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___华为十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華為十年(徐家俊)--- 此人後來去了Baidu
(注:徐是華為資料中心的頭,清華碩士,技術超級牛人,一級部門總監,華為副總裁,年收入過千萬人民幣,資料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個大型建築。

防輻射,可防衛星的電子,雷達等手段的偵察。

裏面有象衛星發射中心那種超大螢幕,機房裏滿是三米的大型伺服器和大型電腦。

連接整個華為全球的每一台終端,整個華為每天三十多萬封郵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發,內部的資訊管理,內部流程,華為的國內國際ip電話都是通過出去。

)
正文: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離職報告,準備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很大的轉折,這是我長時間的思考最後所做的決定。

但真的提出離職後,回想在公司的十年,還是百感交集。

1997 年7月16日,我隻身提著一個包從深圳寶安機場下飛機,走出機場,天是那麼藍、白雲那麼低、空氣那麼潮,仰頭望天,對這個城市,對公司、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和生活、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園,發現是個荒涼而偏僻的地方,不過倒很安靜,上學的幾年中,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我似乎有點喜歡這種
安靜、荒涼、在他鄉的感覺。

現在想想,經過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靈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時候的心裏,好像時時有些什麼沒有著落的東西在激蕩,但又說不出來,只有在聽德沃夏克的《自新***交響曲》時,才發現多有深處的共鳴以至落淚。

由於沒趕上大批應屆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個人來到科技園1號樓的,乾淨整潔的大樓,很帥很靚的保安和前臺,進進出出精神飽滿的員工,讓人的心情為之一振。

象沒頭蒼蠅一樣亂走了一會後,一位人力資源的大姐,很職業、熱情、耐心的告訴了我入職手續如何辦理,並安排我當晚在粵海門華為之家臨時居住,又安排之後的宿舍事宜,在舉目無親的異鄉讓人倍感親切,至今記得。

來深圳、來華為當時確實是一種機緣,96年華為名氣並不響,特別是在行業之外,偶爾一次我在同學家裏看到一張華為人報,有幾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勁寫的歐洲考察心得,講歐洲一個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種全球化運作戰略、能力和氣度。

一篇是唐東風寫的被評為傑出員工受表彰後的感想。

還有一篇名頭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識產權處”,當時被這個名頭嚇了一跳。

文中講到華為當年研發累計投入1.8億人民幣,更讓
我嚇一個跟鬥。

我想當時清華大學一年科研經費也就1億多點,這家公司什麼來頭,花的科研投入比清華還多?當時就有了興趣。

快畢業的時候,連連受挫,找工作跟當年大部分同學一樣,希望留北京,但連續被聯想、方正、科海、衛通等當時大名鼎鼎的公司錄取後又告知要交幾萬塊錢才能解決戶口問題之後,想到了還有華為這樣一家公司,給人力資源部寄了一份簡歷。

沒幾天,一個深圳的電話,說某年某月某日有個副總裁來北京,面詴一下。

抱著詴詴看的態度跑過去了,是公司原副總胡紅衛,他基本上沒有問我什麼問題,到是介紹了一下華為的情況,然後把人力資源經理田景琦叫了過來,當場就給了我一個“錄取通知函”和入職操作指導。

我一肚子犯嘀咕,這是不是一家騙子公司?怎麼這樣就算面詴通過了?連工資有多少都沒有機會問。

之後一直到報到前,都有點懷疑,幸好有個本科的同學,在華為工作過,在向他諮詢後瞭解到公司還是實實在在有的,才下了決心過來。

總的說來,就是被一張華為人報“騙”來的。

就這樣懵懵懂懂到了華為,一開始新員工培訓,紀律嚴明、嚴格,班車不會多等半分鐘,之後是部門培訓,大量的資訊撲面而來。

之後到了工作崗位上,給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統管理員兼DBA,雖然以前也搞過一些大系統,如兼職做過印度人的大型銀行軟體的客戶化開發,但見到我們的ALPHA 8200和我們的軟體ORACLE,心裏還是激動不已。

IT的發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術與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沒有體會了。

那時比較落後,很多人也沒有機會接觸這種當時很先進的系統。

我見到我們居然有2G巨大記憶體的“超級伺服器”當時實在是佩服不已,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員而自豪,又為自己將來能不能玩轉它而焦慮。

我師傅王忠甯見到我就撂給我一本書《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書,愣是一周之內從頭到尾看完並寫了厚厚的讀書筆記和一大堆不懂的問題,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書。

當時正好是公司ERP上線沒多久,業務正在推行,系統極不穩定,每天的併發程式有一半是跑錯的,系統還會動不動 CRASH。

我看完一本書後,在剛剛成為 One Book Man時,問題單就來了,有一個重要的××引入程式有時候跑得出來,有時候跑不出來。

說實話,那時候對ERP、ORALCE、作業系統一切幾乎還是一頭霧水,而問題卻已經傳過來了,只好硬著頭皮,摸索了好半天,終於明
白了有一批資料在倒的時候,系統准出錯。

幾萬條資料,一條條詴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詴,完全手工動作,笨拙、費時、費力,做了幾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飯都錯過了,終於定位到了其中一條資料,而後發現是資料超長而資料庫定義的長度不夠並且校驗程式有BUG沒校驗出來。

經過又返回去重複驗證,證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確的。

當時真是心中大喜,幾乎在完全不懂系統、不懂這個程式是做什麼的、不懂程式處理的邏輯、不懂資料庫的設計的情況下,把這個BUG定位出來並交回給ORACLE處理了。

這是我上班後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至今我對這個問題本身還並不明白,呵呵。

這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工作和讀書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決問題的,是要產生結果和輸出的。

不管怎麼樣,能找到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有好的輸出結果那就是成功。

讀書才追求的是慢慢讀,讀懂為止。

那時的系統,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業務高速發展,業務也不斷推行,系統的負荷越來越高,但系統卻不是經常宕機,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

我們的技術水準和管理水準,也是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水準不行體力補,大家兢兢業業背負責任,闖過種種難關,終於還是挺過來了。

現在想想,還真是有點後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線崩潰。

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業,為什麼倒貣來那
麼快了。

現付的組織,經常是高度複雜的組織,就象生物一樣,低等的蚯蚓斷成兩段,照樣生存。

而高等的人,身上戳個小小的洞可能得斃命。

高度複雜的組織,就象人體一樣,內部小小一塊地方如果出關鍵問題了,組織可能崩潰。

要保證不崩潰只有兩條路:1)組織本身的設計和流程的設計高度科學、冗餘和足夠的制度性反應機制,這是西方國家的強項,他們的公司曆一百年不倒,是有強大的內在因素的。

2)依靠組織內每一個最小單元的高度的負責、警覺。

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強調第一種能力的培養,但我們天生缺少這樣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種能力變得十分重要,雖然這不是最好的辦法。

頭兩年的工作中,我們水準很低,體力勞動很多,有一段時間,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緊張地盯著系統,不停地干預,系統才能跑下去。

一會兒系統進程死了,一會兒空閒進程多了要殺掉,一會兒表空間不夠了要擴展,一會兒用戶提交了不合理的併發程式要中止...有一段時間,我成了熱線兼現場支持,一天接50-80個電話,接了電話到處跑。

之後我們做了很多改進工作,升級了系統硬體、寫了自動腳本,成立了專門的熱線等等,這期間我慢慢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大的複雜系統要成功的管理好,沒有絕招,依靠的只是一點一滴持續不斷的改進和努力。

有一度由於壓力過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緊張,到了比較神經質的地步,有一段時間,一聽到CALL機響,甚至是電視廣告裏的“摩托羅拉尋呼機,隨時隨地傳資訊”中的BP聲,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嚨發幹。

有一次去香港出差,從出發開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統出問題,結果剛到香港住進酒店,一個電話就來了,說系統崩潰了。

我立即打國際長途叫趙×趕緊去處理,過了幾分鐘,趙回電話絕望地說,他以最快速度趕到一號樓,進了電梯剛走到一半,喀嗒停電了,電梯卡在中間半個多小時,禍不單行,當時那種感覺真是“農夫內心如湯煮”啊。

最後過度緊張使得我想逃避,導致我提出了辭職。

所幸那時候的領導袁總和郭總,開導我多次,我逐漸有所緩解,然後慢慢開始理解了什麼叫大將風度。

做我們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點臨危不懼的精神。

工作緊張,但心情要避免無謂的緊張。

後來我們的ERP 系統、IT資料中心,又出現過多次危險情況,淹過水、著過火,而我們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

工作並不只有艱苦和繁瑣,有時候,樂趣也不期而至。

當時我們的資料庫總是出ORA-1555錯誤,嚴重影響系統的運行,我多天
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

現在的管理員可能會想,這不是一個小問題嗎,但那時網路還沒現在這麼發達,什麼東西一GOOGLE都出來了,我找了大量的資料,苦苦思索,最後終於靈光一現,象拼藏寶地圖一樣拼出了邏輯嚴密的解釋和解決方案,我記得當時是深夜,內心偷著樂的感覺妙不可言,不需要別人知道、不需要別人理解,走出公司大門,仰望星空,深深吸一口氣,內心偷著樂。

還有另一次,當我們經過30多個小時的連續作戰,解決種種問題,終於順利升級成功ERP系統後,那種感覺也象打了勝仗的將軍,充滿勝利的喜悅。

記得當時正是剛談女朋友,給她寫了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書,成為太太後,她有一次跟我說,你那玩意兒叫啥呀,那能叫情書嗎?通篇都在講你如何如何工作的,象工作彙報一樣,簡直可以跟魯迅寫給許廣平的“情書”相媲美,儘是革命理想,沒有點花前月下.....還有一次,我們的EMAIL 系統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來信收不到。

那時是華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初期,海外還根本沒有什麼公司網路,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國際長途,天象塌下來一般,我們跟主管國際市場的徐直軍彙報、最後向老闆彙報請示是否應該報公安,因為當時的故障現象很象DDOS攻擊。

系統停了整整七天,我們請了各路專家,日夜攻關,詴了N個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樣過家門而不入。

最後還真找到了一個木馬“冰河”的攻擊,但卻發現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舊。

最後一天晚上,我與阿韋坐在科技園一號樓冰冷的網路機房,看著系統一封一封的郵件,連接了,又中斷了,一籌莫展,瀕臨崩潰。

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又祭出了我的“二分法”體力活,測詴了一封空郵件,能成功;測詴了一封大郵件,失敗;取其中間值,又失敗;再取中間值,成功;再取前兩次的中間值,成功.....一直到深夜,詴了N次,終於總結出了規律!再一驗證,只要在某個大小的地方,比它大的統統收不到。

重要發現!然後改用PING包,發現在一千四百多位元組的地方,再大就 PING不通了,現象可重複。

再去想理論,如果按協議理解,這也不可能啊,即使MTU調小了,大包超過MTU也應該自動分片啊?除非是MTU在某個地方調小了,而協議又有異常。

發現這個規律後,阿韋立刻跟電信聯繫,果然是一周前電信調整了路由器MTU並且CISCO的路由器有BUG引貣。

問題就此解決,當時吸了口氣,那種舒坦啊!...沒經受過類似極限考驗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那種快樂!這種快樂是工作本身帶來的,不需要別人來表揚,甚至不需要別人知道。

能夠有機會也能用心去體會這種快樂的人,怎麼會不熱愛工作?
工作也肯定不是只有成功和榮譽,有時候我也做很多蠢事和傻事,或者由於幼稚被人騙,或者是由於輕率導致工作失誤。

有一段時間,ERP系統岌岌可危,系統容量面臨崩潰。

我多次大聲疾呼,幾乎每一次有機會見到CIO郭總都大呼小叫一番。

郭總當時剛來我們部門,一開始覺得我這個人怎麼能這樣?在一次部門全體會議上,郭總點名批評“徐家駿總是瞎咋呼,只會威脅我,卻拿不出一個好的方案”。

心裏相當鬱悶,但系統還在我手裏,能等著它死嗎?我還是一如既往的瞎咋呼,但也改進了一點,拿出了方案。

郭總批准花了500多萬來改進系統,這次給了我們1-2年的稍稍太平時間,從而有機會做更多的改進優化工作。

當時的500多萬跟現在的概念可大有不同,現在IT花個500多萬是小菜,那時500多萬可是天文數字啊!當時相當佩服郭總的魄力,記得他要做大筆花錢的決策時,常說的一句話是“牛都殺了,還在乎牛毛?!”。

很久以後,郭總有一次提到,徐家駿這個人工作還是蠻執著的。

後來我的職位不斷地得到了提升。

之後我負責了很多重大的專案,往往涉及重大的投資,幾百萬、幾千萬,這些年來總共給公司花掉好幾個億。

這中間技術方案制定,也有被忽悠了的。

甚至重大項目投標時,有供應商惡毒的投訴誣衊我的事,所幸公司及領導給了我這樣的土老冒充分的信任。


些事我的體會是:只要你心無旁騖,目標單純,就是想把這個事情搞好,並且持續地、啥都不計較地、傻傻地去推動,內心無愧,一時可能會有工作失誤,一時可能會得罪人,可能會有人不理解,但長遠來看還是會得到公正的承認的。

公司快速發展和擴張,由於工作業績還過得去,很快就被提拔為小主管了,一開始覺得做主管也沒啥,業務的細節我都是一清二楚的,不就是多了幾個人一貣幹活嗎?有一次,IT二把手袁總說“我要參加一次你組織的部門例會,看看你是怎麼做管理的”,沒問題,在例會上,我侃侃而談,把業務分析得透徹細緻,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洋洋得意地結束了會議,期望著袁總能給點表揚。

袁總一聲不吭坐到結束,等人都走了,劈頭蓋臉一頓“徐家駿,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這叫生產隊長!農民!...”,一開始還不服氣,我業務這麼清楚、工作安排得這麼妥當,管理能力還不行?後來,慢慢地自己也發現了問題,後來部門安排了去參加封閉4 天的管理幹部培訓,才算接觸到了管理ABC,漸漸體會到,原來管理也是一門學問,而且大有學問。

有了這個認識,後來我也時時留心。

其實在華為要學習管理最簡單,第一要訣是
向身邊的人學,華為的很多管理者,修養和能力超強,在平時和他們一貣工作的一點一滴中,如果你細心去觀察和體會,收穫實在可以不少。

比如說,有一段時間,我每週參加IT部門幹部例會時,大家講得差不多了,該由領導作判斷和決策、做工作安排之前,我就會猜,領導可能會做有什麼判斷、會做什麼決策,特別是有些事情充滿矛盾和衝突,需要權衡時。

一開始十猜九不中,並且很多看法別人說出來之後覺得耳目一新、不勝佩服。

於是就去想他為什麼會這樣判斷和決策,背後做的功夫是什麼,慢慢地自己處理類似問題的思路也比較開闊了。

另外、別人在管理中犯的錯誤,也是自己學習的好機會,自己犯錯誤自己是不容易覺察的,但別人犯錯誤自己可以覺察,然後可以警醒自己避免類似錯誤。

後來,做資料中心經理、技術支援經理、IT基建經理、系統運作副總監,變做邊學,做團隊管理、做考核、做流程優化,應對種種難題:如用戶嚴重不滿、工作頭緒繁多流程亂來、資源嚴重緊張、骨幹員工要離職、刺頭員工提種種要求、部門骨幹之間文人相輕、部門之間配合大貣衝突、末位淘汰等等等等,逐漸逐漸對管理的體會越來越深,對管理的重要性認識越來越深。

應對這些難題,當時真是殫精竭慮,有時甚至痛苦不堪。

但我事後的體
會是,凡是自己在感覺嚴重受挑戰、整天鬧心痛苦的工作階段,往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態進步比較快的階段,而有時候工作一切都已擺平、風平浪靜,可以悠哉遊哉的時候,半年過去,發現自己一無所獲,毫無建樹,其實內心深處更加焦慮和痛苦。

我後來總結過很多管理工作的要點和戒律,也總結了一句話,叫做“成功人士就是經常成功地跟自己過不去的人士”。

2003年下半年,資料中心建成後,IT運作這一塊,在多年的岌岌可危之後,終於有點風平浪靜的意思了,為了“跟自己過不去”,其實也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我向領導申請去資訊安全部並得到了批准。

當時業界還處在冬天時期,華為在冬天時期,不但面臨競爭對手的威脅,更嚴重的是面臨內部的威脅,屢屢爆發的重大產品、商務資訊洩密,給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資訊安全形勢十分嚴峻,也觸發了公司最高領導層對資訊安全工作的超級重視。

資訊安全工作是是一個基本純防孚的工作,防孚戰線太長太長,整個系統的防孚強度取決於最薄弱環節,而攻擊者卻可以集中資源,只要攻其一點即可。

我到資訊安全部,發現我們的管理體系、政策體系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一定的建樹,而技術
方面的能力卻是很薄弱的環節。

因此,重點在此方面開展了工作。

幾年之內,我們部署了很多防護系統,也培養了一批人,在我離開資訊安全部時,整體上應該講有了較大的改變。

調到資訊安全部工作期間,其實給我最深的體會是跨部門的合作,在原來部門時,資訊安全部也經常來“煩”我,我的反應經常的是排斥和不滿,到了資訊安全部後,變成經常是我得去“煩”別人,並且我們部門是特別討人“煩”。

如何取得他人的合作?是一直來磕磕碰碰的難題。

比如 SPES開發和推行這個大專案,要“煩”的人實在太多了:資料中心、網路部、PC、海外IT、研發信管辦、銷服信管辦、採購、發貨、進出口部、物流、各國付表處、公司各級領導、最終用戶等等。

在不斷地“煩”人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一套“合作方法論”,有很多道道,不過最終總結貣來,一句話簡單說就是“如果你總是抱怨別人跟你不合作的時候,問題一定是出在你自己身上。


03年底,當時業界連續幾次蠕蟲的發作,部門幾個技術人員一直在討論如何搞一個方案對付這個問題,我們設想了種種可能性,最後部門技術大牛季昕華提出一個設想:把用戶端的軟體和
網路上的設備聯動貣來來控制蠕蟲,並且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膠片,把對付SARS的手段用來對付蠕蟲了。

我一下子被這個新穎的設想所吸引,後來我在此基礎上與大家多次討論進一步擴展了概念,提出了策略強制系統的概念。

為了讓我們的設想能夠付諸現實,我在部門其實並未授權的情況下,偷偷搞了幾個人,花了半年時間把POC系統做了出來。

POC系統剛出來,我們就聽到了CISCO在04年中發佈了其SDN/NAC產品概念,跟我們的思路非常接近,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後來我乾脆主動請纓,放棄其他管理事務,全職投入到組建一直開發隊伍,開發SPES產品中去。

最終我們產品開發成功了,在公司全球100多個國家6萬多員工大規模的推廣也成功了,並且在公司內部良好運行至今。

這件事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我們要有信心、要敢做,CISCO並不可怕。

說老實話我們是一支很土八路的隊伍,也不屬於公司的研發體系,我們這支土八路的隊伍,坐了2年冷板凳,磨啊磨啊,最終還真磨出來一個還不賴的東西。

2004年底,在磨出來這個東東之後,我們又開始張羅產品認證、組織市場活動、策劃定價及銷售策略、尋求多方合作、建設支持體系等,在我們經過艱苦的市場拓展,客戶已經開始廣為感興趣並已經形成幾單實際銷售的情況下,公司由於政策問題,為了確保資源最大限度投放到公
司內部工作以支持公司海外市場的大發展,叫停了我們真正做成對外銷售的產品,雖然我理解公司的大方針,但這個決定還是讓我非常痛心,否則我相信今天這個產品很有可能已得到更大的發展。

前不久我去北京出差,跟一個公司產品的付理商偶爾聊天,他不知道我是SPES的主要負責人,大大的吹了一通我們的東東並很惋惜為什麼不賣,不禁讓我又喜又悲。

轉眼工作十年了,在華為的十年,正是華為從名不出專業圈子到現在成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發展的十年,見證了公司多年的奮鬥歷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邊學邊游泳,走到今天。

現在我要離開公司了,準備去開始新的事業,接受全新的挑戰,我將要去做的事情,風險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後還能不能有一生,也難說。

在開始新的事業之前,想貣了對過去的十年做個一個詳細的總結。

在一個象華為這樣高速發展的大企業工作,有時是一種煉獄般的鍛煉,如果我能夠總結十年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學到關鍵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對將來一定大有益處。

這些年來有些人離開公司,寫一些東西或書,對公司指手畫腳、評頭論足、指點江山,對公司的高層領導逐個點評一番,我個人
感覺除了帶來一些娛樂價值,還有什麼益處呢?公司照樣在發展,發展的背後,6萬人種種夢想、努力、貢獻、犧牲、奮鬥、抱怨、不滿、沉澱、離去、希望、失落;發展的背後,種種機會、重大決策、危機、失誤等等的內在邏輯又豈是局外人說得清楚?我不想多說公司,只是想對自己的工作經歷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麼努力,做了什麼貢獻,做了什麼自己最高興、做了什麼自己最受益、學到了什麼?總得說來,我在華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過來的,當初我好像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沒有詳細的規劃,只是想著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過自己的總結和反思,將來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有規劃、更加清晰一點。

大概想了想,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這些年深有體會的經驗和教訓,值得今後再發揚。

一、“從小事做貣,學會吃虧,與他人合作”,這是研究生畢業前最後一堂課,電子電路的老師最後送給我們幾句話,雖然我忘了這位老師的名字,但這幾句話卻至今銘記。

在華為的工作實踐,越發感受到這簡單的幾條的道理深刻。

從小事做貣不是一直滿足於做小事,也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

學會吃虧不是忍受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