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合集下载

几种杀菌剂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_范钱

几种杀菌剂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_范钱
2009 年 第 6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09 , Vol . 29 . No . 6
几种杀菌剂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范 钱,简 恒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北京 100193)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选用 5 种药剂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所选 2 种商品化药剂中 苯醚甲环唑对黄芪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尖镰孢菌和腐皮镰 孢菌的 EC50分别为 0.107 6 mg/L 和 66.055 9 mg/L, 其总体 抑制效果远优于三唑酮;3 种原药对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均很强。 其中咪鲜胺和多菌灵的抑制效果比腈菌 唑更为突出,可以作为开发黄芪新种衣剂的候选药剂。 关键词:黄芪;根腐病;杀菌剂;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09)06-0041-03
瓜蒌(栝蒌),作为安徽省潜山县的特色资源已 经成为该县的一种支柱产业。 但是瓜蒌根结线虫病 是潜山瓜蒌产区最为严重的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 重,制约着瓜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笔者开展了瓜蒌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瓜蒌品种为皖蒌 1 号 。 参 试 药 剂 1.5%二硫氰基甲烷 WP 由浙江省绍兴天诺农化有限 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为 3%辛硫磷 WP 和 2.5%阿维 菌素 EC。 1.2 试验地点及小区设计 2007、2008 年试验地均
回归方程
EC50 相关系数 (mg/L) (r)
10%苯醚甲环唑 WG y=0.191 2x+5.439 6 0.005 0 0.865 1
50%三唑酮 EC
y=0.600 9x+3.952 3 55.405 3 0.967 0

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其抑制作用分析

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其抑制作用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6):690-695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其抑制作用分析牛景萍 1,燕翔 1,石志勇 1,宋诗娟 1,刘娇娇 1,杜杰 1,原艳欣 1,史将 1,梁建萍1,2(1.山西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中兽医药现代化山西省重点试验室,山西 太谷030801)摘要: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是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根部受病原菌侵染会导致根腐病发生,根腐病会严重影响黄芪的药用价值及其产业的发展。

黄酮和皂苷类物质属于黄芪的次级代谢物,也是黄芪的主要药用成分。

为了明确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类型以及黄芪黄酮和皂苷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防治该致病菌引起的根腐病以及研究黄芪次级代谢物参与黄芪抗病奠定基础,从山西省浑源县取回黄芪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研究黄芪根部总黄酮和总皂苷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ITS 序列分析和致病性鉴定,明确黄芪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HYFS -1。

结果表明,30%的无水乙醇对腐皮镰刀菌菌落生长无影响,可作为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稀释液;当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3 mg/mL 时,对菌落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为16.42%;当总皂苷质量浓度为0.5 mg/mL 时,对菌落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平均抑制率高达85.42%。

关键词:黄芪根腐病;腐皮镰刀菌;总黄酮;总皂苷;抑制作用中图分类号:S43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06‒0690‒06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Causing Astragalus membranaceusRoot Rot and Analysis of Its Inhibition EffectsNIU Jingping 1,YAN Xiang 1,SHI Zhiyong 1,SONG Shijuan 1,LIU Jiaojiao 1,DU Jie 1,YUAN Yanxin 1,SHI Jiang 1,LIANG Jianping 1,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2.Shanxi Key Lab. for Modernization of TCV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the dried roo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Infection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roots by pathogen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root ro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medicinal value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y. Flavonoids and saponins belong to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are also the main medicinal componen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types of the pathogen of root rot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flavonoids and saponins on the pathogen,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ot rot caused by the pathogen and study on the involvement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disease resistance,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diseased plant from Hunyuan, Shanxi province, 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astragalosides on the growth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studi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ITS sequence analysis, and pathogenicity identification,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Fusarium solani HYFS -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 of anhydrous ethanol had no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Fusarium solani and could be used as diluent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astragalosides. 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0.3 mg/mL, the colony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d the average inhibition rate was 16.42%. 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astragalosides was 0.5 mg/mL, the colony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d the average inhibition rate was up to 85.42%.Key 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root rot; Fusarium solani ; total flavonoids; total astragalosides; inhibition effects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黄芪根腐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其药用价值。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 " # "
.= >%' <
恶霉灵 Q > L O G R 6 7 H 甲基托布津 = E 6 = G F G J L> L J = 7 S H 高巧 ; 瑞苗青 T G 6 E G 6 ;+ I EV E G 6 E F U U < 清水 W G J L P
& ( '8 & 9 ( (8 & 9& ( #8 &;$( ( # 对照 . 6 F J P 6 7
!8 6 数据处理 使用 3 O D L 7 ' ( ( )" 1 , 15 $ 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 (
" 结果与分析 "8 ! 不同药剂处 理 对 黄 芪 根 腐 病 发 病 植 株 数 的影响 恶 霉 灵 ) 甲级托布津和高巧;瑞苗清)
种不同浓度的药剂处理后黄芪根部病级大都集中在 表 '% ( 其 中" 甲基 托布津 ) () ) 三个级别之间# 个浓度处理组的健康植株均明显多于另外两种 药剂 处理组 ( 高巧 ; 瑞苗清 病 级 的 发 病 黄 芪 ) 中 ) 植株平均株数分别只有 ( 甲基托布津 8 ) ) 与 ( 株$ ) 中) 恶霉灵 8 ) )株 $ 病 级 发 病 黄 芪 平 均 株 数 都 为( 8 ) ) 与 ( 株( 病 级 发 病 平 均 株 数 分 别 为 ! ) 中) 但不同药剂间发病黄芪平均株数差异并不显著 (
"8 # 不同药剂 对 黄 芪 苗 期 生 长 量 的 影 响 黄
芪苗期地 上 生 长 量 可 以 直 观 显 示 黄 芪 苗 的 生 长 状 侧 枝 数) 茎 粗 和 侧 枝 长 等 指 标 数 值 越 大" 况(株 高) 说明地上部分生长 越 旺 盛 " 表明药剂处理后的出苗 期黄芪品质越优 ( 不同药剂处理后的黄芪种苗在出 表明大部 苗期地上生长量指 标 大 部 分 高 于 对 照 组 " 分药剂处理有利于黄芪生长 () 种 药 剂 不 同 浓 度 处 理间对出 苗 期 地 上 生 长 量 的 影 响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其中 药 剂 高 巧 ; 瑞 苗 清 组 合 ) 组的测量指标 与甲基托布津 且 二 者 间 差 别 不 大$ 恶霉 ) 均 较 好" 表) % ( 灵) 的效果最差 #

黄芪根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黄芪根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甘 肃 省渭 源县 农 业 技术 推广 中心 ( 渭源 7 80 ) 漆 文选 陈 蕾 4 20
摘要 黄 芪 Atg l ogoi.根 病 的 药 剂 防 治 试 验 初 步 结 果 : 米 种 衣 剂 包 苗 、 悬 浮 剂 50倍 液 及 苦 参  ̄ aau m nhlu r s c ̄ 玉 硫 0
果。
1 3个药 剂 处理 , 3次 重 复 , 3 各 共 9个 小 区。小 区面积 2m×5m, 随机 排 列 , 每小 区定 植 2 0株 。 定 0 植 时选 根 形健 壮 均 匀 , 3 m, 头粗 5 2m 的黄 长 0c 根 . m 芪 苗按 不 同 药 剂 处 理 后 , 4月 6日定 植 ,0月 2 于 1 6 日采挖 。每 小 区挖 取 2 0株 并 编 号 , 在 室 内 3 放 0天 , 待 自然 风 干后 分 别测 定 产 量及病 情指 数 等项 目。 2 结果 分 析 2. 1 不 同药 剂 防效 比较 不 同药 剂 处理 的相 对 防
分相 似 , 重 影 响 了 黄 芪 的 产 量 、 质 , 严 品 降低 了 商 品 率 , 少 了农 户 收入 。 为 了使 黄芪 产 业 持续 发 展 , 减 从
19 9 9年 开 始 , 对该 病 的发 生 及 防 治进 行 了研 究 。 从 海拔 10 80~2 0 取 样 2 3 0m 0个 点 , 室 内组 织 分 离 , 经 初步 确 定该 病 是 由镰 刀 菌 及 线 虫 引 起 , 当 归麻 口 与 病 侵 染 相 似 J 并 经 药 剂 防 治 试 验 , 得 了 良好 效 , 取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药 剂 处 理 分 设 : 1 不 施 农 药 为 对 照 , 2 . () () M8 广谱 生 物 杀菌 剂 ( 海产 )0 上 3 0倍 液浸 苗 ,3 唯 它 ()

应用新型杀虫剂杀菌剂配比防治黄芪根腐病效果研究

应用新型杀虫剂杀菌剂配比防治黄芪根腐病效果研究

应用新型杀虫剂杀菌剂配比防治黄芪根腐病效果研究作者:马中森洪建雄连宝军刘效瑞赵鹏元卢磊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筛选防治黄芪根腐病的最佳新型农药组合及研究对黄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质量、商品性状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3次重复。

结果: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辛硫磷颗粒剂”的农药组合为最佳组合,对黄芪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质量、商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最佳。

结论:每公顷施用“枯草芽孢杆菌15kg+5%辛硫磷颗粒剂22.5kg”的农药组合对黄芪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较不施农药的对照根腐病发病率降低59.4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33.7个百分点、防效达80.8%;内在质量,浸出物提高9.5%、甲苷提高51.7%、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提高25.5%;产量增加2111.1kg/hm2,增产32.6%;经济纯收益提高6582.7元/hm2,产投比为35.1元/元。

我们取得的新成果可为黄芪产业的持续再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鍵词:黄芪根腐病;杀虫剂杀菌剂;优化组合;防治效果黄芪是著名常用中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素有“药中珍品”之盛名。

一般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慢性肾炎、糖尿病等。

具有提高免疫作用、增强血糖、抗菌及抑制病毒等功效。

随着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发展战略与产业化研发步伐的加快,对甘肃省定西市黄芪产业水平的提升与区域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作用。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植物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

鉴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及悠久的栽培技术,造就了“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

近年来,甘肃省黄芪药材种植面积约4万hm2,年总生产量约8万吨,约占全国黄芪生产总量的60%。

但目前该区域在黄芪生产中规范化栽培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尚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黄芪种植效益较高,使种植面积逐年扩增,但适宜种植区域有限。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防治研究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防治研究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防治研究蒙古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然而,近年来蒙古黄芪的种植遭遇到了根腐病的严重威胁,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蒙古黄芪根腐病,我们开展了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剂筛选的研究。

首先,我们从受感染的蒙古黄芪根部样品中分离出病原菌。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细胞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我们初步确定了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接着,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工作,包括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剂反应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最终,我们确认病原菌为一种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的细菌。

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对多种药剂进行了筛选。

我们选取了常用的农药和天然植物提取物,考察了它们对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其中一种植物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这种植物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且对蒙古黄芪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治剂。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试验。

首先,在感染蒙古黄芪的土壤中添加了这种植物提取物,然后观察蒙古黄芪的生长情况和病情发展。

结果显示,添加这种植物提取物的土壤中,蒙古黄芪的株高和地上部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根腐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这表明这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蒙古黄芪根腐病的发生。

我们进一步对这种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主要成分和抗菌机制。

结果显示,这种植物提取物富含挥发性油脂和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具有抗菌和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此外,这种植物提取物还可以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抗菌酶和活性氧物质,对病原菌产生直接杀伤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分离鉴定了蒙古黄芪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一种有效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防治。

这项研究为蒙古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其他类似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相信,在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推动下,蒙古黄芪产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蒙古黄芪根腐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黄芪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黄芪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黄芪根部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黄芪根部病害主要有由镰孢菌引起的根腐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及由黄芪根瘤象等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麻口病”等。

一、农业防治
1、耕作栽培措施:平整土地,防止低洼积水;实行轮作;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栽植、中耕及采挖时尽量减少伤口。

采挖时剔除病根和伤根;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选择健壮黄芪苗:(1)黄芪苗在移栽前须仔细选择,将苗体腐烂、发霉、有病斑、虫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

3、合理轮作倒茬:与油菜、马铃薯、蚕豆等作物实行轮作种植,可有效减轻病害危害。

4、土壤选择:当归栽植以土层深厚,排水方便,腐殖质多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对抑制病虫为害效果显著。

5、合理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农家肥及油渣等要求腐熟。

注意氮、磷、钾肥比例配合适当,防止偏施氮肥导致抗病性降低。

(二)化学防治
1、育苗地及大田土壤处理:育苗地按每亩用5.2%阿维菌素·毒死蜱颗粒剂3公斤,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1公斤,加细土30公斤拌匀撒于地表、耙入土中。

栽植时栽植沟(穴)也可用此药土处理,或可在栽植沟喷施15%阿维菌素·毒死蜱微胶囊剂500倍液加40%多·福·溴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药液蘸根:栽植前用3%噁霉灵·甲霜灵(秀苗)水剂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70%吡虫啉可分散粉剂200倍液蘸根10分钟,晾干后栽植。

定植前蘸根黄芪根腐病。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黄芪病虫害有哪些?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常见问题】黄芪病虫害有哪些?该如何防治?【专家解答】黄芪为常见的中药材之一,药用价值高,种植效益好。

但在黄芪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常见的有白粉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锈病、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等,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及时防治。

现将黄芪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黄芪常见病害的防治1.白粉病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均有发病一般在7-8月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

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具白粉,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15天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2.根腐病病原为真菌中一种担子菌,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发病后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死亡,发病期多在6-8月,在高温多湿、土质粘重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防治办法:认真选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整地时每亩施70%五氯硝基苯1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并可施石灰氮20-25公斤作基肥。

3.根结线虫病黄芪根部被线虫侵入后,导致细胞受刺激而加速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结状虫瘿。

主根和侧根能变形成瘤。

瘤状物小的直径为l-2mm,大的可以使整个根系变成一个瘤状物。

罹病植株枝叶枯黄或落叶。

在土中遗留的虫瘿及带有幼虫和卵的土壤是线虫病的传染来源。

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均有发生。

砂性重的土壤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忌连作;②及时拔除病株;③施用农家肥应充分腐熟;④土壤消毒参照白绢病。

3.黄芪紫纹羽病该病的病原菌是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主要为害地下根部,先在地下须根发生,后蔓延至侧根及主根,发病初期在根上可看到缠绕着一层白色线状物,病情发展后变为紫褐色,并相互交织成为一层菌膜和菌核,根部逐步由外向内腐烂,地上茎叶自下而上黄萎,最后全株腐烂,枯死。

防治方法: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组织,集中烧毁深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
马桂花;段晓明;徐文华;周渊涛;马海霞;马伟丽;祁鹤兴
【期刊名称】《草地学报》
【年(卷),期】2022(30)5
【摘要】为鉴定青海省民和地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根腐病病原菌及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rDNA-ITS,TEF-1α和RPB2序列分析对蒙古黄芪根腐病病原进行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发现,引起黄芪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ani)、逗号镰刀菌(F.virguliforme)、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

室内药剂试验表明硅唑·咪鲜胺对4种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好,EC_(50)在0.195~0.588 mg·L^(-1)之间;多菌灵对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在0.113~0.869 mg·L^(-1)之间;咯菌腈对逗号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在0.153~0.390 mg·L^(-1)之间;甲基硫菌灵、噁霉灵、溴菌腈和石硫合剂对4种镰刀菌的抑制作用较差,EC_(50)在1.018~4.360 mg·L^(-1)之间。

试验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黄芪根腐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9页(P1122-1130)
【作者】马桂花;段晓明;徐文华;周渊涛;马海霞;马伟丽;祁鹤兴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正德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21.24
【相关文献】
1.一种新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2.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的2种新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3.饲用玉米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4.油梨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5.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