中国佛教再也难以吸收与中国文化异质的东西,这对加速与其它二家的同化,反而成了有利因素。最后,中国民众在宗教上一向是兼容并收的,儒、道、佛诸家的内容都早已司空见惯,三教合一把这些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调和起来,推陈出新,民众是乐于其成的。这成了促成三教合一的重要社会条件。
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陈寅恪先生谓:“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肆柒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14]。当时,三教之间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并反映了社会政治对整合三家的需要。如唐“贞元十二年四月,德宗诞日,御麟德殿,召给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赵需、礼部郎中许孟容与渠牟及道士万参成、沙门谭延等十二人,讲论儒、道、释三教”[15]。三教在唐宋时频频进行的廷争,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结果却有了更多共同使用的词汇、概念和思维表达方式,若“借儒者之言,以文佛老之说,学者利其简便”[16],客观上使三教在内质上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认同。如从唐代起开始风行中国佛教界的禅宗“是一个典型的儒、释、道三教结合的派别”[17]。甚至从唐时起“中医药学是儒、道、佛的一种共同语言和联系纽带”[18]。冻国栋先生也通过对《唐崔暟墓志》等史料的考释,认为:“儒、释、道兼习乃是隋唐时代士人及其家族的普遍趋向”[19]。同时,“中唐以后,天子生日举行有关三教的传统性活动──三教讨论”,致使“中唐产生了三教一致的思想”[20]。不过由于这些辩论的主题方向往往是在儒家经世致用的框架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皇朝的“鼎祚克昌”和“天下大定”[21],故三教连称在唐代,虽然亦将三教置于相同的地位,但此时三教内的重心,已由佛教转入到儒家,因为“南朝的梁陈,北朝的齐隋都极力提倡佛教。唐代思反其道,便极力提倡儒家经世之术”,并作为组织上述三教辩论的出发点[22]。思想上的融会贯通必定会见诸于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唐时三教之称也在史书上频繁出现,达到了高峰。如在《旧唐书》中,“三教”一词共出现24次,比除了《新唐书》之外的其它二十二史中此词所出现的次数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可谓彼时之三教连称,系时风所趋,深入人心。武则天时编纂《三教珠英》,参加者皆为一时之选,如“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23],这些人俱是少读经书,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此当然也会给三教在文字表达中的频率高低带来影响。

事业编考试文学常识3 三教九流十家

事业编考试文学常识3 三教九流十家

三教九流十家一、三教九流十家1.三教:儒、道、佛。

2.九流: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出自汉代刘向、刘歆编撰的《七略·诸子略》。

3.十家: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

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

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

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二、佛教1.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

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

2.创始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

三、儒教1.孔子:名丘,字仲尼,至圣,《春秋》,兴办私学(杏坛讲学)。

学生三千,居于七十二圣贤之首的是颜回。

(1)儒家四配:颜回、曾子、孔伋、孟子。

(2)核心观点:仁、礼。

(3)《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4)《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教育公平思想)(5)《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7)《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乐)(8)《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以德)(9)《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2.孟子:亚圣,孟子善辩。

(1)《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仁政)(2)《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宗教中国三大宗教分别是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

尊孔子为先师,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故孔子亦被尊为儒教圣教主。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

在中国古代,儒教(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

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为国家宗教。

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至清代儒家宗教化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儒教有着显著的中国文化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思想。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已有25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即开始的佛典翻译事业,是以皇室官方组织高僧,严谨制度下的书面系统翻译。

中国三大传统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传统宗教是什么?

中国三大传统宗教是什么?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分别是儒教、佛教、道教。

儒教是以孔子为儒家之祖,又称孔教。

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起初儒教不算宗教,因为孔子与孟子只注重伦常,而不谈论神道,不谈过去与未来的事,只被称为儒家。

后来才慢慢形成为宗教,称为“儒教”。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个主要朝代,或者主要历史时期,儒教都是官方指导思想。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到汉代时才传入中国,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主张轮回转世学说,它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受苦的,这一世受苦来世就能享福,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而达到长寿不死。

道家的养生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也有重大影响,它主张的“道”“有与无”“无为”对中国古代的哲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有”指具体存在的事物,也称实有。

“无”指无形无象的虚无。

“无为”相对“有为”而言。

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本体自然而然地生成天地万物,就其自然而然来说,天道自然无为;就其生成天地万物来说,天道又无不为。

无为与无不为,即有为,无为为体,有为为用。

也就是说,必须无为才能有为,无为之中产生有为。

《国学知识全鉴》。

了解三教九流的含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三教九流的含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三教九流的含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古代指儒教、道教,释教为“三教”;儒、道、墨、法、名、杂、农、阴阳、纵横九家为“九流”。

后来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

儒家:又称儒教《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由孔子创立,并被汉以后封建统治阶级奉为正宗的叫个学派。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因排行第二,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南)人。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先世为宋国贵族,尊祖时迁居鲁国,父叔梁纥作过鲁国陬邑大夫。

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早年业儒(为贵族相礼,作吹鼓手之类),又为委吏(管理粮草)和乘田吏(管理畜牧)。

少时以知“礼”出名,相传曾问礼于老聃(老子)。

官任至鲁国司空、司寇,并代行相事,但时间不久。

相传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为司寇时,以五恶(心违而险、行辟而坚,声违而辨,记丑而博,顺非而泽)罪名乱政而诛少正卯。

后周游列国,未被重用,聚徒讲学,有弟子三千,知名者七十二人。

晚年删诗书,修春秋,订礼乐,建立儒学体系。

孔子的思想言行由其门徒所记录和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下来。

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和特点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克己复礼”。

崇“礼乐”,尚“仁义”,始“正名”,重“亲亲尊尊之恩,行忠恕中庸之道”。

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重视“礼义”教化;奉行德刑兼施,以刑辅德的方针。

战国时期,儒家分裂为八派,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派影响最大。

特别是孟子一派,宋以后被看作孔子嫡传,儒家正宗。

儒家在先秦虽称显学(著名学派),但未高出其他学派之上。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除极短时期以外)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统治思想,处于正宗地位;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在儒家内部进行的。

从西汉董仲舒、唐韩愈,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王守仁等人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唯心主义传说;从东汉王充、唐柳宗元,刘禹锡、北宋张载、南宋陈亮、叶适、明王廷相、明清之际王夫之(船山)、清载震等人主要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传统,两翼对孔子则各取所需,共尊孔子为圣人。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

三教九流指的是哪三教哪九流?
三教指三大传统宗教,即儒教、道教、佛教(释教)。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

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扩展资料:
儒家
儒家这个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而二人被后世尊为圣人,亚圣,可以说地位极其尊崇了。

而儒家因为着重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伦理,提倡仁政而被奉为治国之道,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在中国古代,儒家地位一直高高在上,不可撼动。

道家
道教其实和道家并不完全一样,道教是一直信仰,而道家是一个阶层群体。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主张大道无为,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等观点,是我国最重要的哲学思
想之一。

包括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而后世更是以道家思想作为核心,结合本土神话,方术创建了“道教”。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力,完全不在儒家之下。

儒,道,释——三教归一

儒,道,释——三教归一

儒,道,释——三教归一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家。

三家的文化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绝非某一人可为之,任何一个文化思想体系的形成都融入了先贤智慧和劳动人民实践经验,我们任何一个人一生的实践经验是无法否定其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妄图以个人偏见而否定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学说古今有之。

皆持一端之学妄作文字以误后人。

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意味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灭亡,毁我文化者,必国之贼也。

三教合一的理论基础是其思想的共性即中道意,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很大的推动着作用。

六祖所传对法一目了然,‘’对法,外境。

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

法相语言十二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此十二对。

自性起用十二对可查。

‘’六祖告知弟子若有人求法以相反之意答之,就怕求法者落于一边而失中道思想。

孔子儒家的中庸思想并非奴性文化,而是中道思想。

我们不能以其早期未成熟的文化思想作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

后世更不必讲。

历代如文天祥为代表的民族英雄无不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名仕古今有之。

此处的庸是憨厚,朴实之意。

如果一个太精明之人是很难受到社会的认可,也自然没人愿与其交往更谈不上合作。

呆若木鸡是训练斗鸡成功而表现于外的状态,而内心是自信和强大的。

往往外在表现为目光呆滞的智者内心是光明的。

从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去对待,分析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式。

孔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表述真正的美德更不需要语言表述,也是对天地大道的真实体悟。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为而为的思想是指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并非不作为。

无即有,无无何来有,如同静极则动。

难必出于易,易必出于难。

道家思想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三教九流中国人必备知识

三教九流中国人必备知识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炎帝、黄帝、少?、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华山〗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地下清境〗、品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西岳〖地藏王菩萨〗【四小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覃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得意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天堂】[第一层]泥犁天堂、[第二层]刀山天堂、[第三层]沸沙天堂、[第四层]沸屎天堂、[第五层]黑身天堂、[第六层]火车天堂、[第七层]镬汤天堂、[第八层]铁床天堂、[第九层]盖山天堂、[第十层]寒冰天堂、[第十一层]剥皮天堂、[第十二层]牲口天堂、[第十三层]刀兵天堂、[第十四层]铁磨天堂、[第十五层]寒冰天堂、[第十六层]铁册天堂、[第十七层]蛆虫天堂、[第十八层]烊铜天堂【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年龄》【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动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老师【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公共】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公共】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官方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小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永生殿》【晚清四大呵斥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眼见之怪现状》、刘鹗《老残纪行》、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喝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争【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设、片子【四台甫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台甫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跟、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友人【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牙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激昂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台甫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台甫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台甫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台甫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东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台甫亭】酒徒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台甫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台甫绣】苏绣〖姑苏〗、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台甫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台甫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台甫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破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岁称号】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男子十三岁及笄:指男子十五岁加冠:指良人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现代紧急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岁首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大教是哪三教
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

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3、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以色列地区。

在人类发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纪的欧洲地区)。

近代以来,虽然经历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冲击,基督教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欧美地区被普遍信仰。

基督徒相信人类具有原罪,而耶稣作为神(天主或称上帝)唯一的儿子(圣子),通过牺牲自己为人类的救主(弥赛亚,即基督)。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列为当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爱,救赎人类的罪和灵魂体。

4、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

截止到20XX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