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

文言文倒装句的四种基本句型例句1. 何陋之有?就像说有啥简陋的呢,难道有个隐藏的“陋鬼”不成?2.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这人,我跟谁混啊,难道和空气结拜?3. 宋何罪之有?宋国犯啥罪啦,难道宋国脸上写着“有罪”俩大字啊?4. 何厌之有?有啥满足不了的,难道是个填不满的“欲望黑洞”?5.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的时候带了啥呀,难道是带了一堆“神秘问号”?6. 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呢,难道沛公像个幽灵到处飘没个定处?7. 客何为者?客人是干啥的呀,难道是从外星来的“神秘客”?8.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此句中“会宾客大宴”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会大宴宾客”,就好像是本来要大宴宾客,结果宾客像被魔法召唤似的突然就聚齐了。

9.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这就好比说在高高的庙堂上的人像站在云端操心事儿,在远远的江湖里的人像在天涯海角还心系皇上。

10.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就好像说那能跑千里的马是马中的“超级赛亚马”,一吃就能干掉一石粟。

11. 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一核舟”,这核舟就像个袖珍小世界。

12.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这就像在找一个能去秦国跑腿的“神奇使者”,可是还没找到。

1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荷担之子孙”,就好像是挑着担子的子孙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

14.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人五”“为窗八”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为五人”“为八窗”,这就像说舟里的五个人像五个小精灵,八个窗户像八只小眼睛。

15. 且焉置土石?而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难道要把土石像扔垃圾一样随便丢吗?16. 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就像脑袋里灌了一吨的浆糊。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文言文倒装句例子
1. 主谓倒装呀,“甚矣,汝之不惠”,这不就是把谓语“甚矣”放在主语“汝之不惠”的前面嘛,就好像本来应该说“你真不聪明啊”,结果说成了“真的太过分了,你不聪明”。

2. 宾语前置呢,“何陋之有”,这里把宾语“何陋”提到了动词“有”的前面,就好像说“有什么简陋的呀”,而不是正常的“有何陋”,多有意思呀!
3. 定语后置也有哦,“马之千里者”,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这不就像在说“能跑千里的马”,而不是“千里的马”,是不是挺神奇的?
4. 介宾短语后置也常见呀,“于我如浮云”,正常该是“于我如浮云者”,就好像说“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的东西”,倒置一下感觉还不一样了呢。

5. 还有状语后置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把“于蓝”这个状语放在了动词“取”的后面,多特别呀,就好像说“青是从蓝中取得的,而且比蓝还青”。

6. 再来一个状语后置,“具告以事”,把“以事”这个状语放到了“告”的后面,不就是在说“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而不是“以事具告”嘛。

这些文言文倒装句真的是太奇妙了,能让句子的表达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呢!我的观点就是:文言文倒装句真是充满了魅力呀,让我们对古代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介词短语倒装句篇一(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篇二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篇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篇四(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汇编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汇编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一、倒装句。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如:1、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2、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4、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5、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6、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8、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时人莫许之)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9、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于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何陋之有?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于帝25、“躬耕于南阳26、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27、祭以尉首28、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9、“夫战,勇气也”。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文言倒装句的几种形式
1. 主谓倒装呀!就像“甚矣,汝之不惠”,正常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不是把谓语放到前面来了嘛,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2. 宾语前置呢,比如“何以战”,其实就是“以何战”,把宾语“何”提到前面啦,就像把宝贝放到最显眼的地方一样!
3. 定语后置也常见呀,“马之千里者”,实际是“千里马”,把定语“千里”放到后面啦,就好像给马穿上了一件特别的披风!
4. 状语后置可别小瞧,“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正常说应该是“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屏障八尺”,这不是把状语挪后面去了嘛,就像给句子变了个魔法!
5. 还有介宾短语后置呢,“战于长勺”,其实就是“于长勺战”,把介宾短语放后面啦,这多奇妙呀!
6.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也得知道呀,“忌不自信”,原本是“忌不信自”,就像把自信藏起来又找出来一样呢!
7. “唯……是”结构的宾语前置也挺特别,“唯利是图”,实际是“唯图利”,是不是很特别呀!
8.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也很有趣,“沛公安在”,就是“沛公在安”,这就像在和句子玩捉迷藏!
9. “之”“是”提宾也有哦,“何陋之有”,原本是“有何陋”,这“之”字可真神奇呀!
10. 固定句式的倒装也别忘了呀,“孰与君少长”,不就是一种特别的倒装嘛,多值得研究呀!
总之,文言倒装句的形式真的很多,很有趣,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文言文中主谓倒装的例子:
1. 哎呀呀,“甚矣,汝之不惠”,这《愚公移山》里的句子不就是主谓倒装嘛!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这里把谓语“甚矣”提前,强调了愚公对智叟的那种批评啊!就好像你特别惊讶的时候会说:“哇塞,你咋这样啊!”一样。

2. 嘿,“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这样写,把“美哉”这个谓语放到前面,好像在大声赞美少年中国的美好呀!就如同你看到特别棒的事物会喊:“太棒啦,这个!”是不是很形象呢?
3. 你想想,“贤哉,回也”,这《论语》中的句子多有意思啊!它把“贤哉”这个夸赞颜回德行的词放到前面,不就像你特别佩服一个人时会说:“厉害呀,他!”一样嘛,这种主谓倒装让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啊。

4. 再看“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的这句话,将“悲哉”放前面,多有感染力啊!这不就跟你感叹时会说:“哎呀呀,这可咋整呀!”效果差不多嘛,更能突出秋天带来的那种悲的感觉呀。

5. “渺渺兮予怀”,苏轼在《赤壁赋》里这样写,把“渺渺兮”这个描述心情的词放开头,多像我们说“哇哦,我的心情呀!”强调了主人公那浩大的心怀呢!
6. 还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这个句子,把“宜乎”提前,就好像你惊讶地说:“不会吧,他们会这样觉得?”一样,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那种特别的感觉呀。

我觉得文言文中的主谓倒装真的很神奇呀,能让句子变得更有韵味和表现力呢!。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主谓倒装句与状语后置句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主谓倒装句与状语后置句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倒装句之主谓倒装句与
状语后置句
文言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句与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典例解析】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A.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痛哉斯言!
D.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解析】“痛哉斯言!”即“斯言痛哉!”,属于主谓倒装。

其他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 个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说它“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从古汉
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

初中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
形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短语后置。

以下整理出的是初中课内文言文里
所有的倒装句。

七年级(上)
《童趣》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状语后置,应为“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
2.徐喷以烟(状语后置,应为“徐以烟喷”)
《<论语>十二章》
3.仁以为己任(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仁为己任”)
《山市》
4.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状语“(于)楼上”后置]
《<世说新语>两则》
5.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句宾语“何”前置)
《河中石兽》
6.当求之于上流(状语后置,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7.果得于数里外(状语后置,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七年级(下)
《伤仲永》
8.还自扬州(状语后置,应为“自扬州还”)
《木兰诗》
9.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孙权劝学》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11.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口技》
12.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应为“会大宴宾客”)
《狼》13.投以骨[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之)”]
八年级(上)
《桃花源记》
14.问所从来(宾语前置,应为“问从所来”)
《陋室铭》
15.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之”)
《核舟记》
16.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1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应为“盖简修狭者桃核为之”)
《记承天寺夜游》
18.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观潮》
20.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状语“于鲸波万仞中”后置)
2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状语“于水面”后置)
《湖心亭看雪》
22.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23.大雪三日(定语后置,“三日”修饰“雪”)
八年级(下)
《五柳先生传》
2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
2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为介词结构后置)
《马说》
26.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马”的后置定语)
2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
置)
《送东阳马生序》
2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2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小石潭记》
30.全石以为底(介词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岳阳楼记》
3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32.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
之江湖”)
3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醉翁亭记》
3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36.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省略句,省略宾语;倒装句,状语“以文”后置)
《满井游记》
37.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状语后置,“出于匣”即“于匣出”)
38.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状语后置,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然者”)
3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应为“未知之也”)
九年级(上)
《陈涉世家》
40.祭以尉首(状语后置,应为“以尉首祭”)
《隆中对》
41.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应为“莫许之”)
42.曹操比于袁绍(状语后置,应为“曹操于袁绍比”)
43.信义著于四海(状语后置,应为“信义于四海著”)
4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状语后置,应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于秦川出”)《出师表》
4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状语后置,应为“于桓、灵未尝不叹息痛恨也”)
46.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后置,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47.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应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九年级(下)
《公输》48.何罪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罪”)
49.胡不见我于王(状语后置,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0.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51.管夷吾举于士(状语后置,应为“管夷吾于士举”)
52.征于色(状语后置,应为“于色征”)
53.生于忧患(状语后置,应为“于忧患生”)
《鱼我所欲也》
54.所恶有甚于死者(状语后置,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55.此之谓失其本心(宾语前置,应为“此谓之失其本心”)
《惠子相梁》
56.夫鹓鶵发于南海(状语后置,应为“夫鹓鶵于南海发”)
57.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5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邹忌讽齐王纳谏》
59.忌不自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应为“忌不信自”)
60.欲有求于我也(介词结构“于我”后置)
《愚公移山》
6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62.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6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