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危害
安全常识普及:化工厂3大危害及4种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普及:化工厂3大危害及4种防护措施化工厂存在的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会频繁地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化工厂的危害中毒: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
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
窒息:窒息是由于外伤、溺水、烟熏、火燎、土埋、密室缺氧以及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声门突然紧闭,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使肺内压力急剧升高,氧气不能进入人体,造成重要器官及全身缺氧综合症。
化学灼伤: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
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防护措施介绍1.增强安全意识在生产、储运、销售和使用中会造成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例如,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具有燃烧爆炸性,使用不当会造成人员炸伤和烧伤;冷库制冷剂液氨具有爆炸和毒害性,如果发生泄漏会导致爆炸和人员中毒、植物枯萎。
对于化学品的从业人员和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的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较好地掌握化学品的安全防护知识,知道隐患源自什么地方,危害有哪些,找准问题症结,有的放矢地做好安全工作。
2.加强科技常识不是从事危险化学品的人员,也会无故受到伤害。
受害原因主要是意外突发事件带来灾难,而在灾难面前不知道自救的方法,不能正确及时的逃生,拖延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最终丢失生命或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所以,普及急救知识,对于挽救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人员素质不一,科普难度大,但对于从事化学品生产、储运和销售的单位有义务进行科普宣传,必须告诉周边群众所从事的行业有什么样的安全隐患,对人有什么样危害,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正确逃生。
让群众了解危害的性质及严重性,事故发生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3.加强个人防护化学品灾害事故现场环境恶劣,险象环生,瞬息万变,现场人员随时都有受到意外伤害的危险。
化工工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化工工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化工企业层出不穷。
而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常不顾及周围老百姓的死活,释放各类有毒物质。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却遭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究竟是要发展经济还是要保护环境,正如鱼和熊掌不能兼具。
台州市要发展经济就要捡起厦门市为了保护环境而扔在垃圾桶的化工厂项目,发展化工经济,所以这些化工厂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对周边的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而化工厂到底对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化工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害气体2、有害水体3、有害细菌4、有害辐射一、散发二甲苯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某化工厂新建厂房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调查

某化工厂新建厂房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调查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厂的新建厂房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也必须充分关注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对新建厂房的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进行调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现有的职业病危害生产因素1. 化学品危害: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气、化学废水和废渣等,其中存在着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苯、氨气、二甲醚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员工的呼吸系统、皮肤等造成严重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2. 噪音危害:在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如设备运转时的噪声、机械设备的震动声等。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对员工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
3. 尘肺危害: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如煤粉、水泥粉等,员工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尘肺病的发生。
4. 辐射危害:一些化工生产过程涉及到放射性物质或产生放射性废物,对员工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5. 劳动强度大:在生产过程中,化工厂的员工需要长时间站立、搬运重物、操作设备,劳动强度大,存在着对身体的损害。
1. 化学品危害情况调查:对化工厂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情况、废气、废水排放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化学品危害的存在和程度。
2. 噪音危害情况调查:对各个生产环节的噪音源进行监测分析,了解噪音影响范围和强度,评估员工的暴露情况。
3. 尘肺危害情况调查:分析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情况,了解员工的暴露情况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4. 辐射危害情况调查:针对化工厂的放射性物质使用和放射性废物处理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员工的辐射危害暴露情况。
5. 劳动强度调查:评估化工厂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劳动条件,了解是否存在超时加班、连续作业等现象。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对化工厂的生产车间、设备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各项生产活动并进行数据采集。
化工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化工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000字本文将从化工厂事故的定义、危害、原因和预防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报告。
一、化工厂事故的定义化工厂事故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以爆炸、火灾、中毒、泄漏等形式造成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危害事故。
二、化工厂事故的危害化工厂事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损失生命财产化工厂事故一旦发生,深埋珍贵的生命财产都将在瞬间化为乌有。
其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为惨重。
2.污染环境化工厂事故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污染可能涉及大气、土壤和水资源。
特别是大气和水资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最大。
3.影响社会稳定一些较大的化工厂事故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稳定,特别是在一些人员伤亡较多的事件中,会引起社会的大范围的不安和焦虑。
三、化工厂事故的原因化工厂事故是由多种因素组合形成的。
其主要原因包括:1.操作失误化工生产中的操作失误是造成化工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不足都会导致化工事故的发生。
2.设备故障化工厂设备故障也是导致化工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备老化、维护工作不当、设备系统设计不合理、过度使用等原因均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3.管理不善化工企业的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化工事故的原因之一。
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操作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足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化工事故的发生概率。
4.外部因素一些外部因素,如地震、风暴、洪水等也可能导致化工事故的发生。
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出现也往往会增加化工事故的概率。
四、化工厂事故的预防措施为了消除和减少化工事故,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技术标准。
2.培训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质量。
3.对设备实施严格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4.加强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5.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
结论化工厂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生产和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同时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化工厂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工业生产场所,常常存在一些隐患和危害因素。
这些隐患和危害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加强对化工厂的隐患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化工厂常见的隐患和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化学物质危害:化工厂常常涉及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酸碱等。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防范措施:-做好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工作,确保所有化学品清晰明确的标识,以便工人明确化学品的危险性和注意事项。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化学品要分类储存,并严格遵守相应的储存条件和安全措施。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衣、手套、面罩等,确保工人在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时有足够的保护。
-定期培训工人关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知识和安全操作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火灾爆炸风险:化工厂常常存储和处理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火灾预防和控制机制,包括安装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设施和设备,定期进行火灾演练。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吸烟和明火,加强火源监控和隔离措施,确保火源不接触易燃易爆物质。
-建立合理的防火隔离措施,确保易燃易爆物质存放在专门的火灾隔离区域,远离其它可能引发火灾的物质。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确保在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工人能够及时撤离。
3.工艺安全风险:化工厂的生产工艺中存在一些安全风险,如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爆炸等,一旦工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建立健全的工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建立工艺安全标准并进行监测。
-加强工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案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案化工厂是生产化学制品的工业企业,由于其生产环节中涉及到许多危险性较高的物质和工艺,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下面将从常见的隐患、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常见隐患:1.化学品泄露:化学品泄露是化工厂安全的一个主要隐患。
当化学品泄露时,容易发生爆炸、火灾和环境污染等情况,严重危及工厂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2.设备损坏:化工厂中的设备损坏也是常见的隐患。
设备损坏可能会导致工艺中断、停产,甚至产生化学反应失控等危险情况。
3.人为误操作:化工厂操作人员的人为误操作也是一个主要隐患。
由于化工操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操作员的疏忽和错误可能导致爆炸、泄露等严重事故。
危害因素:1.高温和高压:许多化学反应需要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这增加了厂内物质的危险程度。
高温和高压下的设备和管道容易发生泄漏、断裂等情况。
2.易燃易爆物质:化工厂中常见的化学品中,有许多是易燃易爆物质。
当这些物质接触到火源或高温时,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3.有害气体释放:化工厂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有毒气体和腐蚀性气体。
这些气体的泄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导致环境污染。
防范措施方案:1.安全设施建设与维护: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如防爆设备、消防设备等。
并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安全培训与管理:化工厂应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危险因素和隐患的认识和警觉性。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安全考核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
3.应急预案与演练: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减少事故危害。
4.严格的操作规程:化工厂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要求。
对操作员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规范、操作安全。
5.定期检修与维护:定期对厂内设备和管道进行检修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的隐患和缺陷,并进行记录和跟踪。
化工厂火灾事故危害有哪些

化工厂火灾事故危害有哪些化工厂火灾事故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伤亡化工厂火灾事故常常导致工厂内部人员的伤亡。
由于化工厂的生产设施大多集中在一个区域,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导致人员无法逃生或受到伤害。
尤其是一些关键设施和设备很可能在火灾中遭到毁坏,造成人员无法及时脱险。
在此情况下,受伤员工的救护和治疗将变得异常困难,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
2. 环境污染化工厂中常常储存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有害物质将被释放到大气中,污染空气和地表水。
如果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水源,可能会对周边地区的居民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有些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损害是长期的,一旦进入环境,将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 生产设施损毁化工厂的生产设施大多数都是高价值的设备,一旦遭遇火灾,将很可能遭到破坏。
这将给工厂带来重大的生产停顿和设备维修成本。
另外,化工厂还可能由于火灾造成库存物料的损失,使得生产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工厂的盈利能力。
4. 社会恐慌火灾发生后,可能会引发社会广泛的恐慌情绪。
人们对于该化工厂所储存的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污染情况表示担忧,这会引发居民的大规模集体逃离行为。
这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危机的扩大,造成更多的损失。
如何预防化工厂火灾事故1. 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化工厂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生产设施和生产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
通过加强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外,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得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安全的重要性。
2.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化工厂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这套预案应该包括安全疏散的指导方案,火灾扑救的应对措施,应急救援的流程,以及对重要设备和物质进行保护的措施。
3. 定期的安全演练化工厂应该定期组织安全演练,以检验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通过安全演练,可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得他们在真实的火灾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化工厂常见隐患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化工厂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常常存在隐患和危害因素。
这些隐患和危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化工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化工厂常见隐患和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有毒物质泄漏:大多数化工厂都会操作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泄漏将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防范这种隐患,化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有毒物质进行分门别类的储存和标识,确保储存区域的正常通风和排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泄漏检测,并配备应急处理设施和装备。
2.火灾爆炸:化工厂经常使用易燃物质,电气设备也可能引发火灾。
为了防范火灾和爆炸,化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火灾预防和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泡沫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建立火灾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3.高温、高压设备:化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高温和高压设备,这些设备如果运行不当或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事故。
为了防范这种隐患,化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高温、高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高温、高压设备操作的认识和技能;配备应急压力释放和疏散设施。
4.人为失误:化工厂操作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范人为失误,化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建立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标准,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员工发现和及时纠正操作不当的行为。
5.环境问题: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防范环境问题,化工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废气、废水和废物的处理设施,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加强环保意识培育,提高员工对环保的重视和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复:化工厂的危害(点击:1295)
过客评论发表于未来海岸系蓝水郡论坛2007-04-18 21:47:47
【1楼】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
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
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
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
由于甲基
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
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
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时则需4至5天。
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3至5天。
迁移转化: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
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
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
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
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
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
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
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
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