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分析报告引言中药材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报告旨在分析黄芪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1. 市场概况黄芪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尤其在免疫调节和保健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作用。
在近年来,黄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
2. 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黄芪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人们对中医药的日益重视和需求的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黄芪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率约为10%。
未来,黄芪市场有望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随着人们对保健品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医药产业政策的支持,黄芪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3. 市场竞争分析当前黄芪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品牌竞争在黄芪市场中,存在着多个知名品牌的竞争。
这些品牌通过在市场上推广自己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形象,争夺市场份额。
3.2 价格竞争价格是黄芪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品牌通过降低产品售价获取市场份额,从而降低市场价格水平。
3.3 渠道竞争黄芪市场的销售渠道多样化,包括药店、超市、电商平台等。
不同渠道之间的竞争也是黄芪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4. 市场前景分析黄芪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同时,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将为黄芪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以在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结论黄芪市场作为中药材市场的重要一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企业需要重视市场竞争,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质量提升,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黄芪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分析仅为市场研究结果,不代表具体投资建议。
黄芪的市场趋势分析

黄芪的市场趋势分析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黄芪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1.需求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的兴趣和需求逐渐增加,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得到了提升。
尤其是在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等方面的功效被广泛认可,增强了消费者购买黄芪的意愿。
2.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推广,黄芪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黄芪的需求也在增加,促进了其出口增长。
3.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黄芪的种植、加工和提取技术不断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能。
这降低了生产成本,使黄芪市场更加竞争力。
4.政策支持:政府对中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通过优惠政策和市场扶持措施,促进了黄芪市场的发展。
政策的积极引导对黄芪市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黄芪的市场趋势向好,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黄芪生产企业需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取得更好的发展。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调研报告1. 前言本报告是对中药材黄芪市场进行的调研分析报告,旨在了解黄芪市场的现状和潜力,为相关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参考意见。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目的展开:1.了解黄芪的基本概况,包括来源、药理作用等;2.调查黄芪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3.分析黄芪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和竞争对手;4.探讨黄芪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机会。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黄芪的来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信息;2.实地调研:拜访黄芪种植基地、药材市场等地,了解黄芪的采购、加工、流通等环节情况;3.问卷调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从业者和消费者对黄芪市场的看法和需求。
4. 黄芪概况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豆科植物。
黄芪主要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黄芪富含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5. 黄芪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5.1 市场规模根据本次调研的数据显示,黄芪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5.2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黄芪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正在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目前,黄芪的研究与开发正在不断推进,新的产品和应用逐渐涌现。
未来,黄芪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在养生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潜力将得到更多发展。
6. 黄芪市场竞争格局和竞争对手6.1 主要竞争格局当前,黄芪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首先,种植环节上的竞争主要来自于种植基地的规模和技术实力。
其次,在流通环节上,一部分黄芪从种植地直接交易,另一部分通过药材市场等渠道进行流通,各个环节的竞争较为激烈。
6.2 竞争对手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黄芪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其他中药材及保健品的生产企业。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
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发展中,黄芪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症状。
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补气养血等功效。
近年来,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迅速。
科学家们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现代药物开发中,黄芪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和药物。
这些产品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药物开发,黄芪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也有一定应用。
黄芪具有一定的土壤固结作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黄芪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黄芪在现代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还将有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需求分析引言中药材黄芪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提高,黄芪市场需求也逐渐增长。
本文将对中药材黄芪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其具有养血、补气、提升免疫力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黄芪市场庞大且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药材市场中的重要一部分。
市场需求分析1. 消费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黄芪的保健功效。
不仅老年人,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黄芪的药用价值,增加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2. 医疗市场需求黄芪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许多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黄芪在医疗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始推广黄芪的使用,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3. 外部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药材出口市场也日益扩大。
黄芪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的代表之一,其在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黄芪的疗效和药用价值,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中药材来采购和使用。
市场前景展望中药材黄芪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其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医药的受欢迎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黄芪市场的发展。
此外,黄芪的国际市场需求也有着广阔的空间。
随着中国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药材出口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黄芪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的代表之一,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满足全球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
总结通过对中药材黄芪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消费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医疗市场需求的推动以及外部市场需求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黄芪市场的壮大。
中药材黄芪作为一种传统药材,将继续发挥其重要的药用价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中药材黄芪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中,黄芪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药材黄芪的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黄芪的基本情况黄芪,学名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根,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具有补气、益肺、补脾等功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黄芪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
黄芪市场规模的定义黄芪市场规模是指黄芪的购买和销售额或数量的总体。
通过分析黄芪市场规模的变化,可以了解黄芪产业的发展情况,评估市场需求和潜力。
黄芪市场规模的分析市场规模的历史变化黄芪市场规模的历史变化可以通过分析黄芪的产量和销售额等数据得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黄芪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对黄芪功效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
市场规模的地区分布黄芪市场规模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黄芪主产地包括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其中,山西是黄芪的主要产区之一。
在这些地区,黄芪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对较高,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大。
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黄芪市场规模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消费者对黄芪产品的认可度和需求量是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会对市场规模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黄芪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的完善程度也会对市场规模产生影响。
市场规模的未来趋势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预计黄芪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升,黄芪的生产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结论中药材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黄芪市场规模的分析,可以了解黄芪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潜力。
预计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认可度和需求的增加,黄芪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因此,对黄芪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黄芪行业分析研究报告范文

黄芪行业分析研究报告范文1. 前言本报告对中国黄芪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黄芪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为相关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行业概述2.1 定义和分类黄芪,又称黄华、准儿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根据黄芪的采用部位、药材等级以及加工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2.2 市场规模与消费趋势黄芪行业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逐步兴起并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日益深入和保健意识的提高,黄芪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3. 行业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当前,中国黄芪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家企业:- 公司A:公司A是国内黄芪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产品质量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 公司B:公司B在黄芪行业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产品种类较丰富,主要以高端市场为主要发展方向。
- 公司C:公司C是一家刚刚进入黄芪行业的新兴企业,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2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公司A具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产品质量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 公司B拥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和高端市场资源,但在生产技术上相对滞后,需要加强技术创新。
- 公司C作为新进入的企业,面临市场认可度低和生产规模较小的劣势,但可以通过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来提高竞争力。
4. 发展趋势与机遇分析4.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知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兴起,中草药市场的需求趋势将会持续增长。
黄芪作为中草药的重要代表之一,将受益于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
4.2 技术创新的推动黄芪行业在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种植、采摘和加工技术的应用将带来行业的革新和提高效率。
4.3 政策支持的强化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这为黄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将有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黄芪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黄芪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目前,黄芪的种植规模和工艺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国家对黄芪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改良,培育出了高产、高质的新品种,如“新黄芪1号”、“中国黄芪2号”等。
这些新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更耐荫性,更适应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提高了黄芪的产量,还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科学家还研发出了黄芪的灭菌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有效杜绝了黄芪上市流通过程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增加了人们购买和使用黄芪的信心。
在制剂方面,黄芪的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护上。
研究者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黄芪中提取出了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黄芪总黄酮、黄芪甙、黄芪多糖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了一系列黄芪制剂,如黄芪注射液、黄芪颗粒、黄芪胶囊等,这些制剂不仅提高了黄芪的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还便于患者使用和储存。
黄芪的现代发展也离不开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的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纷纷投入到黄芪的研究和开发之中,推动了黄芪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黄芪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同时,一些医药企业还与黄芪生产企业合作,建立黄芪资源种植基地和药材加工中心,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黄芪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然而,黄芪的现代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由于消费者对于草药认识的不足,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黄芪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黄芪的形象和声誉。
此外,黄芪的应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抗疾病的功效。
同时,黄芪的种植和加工环节还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黄芪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其药效和疗效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
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黄芪资源;生产现状;问题分析;发展建议黄芪为常用大宗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称,且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1]。
国内市场对黄芪的需求极大,其中约有50%用于生产黄芪饮片,近50%用于中成药和提取物及制剂[2];国外植物药市场上,黄芪的产地和出口为中国所独有[3],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4]。
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致使黄芪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目前商品黄芪主要为栽培品。
但由于黄芪大规模栽培仅60余年,针对基原、种植方式、产区和需求的多样性等复杂情况,人们对黄芪药材资源的现状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未从政策与技术角度全方位分析黄芪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本课题组在大量实地调查采样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抢救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黄芪资源的建议。
1资源现状黄芪的资源供应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分布区从传统产区到新产区,应用范围从传统中医临床调剂扩大到中成药原料和食疗保健等领域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均可视为黄芪野生资源期,其野生和半野生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且质量能保证,主流品种为蒙古黄芪。
据赵一之考证[5],不同时代黄芪的道地产区存在由西部向中东部迁移的变化轨迹,清代以来,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东北三省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6]。
以下着重分析60年代以后黄芪资源现状与需求的关系。
1.1黄芪人工栽培资源期现状因黄芪需求量的快速增加,野生和半野生资源不能满足药用时,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人工种植黄芪,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原有中国药材公司按区域计划的生产中药材模式被打破,转变为市场导向下的药农自主种植,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由此带来黄芪主产区和药材质量的变化[7-13],见表1~4。
由表1可见,此阶段在药材公司布局规划下种植,以仿野生栽培(种子直播于宜芪坡,让其自然生长,粗放管理,也称半野生[7])为主,生长年限较长,药材性状与野生品相似。
由表2可见,此阶段为无序生产期,传统芪生产受到重创急剧下降,甘肃成为蒙古芪的新产区,膜荚芪产区很多。
由表3可见,甘肃栽培蒙古黄芪仍占主导地位,但山西、陕西、内蒙古传统蒙古芪发展回升;河北一年生栽培膜荚芪快速下降,山东一年生膜荚芪位居其首,成为新产区,东北膜荚芪有所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的种植量。
由表4可见,栽培蒙古黄芪资源量最大,占总资源量近80%,其次为栽培膜荚黄芪,野生黄芪蕴藏量已很少,特别是野生蒙古黄芪濒临枯竭,几乎无商品。
1.2栽培黄芪资源变化分析1.2.1主产区的变化已形成2个新主产区,即甘肃陇西等地的平地育苗移栽二年生蒙古黄芪产区,山东文登等地的一年生直播膜荚黄芪产区;传统主产区面积虽不大,但仍有一定商品量。
山西北部完整保留了道地传统蒙古黄芪的山地半野生生产方式,目前多出口或加工为高档礼品芪,国内普通药材市场几乎见不到;内蒙古南部的传统蒙古芪也为半野生,但生长年限比山西短,一般为三年生;传统膜荚黄芪商品量极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加格达奇等地建立了野生膜荚黄芪保护区,保存了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且野生蕴藏量较蒙古黄芪大。
迄今为止,我国已形成传统道地产区与新产区并存的格局,其中,蒙古黄芪的现代主产区甘肃的产量明显超过山西和内蒙古,但基本与历史记载的传统产区相符;而膜荚黄芪的新产区山东、河北等地却与道地产区东北三省相差较远,所生产的黄芪药材质量有待系统评价[15-16]。
由此可见,蒙古黄芪主产区有西迁趋势,膜荚黄芪有南移的动向。
1.2.2种植方式和生长年限的变化目前我国商品黄芪依据种植方式和生长年限主要存在4种情况,其中,山西黄芪的种植方式和生长年限最接近传统野生资源,商品药材的性状几乎与野生黄芪无区别,但占用土地年限长,因根深采刨困难提高了生长成本,故产量有限,价格最高;河北与山东黄芪一年生种植成本最低,但药材性状与传统黄芪相差甚远,且因柴性过大不易切片,价格下跌,产量也在逐年减少,河北产量下降最快;甘肃黄芪育苗移栽易采挖,药材外观性状与传统芪有一定差异,但饮片成片率较高,价格易于接受,故迅速发展成为产量最大的黄芪;内蒙古黄芪的生产成本介于山西与甘肃之间,产量与价格也在两者之间。
1.2.3种质资源的变化栽培黄芪的原植物种质仍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 membranceus (Fisch.)Bge.,但蒙古黄芪为旱中生植物,与中生植物膜荚黄芪相比,分布区较集中于相对干旱的地区[17],经过60余年的引种驯化,种质资源虽然存在一些多样性[1],表现在株型、茎蔓颜色、叶片颜色、叶片形态、花颜色、种子颜色、根形态、根横切面等,但曹建军等[18]从植株形态、花期、同工酶电泳、抗逆性等分析发现,栽培蒙古黄芪的种质资源变异不大,构成蒙古黄芪品系,主产区也在传统产区内;而膜荚黄芪从分布于水分较充足的高山高寒林缘野生生态环境引种于平地后,温度发生较大改变,且引种范围广,形成了早花型膜荚黄芪品系(《中国植物志》描述类型)和晚花型膜荚黄芪品系。
所有的栽培种质对根腐病的抗性均不如野生种质,蒙古黄芪对白粉病有极强的抗性,是优良的抗白粉病种质资源,早花型膜荚黄芪的地上部分抗寒能力高于晚花型膜荚黄芪,是优良的抗寒性种质资源;当年生根中有效成分黄芪皂苷含量,以晚花型膜荚黄芪最高,是优良的高皂苷含量种质资源,且膜荚黄芪在霜降后均表现出皂苷含量升高,但蒙古黄芪总皂苷含量不如膜荚高,且在霜降后皂苷含量下降;多糖含量在3个品系中没有明显差异,总趋势是霜降后多糖含量明显降低。
对栽培黄芪的种质选育上还比较少,蒙古黄芪在甘肃定西地区旱农科研中心采用混合选择法,选出蒙古黄芪新品系94-01和94-02,产量较当地农家品种增长15%以上,另采用杂交选育法获得的新品种9118,其植株矮化、主根更长、分叉少,抗根腐病和白粉病能力增强,且可增重20%以上[1]。
膜荚黄芪有山东省文登市选育的高产多倍体黄芪新品种文黄[19],陕西旬邑县栽培的人工驯化的野生品种红高杆[18],但未见对这些选育品种的药效学质量评价研究。
山西和内蒙古尚无品种选育报告,经调查多采用当地人工驯化蒙古黄芪种子,也从甘肃等地调种。
总体上看,栽培的黄芪品种不多,良莠不齐,退化严重,蒙古黄芪在主产区内种源较纯,因膜荚黄芪引种于较干旱的山西和内蒙古,不能采用种子直播半野生方式栽培,经试验栽培3年以上根即腐烂,且种子不能成熟,而膜荚黄芪的混杂现象更严重。
总之黄芪的良种选育和繁育工作有待规范和加强。
1.2.4商品药材用途的变化建国前,黄芪主要满足中医临床调剂用,饮片是主要用药形式,随着中成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成药和保健品原料上升为黄芪的另一重大用途,对药材的外观和切片要求有所降低,只要化学成分达到药典规定即可投料,故众多引种栽培品也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还有一些以有效部位研制的天然药物大品种,如黄芪多糖冻干粉针、黄芪皂苷注射剂(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等,因明确了药效成分,对原料药材的选用标准已不再以传统外观性状为主;另有海外市场和国内食疗养生的兴起,回归传统道地黄芪为原料的礼品芪,如山西炮台芪、冲正芪、斜切片、纵切大片芪等,正逐渐形成需求上升趋势。
1.2.5黄芪质量评价标准的变化《中国药典》1995年版以前,黄芪的质量评价一直以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特征为主,即“辨状论质”,体现了中药的整体观特色,但客观性检测指标不强,且需要长期积累鉴定经验方可胜任;自该版药典收载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和下限指标以来,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逐渐进入到化学评价阶段,2010年版又增加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项,近来山西省地方药材标准恒山黄芪还增加了多糖含量测定项和特征指纹图谱,形成了黄芪多指标化学成分及整体性评价质量模式,这些化学指标提高了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也或多或少忽视了“辨状论质”的作用,许多盲目引种的栽培黄芪在化学成分含量上都能达到药典标准,成为合法药用原料,但质量的优劣性却无法用一个只能判定是否合格的药典标准来合理评价不同用途的原料。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1黄芪药材生产缺乏合理布局与组织化由于中国药材公司的解体,中药材生产由计划性强、高度组织化形式演变为个体药农的随市场行情种植,生产主体发生根本改变,原药材公司制定的中国中药区划只能发挥部分指导效应,科技部虽然支持开展“中药材引种适宜产地评价方法及模式研究”等课题,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政府部门出台的全国性中药材区域布局规划,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形成了现有黄芪生产新产区大于传统产区、低生产成本药材产量占绝对优势的资源格局。
农业部2005年制定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将道地中药材列入特色农产品生产范围,指出我国中药材生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优良中药材品种分化、退化严重;种植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监管不力,伪劣药材产品充斥市场;中药材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需求量差异明显,市场价格年际波动很大”。
其中黄芪被列入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17种中药材之一,旨在推动黄芪药材生产向优势区域集聚,促进规范化和规模化,保证药材质量。
但该规划布局表的优势区范围却遗漏了最道地最重要的山西北部30余个县市和内蒙古武川等地,其科学合理性尚需进一步论证,且该规划的组织实施更需要农业部提高执行力。
2.2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缺乏针对不同用途商品的标准体系针对黄芪具有饮片、普通中成药、提取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等用途的多样性,目前依据的标准只有中国药典,而药典标准只是药材判定合格与否的最低标准,缺乏优劣评价的行业标准,而面对黄芪种植的多模式、多产地、多生长年限等资源的多样性,难以完成质量优劣性评价,且用途不同也应当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到物尽其材。
同时,现行药材质量评价模式尚存在没有公认的生物学效应评价,指标不完善,不能体现中药整体特色等问题[19-21],因而目前商品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性和各自的特点并不十分清楚,给下游使用带来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