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及教案(共4课时)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总复习教学中,学生应该能够:1.复习数学上册前各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点;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2.学生:课本、练习册;3.教具:数字卡片、数轴、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三位数加减法•填写账单•数线图2. 实际问题练习•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总价格•根据数轴测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第二课时1. 复习知识点•数量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和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计算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三课时1. 复习知识点•时针和分针的表示•时间单位的转换2. 实际问题练习•利用时钟练习读时、写时•根据情景问题计算时间间隔第四课时1. 复习知识点•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余数的计算2. 实际问题练习•分数的比较和运算练习•计算除法的余数四、教学反思本次总复习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数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发现在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中,部分学生忽略了题目中的细节,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下一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细节把握,同时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题策略。
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计划和教案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以上是本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的教学计划及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运动会排名次和购买体育用品等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学校都举行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你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项目?成绩怎样?(学生说)2.老师收集了一张上次运动会的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表格姓名小明小红小莉小军成绩3.05米2.84米2.88米2.93米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果想给他们排出名次,想想应该怎么办?(比较他们的大小)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结合老师的要求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们先来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个人在交流中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想法,如果你认为小组代表说的不完整,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可以给予补充。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

最新部编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篇)第一篇:整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整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运用整数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整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整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整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课堂秩序评价:教师提问的学生回答情况;2. 练题评价:学生在加减运算练中的表现;3.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第二篇:小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小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小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小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小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举例说明小数的实际运用;2.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3. 教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第三篇:分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学生能够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分数的意义;3. 学生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内容:1. 分数定义和性质的讲解;2. 分数的实际运用例子的分析;3. 分数的加减运算练。
教学方法:1.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2. 举例说明分数的实际运用;3. 结合练题进行加减运算的练。
教学评价:1. 学生练题的正确率评价;2. 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评价;3. 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评价。
...(依此类推,给出后续的篇目安排)。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线与角》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总复习线与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线的概念,会画直线、线段、射线等;2.能够区分角度的几何表达和度数表达,掌握角的度数的概念;3.能够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能够通过角度来判断角的类型;4.能够运用线的性质和角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线的概念,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几何表达;2.掌握角的度数的概念,区分角度的几何和度数表达;3.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能够通过角度来判断角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1.运用线的性质和角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2.区分角度的几何和度数表达;3.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黑板、彩笔、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导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出线和角的概念,并让学生们对线和角的表达有个初步的认识。
例如:(1)请画一条直线(2)请画一个角(3)请画一个锐角(4)请画一个直角(5)请画一个钝角2. 讲解在学生们初步掌握线和角的概念后,老师进一步讲解线和角的几何表达和度数表达,以及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例如:(1)角的度数和角度的几何表达有什么联系?(2)角度的几何表达和计算角度的公式是什么?(3)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3. 实践学生们进行实践练习,通过绘制和计算,全面掌握线和角的概念和运用。
例如:(1)通过绘制图形,判断线段的长短关系。
(2)通过计算角度,判断角度的大小关系。
(3)通过计算角度和线段的长短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归纳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线和角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理解直角、钝角、锐角的特点。
例如:(1)线的概念和表达方法有哪些?(2)角的度数和几何表达有什么特点?(3)直角、钝角、锐角有哪些特点?5.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并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例如:(1)下图中各个角的度数是多少?(2)请根据下图,求出线段AB与线段BC的长度之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复习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计数与比较、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数的认识:包括自然数、零和正整数的关系等知识点。
2.计数与比较:包括数的比较、多数之间的比较、多数之和的大小等知识点。
3.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等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时配合多媒体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练习时,教师会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方法,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并指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讨论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提出疑惑和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找答案。
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次课程的重点。
2. 复习数的认识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复习计数与比较教师讲解数的比较和多数之和的大小,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计数和比较的理解。
4. 复习加减法运算教师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将加减法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并帮助学生巩固分数、小数、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5. 教学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效果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相符,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合理,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在于,本次课程的学习时间较短,着重内容略多,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时间,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总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整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乘法口诀、混合运算、简便计算、方程与方程组。
2. 图形与几何: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圆的认识和性质、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
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数与代数(1)整数的认识:复习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读法、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
(2)加减法: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3)乘除法: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乘法口诀。
(4)混合运算: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方程与方程组:复习方程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
3. 复习图形与几何(1)线段、射线、直线:复习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性质。
(2)角:复习角的概念、分类、性质。
(3)三角形: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周长、面积。
(4)四边形:复习四边形的分类、性质、周长、面积。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王国-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王国-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 观察物体3. 画简单的图形4. 线的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观察物体,画简单的图形,线的认识。
2. 教学难点: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
3. 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5分钟)(1)教师讲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将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3)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图形。
3. 观察物体(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物,如盒子、瓶子、球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画简单的图形(15分钟)(1)教师讲解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画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
(2)教师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跟着一起画。
(3)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线的认识(15分钟)(1)教师讲解线的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类型的线。
(3)教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宋晓(一)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
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
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
“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
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
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
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
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
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
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
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
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
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
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
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第一课时:复习多位数的认识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二、复习知识点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交流汇报补充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复习数位顺序表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三、练习内容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 315400000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47000000 200320000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5、求近似数1)16483520 9528641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2)2709546312 98353647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6、比大小1650010 ○16500100 350020 ○5300202509200○2509000 6309607 ○670630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3、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掉,换成“万“或“亿”字,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5或大于54、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如掌握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及比大小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独立比大小,全班订正结果独立完成,全班汇报第二课时:复习乘法和除法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