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培训材料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培训

检查表法:通过制 定检查表,对各项 危险源进行逐一排 查
历史事件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 分析,发现类似危 险源的存在
危险源辨识步骤
确定危险源的范围和类型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 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危险源辨识注意事项
明确辨识范围:确定需要辨识的危险源范围,包括设备、设施、化学品等。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危险源的相关资料,包括使用说明、安全操作规程等。 现场观察与评估:对危险源进行现场观察,评估其潜在的危险性。 记录与报告: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并向上级报告。 定期更新:定期对危险源辨识进行更新,确保其准确性。
培训师资力量
培训师资质: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 培训师数量:充足,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培训 培训师教学风格:多样化,能够根据学员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 培训师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培训师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前后对比:评估员工在培训前后的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能力水平 培训考核成绩:统计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考核成绩,评估员工掌握程度 培训反馈意见: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方向 培训效果跟踪:定期跟踪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减少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促进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水平
总结本次培训的成果和不足
成果:学员掌握了危险 源与环境因素辨识的方 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 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
不足:部分学员对某 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不够深入,需要进一 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培训效果: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技巧,提高安全意识 培训意义:保障员工人身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培训反馈:员工积极参与,对培训内容和效果给予高度评价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培训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评价的方法: 1)由各部门及SHE综合上述评价依据和原则, 对《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一览表》上各类环境因 素分别进行评价。评价总体步骤如下: ① 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查找其相关法律要求; ②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环境因素目前的水平; ③ 根据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判断原则对各类环 境因素进行评价。
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培训
的
所有的活动/服务/产品中按照其生命周期(即 从哪来到哪去)曾经或可能产生危害的危险源 与环境因素的的识别、评价与管理;
+ 危险源评价的方法: + 1)由各部门及SHE综合上述评价依据和原则,对 + + +
+ +
《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上各类危险源分别进行评价。 评价总体步骤如下: ① 根据识别出的危险源,查找其相关法律要求; ②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危险源目前的水平; ③ 根据危险源“重要性”的判断原则对各类危险源进 行评价。 2)风险评价以评分的方式进行,评分基准见附件: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MES法。 3)评价小组根据分值确定各危险源在评价法中所属 风险级别。
+ 识别方法:MES法
+ S(Severity)—事故的可能后果
R=MES 大于180 风险程度 一级
90~150
50~80 20~48
二级
三级 四级
小于18
五级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评价时可考虑以下因素,以评价确定其重要性。 1)是否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明显; 3)相关方的要求,特别是顾客、附近民众及员工等是否 提出了明确的或书面的环境要求; 4)商业经济方面的要求,是否可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或 损失,如消耗量或产生量等。 注:法律法规有明确要求是指: ① 涉及排放标准的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② 涉及厂界噪声的设备噪声; ③ 列入危险废物名录的物品; ④ 国家明确限定使用的物料或设施; ⑤ 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化学品使用。
环境因素识别与危险源辨识培训

03
制定控制措施: 需要制定有效 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危 险源带来的风 险
04
持续改进:需 要持续关注危 险源的变化, 及时更新危险 源辨识结果和 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评估难点
识别环境因素:需要全面考虑各种环 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
识别危险源:需要准确识别各种危险 源,如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等
危险源定义
01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健康损害的潜在因素。
02
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03
危险源可能存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各个领域。
04
识别和辨识危险源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基础。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关系
环境因素:指可能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各 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
1
环境因素是指可 能对环境造成影 响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等。
2
3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包括 气候、地形、土壤、 植被等,社会环境 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科技等。
环境因素识别是 指对可能对环境 造成影响的各种 因素进行识别、 分析和评估的过 程。
4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环境破 坏等危险的各种因 素进行识别、分析 和评估的过程。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 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培训计划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01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2
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03
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04
危险源辨识培训

现场观察跟踪
实地观察员工工作情况 与培训内容对比
培训效果改进措施
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可以通过优化培训内容、调整形式以及加强师资队伍 来改进培训效果。持续改进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帮助员工更好地吸收 知识和技能。
培训效果分享与展示
成果汇报会
01 汇总培训成果,分享成功经验
安全文化建设
建筑工地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隐患
桥梁和隧道建设
桥梁和隧道建设中的 风险控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中的危险源识 别
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和药店等场所。 在这些地方,需要警惕医疗废物处理、医疗设 备安全等问题,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交通运输领域
公路交通
道路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防范
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
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我们 的安全 安全责任在每个人
从我做起
每个人都是安全的守护 者 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让安全成为习惯
安全规范要贯彻工作和 生活的方方面面 细化安全流程,形成固 化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铁路交通
铁路运输危险源 轨道交通安全控制
航空运输
航空器安全 航空事故调查
总结
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01 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可预防事故发生
行业特点
02 不同行业的危险源辨识重点不同
持续培训需求
03 定期更新危险源辨识知识
● 04
第4章 危险源辨识培训方案
培训内容及形式
理论教学
01 包括相关法规、危险源识别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辨识技术
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辅 助危险源辨识
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EHS培训(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识别)

• 4.1.4作业危害分析:一种系统的方法,识别具体作用 任务存在的危害,并提出安全地完成作业任务的措施。
LECD法
LECD法
LECD法
于显著危险及其以上级别的危险。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 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 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是:D=LEC
当D>70时,属于显著危险及其以上级别,则该判 定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 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 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识别应以污染预防思想为指导,采
用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衡算、现场检查、 水平(纵向)对比、问答调查、专家咨询 等方法相结合。
环境因素的评价
环境因素的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判断方法): 采用“是非判断法和定量打分法”相结合,先对所有 的环境因素进行是非判断法判定,判断为是的不用再 打分,直接在“是否重大”栏打为“是”,否则再用 定量打分法进行评价。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 4.2.3.1符合以下任何一项的即评价为不可接受 的风险
• a、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 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
制措施的; • c、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且无适
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培训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是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本培训将帮助您了解其定义、 分类和识别方法,以及其在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定义
危险源指的是那些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的因素,包 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因素。而环境因素则是指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条 件和要素,如温度、光照、噪音、空气质量等。
危险源的分类和特点
物理危险源
包括高温、噪音、振动等,对人体产生直接的 物理影响。
生物危险源
包括病菌、细菌、病毒等,对人体产生传染性 疾病风险。
化学危险源
包括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对人体产生化 学反应或毒性作用。
心理危险源
包括工作压力、紧张氛围等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条 件直接影响员工的舒适度、健康 和工作效率。
室外环境
气候、环境污染等因素可以对员 工的生产活动和工作条件产生重 要影响。
工作现场
工作设备、机械危险、电气设备 等都是工作中潜在的危险源和环 境因素。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 性
• 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 • 预防工作场所意外事故的发生 •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合规管理和法律要求
行业 建筑 医疗 制造
危险源 高处坠落、电击、噪 音 感染传播、药物误用
机械伤害、化学品泄 漏
环境因素 扬尘、高温 室内空气质量、光照 温度、湿度、噪音
控制措施
安全网、防护设备、 通风系统
洗手、防护措施、光 线调节
安全防护、通风、噪 音控制
结论和总结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对于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定义、 分类、影响范围以及识别方法和工具,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工作环境中的风 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识别评价培训资料

)的活动;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本公司的还是 他人提供的。 B、按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和三种状态 (正常、异常、紧急)考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
1、三种时态 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 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 在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2、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 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停机、检修等情况 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C、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危险源的辩识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必须很好地结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
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表——可能的危害
企 业 职 工 伤 亡 事 故 分 类 标 准
物体打击
触电
车辆伤害
淹 溺
机械伤害
灼烫
起重伤害
火 灾
高处坠落
坍 塌 火灾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冒顶片帮 瓦斯爆炸 透水 锅炉爆炸 放炮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
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表——可能的危害
坠落、滚落 摔倒、翻到 坍塌、倒塌 碰撞 被碰撞 踩伤 轧入 切伤、擦伤
制 造 业 安 全 事 故 常 规 分 类
飞溅、落下 淹溺
接触高温、低温物 触电 爆炸
接触有害物 火灾 破裂
道路交通事故 动作不当 其他
其他交通事故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
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表——可能的危害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
(2)应覆盖实施船舶建造活动的全部人员: ①参与船舶修理工程活动的人员:包括船体、 轮机、电工、船队、等操作人员、生产现场 管理及船东、船检、服务商等; ②参与船舶建造活动的相关方人员,特别是 承包方人员。
危险源辨识专项培训

危险源辨识专项培训危险源辨识是工作安全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危险源辨识是指在工作实践中,辨识出导致工作环境、设备或过程可能出现危险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工作场所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等不良后果。
掌握危险源辨识技能,是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此,我们就危险源辨识专项培训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训内容1.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技巧。
2. 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应用。
3. 危险源辨识的现场实践。
二、参训人员1.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
2.工作安全管理人员。
三、培训目标1.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技巧。
2.熟悉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应用。
3.掌握危险源辨识的现场操作技能。
四、培训计划1. 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技巧(1)危险源的定义及种类。
(2)危险源的辨识方法:查阅法、问答法、体验法、观察法。
(3)危险源辨识的技巧:辨别关键点、筛选重点、总结归纳、分析综合。
(4)危险源辨识的实例分析。
2. 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应用(1)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方法:确定作业范围、分析作业环境、分析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控制措施。
(2)危险源辨识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业、化工生产、建筑施工、石油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3)危险源辨识的成功案例分享。
3. 危险源辨识的现场实践(1)工作现场实践:现场辨识、危险源分析、风险评估、控制措施制定。
(2)现场操作技能:测量仪器的操作、现场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措施实施等。
(3)现场操作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现场标识、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等。
五、总结危险源辨识专项培训是工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学员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应用,并掌握危险源辨识的实践操作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掌握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减少事故风险,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的辨别和评价”教材第1页
案例:《教材》第2页根据你熟悉的一个部门,选择其中3个案例,按照格式的要求,填写在《危险源辨别和评价表》上。
◆金加工车间
⑴.机体车平面40#,手气枪吹金属毛刺时,铁屑溅入人眼。
⑵.履带式喷淋清洗机的蒸汽烫伤人体。
⑶.浸渗工艺的1000公斤起吊机,送料时失控压伤人。
⑷.车间内周转车速度过快,容易撞伤人。
⑸.流水线内过道的地面油滑,不小心滑倒摔伤。
◆装配车间
⑴.V5装配20#压前盖轴承,操作疏忽压机冲断手指。
⑵.V5总装20#压皮带轮装档圈,操作不当冲头压伤手指。
⑶.V5总装50#压皮带轮装档圈,操作不当冲头压伤手。
⑷.SE总装20#性能检测,氦气钢瓶碰撞膨胀发生爆炸。
⑸.车间内周转车速度过快,容易撞伤人。
◆机修工段
⑴.锅炉房的8吨燃煤锅炉运行时超压,发生爆炸。
⑵.氧气瓶和乙炔瓶距离太近,焊接时操作失误,发生爆炸。
⑶.装配流水线在运行状态下抢修,可能发生事故。
⑷.机修时电源线拖在走道地面上,引起行人绊倒,严重时发生触电。
⑸.清扫配电箱前未断电源,或没有挂警示标志,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财务部(科室)
⑴.椅子年久失修,可能使人跌交受伤。
⑵.打洞穿线机、切纸机使用不小心,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⑶.烟蒂未完全熄灭乱扔,引起纸张等易燃物燃烧。
⑷.室外空调机支架年久生锈,坠落可能造成人员受伤。
⑸.饮水机空机加热,引起火灾。
《危险源辨别和评价》练习题
部门:姓名:部门/工厂(车间)科室/班组编号:K 01h- 共页第页
新识别□原有□申请取消□
4
5
说明:①“状态”用“
”表示,三者择一。
②危险源评价先用直接判断法,判断其是否为一级或三级风险,当直接判断法很难确定危险程度时,采用间接判断法(评价方法具体见程序文件附录B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间接判断法”中, X 2≥13时风险为一级,作为本公司不可容许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③“目前控制措施”可多项选择,用字母表示—— a:列入公司的目标、方案;b:以程序、制度规范行为;c:采用技术措施减少危害;d: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e:建立应急预案;f:采取过程监视等方法进行控制;若目前无任何控制措施用“×”。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
危险源辨别和评价表(举例)
部门/工厂(车间): 空调厂科室/班组: 锅炉房/ 7PV线/V5线/金加工编号:K 01h- 共页第页
新识别□原有□申请取消□
6
7
说明:①“状态”用“
”表示,三者择一。
②危险源评价先用直接判断法,判断其是否为一级或三级风险,当直接判断法很难确定危险程度时,采用间接判断法(评价方法具体见程序文件附录B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方法”)。
“间接判断法”中, X 2≥13时风险为一级,作为本公司不可容许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③“目前控制措施”可多项选择,用字母表示—— a:列入公司的目标、方案;b:以程序、制度规范行为;c:采用技术措施减少危害;d:教育培训提高防范意识;e:建立应急预案;f:采取过程监视等方法进行控制;若目前无任何控制措施用“×”。
8
9
10
二、危险源的辨别和评价表(编号:SSB/K01h-××-××)
1、工序或场所
2、危险源描述
3、状态
4、危险源类别
5、风险等级
6、评价步骤 6.1直接判定法 6.2间接判定法
7、目前控制措施
1、工序或场所
作业活动的工序名称、设施名称或作业地点。
如“机体车平面50#”、“SP总成50#压装”、“零件清洗机”、“化学品仓库”、“锅炉房”等。
2、危险源描述
“作业活动+危险状况”,一般采用“名词+动词+补语”的形式。
如“禁火区动用明火引起火灾”、“压装时违反操作规程冲伤手指”、“气瓶碰撞发生爆炸”等。
3、状态
①正常:正常运转情况;
②异常:开机、停机、维修等;
③紧急: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三者择一,用“○”表示。
4、危险源类别
⑴物体打击⑵交通伤害⑶机械伤害⑷起重伤害⑸触电⑹灼烫⑺火灾⑻高处坠落⑼锅炉爆炸⑽容器爆炸⑾其他爆炸⑿中毒或窒息⒀噪声伤害⒁震动伤害⒂辐射伤害⒃视力伤害⒄腐蚀伤害⒅挫伤、碰伤或摔伤⒆其它伤害
■选择其中之一填写。
5、风险等级
◆一级风险----指必须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分5种情况:
①不符合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②曾发生过事故事件,目前仍无有效控制措施;
③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严重危害或危险的错误;
④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
⑤风险值X2= A2+B2+C2≥13的其它风险《见:间接判定法》。
◆二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在采取综合打分法时,评出风险值7<X2<13的其它风险),仅需要采取适宜的常规方法实施管理。
◆三级风险-----根据经验判断,风险的概率实际上不可能,或者采用综合打分法评出风险值X2≤7的其它风险。
■用中文“一、二、三”表示。
6、评价步骤
先采用直接判定法,当难确定风险程度时,采用间接判定法。
6.1直接判定法
根据以上“风险等级”中一级风险①、②、③、④各种情况,或三级风险“根据经验判断,风险的概率实际上不可能”来确定。
6.2间接判定法
综合打分法(X2= A2+B2+C2),依次选择“危险三项因子分值表”相对应的分值进行评分,根据三项因子的分值之和X2的大小,来评价风险的程度,确定风险的等级。
危险三项因子分值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A2)分值
人员暴露危险的频繁程度
(B2)
分值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
(C2)
分值
相当可能7 人员连续暴露7 人员死亡或重大财
产损失
7
可能,但不经常 5 人员工作时暴露 5 人员重伤或财产损
失较大
5
可能性少、完全意外 3 人员偶尔暴露 3 人员轻伤或较小财
产损失
3
极不可能 1 人员极少暴露 1 人员需要救护或仅
造成不良影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