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实践讲义

二、信息的特性(1)
1、普遍性:信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2、客观性:信息内容具有客观性,不是可以随意想像和创造的。
3、时效性: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
4、传递性:信息可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传递。 5、共享性:信息可被众多主体共享,这是信息与物质及能量的重 要区别之一。 6、变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和加工成另外一种形态。
七、信息资源的结构及特征
自然物质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实物型信息资源 记录型信息资源 社会信息资源 智力型信息资源
电子信息资源
零次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特征(1)
1、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
(1)需求性:信息社会的一种生产要素。
(2)稀缺性:在既定的时空或其他约定条件下,信息资源的 拥有量总是有限的。
(3)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不同经济活动相结合会产生不同 的效果,对信息资源使用方向的选择,就产生 了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2、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
K = 6W + Q
六、信息资源的定义
1、狭义信息资源 从狭义角度出发,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 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例如, 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 融信息等都是常见的狭义信息资源。 2、广义信息资源 从广义角度理解,广义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 信息技术的集合。也就是说,广义信息资源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 有用信息的集合;二是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 者的集合;三是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1、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区别
信息VS物质: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 以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同时又不影响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它 所表现的主要是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与 相互作用。
01 第一章 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知识说明: • 结构性内容性的“新魏字体”,重点内容“红色字体”,补充说明延 伸性“宋体”
第一章 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一、信息相关理论 • 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 三、档案学有关理论
一、信息相关理论
• (一)一些自然科学中的“信息” • 1、申农 1948 《通信的数学理论》 • (1)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 信源
第一章 档案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高大伟 ramber_gdw@
档案信息化课程的结构
•
• • •
如何理解“档案信息化”这一“事件”?
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如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数字化、档案网站建设等 如某组织的档案信息化项目
• 信息化思维—管理理论(理论—制度—技术) • 信息化单元—微观管理—管理方法(理论—制度—技术) • 信息化项目—宏观管理—管理战略(理论—制度—技术)
• (3)特点 • 申农里的信息是结构性的语法信息,但还需要语用信息与 语义信息。并且在人类传播系统中,信息传播具有反馈、 学习的能力。
• 2、维纳 1948年 《控制论》 •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 系统中有两个变量,一个为可变量,一个为不可变量,我 们需要做的是观察那个不可变量从过去到未来的信息,以 确定可变量的最优值,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 一般而言,信息资源就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 合。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 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 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 信息资源管理( IRM )之源流——萌芽期,上世纪40-70 年代【1942年美国国会的《联邦报告法案》(控制文书, 规范削减报告,最大限度地利用来自公众的信息)…1966 年美国《信息自由法案》】→形成期,上世纪80-90年代 【1980年《文书削减法》(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里程碑,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1985年美国《联邦政府 信息资源管理》A-130号通报。】 →发展期,上世纪90年 代至今(一般认为IRM包括过程管理、网络管理、宏观管 理)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94分)

1、题型:判断题分值:2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2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2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2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
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2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2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2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2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2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答案正确11、题型:判断题分值: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2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3、题型:判断题分值:2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4、题型:判断题分值: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题目复习题

档案信息化根底理论与实践-测试1、题型:判断题分值:2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与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展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2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2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与发布鉴定。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2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
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与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2信息平安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效劳不中断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2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与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2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构造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2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立的主体。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2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1、题型:判断题分值: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那么、方式、程序等。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2误操作是平安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3、题型:判断题分值:2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与临时性两种。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范围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范围第一章第一节: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古代两河流域人发明的文字;第二节: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纸张成为国家文书正式载体的时期;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地方;明嘉靖年间建造的皇史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的建筑;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属于明代的档案建筑;明代专用的文书;清代在研究地方志方面的学者;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文程式条例,革除了封建文书工作的旧习,其中文书的种类;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的古代档案种类及其发明人;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第二章第一节:档案一词的起源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档案所作的定义;第三节:档案定义;第三章第一节:文书的定义;第二节:非纸质档案的种类;第三节: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纸质材料;第四章第一节:档案的一般属性;第五章第一节:档案价值的概念;档案价值的表现形式。
指导档案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第二节:档案的机密性的变化规律;第三节:档案价值实现的过程;第四节: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档案著录与检索;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渠道;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方式与途径;档案信息利用的基本原则;第六章第一节:我国民族特色的“石室金匮”保管档案思想起源的时期;第七章第一节:档案学研究对象;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第二节:文件生命周期的定义及用其看我国的文书档案工作流程的三个步骤。
第三节:全宗的概念;来源原则经历的阶段;“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的观点;国家全宗概念的提出;第八章第一节:新中国的档案事业经历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关于文书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成立的意义;国家档案局的成立;国家档案局的首任局长;关于党政档案统管理的通知;中央档案馆建成开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名及更名时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成立时间及的原名;中央书记处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决定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公布及施行时间;《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施行时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第二节: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的题词对档案工作的意义; 第九章第一节:我国档案事业体系;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第二节:新中国档案机构建立的起源;江苏省档案馆的成立;全国首家企业档案馆;全国首家农业科技档案馆;全国首家大学档案馆;第二节:我国档案事业管理原则的基本点;我国档案事业管理职能;第十章第一节:档案信息资源的构成;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档案室的概念;档案室档案实体信息资源的管理原则;档案馆的职责;各省、市、县档案馆的职责;档案馆档案实体信息资源的管理原则;国家档案馆网络的概念和特征;我国档案馆网络建设与管理的原则;第二节: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第四节:中国档案报;第五节:国际档案理事会;国家档案局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时间;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举办地;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选举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
档案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档案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的特殊作用:是指档案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具有的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主要指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前者又称为凭证价值,后者又称为情报价值。
3、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导归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机关和个人形成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档案。
4、档案馆:是集中管理特定范围档案的专门机构,是党和国家集中管理档案的科学文化事业单位,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机构)5、综合型档案馆:是指县和县以上各极行政区划内设立保存本地区各单位、各时期形成的各种内容和形式档案的档案馆,分中央级和地方级。
6、单一型档案馆:是指根据档案的某一特征,同其所同,集中保存某一方面有密切联系档案的单一档案馆。
7、档案室:是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其它社会组织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的专门机构。
8、档案工作法制化:是指在档案工作中逐步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规形式强化档案工作机制,使之稳固发展。
9、档案工作标准化:档案工作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标准化主要管理机关,就档案工作和管理原则和方法、概念和设施等,制定科学的、统一的规则和技术规则,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其核心就是制定和贯彻有关的档案工作标准)10、档案工作现代化:指逐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现代管理手段,不断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指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档案工作部门,使之文、快、精、准地完成任务。
(档案工作电子计算机化与档案存贮缩微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12、公共关系:A公共关系是一种关系,是实体与其所形成的公众的关系;B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是实体为了建立或保持与其所形成的公众的良好关系而开展的活动。
档案信息的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包过)判断题(√)1、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X )3、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4、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5、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
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6、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7、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8、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9、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 X )10、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11、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12、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13、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14、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15、根据形式的不同,上网档案信息可分为档案内容上网、档案目录上网以及档案参考信息上网等。
多选题16、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
选项1: 硬件选项2: 软件选项3: 数据选项4: 人员17、参考ISO 23081《信息和文献.记录管理过程.记录用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将通用电子文件元数据从概念层次上区分为:选项1: 文件实体元数据选项2: 机构人员实体元数据选项3: 业务实体元数据选项4: 授权实体元数据选项5: 实体关系元数据18、根据著录对象的不同,档案目录数据库分为()三大类。
档案信息化理论及实践-副本讲述

情报 知识 信息 数据
进 一 步 精 炼 的 过 程
五、OECD的知识分类方法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知事类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物或者事实方面的知识。
2、知因类知识(know-why):指关于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 知识。
(1)共享性 (2)不可分性:在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分。
信息资源的特征(2)
(3)不同质性:作为一种资源的信息必定是完全不同质的。 以钛合金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给定种类的钛合金,当 我们提出需要更多的钛合金时,意味着需要更多数量而种类、 质量、化学组成都相同的同一钛合金资源。但对信息资源而 言,当我们提出需要更多的钛合金配方信息时、则意味着需 要更详细的、不同的信息。 (4)驾驭性: 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 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源资源,其开发利用都有赖于信息的 支持。 (5)动态性:信息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信息资源产生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
7、转化性: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物质、能量、时间、 金钱、效益、质量等。
8、转移性:信息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某一事务而载荷到别 的事务上,从而就可以被转移、复制、记录、复现、 存储、传送。
二、信息的特性(2)
9、可伪性:信息脱离源物质后失去了与源物质的直接联系,人 们很容易凭主观想像去认识它、理解它,从而容易产 生虚假信息。 10、可存储性:古代的结绳记事、现在的磁、光、半导体等各种 形式的存储方式。
11、可处理性:信息可通过分类、标引等有序化处理,再经过概 括、归纳、总结,可使信息更精炼,从而有利于检索 利用。 12、可识别性:即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也可通过仪表、 器械进行检测和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包过)
判断题
(√)1、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 X )3、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4、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5、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
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
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6、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7、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8、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9、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 X )10、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11、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12、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13、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14、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15、根据形式的不同,上网档案信息可分为档案内容上网、档案目录上网以及档案参考信息上网等。
多选题
16、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
选项1: 硬件选项2: 软件选项3: 数据选项4: 人员
17、参考ISO 23081《信息和文献.记录管理过程.记录用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将通用电子
文件元数据从概念层次上区分为:
选项1: 文件实体元数据选项2: 机构人员实体元数据
选项3: 业务实体元数据选项4: 授权实体元数据选项5: 实体关系元数据
18、根据著录对象的不同,档案目录数据库分为()三大类。
选项1: 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选项2: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
选项3: 全文数据库选项4: 专题目录数据库
19、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网络主要有
选项1: 互联网选项2: 政务内网选项3: 政务外网选项4: 档案馆局域网
20、档案信息安全是旨在保护()可靠性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解决方案。
选项1: 档案内容选项2: 载体选项3: 存储介质选项4: 系统和网络
21、按照《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电子文件归档时,应当进行()方面的鉴定、
检测,并由相关责任人确认
选项1: 真实选项2: 完整选项3: 可用选项4: 保密
22、电子文件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多种媒体的集成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信息的
可操作性等。
选项1: 非人工识读性选项2: 生成环境依赖性
选项3: 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选项4: 信息的易变性
23、按照《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选项1: 统一管理选项2: 全程管理选项3: 规范标准
选项4: 便于利用选项5: 安全保密
24、纸质档案数字化的基本环节包括:档案整理、( )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
选项1: 档案扫描选项2: 图像处理选项3: 图像存储选项4: 目录建库
25、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和采集范围主要包括()
选项1: 档案馆馆藏选项2:进馆单位
选项3: 具有档案性质的行业(专题)信息资源库
选项4: 四是互联网上其他具有档案价值和参考的信息
26、档案信息化的基本要素归纳为()档案信息化法规和标准五个方面。
选项1: 档案信息网络选项2: 档案信息资源
选项3: 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选项4: 信息技术及设备
27、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涉及到档案()的所有机制和体系,
是人、物和信息的复合系统。
选项1:收集选项2:管理选项3:存储选项4:利用
28、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目前档案信息传输、利用的网络环境可划分为()
选项1: 档案局馆内部局域网选项2: 连接政府各部门的政务网
选项3: 连接公众的外部互联网选项4: 档案信息专网
29、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包括档案信息系统在内的涉及到档案()的所有机制和体系,
是人、物和信息的复合系统。
选项1:档案内容选项2:载体选项3:存储介质选项4:系统和网络
单选题
30按照《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违反该办法的行为由()以上负责电子文件管理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选项1 县级选项2: 地(市)级选项3: 省级选项4: 国家级
31、对保证数字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凭证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项1: 目录数据选项2: 元数据选项3: 数据结构选项4: 数据备份
32、一个全宗的档案数字化数据验收时抽检的比率不低于()。
选项1: 5%选项2: 4% 选项3: 3% 选项4: 2%
33、是保证电子文件业务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实现无纸化业务活动顺利开展、实
现信息化的先决条件。
选项1: 真实性选项2: 完整性选项3: 有效性选项4: 可用性
34、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选项1: 载体损害选项2: 设备损坏选项3: 操作失误选项4: 程序缺陷
35、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电子文件管理必须遵循()原则,对电子文件从产生
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连贯、一体化、一致的全程管理和监控。
选项1: 前端控制原则选项2: 全程一体化管理
选项3: 动态管理原则选项4: 真实性管理原则
36、是将反映档案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各种目录信息,依照一定的字段要求存入计算机中,
通过系统排序等处理手段,形成用计算机检索的数据体系。
选项1: 档案目录数据库选项2: 档案全文数据库
选项3: 多媒体数据库选项4: 流媒体数据库
37、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至少()年。
选项1:1选项2: 2 选项3: 3 选项4: 4
38、是指文件管理部门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由档案部门负责对这类归档数据的管控与维护。
选项1: 归档选项2: 移交选项3: 逻辑归档年选项4: 物理归档
39、是数据存储备份首选的介质,其存储备份技术也是最成熟、可靠的保全数据的方法
选项1: 光盘选项2: 硬盘选项3: U盘选项4: 磁带
40、一个全宗的档案数字化转换质量抽检的合格率必须达到()以上方为验收“通过”
选项1: 80% 选项2: 85% 选项3: 90 选项4:95%
41、以下那个不是电子文件的构成要素。
()
选项1: 内容信息选项2: 背景信息选项3: 结构信息选项4:目录
42、正常情况下底片档案扫描分辨率()照片档案扫描分辨率()纸质档案扫描分辨率
选项1:>选项2: < 选项3: ≠
43、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的安
全等级分为()级,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都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提出了要求,三级以上的信息系统,都必须做到异地数据备份
选项1: 1 选项2: 2 选项3: 3 选项4: 4 选项5:5
44、是指立档单位将拟移交的电子文件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规范通过网络提交给档案馆,
由档案馆接收保存的移交方式
选项1: 保存选项2: 归档选项3: 在线移交选项4: 离线移交
45、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有()
选项1: 全备份选项2: 增量备份选项3: 差分备份选项4: 系统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