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看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导学案+练习题(含答案)

5.我看穆旦【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润()晕()揉()翼()戚()枉()勃()谐()逸()挽()曳()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家庭作业(必做部分)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家庭作业(选做部分)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推荐阅读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5我看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5我看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看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通过对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丰润.( ) 红晕.( ) 忧戚.( )枉.然( ) 飘逸.( ) 摇曳.( )翅yì() màn()游xié()奏liú()盼tǎn()荡吹xī()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A.①③⑥⑤②④B.①④⑥③⑤②C.①④②⑥③⑤D.①②④⑥⑤③3.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旗》《穆旦诗集》《穆旦诗选》《穆旦诗文集》等。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的图画。

(2)“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整首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5.昼夜平分的岁月、四时更迭的季节,无形地运行着,犹如流云逝水,去而不归。

但时光的无形妙手却在大自然这块有形的巨大画幅上绘出了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美景。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四季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情怀。

(1)【赏四季美景】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

请欣赏下面几幅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描绘一下你的感受。

(2)【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

请按要求分别写出两句完整的诗句。

春之美夏之韵秋之魂冬之味(3)【唱四季赞歌】大自然是美丽的,让人心动的。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学案新人教版

5 《我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略诗歌节奏美、意境美。

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学习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学习难点: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新知预习】1.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著名爱国主义()、()。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1939~1945)、《》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的代表诗人。

2.加点字注音。

丰润. ( ) 沉醉.. ( ) 凝.望 ( ) 忧戚. ( )枉.然 ( ) 飘逸.. ( ) 勃.发 ( ) 摇曳. ( )【课堂探究】1.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2.我看到了什么?3.请找出诗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意境。

4.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呢?5.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呢?6.仔细体会一下我愿怎样活?【写作特色探究】1.请结合前几首诗歌的学习经验总结本诗的写作特色。

【部编版】5.我看 (导学案)

【部编版】5.我看 (导学案)
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怎么理解?”(他生命的静流“指哲人对生命的认识;”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是写哲人和自然的谐奏。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5)读出情感。
(二)读一读记一记
丰润(rùn)忧戚(qī)
枉(wǎng)然流pàn(盼)
飘逸(yì)摇曳(yè)
níng(凝)望yǒng(咏)赞
màn(漫)游màn(谩)骂
红晕(yùn)晕(yūn)倒
飘逸(yì)悄悄(qiāo)
悄(qiǎo)然揉(róu)过
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总第17课时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二、检测预习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听朗读,注音诗歌朗读要求。
诗歌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词语的重读;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摇曳:摇荡,晃动。
漫游:随意游览。
谐奏:和协地演奏。(三)先独立Fra bibliotek考,再组内探讨。
1、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5我看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5我看

人教版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5我看5我看1.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诗歌中描绘的对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试着找出单词和关键句子的表达能力,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学生们都应该喜欢春天。

只要我们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风景,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现在让我们学习穆旦的“我看见了”,思考诗人面对春色所看到的、思考的和感受的?让我们走进诗歌,欣赏诗歌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指南1:首先阅读课文并感知内容。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

当时,作者只有20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学习。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这九位诗人分别是曹辛之(杭友和)、辛迪(王辛迪)、陈景荣、郑敏、唐琦、唐、杜云燮、穆旦和袁克家。

他们在1981年出版了《九叶诗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阅读的要求:(1)阅读正确的发音,注意单词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急促、恰当;(3)注意朗读的语调和语调;(4)注意单词的重音;(5)阅读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见/一阵爆裂/黄昏/春风已悄然拂去/茂盛/绿草,我看见/他们低头/再次低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 5 我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 5 我看

5 我看课题我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难点)3.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歌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写作背景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我看》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读准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ɡ)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新课导入(师提问)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关联。

他是谁呢?(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他们是叔伯关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 我看-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  我看-教案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乡愁(余光中)
4、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1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 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 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 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 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 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 教案1.doc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 教案1.doc

5 我看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我看导学案课前预习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
课前自主学习
实用文档
选》《济慈诗选》。

写作背景
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我看》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读准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ɡ)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教学
新课
(师提问)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关联。

他是谁呢?(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他们是
实用文档


叔伯关系。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我看”一题告知了诗歌的写作视角“我看”,和诗歌主人“我”。

而且这一题目能够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等等。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品味亮点词语】
1.理解下面这句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
..
丰润的青草”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揉过“青草”,如同春风轻柔地抚摸着青草,给人以温暖柔和之感。

实用文档
2. 理解下面诗句中感叹词“哦”的表达作用。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感叹词“哦”主要展现的是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感悟精彩句子】
1.举例说明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这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我看”
“飞鸟平展着翅翼”“流云慢慢地红晕”,这是一种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 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3.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实用文档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

4.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人与自然的融合,自然风景超越了实体存在,而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和生命意识的动态媒介。

【把握文章主旨】
1.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相契合。

2.理解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时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生命与自然的融合。

课堂学以致用
写【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实用文档
作方法运用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

用“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

“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选择传统的意象,如荷花、春风、白云等,写一首小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意境优美,体验独特。

介于此,教师在教读此诗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诗句所展现的美好画面。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并通过板书的流线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