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厂现状与发展战略
我国智能化植物工厂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添加、植物生长期间的提供营养补充以及对废弃液的 回收。
2 现状分析
目前,在植物工厂领域,日本、荷兰、美国、瑞 典、英国、以色列等走在前列,其机械化、自动化、 智能化、无人化程度高,逐渐向微型化、垂直农业等 多种方向发展,并进行全套技术和装备出口。虽然我 国植物工厂技术发展很快,但相比植物工厂技术发达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可见光定位通信的无人植物工厂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及示范”(201803020023);广东省乡村振兴 战略专项(农业产业发展)“基于北斗的农机无人操控系统及核心部件研发”(粤财农〔2020〕39号)
综合利用传感、控制、驱动、可见光通信等技术, 设计低成本的移动式苗床和立体式多层栽培架,以及 相应的物流控制系统,将需要灌溉与生长的移动式苗 床送入种植区域的指定地点,将需要收获或处理的移 动式苗床输送到作业车间,工人集中高效率操作,或 者配合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处理。 4.4 研制水肥精准调控设备与系统
综合利用潮汐灌溉和喷灌方式,设计合适的营养 液供应和回水方式及组织路线,制定相应的灌溉循环 计划。研制定量自动搅拌水溶、水肥浓度检测、多通 道多类型水肥混合输出控制、智能化水肥高精度配比 等多功能集成的水肥精准调控装备。研发面向植物工 厂的专家决策系统,包括专家决策模型库,作物生长、
70
环境变化与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协同管理,以及作物长 势、病虫害等趋势预判,综合分析多种实时监测信息, 制定综合动态管理决策方案,包括营养液管理、LED 光调制、环境因子调控等;同时系统还具有农资管理、 技术数据库、人员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种植生产 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植物工厂行业市场分析

植物工厂行业市场分析植物工厂是指通过人工环境控制技术,利用室内灌溉、LED照明、自动化设备等技术,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生产方式。
植物工厂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态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植物工厂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植物工厂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不断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植物工厂市场规模约为250亿美元。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植物工厂这种高效、安全、可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
预计到2025年,全球植物工厂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以上。
二、市场发展趋势1.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不断增加,对有机、无农药残留等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植物工厂可以精确控制环境,无需使用农药,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产量高、无污染的农产品,因此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和居民生活空间缩小的问题日益突出。
植物工厂可以实现在城市中垂直种植,节省空间,并且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可以全年无休地进行农作物生产,提供给城市居民新鲜的农产品,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巨大潜力。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植物工厂依赖于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和自动化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植物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将不断提升。
例如,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光谱和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降低劳动成本和管理成本。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工厂行业的发展。
三、竞争态势1.食品生产企业:一些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植物工厂的潜力,并开始在其生产链上加入植物工厂。
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渠道,能够在植物工厂行业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2.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在植物工厂行业市场中具有一定优势。
2024年植物工厂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植物工厂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植物工厂是一种利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来培育植物的技术。
近年来,植物工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领域。
本报告旨在分析植物工厂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2. 植物工厂市场概述在过去的几年里,植物工厂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植物工厂提供的许多优势,比如无季节限制、高产量、节约用水等。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对植物工厂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3. 植物工厂市场分析3.1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数据,预计全球植物工厂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因为植物工厂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种植,所以在地域和气候有限制的地区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2 市场动态植物工厂市场目前存在很多新兴的创新技术和业务模式。
例如,垂直农场、室内智能种植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发展趋势。
此外,全球范围内植物工厂的研发与应用也在不断扩大,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3 市场竞争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植物工厂相关企业进入市场,并与传统农业相竞争。
这些企业通过创新技术和优质产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对植物工厂领域的政策支持也为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4 市场前景植物工厂市场的前景看好。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以获得竞争优势。
4. 持续发展的挑战尽管植物工厂市场前景广阔,但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投入和运营成本使得植物工厂的盈利能力有限。
此外,植物工厂的规模和生产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监管政策和消费者信任度也是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5. 结论植物工厂市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植物工厂将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市场机会,企业需要关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挑战。
植物工厂产业现状与趋势

植物工厂产业现状与趋势植物工厂是一种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在对环境进行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模拟自然光照、供应适宜的水和养分等方式,进行大规模、高效、可持续的植物生产的一种农业形式。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和植物产品的需求,因此植物工厂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本文将对植物工厂产业的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植物工厂产业现状1. 国内外植物工厂产业发展概况植物工厂产业最早起源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植物工厂产业的领军国家,拥有众多的植物工厂企业和研究机构,涉及的领域包括蔬菜、水果、草药、花卉等。
此外,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对植物工厂产业的投入和研发力度,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体系。
在中国,植物工厂产业也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国内植物工厂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技术引进型企业为主。
植物工厂产业主要涉及高科技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植物工厂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植物工厂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
目前,植物工厂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照技术:植物工厂的光照系统是模拟自然光照,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环境。
传统的植物工厂主要采用荧光灯和高压钠灯等人工光源,而新一代的植物工厂则不断引入LED光源技术,具有节能、调控效果好等优势。
(2)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植物工厂利用先进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需求,实现精确的温湿度调节。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水肥一体化技术:植物工厂通过施肥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的结合,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植物工厂引入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2023年植物工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植物工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植物工厂行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将植物种植在室内环境中,通过灯光、水肥等条件进行调控,以实现高效的生长与产量。
事实上,植物工厂行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该行业的潜力与优势,因此,目前该行业市场呈现出了以下几个发展现状。
一、市场快速增长植物工厂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该领域中来,并且市场规模也快速扩大。
以日本为例,该国是植物工厂行业的开拓者与引领者,截至2018年,日本植物工厂市场规模已达到530亿日元,其中,食品作物是市场占比最高的品类。
而据报道称,未来几年内,植物工厂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美元。
二、需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安全、健康、无污染的食品需求越来越高。
另外,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显著,自然灾害频发,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植物工厂行业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的食品,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三、应用领域细分植物工厂行业涉及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包括蔬菜、水果、草药以及观赏植物等,各领域之间的应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以蔬菜市场为例,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和工作时间的不稳定,传统蔬菜供应链被打破,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度,蔬菜的种植到达临门一脚,因此,植物工厂蔬菜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技术不断提升植物工厂行业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智能设备与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植物工厂行业,这些设备和技术帮助实现了对植物的全面监测、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自动化的生产运营等,从而大大提升了植物工厂行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总之,从市场增长、需求扩大、应用细分到技术提升等方面看,植物工厂行业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前景广阔的状态。
这一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充分发挥优势,带来更多的商机与社会效益。
植物工厂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背景介绍
封闭型植物工厂是一种在完全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进行植物生产的新型农业 形态。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以及提供植 物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实现植物的高效生长和生产。封闭型植物工厂具有高效、 环保、节约土地等优势,对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现状
未来,智能控制技术和光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为植物工厂 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例如,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生长环境 的更加精准调控,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光生物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植 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此外,未来还将会有更多 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植物工厂产业中,例如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以实现植 物品种的改良和优化。
六、总结与展望
封闭型植物工厂作为新型农业形态,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改善 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封闭型植物工厂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其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谢谢观看
3.设施设计
封闭型植物工厂的设施设计对其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设施设 计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生产流程的优化。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 系统、合理布局的生产区域、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设备等。
五、案例分析
以某蔬菜封闭型植物工厂为例,该工厂采用水耕法种植蔬菜。通过控制环境 因素,如光照、温度、湿度等,以及提供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实现蔬菜的高效生 长和生产。该工厂采用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如智能喷淋系统、自动化温度控制系 统等,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同时,由于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生产,有效避 免了外界环境因素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高了蔬菜品质和安全性。该工厂取得了 较好的市场口碑和经济收益。
我国植物工厂发展策略

我国植物工厂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植物工厂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植物工厂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促进植物工厂的发展,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植物工厂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通过提高设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解决在植物工厂技术方面的瓶颈问题,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植物工厂的标准制定和监管。
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体系,制定富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保证植物工厂的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加强植物工厂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行政监管,防止违规经营和低质量产品的出现。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植物工厂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通过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和提升植物工厂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鼓励植物工厂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实习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植物工厂行业。
同时,加大引进国外专业人才的力度,吸收其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大众对植物工厂的认知度。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植物工厂的概念、好处、应用和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可以举办植物工厂展览和科技交流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
提高社会对植物工厂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总之,为了推动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宣传与推广。
只有从多个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够全面推进植物工厂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植物工厂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植物工厂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植物工厂行业是一种以人工环境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模拟自然生长环境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目前,植物工厂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正迅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对植物工厂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植物工厂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植物工厂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为植物工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全球植物工厂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次,植物工厂行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投入的增加,植物工厂在生产效率、作物质量和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植物工厂可以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的连续种植,大大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而且植物工厂不受自然灾害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能够稳定供应市场需要的农产品。
此外,植物工厂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然而,植物工厂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植物工厂的建设成本较高,包括土地租赁、植物工厂设备的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等,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其次,技术研发和创新是植物工厂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现实中存在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落地的瓶颈。
此外,存在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植物工厂产业链,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
总之,植物工厂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能够提供高品质、高产量和环境友好的农产品。
在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植物工厂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落地的力度,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植物工厂行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动植物工厂行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工厂现状与发展战略年来,植物工厂在东亚、欧美,尤其在日本、中国、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飞利浦、GE、三菱等)也纷纷介入植物工厂的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广,全球植物工厂呈现极为活跃的发展势头。
植物工厂通常被定义为一种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由计算机对作物生长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控制,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
根据笔者的理解,植物工厂的得名可能源于现代制造工厂的概念,即以生产货物或产品为目标的工业建筑物,在这种建筑物内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产品由初级零部件、组装件到成品化的生产。
植物工厂的生产对象为园艺作物,按照工厂的定义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物的生产流程极为清晰,即播种、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分工明确;二是环境(温度、湿度、光照、CO2、气流以及营养元素等)相对可控,不受或少受外界气候的影响。
根据这种理解,完全密闭环境下以人工光源与营养液栽培为核心的蔬菜多层工厂化生产应属于植物工厂范畴(狭义),可控温室环境下以营养液栽培(水培或基质培)为核心的蔬菜花卉工厂化生产也应属于植物工厂范畴(广义),只不过欧美(仅承认狭义的植物工厂)与亚洲的学者(承认广义、狭义均为植物工厂)对植物工厂定义的意见不一致,争论仍将会持续。
由于植物工厂充分运用了现代装备、生物技术、营养液栽培与信息技术等手段,技术高度密集,多年来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设施农业的高级发展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发展背景及意义植物工厂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可用耕地的不断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物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球性难题;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洁净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三是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不愿务农的现象日趋严重,吸引年轻人务农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
植物工厂恰恰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途径,其主要优势包括:① 作物生产过程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实现周年按计划均衡生产、稳定供给;② 单位面积产量和资源利用率高。
叶菜1年可收获15~18茬,而且可多层立体栽培,LED植物工厂栽培层数可达18层以上,产量为露地栽培的40倍以上;③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环境相对舒适;④ 不施用农药,产品洁净安全无污染;⑤ 可在非耕地上生产,不受或很少受土地的限制;⑥ 建在城市周边或市区,就近生产、就近销售,大大缩短产地到市场的运输距离,减少物流成本和碳排放。
植物工厂的这些显著特征为世界各国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紧缺、安全食品需求旺盛以及新时代劳动力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发展现状从植物工厂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历经3个主要发展阶段,即早期的试验探索阶段、中期的示范应用阶段、目前的快速发展阶段,具体包括:试验探索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初)这一阶段是植物工厂的概念成型与试验探索阶段,其中2项技术的突破对植物工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项被称之为“营养液栽培技术”,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矿物质营养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营养液栽培技术的应用,奠定了植物工厂的栽培技术基础;另一项为“人工模拟与控制环境技术”,以1949年美国植物生理和园艺学家Went教授在加州帕萨迪纳建立的第1座人工气候室为标志。
1953年和1957年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大型人工气候室,进行植物栽培试验。
1957年的丹麦约克里斯顿农场建成了世界上第1座植物工厂,面积1000 m2,属人工光和自然光并用型,栽培作物为水芹,从播种到收获采用全自动的传送带流水作业,年产水芹400万袋,约合100万kg。
196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进行人工光植物工厂的研发。
1963年奥地利的卢斯那公司建成了1座高30 m的塔式植物工厂,利用上下传送带旋转式的立体式栽培,完全采用人工光源种植生菜。
这一时期植物工厂的特点为:建设规模较小,仅为几十平米到几百平米;应用范围窄,主要局限在实验室和示范农场;光源为高压钠灯,光源与空调能耗大,运行成本较高。
示范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末)水耕栽培和人工光源技术的突破是这一阶段植物工厂发展的重要标志。
1973年营养液膜技术(Nutrient Film Technique,NFT)的出现,以及随后的深液流栽培技术(Deep Flow Technique,DFT)的发明为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美国通用食品公司、赛纳拉鲁米勒斯公司与依法德法姆公司等,以及荷兰的飞利浦、日本的日立、三菱重工等多家公司纷纷介入植物工厂的研发。
1974年日本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高正基等开始进行人工光植物工厂的研究,1983年在静冈三浦农场推出日本第1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光植物工厂,栽培方式采用三角板气雾培与平面式水耕培两种方式。
1989年4月日本专门成立了植物工厂学会(2007年1月植物工厂学会与生物环境调节学会联合成立日本生物环境工学会),每年定期召开植物工厂研讨会,有力地推动植物工厂产业的发展。
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拥有约20座人工光植物工厂。
这一阶段植物工厂的特点:人工光源不断改善,高压钠灯逐渐被荧光灯替代,红光LED开始应用,光源的能耗进一步降低;传感器与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引入;示范应用面不断扩大。
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蓝光LED的出现与红蓝LED组合光源的研制成功,以及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是这一时期植物工厂发展的重要特征。
随着LED的应用,植物工厂人工光源能耗显著降低,栽培层间距进一步缩短,能效比大幅度提升;同时,传感器、智能控制器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植物工厂智能化管控提供了可能。
各国研发力度与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日本于2009年提出大力发展植物工厂、振兴现代农业计划,由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产业省拿出500亿日元用于支援植物工厂的建设与研发,受此影响,一批大型企业如三菱、丰田、日立等纷纷介入,并计划输出植物工厂产品到中国、中东、欧美等国家或地区。
2015年日本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已达185座,其中位于宫城县多贺市的占地面积2300 m2、15层立体栽培架、日产叶菜*****棵的LED植物工厂(图1),以及大阪府立大学的占地面积550 m2、18层栽培架、日产叶菜5300棵的LED植物工厂(图2),代表了日本近年来植物工厂的发展趋向;韩国自2009年开始,在政府支持下科教单位与企业共同进行人工光植物工厂的研发,仅仅几年间推出了10多个型号的植物工厂产品,如占地面积560 m2的韩国国际圣玛丽医院植物工厂(图3);美国一方面通过植物工厂的研究希望为空间站和星球探索提供食物保障,另一方面提出了“摩天大楼农业”的构想,希望从空间上突破资源瓶颈,先后出现了芝加哥大厦农场、新泽西州“空中农场”等模式(图4、图5);欧洲各国也从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进行植物工厂的研发,尤其是技术实现植物工厂的智能化监控,使运行成本大为降低。
我国从2002年开始植物工厂研发工作(图6),2005年研制出LED植物工厂实验系统,2009年推出LED植物工厂商业化应用(图7),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展出“低碳、智能”家庭LED植物工厂(图8),2013年中国正式将“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列入863计划,由15家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目前,我国拥有不同规模的人工光植物工厂约80座(图9、图10)。
这一时期植物工厂特点为:高新技术不断引入,LED逐渐替代荧光灯,光效与能效显著提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主要瓶颈及发展战略主要瓶颈植物工厂虽然拥有众多优势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瓶颈”,如初期建设成本过高、光源与空调能耗较大以及经济效益不高等,突破这些瓶颈是实现植物工厂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 初期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植物工厂需要在封闭环境下进行作物生产,因此需要构建包括外维护结构、空调系统、人工光源、多层栽培系统、营养液循环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内的配套工程与装备,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建设费用(中国)在4000~*****元/ m2(美国、日本是中国的2~3倍)。
◆ 光源与空调能耗较大能耗一直是影响植物工厂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植物工厂的能耗包括:照明(约占80%)、空调(占16%)、其他(占4%),能耗成本约占全部生产成本(包括折旧、能耗、人工及资材等)的25% 左右,节能降耗需求迫切。
◆ 经济效益和盈利面还不高由于植物工厂初期建设成本较高、能耗较大,设备折旧与运行成本较高,其产量与品质必须高于其他生产方式,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
目前,日本植物工厂仅有30%实现赢利、50%持平,仍有20%亏损,经济效益问题已成为植物工厂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
发展战略虽然植物工厂面临诸多“瓶颈”,但植物工厂的总体发展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
为加快植物工厂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突破:◆ 大幅降低初期建设成本植物工厂的建设与设备成本主要包括建筑、照明设备、电器设备、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水耕栽培设备、配套机械以及工程费用等,其中建筑、照明及栽培设备等费用约占全部成本的70%以上。
在降低建筑成本方面,可以利用废弃厂房、建筑物地下室等进行建设;在栽培设备方面,尽可能选用标准化民用材料和装备,如采用标准化货架等;LED 的选用应从满足植物生产需要出发,研发出简单实用但不一定美观的专用灯具。
◆ 显著提升系统光效与能效光效与能效提升是大幅减少运行费用的关键,采用LED替代荧光灯以及根据植物从苗期到收获期的光配方需求进行光环境的动态优化调节,甚至设计出上下可移动光源、可调节光斑大小的聚光光源等,降低光源能耗;同时,采用引进室外新风的光-温耦合节能降温方法以及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减少空调能耗。
◆ 大幅提高植物工厂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产量与品质的大幅度提升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提高产量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精准调控环境与营养要素,提升植物产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植物的发育特征,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培育,以提高各阶段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在提高品质方面,可以通过营养调控和光调控等手段,提高VC、可溶性糖以及其他功能品质。
此外,可以通过选用一些功能性蔬菜或药用植物等进行种植,提高植物工厂产值。
◆ 注重植物工厂与城市生活的结合城市居民既有对洁净安全蔬菜的物质需求,也有对构建“绿色空间”的精神需求。
植物工厂可以与城市家庭、社区、学校、医院、宾馆、餐厅、购物广场和超市等相结合,形成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植物工厂产品,让植物工厂在城市中无所不在,形成分布式、网络化的都市植物工厂应用体系,在为城市居民就近提供新鲜蔬菜的同时,还能营造舒缓心情的绿色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