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儿童色彩的第一课
第1课《色彩的对比》(课件)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新授
新授
暖色調 寒色調
其他对比: 寒暖对比 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
学生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并说一说你 的色彩对比处理方法以及表现效果。
课堂总结
对比色配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使人烦躁。调和的 方法有很多,美术家经常用色彩的对比 来进行创作。
谢谢观赏
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
五年级上册
导入
这些图 片,是一种 怎样的关系?
导入
新授
对比: Contrast
将相对的要素罗列一起, 相互比较,以二者抗拒的紧张 状态,称为对比。对比包括的 范围非常广泛,如造形、色彩、 质感、方向、面积。
新授
继续对比 Succesive Contrast
新授
同时对比 Simultaneous Contrast
新授
边缘对比 色块与色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的一定距离感产生一种阴影与
光亮或炫目的错觉现象。特别是深色的对象物。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明度对比 将同明度的灰色置于
白底和黑底上,会感觉黑 底上的灰色较亮;而白底 上的灰色明度较暗。
新授
新授
彩度对比 将不同彩度的色彩并
置所产生的对比,其中低 彩度配置会使颜色显得较 鲜明,而与高彩度并置会 使色彩显得较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

《色彩的冷与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认识冷暖色及体会冷暖色所带给人的不同情感为主要目标。
学生在二年级《流动的颜色》《染色游戏》、三年级《魔幻的颜色》等课中已经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色彩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教材中提供了《春江水暖》《门神》《丁香花》等画家作品和儿童画《今天下雨了》《秋天》等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冷暖色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体现,从而感受冷暖色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区分冷暖色,并能感受冷暖色所传达的情感。
2. 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冷暖色进行表现,色彩与作品内容和谐统一,同时有效突出画面主题。
3. 学生在美术作品中体会色彩的冷暖所传达的情感,知道色彩有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暖的视觉效果,能够准确区分冷暖色,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恰当的运用冷暖色。
2. 教学难点:学生的作品内容与色彩的冷暖和谐统一,冷暖色的运用能够有效突出作品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冷色调的装饰风格和暖色调的装饰风格图片教师语言:同学们,大家好。
我的朋友想开一家冷饮店,你们看这两种的不同的装修风格哪一个更适合冷饮店呢?从这两个不同的装饰风格中你看到了哪些主要颜色呢?2. 出示课题教师语言:同学们说得真好!蓝色装修更适合冷饮店,因为蓝色给人宁静、沉稳、寒冷的感觉,而红色为主的装修给人热闹、温暖的感觉。
原来色彩是有冷暖的,还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真是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冷与暖》。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冷暖知识(1)什么是色彩的冷暖教师语言: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大海、天空、冬景等图片)教师语言: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了蓝色、绿色、紫色,看到这些我们能感受到舒畅、空旷、凉爽或寒冷的感觉,这样的色彩我们就称他为冷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色彩的对比》教案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并结合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设置的课程。
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也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品。
2. 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 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色彩对比规律,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教师语言:有句俗话叫做“红花须得绿叶衬”,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即使再姿态万千的花也不会受到人们过多的青睐,同理,绿叶没有红花的衬托,也会显得单调失色。
红色和绿色是一组对比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对比色的知识。
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对,是色彩的对比在发挥作用!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衣食住行中充满着色彩。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你会发现处处有着对比。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色彩的对比》一课。
板书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1. 介绍色彩文化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幸运的代名词,红色象征着欢乐和庆祝;在西方文化中,红色象征暴力、灾难,是贬义词。
黄色:在中国,黄色是皇家的专用颜色,所以有皇族的象征,有“黄袍加身”一说。
同时黄色是黄金的颜色,所以黄色还有财富的意思。
在英语中,黄色代表胆怯的意思。
蓝色:在中国文化中,蓝色代表光明;在西方文化中,蓝色代表沮丧、心情低落,是贬义词。
2. 什么是对比色在色相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互为对比色。
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橙色和蓝色。
色彩世界学前班的色彩认知教学教案

色彩世界学前班的色彩认知教学教案教案:色彩世界学前班的色彩认知教学教学目标:1. 帮助学前班幼儿认识各种基本色彩。
2. 培养幼儿的色彩观察能力和区分能力。
3. 通过色彩认知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卡片、颜色鲜艳的画笔、彩色毛线等色彩素材。
2. 彩虹图、水果、动物、植物等多样的图片。
3. 彩色颜料和画板。
4. 彩虹表情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彩虹图和彩虹表情图片,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彩虹中的颜色有哪些,以及彩虹的形状。
教师在白板上绘制彩虹,并依次问幼儿:“彩虹有哪些颜色?请大家一起说出来。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主体:1. 导入新课,教授基本颜色。
将彩色卡片以旗帜的形式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让幼儿找到对应的颜色并说出其名称。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颜色,如画画、做手工等。
2. 用常见物品辨认颜色。
教师将准备好的水果、动物、植物图片贴于教室中的不同位置,要求幼儿根据图片上颜色的指引,找出对应的物品,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知。
3. 运用色彩表达情绪。
教师将彩色表情图片展示给幼儿,鼓励幼儿描述每个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并请幼儿用颜色画出自己的表情。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颜色对情绪的影响,如红色代表生气,蓝色代表伤心等。
4. 彩虹画创作。
将彩色颜料和画板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尽情涂鸦,创作自己的彩虹画。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丰富自己的作品,如彩色毛线、糖纸等。
5. 反思和总结。
请幼儿分享彩虹画的创作心得,鼓励他们描述自己使用了哪些颜色,以及画中的表达意图。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学前班的色彩认知教学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色彩分类游戏:将各种颜色的小球放入不同的盒子中,让幼儿根据颜色分类。
2. 在户外探索:带领幼儿游览校园或公园,观察和记录周围的色彩,鼓励幼儿剪报自己喜欢的色彩图片。
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答题的准确性, 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色彩的纯度渐变》苏少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色彩的纯度渐变》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纯度概念;2.通过绘画实践,掌握色彩的纯度与渐变的表现方法;3.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纯度渐变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色彩的纯度概念,掌握渐变表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颜色的纯度吗?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颜色是不是都是鲜艳明亮的?那么纯度与颜色的搭配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了解到颜色的纯度是非常重要的。
2.讲解老师拿出不同颜色的颜料,示范如何调制出纯度较高和较低的颜色。
并以画板为例,让学生看到不同纯度的颜色所呈现的效果。
通过示范画板,让学生了解颜色的纯度对于画面的影响,并掌握颜色混合的方法。
3.实践让学生将颜料调制出不同纯度的颜色,进行绘画实践。
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画面中进行颜色的渐变表现。
在绘画过程中,老师可以示范画板上的渐变效果,引导学生掌握渐变表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渐变效果。
4.分享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分享与交流。
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出色彩的纯度与渐变。
5.总结在分享交流中,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颜色的纯度概念、颜色混合方法、颜色渐变表现方法等。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课程名称《第1课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目标了解颜色的纯度概念,掌握色彩的纯度与渐变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纯度渐变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渐变表现方法。
六、教学资源画板、颜料、画笔等七、课后作业完成作品后,老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对下节课颜色的运用作出预习。
八、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颜色混合实践和渐变表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纯度对于画面的影响,并掌握渐变表现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和尝试,表现出良好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1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教学设备、课件、纸、色笔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新课(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
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
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为小女孩配裤子、航海上的救生圈)运用对比色配色,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要选择强烈的色彩?(5)师生总结梳理4、动手练习: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

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
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希望能帮到你。
四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教案1教材分析: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
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
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① 提出作画要求: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
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施教时间:8月29日-9月1日教学反思:关于冷和暖不是绝对的,是要置于一个大环境中来对比分析的。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色彩的对比精选教学PPT课件1新人教版

降
加
低
入
一
同
方
中
变
性
面
色
积
间
比
隔
例
想一想: 这组色
彩属于那种 色彩对比, 有用了哪些 方法调和?
1.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
最低纯度: 最高纯度:
明度对比
冷暖对比
色彩对比应用广泛,你能举出几种色彩 对比的例子?
色相对比突出色彩之间的对比,效果绚丽,鲜明多彩
家装
醒目的公共设施
你会因为一首歌曲,一种颜色,想起他,想起他的真挚,想起他的执着,想起他那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朋友,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因为你知道他希望你过的很好,他希望你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再见面时,他希望你能告诉 他你很幸福。
那些世俗的观念,在你的心中,因为他的存在而变的苍白无力,你只是在心底深处为这个人设置了一处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美好的回忆,从一开始你就知道,在你们之间不会有什么爱情,似乎谈起爱情就亵渎了这份情感,这只能是一种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 事呢?你想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头绪。
你很感激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在你的身边,他也并没有为你做些什么,你却希望,他会过的很好,长命百岁,子孙满堂,幸福安康…… 你也很高兴有过那样的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绵长,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值得你去祝福,去思念……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 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好儿童色彩的第一课——学习领域中的尝试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色彩教学美术教育新课改色彩基础教学是美术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在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色彩基础教学重在“以技入道”,其内容偏专偏窄,陈旧重复,往往用统一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重视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色彩基础教学方式明显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色彩基础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思考。
主题词:色彩、心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教学要从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的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现实,易于被学生掌握。
在美术教育中,以颜色的规律性为基础,通过美术活动提示,发展学生认知颜色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
原色: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
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
也叫基色。
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
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
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
间色又叫"二次色"。
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4、色彩的对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的重点,是认识色彩对比的特殊性。
色彩的千差万变形成了色彩的多种对比关系。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由于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这些调子的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一般为:高明度基调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
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
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
中明度基调给人以朴素、稳静、老实、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
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
低明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更刚毅、神秘。
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
明度对比强时如:“高长调、低长调、中间长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
明度对比弱时如:“高短调、中间短调、低短调“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5、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6、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7、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8、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9、补色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
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10、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1、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
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
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2、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
光谱色为基本色相。
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种感觉。
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
色环分别可作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3、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
各色相最高纯度、色的知觉度。
纯度不同,明度也不同。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赐教也会降低这它们的纯度。
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你色相的纯度。
美国色彩家孟谢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纯度差别。
二、色彩与儿童心理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这是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发现,学者通过大量总结和研究解读了色彩是如何揭示儿童内心的.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对孩子来说,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
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粉红色的,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心理疾病患者。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
这无疑是项警钟。
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量,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儿童学习绘画,首先要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
兴趣从哪里来呢?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他们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对色彩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用各种彩色笔涂涂画画,一旦画出一个个“形象”时,便对彩笔爱不释手。
因此,培养儿童绘画兴趣可从色彩画人手。
我们来谈谈视觉感受方面绘画对儿童的影响吧!大多数幼儿在两岁半时就已经能辨别出色彩纯度较高的颜色了,比如红黄蓝绿这几种颜色,而对纯度比较低的色彩却说不出来,其实很多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成人对许多灰颜色也辨别不出来,比如灰蓝色调和灰绿色调、橙红色和橙黄色等等。
但是经常画画的儿童却相对敏感的多,因为经常接触色彩,关注色彩,所以就会对色彩敏感,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儿童对色彩的感觉。
在我的教学实验中经常做一些对色彩训练的游戏:我让孩子们互相说出他们穿的衣服的颜色、在桌子上放好多颜色倾向不太明确的卡片、玩具,让他们辨认,孩子们在游戏中高兴极了,都为自己能够准确说出那些玩具的颜色而骄傲。
我常常拿很多种颜色,问孩子们,你们能挑选出你们觉得最温暖的颜色吗?那么告诉我你觉得哪个颜色最凉爽呢?其实这是色彩心理学的范畴,是大学教材的内容,但是我的学前年龄的学生们却能非常准确的挑选出那些颜色,而且兴趣浓厚,他们的表现非常踊跃,天真可爱。
提到培养儿童的色彩感觉,适时的进行色彩视觉锻炼是非常有益的,也能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
儿童如果在早期接受过有效有益有趣的美术熏陶,那么将来无论在那个行业发展都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